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让孩子博览群书。中国有句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形象地比喻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鸟失去了翅膀。”父母要帮助孩子选择好书,比如古今中外的名著,描写生活的散文等等。还要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甚至与孩子一起读书。
* 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让孩子在看了书刊杂志以后,做好读书笔记,把人家的经典句式和用法记下来,甚至将名家的名篇熟记于心,以后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好的句子、词汇信手拈来,就不会“理屈词穷”了,而可以做到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 积累素材。常带孩子出门走走,到大自然中去爬爬山、玩玩水,看看祖国的美好风光。经常带孩子去看看电影,去体会片中人物的生活。在孩子被什么事情感动的时候,要及时抓住机会,让孩子把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让他学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素材积累多了,感情丰富了,孩子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搜肠刮肚。
第二部分第4章 运用语言的技能(9)
(二)写作的练习阶段
生活中常有些人,口若悬河,说话头头是道,但是要让他用纸笔表达心声的时候就开始抓脑袋了,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所以在给孩子做准备的同时,要鼓励孩子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准备与练习是同步又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让孩子练习写作的时候,父母要注意把握这几个方面:
* 鼓励孩子写。写作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孩子们。所以,父母们要想自己的孩子真正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就要不时地鼓励孩子,增强孩子写作的积极性,即使孩子写出的作品不是很好,也不要批评他,而是要想办法找出其优点,真心诚意地表扬他,再指出他的不足,他才会愿意改正并坚持继续写下去。
* 坚持写日记。在孩子读书识字以后就可以要求他坚持写日记,让日记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以后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懒得动笔了。但是父母要注意不要随便翻看孩子的日记,尊重孩子的隐私。要达到检查的目的,可以让孩子挑出一些他认为可以公开的内容读出来,这样,即使他没有写的话,能够流利“读”出来,那写作能力也一定提高了。
* 让孩子写信。也许生活中孩子没有多少写信的机会,所以父母可以让孩子与自己互相通信,让他自由地表达对父母行为的意见,然后父母再通过回信给予答复。这样既能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增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很好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可谓“一石三鸟”之举。
* 多写读后感。在送给孩子新书、带孩子去看电影以后,让他多写一些读后感,写下自己对这些文艺作品的看法。可以是对其中所描写内容的感受,可以是对作者表达手法的评价,当然还要包括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 帮助孩子修改作文。在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家长会涉及到给孩子修改作文的问题,要知道这对加强孩子写作能力可是个关键阶段。父母要是大笔一挥,对孩子的文章大动手脚的话,这作文的作者到底是谁呢?所以,在给孩子改作文的时候,父母只需要提供思路、简单发表意见就好了,最终落实到笔头上还要靠他们自己。
* 让孩子学会用电脑写作。现在的孩子都对电脑很感兴趣,可以借此让他们学会用电脑写作。这样,能够避免手写当中反复修改的麻烦,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以前孩子所写的东西以便随时拿出来借鉴。另外,在电脑中写作,孩子可以自己利用相应的软件纠正拼写错误。
第二部分第5章 心理调节的技能(1)
学会与你自己内心静静地沟通,你将知道你生命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目的。
——伊丽莎白·罗斯
很多父母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只要学习就好了,不愁衣食,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比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强多了,他们怎么会有心理压力呢?但是,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而且在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父母的及时帮助,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造成他们也不能自己解除压力。若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将来的发展也带来不利。所以,父母们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多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心理调节的技能。
一、树立自信心
小红今年十岁,上小学四年级了,老师让她当班级干部,她就总是说“我不行,我做不好怎么办”。老师反映小红上课从来都不积极举手发言,其实,提问的问题她也不是不会。老师发现她的嗓音特别好,歌唱得很出色,推选她参加市里的歌咏比赛,她还是说“我不行,我做不好怎么办”。为了锻炼她的胆量,每次他们班级在学校获奖的时候,老师都特意叫她上主席台领奖,可是她都是这两句话来应付人,从来不敢积极主动去做事情。“我不会的”、“我从来没做过”、“我不行”、“我不敢”、“做错了别人笑我怎么办?”这些话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常说的,又因为他们总是抱有这样的想法,行动中也就表现出迟疑、被动、唉声叹气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由此恶性循环的话,他们的未来就让人担忧了。
总觉得自己不行的青少年一般都具有自卑心理,老是自我否定,缺乏自信心,做事畏缩不前,害怕失败,不愿去尝试、探索,甚至放弃成功的希望。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只有充满自信心的人,才更容易受到别人的重视,因为要是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话,别人怎么去相信呢?而且缺乏自信的人一定不会主动表现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谁又会心甘情愿做你的伯乐呢?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树立自信心呢?
