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王,他是一个机灵的国王,从一开始,他就要求挪威人勇敢地抵抗德国人。尽管遇到了挫折,挪威人在1940年的防守是坚决的。德国的驱逐舰“布吕歇尔”号进入奥斯陆峡湾时,被岸上的19世纪的加农炮猛烈轰击。尽管大炮古老,但火力极为有效,驱逐舰在大炮的打击下受到重创,当船上的弹药库引爆时,一千多名德国人被炸死。这一打击为哈康国王和他的政府逃离首都赢得了时间,他们前往北方继续战斗。 不过,这样就在奥斯陆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一个古怪的纳粹同情者,维德昆·吉斯林,他的名字后来成了“卖国贼”的同义字,接近了这一权力并组建了一个跟德国合作的政权。这只是更加刺激了挪威人,激励他们更为猛烈地抵抗德国人。 盟国对这次事件反应迅速,他们马上为挪威人提供援助。英法军队于4月14日,德国入侵的五天后,到达挪威。 不过他们跟敌人完全不同,他们几乎没作什么准备,装备也很落后,任务执行得一塌糊涂。如果说英法两军之间的联络很糟糕,那么盟军和挪威人之间的联系也好不了多少。 盟军没有什么空中掩护,他们也只有很少的防空武器。他们对北冰洋地区的环境也不太适应,在司令官和行动目标之间则是一团糟。他们应得的供给要么被送到错误的地点,要么在路上被毁。工党的反对派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对英国政府战争中的行为极为不满,他直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与死的斗争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送到失败之手。”一个对形势的讨论在议院随即召开了。这一讨论在1940年的5月7~9日进行,当张伯伦走进议会时,人们向他粗声粗气地喊道:“究竟是谁错过了班车?” 虽然温斯顿·丘吉尔还想顽固地对政府的会议记录进行保密,但讨论情况基本上由下议院的一个议员列奥·阿米里对外透露出去了。在直言不讳地批评张伯伦时,这个议员引用了奥立弗·克伦威尔的话,克伦威尔在1653年曾对英国议会发表讲话说:“你们在这里已经坐得太久了,你们已经不能做什么好事了,”阿米里说:“我扯远了,让我们来对你做同样的事吧。以上帝的名义,你走吧!” 讨论会结束时,举行了一次信任投票,政府的主要成员受到了批评,张伯伦被迫考虑辞职。当工党清楚地表明它拒绝在张伯伦领导下的民族联合政府里工作时,张伯伦受到了致命的一击。在这种情况下,张伯伦别无选择只有离职。64岁的温斯顿·丘吉尔,他作为战前也无污点的政治家,被选为英国的新首相。在这同时,第一支德国的先头部队开始冲击比利时的阿登斯,入侵法国和西欧的行动开始了。 不过,这一事件最终给挪威人的命运划上了句号。抵抗运动持续了两个多月,他们因此让德国重演在波兰的轻而易举的胜利梦想破灭了。盟国的帮助至关重要。1940年6月,在德军入侵西欧最为严重的时候,英国处于威胁之中,盟军在6月8~9日从挪威撤退。这使得德国人完成了对挪威的占领,挪威也落入了纳粹的铁蹄之下。 哈康国王和他的政府跟盟军一起漂洋过海,像波兰的西科尔斯基将军一样,他也在伦敦建立了一个流亡政府,他在伦敦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
第二章 法国陷落法国落陷(1)
第四章 法国落陷坦克战!选在埃尔温·隆美尔的指挥下,一个德国的装甲师在西线战争胜利在望时在法国的乡间进军 黄色计划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的军队向法国和中立的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进军,“假战争”也就突然中止。西线的战争终于开始了。德国入侵的速度和新的战术使用让盟国和中立国大吃一惊。在部分荷兰纳粹伪装成军警的协助下,德国的伞兵部队迅速地占领了荷兰的重要桥梁。同时,78名伞兵乘滑翔机在埃本埃马尔要塞登陆,那里位于比利时的阿尔伯特运河,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要塞。第二天,利用爆炸开路,德国人占领了这个要塞和关键性的防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仅仅死了6个人。 希特勒动员了136个师、2000辆坦克和4000架飞机。他想在军队调往东部攻打俄国前能迅速地占领法国,以简单而有力的一击粉碎盟国的希望。希特勒的目标是最终打败他的盟友斯大林,这样,德国就可以在东欧获得很多殖民地,同时,也给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以致命的打击。上图:德国的伞兵精英。这些人刚刚奇袭并夺取了“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比利时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只用了24小时下图:第51高地师在瓦拉里·因·卡克斯投降。隆美尔(右)跟将军们一起。“先生们,你们将见证历史上最辉煌的胜利。”阿道夫·希特勒在“黄色计划”实施前告诉他的将军们,尽管他冒着巨大的危险,不过他没有错得太离谱 在纳粹开始向法国和低地国家发起攻击时,这些中立国马上请求盟国的援助。英法军队向北开进了比利时的迪尔沿线,不幸的是,他们的举动正在希特勒的预料之中,他早就猜到盟军会这么做了,在他们到达新的防线之前,纳粹的伞兵部队已经袭击了比利时的防守部队。德国人没有让盟国在荷兰或比利时有时间来建立坚固的防御阵地。在希特勒发起进攻即代号为“黄色计划”的前一天,他告诉将军们:“先生们,你们将见证历史上最辉煌的胜利。”尽管他冒着巨大的危险,不过希特勒并没有错得太离谱。 德国的伞兵确保了荷兰和比利时等地的桥梁和交通通讯的安全,那里,德国三个集团军的一部分正向盟军方向推进。