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余元大洋,也许到场的嘉宾终究还是将这〃皇后加冕礼〃只当做一项娱乐活动。 半个世纪之后,胡蝶在回忆录中对自己当选影后之事曾经做过简要的记叙:〃1933年另一件有趣的事是选举电影皇后,这是因美国电影女明星玛丽。皮克福特得了第二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金像奖后,就有´;电影皇后´;之誉。玛丽。皮克福特来沪访问后,《明星日报》也在每日报端附印选举票,把收到的选票放入特制的选举箱,并且郑重其事,当众开票,由于我的票数最多,就得了这个称号。几十年来这个像游戏之举的称号一直跟着我,这是观众对我的爱护,我却不敢妄自尊大。〃 在中国电影史上,这既不是也不是最后一次选举〃电影皇后〃,早在20年代中期,张织云就获得过〃影后〃的桂冠,但是,没有哪一次评选有1933年初的这次影响大,究其原因,主要与特殊的时机和候选人有关。 在这次评选中,阮玲玉名次较胡蝶稍后,并不是阮玲玉在表演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如胡蝶,而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多种原因造成的。 原因其一,是这次评选并非专家投票,最多的选票恰恰来自于非专家和非知识阶层的观众,在他们的眼中,胡蝶确实有着别人难以取代的位置。而许多喜爱阮玲玉的知识阶层的观众对这类的评选活动根本就不感兴趣,因而阮玲玉失去许多选票。 原因其二,张石川、郑正秋等名师的指点和财大气粗的〃明星〃的大力宣传使胡蝶具有其他演员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而〃联华〃并没有像〃明星〃捧胡蝶那样刻意力捧阮玲玉。这使得胡蝶的当选非常顺利。 原因其三,胡蝶能够当选〃影后〃,与她在电影艺术方面的造诣也是分不开的,她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多为端庄娴静的淑女,程式化的表演足以应付。不过如果仅仅就演技而言,阮玲玉是足以与她匹敌的。 当时曾有人将阮玲玉和胡蝶作了一个比较,这个比较虽然不是科学的,甚至有些肤浅,但却代表了一般市民阶层观众的普遍看法: 阮玲玉、胡蝶于电影女明星中并以美艳著称,论仪容,则胡蝶无阮玲玉之俏丽,阮玲玉不如胡蝶庄严;论艺术,则阮玲玉之表演活泼生动,作风浪漫,易受人爱,亦易为人轻视;胡之演技,滞钝呆板,但态度大方,有人喜亦有人不喜。 阮玲玉所以未能当选〃影后〃,有着以上诸多原因造成的。既使如此,选举结果后,还是有许多观众为阮玲玉抱不平:选举的结果令我大大地失望。我觉得一百个电影迷之中,……至少有九十九人应当拥护阮玲玉。为什么呢,自从〃联华〃的作品问世后,阮玲玉参加的片子由《野草闲花》以至最近的《三个摩登女性》,扮荡妇像荡妇,扮乡女像乡女……她一举一动,莫不把剧中人物的个性表现得痛快淋漓。美丽固然重要,可是艺术比其他的一切条件更是重要……可惜得很,我只有唯一的感想:〃何以欣赏艺术的同志这么少,而崇拜美人的同志那么多〃。
第二部分:阮玲玉 默片的骄傲第32节:新的突破 臻于完美(图)
〃明星〃老板张石川的夫人何秀君对曾在〃明星〃数年的阮玲玉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阮玲玉性格刚烈、感情奔放,在摄影场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非常率真,拍起戏来,表情自然。但她对石川这个大导演的指派并不言听计从。石川对她有些伤脑筋,因此,也就没重视培养。〃 不管外人怎样议论纷纷,阮玲玉本人对〃影后〃评选这类活动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好友胡蝶当选,阮玲玉也为她高兴。即使胡蝶本人,对当选〃影后〃一事,看得也很淡,她称之为〃游戏〃。 其实,在评选〃影后〃的1933年初,阮玲玉和胡蝶还都没有达到她们表演艺术的巅峰时期,代表她们表演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品恰恰是在此后的两年中拍摄出来的。 这两年中,阮玲玉在〃联华〃的默片中一展其长,胡蝶则在〃明星〃的声片中尽显风流,她俩交相辉映,声震影坛。她俩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电影表演艺术的执著追求,有一份强烈的事业心,她俩的敬业精神是影圈内人士有口皆碑的。 客观地讲,胡蝶比较善于理解导演意图,对导演是言听计从的;阮玲玉则更多的独立思考,注重体验角色的心理,因此,阮玲玉的表演往往比胡蝶更具艺术魅力。 除了《明星日报》的〃电影皇后〃选举外,1932年到1933年间《电声日报》的电影评选活动也是当年颇为轰动的事件。《电声日报》的选举共选出了中国十大电影明星、外国十大电影明星、外国十佳影片。其中中国十大明星选举的结果,以得票的多少依次为:胡蝶、阮玲玉、金焰、陈燕燕、王人美、高占非、黎灼灼、陈玉梅、郑君里、黎莉莉。《电声日报》的这次十大电影明星选举,应该说基本上反映出这些电影明星在观众中的知名度和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男女混选,应该说比较公平,也使得进入前十名者更为不易, 其中金焰尽管只排名第三,却是男演员中排名最高的,因此之后他就获得了〃电影皇帝〃的称号。 一般说,30年代初中国电影的表演,还处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中国电影女演员的出现,本来就比男演员为晚,开始的女角往往由男的扮演。后来,当电影女演员开始登上银幕之后,大都也以容貌、形态来取悦观众,离真实地刻划人物相去甚远。