(一) 给孩子创造一片宽广的天空
这个提法可能让父母们觉得很冤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们可是一直全力支持、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呀”。其实,问题偏偏就出在这里,正因为父母十分关注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就不免过于迫切,从而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难以达到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所以我们提倡父母给孩子创造一片宽广的天空。
* 多鼓励,少盲目攀比。父母不要常对孩子说:“你瞧,人家小明多聪明,总是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这么笨。”之类的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总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只能使自己的孩子越比越缺乏自信,甚至破罐子破摔了。只要知道不断地努力,就是个值得自豪的、成功的孩子。当孩子说我不行时,要鼓励他而不是责备他,多举一些他的优点,他就会为此加倍付出,时间长了就会做得很好。
* 多欣赏优点,少泄气。在思想上要认清这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成绩不是理所当然的、可忽略不计的,是他们付出很多努力以后才获得的,点滴自主的探索都是极为可贵的进步,应该对其大加称赞。用欣赏、夸奖、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觉得无关紧要,或者说别的孩子早做到这个了,来让孩子泄气。
* 多宽容孩子,少责骂他。即使孩子犯了错误,或成绩不够理想,父母也不应指责他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因为如果孩子在整个成长经历中,总是听着父母的责骂,就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就总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因此允许孩子失误,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所应拥有的最起码的宽容。
第二部分第5章 心理调节的技能(2)
* 多尊重孩子,尤其不要在人前指责他。要多赏识孩子,不用尖刻的语言嘲讽奚落孩子,如果当众讽刺贬低或故意揭短,夸大孩子的缺点,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最初都是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称赞、赏识孩子,就是对孩子个性、能力的一种肯定。
(二)让孩子自己树立自信心
要想真正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来,不要让他觉得父母是刻意来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否则的话,会让他自己更加缺乏自信。只要给他创造机会让他自己锻炼自信心就行。这里有这样的建议:
*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可以在创设宽松的家庭环境以后,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允许孩子尝试错误;注意“君子动口不动手”式的指导,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给孩子不必要的帮助,每天给孩子简单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父母从日常生活入手,适时、适宜地提出他们力所能及或稍克服困难就能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独立锻炼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 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鼓励他们勇敢地参加集体活动,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进步就及时表扬。这样孩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自信,从而引发其潜在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交朋友,使别人感到自己是真诚的。教育孩子正确看待优缺点,正确承认、对待自己的不足,懂得每个人都有缺陷,但并不代表有缺陷的人就不是优秀的人。
*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父母在处理日常事务或工作中,应该表现得自信心十足,不要碰到一点小挫折就心灰意冷,委靡不振。孩子从家长自信的表现中将会获得良性的暗示。
* 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父母应帮助孩子养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从自己过去解决各类问题的成功经历中寻找经验,自觉运用积极自我暗示的习惯。如考试前默念“我一定能正常发挥的”,每天早晨起床以后就对自己说“今天我感觉很好”等,对增强自信心都会有较好的效果。
* 帮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比如根据孩子兴趣让他学习乐器、舞蹈、绘画、演讲、书法等,使孩子觉得自己拥有比别人强的一些方面,一有机会,让他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特长,这样能很有效地增强他的自信心。
二、培养坚强的毅力
著名诗人李白小的时候,不大喜欢读书。从他家里到私塾要经过山林和水涧,所以,他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张弓击鸟,经常迟到;放学后又是一路玩耍……他根本不在乎学习跟不上。一天,在李白回家的路上,他正准备到树林里去打鸟,忽然听到从水涧那边传出铿锵的声响,便好奇地循声跑去,看见有位老太婆正在石板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百思不得其解,就问老婆婆:“老婆婆,你磨铁杵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