希特勒把他的136个师分成了三个主要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由冯·博克大将指挥,进军比利时。C集团军群由里特尔·冯·勒布大将指挥,开向法德边境的马其诺防线,目的是要把那里40万法军驻守的要塞突破。这些行动也都在盟军的算计之中,不过盟军忽略了A集团军群,他们在冯·龙德施泰特大将指挥,有着德国最大的装甲部队。 根据制订的进攻计划,这一战略的显著特点在于,希特勒要派A集团军群连同它的七个装甲师穿过比利时的阿登山。当然,这样一来,自吹坚固无比的马其诺防线的大弱点就暴露无遗,防线到了法国与比利时的边境就没有了,它在1935~1936年修建的时候,人们认为,把这个坚固巨大的防线修到友邻国家的边境上,是不对的,这个冗长的防线因此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当然,人们也以为德国人不可能穿过阿登山,那在马其诺防线的终点,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有了这一自信,盟国从未想象德国的坦克可以通过这里。法国人觉得在阿登山周围派重兵把守也是不必要的。上图:埃尔温·隆美尔将军,优秀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他领导了德军穿过阿登直抵英吉利海峡的行动下图:德国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强大的装甲部队上,装甲部队确实打得漂亮,在法国的德军伤亡极为轻微 事实上,在这一地区的法军,科拉普将军的第九集团军和恩特西热将军的第二集团军不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不过,德国人考虑到各种可能性,以攻破马其诺防线,他们迅速地穿过阿登山,并于5月12日秩序井然地出现在山的这一边。即使到这时,法国人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没有意识到现在出现在马斯河对岸的部队是由德国的主力进攻部队组成的。按照一次大战的军事记录,人们以为它在20年后还会相应地发生,即德国人会花好几天时间才能渡过马斯河。在这一事件中,军事常规再一次被打破。 埃尔温·隆美尔将军指挥的第七装甲师在定安特,汉斯·古德里安将军,他是一个坦克专家,指挥着第二和第十装甲师在色当,在同一天同时渡河。到13日,在德国可怕的俯冲轰炸机和坦克的协助下,两个将军指挥着军队采用人行桥、浮桥和橡皮艇,以令人惊恐的速度过河了。上图:1940年6月,在英国远征军从法国 撤退后,被摧毁的英军卡车和武器下图:打仗归来的小伙子们在英国南部登陆,他们从可怕的海滩横渡英吉利海峡,躲过德国空军的袭击,终于安全回国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德军进攻的速度和切割包围态势引起了英国人的担心,他们害怕自己在法国的军队再无安全可言,为此准备逐步把英国远征军调回国内。当局势更为恶化时,英法军队退到敦刻尔克周围,幸运地发现那里是一个理想的后卫行动的地方。但在这里,英法军队并不一致的军事意图也暴露无遗。法国人希望守卫敦刻尔克,英国人则想退回到他们的岛国上去,不想给德国人留下任何东西。因此,在一次事件中,英军用28磅的大锤毁掉了他们的新式卡车、货车和运载布伦式轻机枪的小型装甲车;当法国人拒绝这么做时,两支军队几乎兵戈相见。敦刻尔克的浅海滩给疏散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皇家海军的船只和平民志愿者的小船共有近900艘跨过英吉利海峡,却无法离岸太近。士兵们不得不站在水里,许多英国或比利时的渔民用小船把他们运到离岸更远的大船上去。大多数人排着长队等待,有些军官只有在枪口下才愿意守纪律。海滩的条件是糟糕的。到处都有炮火、机器燃烧的味道,海岸线上让人们感觉沉重而压抑的死尸场景。皇家空军在这次行动中损失了170架飞机,他们为束手无策的地面部队提供了最好的空中掩护,但因为条件限制,英法军队仍有半小时甚至90分钟的时间得不到空中保护。那时他们完全处于暴露状态,无助,任凭德国空军的轰炸打击。在这段时间里,德国的飞机可以对海岸和浅滩随心所欲地进行轰炸。 英国人好不容易登上了救生船,但这还不是最严酷的考验。德国的飞机,鱼雷艇和潜艇在海峡里也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不过,共有338226人筋疲力尽地安全回到英国。疏散工作持续了紧张而危险的十天,一旦回家了,这些士兵们被当做救星对待,志愿者们用茶、香烟和猪排来招待他们。疏散工作结束的时候,丘吉尔首相对下院发表演说,他让同时在收听的德国人和其他人明白英国战斗到底的决心。敦刻尔克可能是一场失败,但他提醒下院:“我们将在法国战斗下去,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战斗下去,我们将以越来越自信有力的力量在空中战斗下去,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国。我们将在海岸上战斗,我们将在陆地上战斗,我们将在田野里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将在山上战斗。我们永不投降!”
第二章 法国陷落法国落陷(2)
德国人以空前的速度到达马斯河西岸,准备建立一个装甲桥头堡,他们竭力穿越法国东北部的乡村,以打通通向海岸的道路。 法国将军阿尔塞·乔治斯,他是东北前线的司令官,在他听到德国人已经渡过马斯河并攻占了色当的消息后,禁不住失声痛哭。 德国人在进攻的当天内就撕开了盟军防线的口子,盟军却无法填上这一口子。同一天,德国空军对荷兰的港口鹿特丹实施轰炸,八百多名市民遇难。这一天晚些时候,即5月14日,自1830年以来再没有打过仗的荷兰军队投降了。荷兰女王维廉米娜逃到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