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明的故事-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像高卢、不列颠等不是很早即有大都市、神殿和文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拉丁化了。罗马帝国先是向这些地方进行文化输出,然后在那里建设城市,故而在这些都市里从起始就以拉丁语为主,奉祀的也是罗马的神,人们都习惯了罗马风俗。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全都是由拉丁语演化而成的,这让我们体会到当时拉丁语及罗马习俗是如何的普及。非洲的西北部基本上也以使用拉丁语为主,不过埃及、希腊以及其他东方帝国都没有拉丁化。再者,在罗马城内,有教养的人们仍然将希腊语当做绅士语言来学习,他们认为希腊的文学与知识要优于拉丁的文学与知识。


第十六部分:古罗马帝国早期罗马帝国的平民生活

    在这复杂的帝国里,生产方式和商业状况当然也非常庞杂。农业仍然是最主要的产业。我们前面曾讲到,在意大利,自由农民曾经是早期罗马共和国的支柱,但自从布匿战争以后,他们被奴隶劳力所取代。在希腊人的世界里,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耕作方法。亚加狄亚人是所有的自由市民都从事耕作,而斯巴达人则渐渐地认为劳动不体面,因此训练了特殊的奴隶阶级代为耕作。不过,这一切都已成了过去。在希腊化的大多数地方,领地制度与奴隶集团已经普及。这些农耕奴隶,各操其本国语言,不能互相沟通,因此根本不会产生一致抵抗压迫的意识。他们中的一部分是战争的俘虏,另一部分则天生就是奴隶。他们没有权利的传统,更缺乏知识——他们都不会读书写字。他们的数量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多半,也曾进行过数次暴动,但却从未成功过。公元前1世纪的斯巴达克斯暴动,是一群经过特殊训练的角斗士的起义。罗马共和国的末期以及实行帝制的初期,那些农业劳动者忍受着极其可怕的虐待。为了防止他们逃亡,奴隶主会在夜里用铁链锁住他们;或者是剃光他们半边的头发,使其逃亡无门。他们没有妻子,还常受主人迫害,残废与死亡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主人可以随意处置奴隶,或者买卖,或者命其在斗技场里与野兽搏斗。如果一个奴隶杀害了奴隶主,那个奴隶主所有的奴隶都要受到磔刑。希腊的某些地方,尤其是在雅典,奴隶们的境遇稍微好一些,但其命运依然十分悲惨。所以,对这些奴隶而言,后来突破罗马军队的防线入寇的野蛮人,其实是他们的解放者,而不是他们的敌人。    
    当时奴隶的使用已经普及到几乎所有的行业,需要多人合作的一切劳动更是全部都由奴隶来做。开矿、冶金、筑路、建造房屋等,无一不是奴隶的工作,一切家庭里的家务劳动也都由奴隶来担当。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为了工资而从事劳动的贫穷自由民和解放民。他们是享受工匠或监工等待遇的新兴阶层。他们的人数在罗马总人口所占的比例已无法考证,很可能随时代变化而出入极大。另外,奴隶也有很多种:有的奴隶夜里被锁住,白天被用皮鞭驱往农场和矿山;也有类如佃户的奴隶,主人会分小块土地让他们耕作,他们向主人缴纳租谷,甚至还可以像自由民那样娶妻生子;另外,还有武装奴隶。布匿战争初期,也就是公元前264年,一种让奴隶互相格斗的伊特鲁里亚人的消遣在罗马又告复活,并且急剧流行。很快,罗马的富人们都开始时兴由角斗士来作为随从——一方面,角斗士随时都有可能上斗技场搏斗,不过他们主要的工作是作为富人身边的保镖。当时的有些奴隶甚至受过教育。后期的罗马共和国,征服了希腊、北非、小亚细亚等文化高度发达的城市,获得大量有教养的奴隶。罗马上流社会家庭里的教师开始由这些奴隶来担任。希腊人奴隶则经常被派去管理图书,或者当秘书,或者成为富人豢养的学者。在当时,富人养一个诗人就好像我们现在饲养一只会耍把戏的狗一样。在这种奴隶制度之下,罗马发展出了小心翼翼的,却又十分喜欢争论的近代文学与评论的传统。也有些市侩气息较重的人,买下聪明伶俐的小孩作奴隶,然后对他们进行教育后再卖给富人。很多奴隶,为了使他们能够从事需要熟练技术的职业,例如图书抄写员、宝石工匠等,而被施予教育和训练。    
