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女人开始打瞌睡的时候,客厅的门打开了,大女儿出现了,看起来又惊慌又苍白。
“妈妈,我想我要……”她开始说话。在年轻女人可以起身时,大女儿病得正厉害。
女人发现自己如果只是很短暂地独自抚养家庭,可能是出于各种不同的理由。强暴、一夜情、在短期或长期的关系中分开或是伴侣死亡,都会让女性独自抚养孩子。在历史中虽然通常都是死亡与分离的原因而产生单亲家庭,但毫无疑问的是,有很多时候死亡是最常见的原因。举例来说,比如印度直至现在还是如此。在现代工业化及许多前工业化的社会中,父母离异是产生单亲家庭的原因,而这也比较像是演化的结果。在这个场景中,单亲抚养者是母亲,而既然大多数的单亲家庭都是这种状况,我们将集中在这个范围内讨论,等一下再简短地讨论单亲父亲的家庭。
只有10个工业化国家有关于单亲母亲的最新数据。在这个名单中最末的是意大利,大约是1/23的几率。最前面的是美国,大约是1/5。在美国,1980年后出生,曾在童年的某时期经历单亲家庭状况的孩子,白种人的几率是1/2,黑人是8/10。
这种单亲独立抚养的现象是最近才有的。即使是现在,在整个南亚,单亲父母还是会在家族中抚养孩子,而不是像我们在工业化世界里所理解的这种单亲家庭。即使发达的国家,单亲家庭的出现也是很晚的事;这种现象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反映了经济生活的改变。在家庭、工作以及与亲属居住在同一个社区的情状况下,独立生活在社会及经济上是困难的,而且大家族——多产的家庭——也很普遍。当工业化逐渐普及,都市化及迁移率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迁往都市寻找工作。对于女性来说,离异和独立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社会与经济上的障碍。今天,不论男性还女性都可以离开家庭,维持工作及收入。在90年代的前半期,在英国及美国,大约有1/5的单亲妈妈最后会独力抚养孩子——在英国稍微低一些,美国比例高一些。在这两个国家中,这个数字大约是1970年以来的3倍。从1987年开始有了显著地增加。在美国,7年之内增加了14~23个百分比。
在完全不同的文化中所作的研究中显示,失去父亲对于孩童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像是20世纪80年代居住在巴拉圭丛林的居民阿契人,以及18世纪对德国东弗里斯兰地区居民的研究)。一旦下一代的年龄超过两岁,父亲的贡献就显得尤其重要,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失去父亲比失去母亲的损害会越来越少。相反,在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肯亚的奇斯吉地区,父亲的存在与否对于孩童的生存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即使如此,母亲有伴侣仍然会影响她的长期繁衍成果,因为如果父亲还在的话,儿女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后代。
男性帮忙抚养孩子的好处最直接的就是多了一个人帮忙,或是有人能够提供或帮忙提供孩子健康成长所需的金钱、食物和空间。如果有男性的帮助,女性的孩子就有可能避免意外及疾病,长成健康、能够生育的成人,女性也因此可以抚养更多的孩子,将来有更多的孙辈。但是,即使有伴侣能够对女性的繁衍成果带来很大的不同,我们也不该忘记讨论男性对于照顾孩童真正贡献的程度。以扮演父亲的角色来说,男性不会比其他的灵长类动物高明,他们也许和猩猩与黑猩猩差不多,但比起绒猴以及北非巴巴利地区的猕猴就差远了。
第五章 家庭冲突场景18 单亲抚养(2)
如果扩大到更多的灵长类,人类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不能算是“无微不至”。一般来说,男性与幼儿互动的比例很低。在一份关于父母的全球报告中,80个人类的社会里有20%的比例显示,父亲很少或从未接近他们的幼儿,而只有4%是很亲密的父子关系。即使是在其他的社会,比方说西南非的昆申族人,父亲也只花他们时间的14%去跟孩子互动。在工业社会中,最积极的父亲,在记录上也差不多是一天3个小时而已。无论如何,有些现代社会中的父亲每星期与孩子互动的时间少于45分钟。
人类的父亲很少对照料孩童肩负起重要的责任,而且真正的照料也很少。调查昆申族的报告显示,只有不到6%的父亲会照料幼儿,即使他们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没有在为家庭做些什么。而在工业化与前工业化的社会里,最常见的亲子互动形式是游戏,男性只有在供应食物的时候才会是灵长类中最积极的父亲。即使如此,食物提供的对象通常都是母亲,母亲会喂食给后代。
从一个更广的生物学观点上来说,在双亲照料方面——也就是由父母双方一同照顾孩子的行为,人类虽然绝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同寻常的。大多数的哺乳类动物不完全由双亲照料,年轻后代从一出生起就得自生自灭的例子也是有的。在大多数的物种中,尤其是大部分的脊椎动物,都没有双亲照料,而且单亲照料也是一种规则,不是例外。以鱼类、青蛙与蟾蜍来说,单亲抚养者通常是父亲,而母亲会离开。就鸟类与哺乳动物来说则相反。只有在很少的物种中我们发现双亲照料:最常出现的是鸟类,有时也出现在少数的鱼类和哺乳类动物中。