阮玲玉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真实刻画各种女性形象的最早的女演员之一,而且,她又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她自参加联华公司,演出了《故都春梦》、《野草闲花》之后,人们更是对她刮目相看了。她的确是一颗日见光彩的影星。 阮玲玉在这时,也进入了她创作最旺盛、演技状态最佳的时期。在她短促的,最后的四、五年艺术生涯里,竟演出了近70部影片(已知有18部,尚有《妇人心》等片因故未正式公映),并大都担任有很重分量的主要角色。是什么促成阮玲玉进入她创作最旺盛、演技状态最佳的时期的呢?主要因素是正在开展的左翼电影创作,为她提供了一批新的女性形象。 阮玲玉从1930年开始,她的主要角色创造,正是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和受其影响的作品。如《三个摩登的女性》、《恋爱与义务》、《小玩意》、《女神》、《新女性》等。 中国默片的黄金时期,为发挥阮玲玉的表演艺术天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0年代初,是我国默片向有声片逐步过渡、逐步转折的时期,这个时期是电影史中一个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这时,国外已有了有声片(第一部有声片为美国1927年出品的《爵士歌手》)。中国在世界电影潮流的影响下,一方面进行了有声片的试验,摄制成了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片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另一方面,当时对摄制有声片还有许多思想、工艺技术落后的障碍。人们往往有保守的一面,尤其是许多有成就、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的默片创作者,感到自己千辛万苦赢得的东西正在受到威胁。他们不满地说:〃我们去看声片,还不如直接去看戏院里的舞台表演对白决不能如字幕(默片因无语言声音,故用字幕解释剧情)的透彻,有时反会使人模糊〃。 当然,摄制有声片的障碍,更重要的还是由于这方面的技术还处于幼稚阶段。从1930年到1935年,我国有声片的制作,还不能象美国那样,在拍摄时将声音同时收在唱片上,而是蜡盘配音,既不能耐久,又不准确完美。加上投入拍摄的主要创作人员都是默片的导演和演员,演员在银幕上第一次开口说话,一是音质不好,二是语言不准,常常在摄影场中,对声音语言颇费斟酌。何况,在拍摄无声片时,对话都是用字幕表达,演员不一定按照戏里规定的话来说,而如今则需演员们按照唱片录下来的北方话再在戏里重现一次,这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导演唯有拿着秒表,一方面揿着不同暗示的铃,候准时间对口形;一方面看准秒表,指挥着演员开口与动作。……这却限制了演员的表演,不仅动作不灵活了,有的竟仓皇失措起来。 阮玲玉的表演艺术高峰,正是在这一默片的黄金时期达到的。在1931年以前,从《挂名的夫妻》起拍摄的十余部影片,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银幕上稍观即逝、过于匆促的表情动作,并未完全展露她的才华。如1931年映出的《桃花泣血记》(卜万苍编导,联华公司出品),仍是以每秒16格摄制的。影片中,阮玲玉扮演一个贫苦的牧羊女琳姑,对她主人家的少爷金德恩(金焰饰)一见倾心。这时,只能看见阮玲玉在一个近景镜头中,头部在左右摆动(默片中演员因不能说话,常以大幅度的动作来加强剧情效果),再加上快速的节奏,使人简直无法看出人物的细致表情和深刻的心理变化。可见,当时的电影技术限制了艺术创造。
第三部分:从银幕悲剧到人生悲剧第33节:三个摩登女性(图)
在稍后的一个时期中,当拍摄速度由每秒16格转为每秒24格时,阮玲玉的表演,也有一个适应、变化的过程,如在同年映出的影片《一剪梅》(编剧黄漪磋根据莎士比亚《维罗那二绅士》改编,导演:卜万苍,主要演员:阮玲玉金焰林楚楚高占非王次龙陈燕燕等)中,人们往往觉得阮玲玉在影片里的动作快慢不均,表情节奏失衡。她所饰的一妙龄女郎,在影片开始不久,手中拿着歌谱,一边唱一边跳,动作的节奏因演员仍保留前期拍摄时(一秒钟16格画面)的表演习惯,动作幅度过大,表情过多。一直到1932年,阮玲玉在她参加拍摄的一些影片(如《三个摩登女性》等)中,才逐步克服了默片初期的一些表演弊端。也正是从1932年开始,阮玲玉的表演艺术才华,更臻于完美。她表演的几部最佳影片,除以上说的《三个摩登女性》外,还有《小玩意》、《神女》、《新女性》,都是这一时期拍摄的。 我国早期电影中的编、导、演,大都为新剧家们充任,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电影表演也充满了文明戏程式化的印迹。同时,早期的新剧舞台和电影中,几乎没有职业的女演员,只是到了1932年后,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才陆续出现了王汉伦、张织云、胡蝶、阮玲玉这一批女演员。阮玲玉虽曾多次参加舞台演出,可大多属于业余性质,还没有养成程式化表演的积习。她表演技艺的形成,更多的是每年在摄影机前拍摄2…4部影片的实践积累,从实践经验中,她的表演逐渐适应了电影的特性。再加上她个人的表演魅力,更使她在这一批女演员中有一种去陈脱俗的独特风格。 从另一方面看,阮玲玉表演的艺术光辉又远远超过了默片时代。因为,随着有声片的兴起,默片中有地方口音的演员开始自然淘汰,不得不大量启用话剧演员,在许多年后,影坛上仍然流行一种舞台化的表演。这就使人深深感到:阮玲玉的表演,不仅在默片时期,就是与后来许多有声片相比,也是更为自然质朴,并且适应电影表演特性的一种表演。许多国外的评论家,曾批评我国某些影片的表演还存在着虚假和模式化,可对阮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