    从罗马开始征服邻国的时代起,直到疫病流行国势衰微的400年之间,奴隶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战争俘虏众多,他们所受的待遇恶劣而残忍,他们没有任何权利,一切暴行都被加在他们头上。但是到了公元1世纪,罗马文明对奴隶制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改善。这时的俘虏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奴隶的价格大为提升。奴隶主也开始认识到奴隶给他们带来的舒适和利益。奴隶的自尊心在不断提高。同时,社会的道德舆论开始兴起,人们的正义感正在加强。希腊的高尚精神缓和了罗马原有的残酷。残酷的行为开始受到限制,主人不能随意出售奴隶,或使其与野兽搏斗。另外,奴隶也被赋予了财产权,奴隶主要向奴隶支付工资以作为奖励和刺激,而且,奴隶也拥有了结婚的权力。在很多情况下,奴隶主不能驱使整群的奴隶为他劳动,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季节才可以这样做。奴隶渐渐演变为向奴隶主缴纳自己生产的一部分产品,或者在特定的季节为奴隶主劳动的农奴。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在公元1世纪到2世纪之间,这使用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罗马帝国本质上是个奴隶制国家,享有自由和尊严的人只是少数,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把握罗马帝国衰微和崩溃的线索。在当时的罗马帝国,几乎没有家庭生活,也没有从事积极的思索与研究的家庭。学校的数目很少,距离也很远,自由意志与自由精神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天方夜谭。罗马虽然遗留给后人宽阔的道路、华丽的建筑物残骸,以及令后代人们为之惊异的法律和权力传统,而我们却不能不说,这一切外表的繁华,都是建立在强迫意志、被压抑的理性,以及被扭曲的愿望的基础上的。甚至那些被征服的土地上的统治者和奴隶主,其灵魂也是不安和不幸的。美术、文学、科学、哲学,这些自由和幸福的果实,在这情形下遂告衰微。模仿与抄袭充斥着帝国,艺术工匠的数目也很多。然而若与只繁荣了一个世纪的小城市雅典的大胆而高贵的精神活动相比,整个罗马帝国在四个世纪之间简直就没有任何收获。雅典也在罗马帝政下衰落了。亚历山大城的科学研究也一蹶不振。在罗马帝国时代,人类的精神似乎也在一天天的没落。的闪系征服者,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却没有征服他们的宗教,反而接受了苏美尔人的宗教精神。埃及也从来没有进行过宗教改革,不管是在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下,还在罗马皇帝的支配下,他们的神殿、祭坛以及祭司在本质上依然是埃及式的。


第十六部分:古罗马帝国罗马帝政下的宗教发展(1)

