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她的前夫陈国军刚刚出了一本书,大曝自己和刘晓庆的隐私和婚姻内幕,我问她怎么看前夫出书的这个事实。
〃我要谢谢三个男人,就是陈国军、李翰翔和伍卫国。〃她说,〃是他们让我成长了。〃
当时刘晓庆的神态是一种经历过人生起伏的坦然。这让我发现她是一个所谓〃胸中有丘壑〃的人,她应该是能容人的,而且在这方面她应该不输给任何一个大气的男人。
〃如果让你重新设计一遍人生,你会怎么样?〃这是一个很俗套的问题,我把它放在最后问刘晓庆。我觉得她当时的状态很好,以她的能力,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之中。
〃我相信性格就是命运。我从来没想过重来一遍的事儿,我的这辈子还没过完呢。〃说到这里她笑了。
刘晓庆的年龄秘密
刘晓庆的年龄的确不是她亲口告诉我的,而是北影厂的一个老导演告诉我的,他跟刘晓庆在同一个电影制片厂十几年,对她很了解。
我写的专访随后发表在头版头条,据说那一期报纸销量很好。可是我还没来得及沾沾自喜,社长就来找我了。那天刚开完评刊会,编辑部的人还没走散,社长就踩着平稳的步子走了进来,他面带笑容对我说:〃转达有关消息灵通人士的意见刘晓庆的年龄你写错了。〃
我听了一愣:〃什么年龄?〃当时我正在想下一期版面的事,好多事情往往都随着报纸出版就算从眼前过去了,对我来说,永远对下一个采访印象最深刻。
〃刚开完评刊会你就不记得自己写的东西了?〃社长随手拿起桌上一份报,〃你这最后一段不是写她快过45岁生日了吗?她公司的人说你把年龄搞错了。〃他的语气并不严重,似乎还透着点无所谓。
我的呼机随后响了起来。回电话过去,是她公司的那个刘先生。
〃于记者,我代表晓庆对你的报道表示感谢,〃他倒满和气的,〃……我们的电视剧马上就要播出了,报道很及时。但是也许你写得太急,有一个细节搞错了晓庆今年不是45岁,是42岁,她是1955年生人。你知道,年龄对于女演员来说其实是个秘密……〃刘先生的大概意思就是我把年龄写大了,这个问题让刘晓庆很敏感。
最后他问我:能不能在下期报纸上刊登个更正启示?
我觉得比较棘手。刘晓庆的年龄的确不是她亲口告诉我的,而是北影厂的一个老导演在聊天时告诉我的,他跟刘晓庆在同一个电影制片厂十几年,对她很了解。而在6年之后,刘晓庆被公安机关逮捕的时候,她的真实年龄也终于曝光她的确是1952年出生,那么我当初写的其实没错。
但是在那一刻我也有点犹疑是我写错了?这的确不是根据当事人的话写的……那么我真的写错了?我一时有点迷糊,刊登更正启示我更是做不了主,于是决定找社长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社长正在办公室打电话。他似乎知道我要说什么,神情平静地听我讲完,一笑:〃这件事你先别管了,我会跟他们说。〃
曲终人散的生日聚会
宴会厅里欢声笑语,人头攒动。大多数人彼此都不认识,我拿着杯饮料站在一边看热闹:这个聚会迟早会曲终人散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10月底了。一天下午我在办公室忙完了稿子,整理东西准备下班。电话铃骤响,我随手接起来。
〃你好,麻烦找一下于蕾小姐。〃听筒里的声音很客气。
〃是我,您有什么事?〃我一时不知道是谁。
〃我是晓庆公司的小刘啊,〃他很热情地说,〃一打电话就把你找到了,你真是敬业!今天是晓庆的生日,晚上在兆龙饭店有一个生日聚会,都是她的朋友……你能来参加吗?你们社长也来。〃对于这个突然的邀请我感觉奇怪,但是当天晚上的确没什么事,所以也就答应下来。
放下电话我看看桌上的日历1997年10月30日,没错,今天是她的生日。
聚会开始得很晚,因为这一天刚好也是《火烧阿房宫》在北京电视台首播的日子,大家先看完了电视,近晚上10点的时候刘晓庆才出现。她化了妆,束起马尾,穿一套黑色VERSACE长裤装,白衬衫和黑色小外衣上点缀着金色绣花。
〃挺精神的嘛!〃我认识的一个摄影记者在旁边小声嘀咕,同时注视着刘晓庆身边的伍卫国,问我:〃你知道吗?他们俩谁大?〃
我顾不上回答,在宴会厅最里边的一个地方我发现了社长,他正找人聊天呢。看见我之后,说:〃……已经没事了,更正启示也不必登。过一会儿你去跟刘晓庆打个招呼。〃
正在我不知所以的时候,晓庆公司的刘先生出现了。他亲热地和每个人打招呼,见我站在社长身边,走过来和我握手,〃哎呀于记者,你真的来了。走,给晓庆说生日快乐去!〃他满脸是笑,拉起我就走。
今天是人家的生日,高兴一点多好管她到底多少岁呢!我想。于是走到刘晓庆跟前,我祝她生日快乐。
刘晓庆正跟身边的人在说话,手里还拿着本书,好像是人家给她看的一本写她的书。〃这是****报的小于,给你庆祝生日来了!〃刘先生好像生怕她听不到似的。
她回过头来打量了一眼,认出了我:〃是你……我们见过好几次了,谢谢。吃过蛋糕了吗?。〃听她语气似乎若无其事的样子。
〃你看,晓庆的记忆力多好!来,让晓庆给你签个名!〃刘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捅我,〃……你的本子呢?〃