人类的父母亲模式会引起一个常见的误解:双亲照料是最佳的系统运作,而演化会让所有的动物这么做,只是大多数的物种都失败了。事实上,双亲照料不是成功演化的顶峰,而多数的动物也并非是因为身体或心理的缺陷而无法达成。相反地,双亲照料能提高双方繁衍成果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但人类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大多数的动物而言,实际上如果双亲都留下来照料会产生不良后果。下面以鸭子与黑熊的例子加以说明。
在鸟类中,鸭子可以说是例外的,公鸭不会帮助照料小鸭,它只会留到最后一颗蛋受精了,然后就消失,留下母鸭独立照顾小鸭。看起来单亲抚养好像很困难,事实上母鸭没有公鸭的话会做得更好。第一,小鸭们一出生就能够自己觅食,只需要将头伸入水中或潜水捕食就好。母鸭所能做的是让后代们聚在一起以避免遗失,并教导它们如何不被掠食者给吃掉。母鸭不仅不需要帮助,公鸭可能还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大多数的公鸭都是浅色的,这可能会把掠食者引到它们活动的范围内。所以公鸭离开对每一个人都好。
对黑熊来说也是一样的。母熊在秋天受孕,在冬眠的时候生产并哺育两只小熊,因此在春天会消瘦,到了夏天就必须外出觅食补充体力。母熊与小熊在冬天如何存活全依赖母熊在前一个秋天吃了多少食物,脂肪已经储存了多少。如果笨重的公熊在母熊怀孕后还留在那,母熊的食物就会越少,对于两只小熊来说生存的几率也降低了。所以对母熊来说,单亲抚养同样能最大化繁衍成果。
有时对于女性来说也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后面会讨论到,不过一般而言并非如此。不幸的是,大多数社会学对于单亲家庭的研究并不是从繁衍成果的角度去衡量的。他们会专注在一些社会学的评价,比方说高中辍学率、青少年怀孕率及未来的工作潜能等等。只有刚刚提出的例子——阿契人、奇斯吉和18世纪的德国东弗里斯兰人民的研究才直接显示,即使母亲仍然存在,但如果没有父亲存在或由单亲抚养的家庭仍然有繁衍上的缺点。其他研究仅仅显示单亲家庭中的孩童在社会适应性上的缺点,这些评价都是间接的。因此只能知道单亲妈妈抚养的孩子可能死亡率会比一般情况高,而且孩子健康状况有可能不如核心家庭的好。这两种现象暗示单亲家庭中母亲长期繁衍成果的确在减少,其实这应从更直接的研究中获得到结论。
即使有很多证据显示女性单亲抚养是有缺陷的,这也度不表示我们很清楚形成这些缺陷的因素。大多数的研究显示,通常这些因素是财务上的,为人父母的天性如何只是第二个因素。后者在很多的案例中甚至还构不成一个因素。
单亲家庭对于环境的恶化比起核心或混合家庭会较敏感。如果环境恶化造成收入降低或不健康水平下降,单亲家庭的孩童会特别容易受到意外、疾病与虐待的伤害——而且在单亲家庭中,环境也较容易恶化。所有的工业国家1990年的信息中显示,单亲家庭的孩童较多处于贫穷的风险之中。在澳洲、加拿大及美国,超过50%单亲家庭的孩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澳洲、挪威与美国,这样的孩童约有一半是在贫穷状态之中的。在其他的国家,政府的政策会减轻影响。比方说,在丹麦、芬兰及瑞典的单亲家庭儿童的比例虽然也很高,可是仅有少于10%的孩童生活在贫穷线标准之下。
对于许多单亲妈妈而言,是单亲抚养的恶劣经济能力,而不是她们照料的好坏影响了繁衍成果。除了儿童生存、健康及生育能力之外,还有其他的不良后果,如适应社会的问题。举例来说,单亲母亲家庭的孩童比较容易表现出社会族群地位较低者的行为,这表示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在学校表现较差,并会有较高比例的少年犯罪行为。另外,与此有关的是母亲与孩子心理健康的衰退。而且在这样的家庭中,女儿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怀孕,她们也往往会在单亲家庭的状态下制造出下一代。(我们将于下一个场景的讨论中,继续对青少年怀孕的现象做作更进一步的讨论。)
降低单亲家庭本身赚钱能力的因素不只是因为单亲,它们之间互相有关联的。贫穷也可能是造成单亲抚养家庭的原因之一。美国关于离婚的研究显示,失业及低收入是造成夫妻之间造成敌视的最主要因素。在1970~1982年中间的3个经济萧条期中,关于离婚的分析显示,在1968~1988年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内,大约增加了1/2的离婚、分居和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在美国,即使家庭在父母离异前并没有生活在贫困标准之下,在父母分开之后收入也减少了50%。虽然单亲抚养较有可能处于贫困的情况,但他们并不一定处于较低社会地位的族群中。举例来说,在1992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之间,英格兰皇后的6个孙辈都是生活在单亲母亲的家庭之中的。
单亲家庭是核心家庭收入的一半,甚至只有20%,这会降低其社会与心理层面的表现。有些研究显示,社会表现通常会随着离异之后收入的减低程度而有所改变。这解释了为什么收入没有减少的女性单亲抚养家庭中,孩子的表现通常会跟核心家庭的同伴一样好。一般说来,体验过双亲离异或单亲抚养的孩童在社会及心理上的表现较差。这些与一般核心家庭之间的差异,很多都是在父母离异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并非在之后才变得更差。这是家庭关系质的问题,父母离异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似乎也是最有影响的。当然,这并不代表单亲抚养没有自己的问题,有些孩童降低社会能力的表现——预估有20%,是因为单亲照料本身的质量降低。但这并不是能力的问题——一个单亲抚养女性不会不如其他的母亲称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