    如果在社会习惯与宗教习惯相类似的民族之间发生征服,那么某神殿或地方神灵,与另一神殿或地方神灵之间的冲突,可通过结合或者同化的手段来克服。假如两种神的性格相似,即被视为同一个神,祭司们会说:神的名称虽然相异,实质确是相同的。多种神灵的这种混同,就是所谓的泛神崇拜。公元前约1000年前后就是一个泛神崇拜的时代,在广大的地区里,一个普遍的神取代了地方性的诸神——或者说是把地方性的神吞并。于是巴比伦的希伯来先知们宣告世界上只有一个神——正义之神,这时人们已有了心理基础,完全可以接纳这个新观念了。    
    然而,有时候神灵之间相差太大,无法被同化,人们便编造一些理由让他们结合在一起。女神——希腊人出现以前的爱琴海地方通常都供奉女神——通常都被安排与男神结婚,动物神与星神则被人格化,动物与星辰——蛇、太阳、星星等,成为装饰或象征。此外,战败民族的神,通常被看做是与征服民族的神敌对的邪神。一部神学史就这样充满了地方神灵的脱胎换骨、相互合并与人为将之合理化的现象。    
    当埃及从若干城市国家统一而发展成一个王国时,这种泛神崇拜大行其道。具有最高权威的主神是奥西里斯,他是主管收获的神,人们相信他在人间的化身就是法老王。奥西里斯屡次死而复生,所以他不仅是收获之神,还被人们尊崇为长生不灭之神。用来象征奥西里斯的,既有埋下自己的卵然后复活的甲虫,也有夕落朝生的太阳。后来,奥西里斯又被视为与牛神亚匹斯合二为一的神,他的妻子是女神爱西斯。爱西斯也被称为哈梭,原本是母牛神,其象征是月芽和海中之星。奥西里斯死去后,爱西斯生下了荷拉斯。荷拉斯又被视为鹰神,其象征是黎明。荷拉斯长大成人后,又成为奥西里斯。爱西斯的形象是手抱婴孩立于月芽之上。这些关系之间虽然没有什么逻辑联系,但在人类还没有发展出严密而有体系的思维能力之前,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在这三神之下,还有埃及的神阿纽比斯,他长着狗的头,以黑夜为其象征,他以捕食人或其他神为生,因此是诸神与人的敌人。    
    一切宗教体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最终都必须适合人类灵魂的需要。所以,埃及人关于神的信仰纵使是如此不合理,甚且有些怪异,但对埃及人而言,却是他们信仰与灵魂的寄托。埃及人渴求灵魂不灭,因此他们的宗教也以此愿望为中心。可以说,埃及的宗教比其他任何宗教都更强突出的追求灵魂不灭。尤其是当埃及被外族征服,诸神渐渐失去其政治意义之后,埃及人这种在来世获得补偿的愿望也就越发强烈起来。    
    埃及被希腊征服之后,新都市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宗教生活的中心,事实上也是希腊所统治的整个希腊世界的宗教生活中心。托勒密一世兴建了塞累匹斯大神殿,奉祠一种三位一体的神,即塞累匹斯(即奥西里斯与亚匹斯合在一起的名字)、爱西斯和荷拉斯。这些神被看做不是个别的神,而是唯一真神的三种不同形貌。塞累匹斯被看作希腊的宙斯、罗马的朱庇特以及波斯的太阳神。此种崇拜扩展到所有希腊势力能够达到的地方,甚至包括印度北部和中国西部。不死不灭的想法,在来世获得补偿的愿望,在平民的生活陷于绝望的情形下,受到普遍的欢迎。塞累匹斯被尊为“灵魂的救赎者”,当时的圣歌唱到:“我们死后依然会受到塞累匹斯的呵护”。爱西斯也吸引了众多的信徒,被尊称为“天之女王”的爱西斯怀抱婴孩荷拉斯,被供奉在自己的神殿里。爱西斯的神像前香烟缭绕,供奉着诸多的贡品。有些僧人终生独身,在神殿里服侍爱西斯。    
    罗马帝国兴起后,在西欧世界也开始盛行这种崇拜。塞累匹斯和爱西斯的神殿,僧侣的颂歌,以及永生不死的希望,随着罗马的扩张传到了苏格兰和荷兰。然而塞累匹斯和爱西斯教也有很多竞争者,其中最显赫的是拜日教。拜日教源自波斯,以许多现在已经失传的神秘仪式来供奉太阳神,祭品是神圣而慈悲的牛。拜日教看起来比牵强附会而复杂的塞累匹斯和爱西斯教更原始,它使我们马上联想到人类文化上的太阳巨石时代的血祭。拜日教的纪念碑上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