我从包里摸出采访本,被他一把拿过去,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笔一起递到刘晓庆面前〃明星来给签个字儿!〃
刘晓庆笑了,她接过笔和本子一挥而就。
我知道,关于她是不是〃45岁〃的那件事就这样被轻松地一笔代过了。其实刘晓庆要记得的事情太多,这又算什么呢?真正觉得紧张的,也许只是那些惟恐办事不利的手下人。
这只是一段小插曲而已。
宴会厅里欢声笑语,到处人头攒动。大多数人彼此都不认识,我拿着杯饮料站在一边看热闹这个聚会迟早会曲终人散的。
我说不清刘晓庆
有句古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让我想起了刘晓庆。30年来,她已经把自己做成了一块成分复杂的招牌。
我一共见过刘晓庆三次。
和很多人一样,我曾经对素未谋面的刘晓庆非常好奇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长期以来她这个〃话题女王〃似乎已经被无数支笔写僵了,每个人好像都看到了〃刘晓庆〃这个标签,可是却看不到这三个字后面的那个鲜活的人。
这是外界传闻的那个刘晓庆吗她有着出人意料的随和,在微笑着跟我闲聊的同时帮我削着水果,过一会儿又起身帮摄影师倒了一杯水。
刚刚第二次见她的时候,她就已经记住了我,笑着对身边的制片主任王建中说:〃我记得她,一个月前刚见过。她倒是块做记者的料。〃本来应该佩服她的好记性,可是我却突然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茬,只得赔笑。她的确厉害。
有句古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让我想起了刘晓庆。30年来,她已经把自己做成了一块成分复杂的招牌。刘晓庆曾经对我说过,她一定不会演一辈子戏的。但是她的人生的确如戏,在被关押近半年之后,前不久她已经被取保候审,据说状态不错。恢复了自由身,马上就有人找她出书,而且最近她又开始接演电视剧了。
对于传奇如刘晓庆式的人物,我的资历尚浅,不敢妄加评说。但是她给我的印象实在强烈,就好象她故乡四川的朝天椒,“辣”得醒目、顽强、有回味。
中国只有一个刘晓庆。也许有一个刘晓庆就足够了。
明星是怎样炼成的?——娱乐圈成功6段体为什么“谭校长”永远年轻?(1)
这个世界变化无常。
1980年代香港流行歌坛的三大偶像梅艳芳、张国荣、谭咏麟曾经多么风光,他们各展才艺、形象百变、三足鼎立,写下了香港流行音乐一个时代的华彩乐章,并且影响了华语歌坛今后的发展。
只是20年之后,2003年,张国荣在春天从23层楼顶一跃而下,自决生路;梅艳芳在秋天发现自己患了宫颈癌,病情已经不容乐观。我们在感慨世事沧桑之余不自觉地唏嘘。
而谭咏麟呢?即便今天的他已无法像当年那样屹立在舞台中央,却依然在香港娱乐圈呼风唤雨,指点江山。我们不能不说,这是“谭校长”的另一种成功。
第一份工作是邮差
每天起得早睡得晚,要跑遍港岛的大街小巷,谭咏麟当时的薪水是220港币。
作为记者,经常有机会听到艺人向我讲述他(她)成名之前的所谓〃辛酸史〃,但是听得多了就比较有经验,我学会了把他们着力渲染艰难的部分轻轻带过哪一段人生没有低回的阶段呢?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怎么从这里面走出来的。谭咏麟讲起自己来非常轻松,像他一贯的作风,我还记得他当时的表情,他一直面带微笑。
谭咏麟是1952年出生的,生肖属龙。因为爸爸是号称〃谭铜头〃的香港著名足球运动员,他从小就喜欢踢足球。读大学时,他听从了家人的劝告到新加坡读经济,但是很不幸,大学刚念到第三年,他突然在当地染上了重病,呕吐腹泻不止,一周之内体重下降26磅,几乎病得不成人形。谭妈妈吓坏了,把儿子马上从新加坡召回香港,那个书先不要念了。
〃回到香港之后当然病就好了,但是也不想再念书了,那就找工作吧……其实我小时侯的理想是做个牙医,从那时侯的情况来看,这个理想没办法实现了。所以后来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邮差。〃
每天起得早睡得晚,要跑遍港岛的大街小巷,谭咏麟当时的薪水是220港币。
〃我当时并不觉得自己赚得少,也不觉得累,做得很开心的样子。我的一个上司认为我是可造之才,就想推荐我去做茶水部的主管,这算是升职了,也不用每天跑得那么辛苦。可是因为我当时很喜欢唱歌,晚上要去夜总会登台,所以邮差我也不做了,更不想升职,我去商店里卖文具用品,这样白天上班不那么辛苦,晚上就去唱歌,但是每天就只能睡两个小时。〃说起这些谭咏麟一直是笑眯眯的,当时的笑容感染了我,我觉得他是一个乐天派的人,这一点很像他的好朋友曾志伟。
开心是决定生死的大事
一个人开心的前提就是觉得充实而满足,这也许和自己有多少钱没太大关系。
谭咏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是1998年的那一次采访。他坐在我正对面,我们的距离不过一公尺,聊了很多他自己的经历和周围发生的事情之后,我问他:〃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