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动了娱乐圈-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蓬蓬非常聪明,头脑灵活。但是自从他开始做艺人助理、进入这个圈子以后,他越是雄心勃勃地开展计划,我就发觉自己对他越是陌生。我知道他是一直在变化的,尤其是今天,他已经〃进化〃得让我几乎不认识了。    
      这时候困意突然袭来,我面无表情地对着话筒说:〃祝你和你的艺人美梦成真!晚安。〃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完全在蓬蓬的意料之中。先是那个艺人顺利当选香港导演新片的女一号,电影开拍之后媒体又一通〃狂炒〃女主角和知名导演亦真亦幻的恋情,那个女艺人瞬间成为话题人物,从报纸杂志到网络,到处可以看到她的名字。直到影片拍摄完成、公开放映的时候,她的知名度已经完全打响了。    
      前后只有半年多的时间,蓬蓬的计划就成功了,我想这时候他一定非常有成就感。我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蓬蓬似乎很有天分,他在这个圈子里会如鱼得水的。    
      但是在那之后我很久没有再见过他,只是在一些报纸上看到女艺人的消息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她已经和原来的演艺公司解除合约,转签一家香港著名艺人经纪公司,片约不断。    
      2002年初秋,我参加一部电影的开机发布会,这是一部投入巨资阵容强大的影片,由香港和内地联合制作,内地知名导演执导。发布会现场绝对称得上是星光闪耀、流光溢彩,我在主席台上也发现了那个已经走红的女艺人的一张明媚的笑脸,看了看宣传册,原来她是内地演员阵容中的女一号。    
      在主持人介绍过制片方人员和演员之后,照例开始了记者的提问时间。从电影的故事情节、演员的选择到投资方的预算,台下的〃娱记〃们都不放过,而台上的演员和导演也被逐一提问过一遍。这时,我身边一个外地报纸的记者举手,他问那个正走红的女艺人:〃很多读者想知道您和**导演这几年来的恋情进展,您能说说这方面的情况吗?〃    
      这个问题听得我都一愣,这个记者真敢问,当着这么多人,不知道那个女艺人愿不愿意回答他,也许人家一句:〃这个问题和今天的电影无关。〃就把他挡回去了也说不定。    
    


娱乐圈边缘6人行——边缘还是中心?从追星族到明星经纪人(3)

      谁知道女艺人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非常有风度地笑了:〃谢谢你的关心。**导演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导演,但是我们只是普通朋友的关系,没有什么恋情。今天是这部电影的开机发布会,希望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这部新片上。〃看着她春风得意的一张脸,听着她不      
    慌不忙说出这番话,我觉得自己简直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家的确是修炼出来了。    
      他成了“大哥”级的经纪人    
      他越风光,我越陌生,我所熟悉的那个蓬蓬已经消失了。但是我一定要承认,蓬蓬这几年的发展是成功和顺利的。就好像三级跳,他一路奔驰而来,有力地助跑,然后一、二、三,起跳……    
      发布会还没完,我就已经觉得意兴阑珊,于是悄悄离开座位,顺着墙根溜出大门,准备一走了之。刚出门口,看见一个个子高高的男人背对着我在讲电话,我从他身边走过,到签到台想要一份宣传资料拿回去发稿。    
      〃……你是于蕾吗?〃我听到身后有人语气迟疑地叫我。回头一看,就是刚才讲电话的那个男人,他穿着一件咖啡色皮衣,深色衬衫配牛仔裤,还戴着一副无边眼镜,头发用发胶打理得一丝不乱,看上去就像港台地区的某位商业成功人士。〃你不认识我了?〃他问。    
      我认识他吗?他好像的确有点面熟。〃对不起,我想不起来,您是……〃因为曾经有认错人的经历,我不敢冒认。    
      〃我是朱蓬啊!〃他大声说。    
      哦。我其实应该想到的,只要看见那个女艺人就应该想起他。可是他的外形的确变了,而且什么时候他变近视了?还戴一副眼镜?    
      我笑了,对他说:〃好久不见,真有点认不出来了……你最近好吗?在哪家公司做?〃    
      他也笑,一边把手机揣进兜里。〃我现在**公司做艺人部经理,我们公司是这部戏的合作方之一,今天我们的艺人有好几个都到场了。怎么,你这个大记者都没注意?〃    
      原来他已经是那家香港经纪公司专门管艺人的头了,这才几年的时间。看来,当初那个女艺人转签这家公司也是他的功劳。    
      〃你现在在哪家媒体做呢?咱们都有两三年没见了吧?〃他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我。看他这么有礼貌,我也翻出一张自己的给他。    
      〃还是原单位?还在做记者……于蕾姐你一直都这么稳定。〃这么久没见了是应该高兴的,可是我怎么觉得他带着一点逢场作戏的虚浮似的。    
      这时一个著名影评人从我们身边走过,看来他也是想提前开溜的。朱蓬看见之后马上一脸笑容地上前拦住〃别走啊刘老师,我刚才找了您半天呢,这次还得仰仗您妙笔生花帮我们写一篇,您先别走,后边有精彩环节,待会儿我还有话和您说……〃他连推带让地把那个人又请回了会场,同时回头告诉我:〃你等我一会儿于蕾!我马上回来。〃    
      大约五分钟之后他折回来了。〃怎么样?公司这么多艺人够你管的了吧?〃我想我当初的预料没错,他很适应这个行业的工作。    
      〃还行吧,就是太累。摊子越来越大了,过一阵又要签几个艺人。〃他笑着说。他说话的感觉已经非常成熟了,只是这不经意的一笑可以让人想起几年前。    
      〃这没什么不好啊,累一点是难免的,只要做事有收获就行。〃我知道,他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算是突飞猛进的,他已经不是几年前了。    
      之后大家站着聊了几句,不时有一些工作人员从我们身边走过。    
      〃蓬蓬哥!〃    
      〃蓬蓬哥。〃    
      他们都这么叫他,我看到朱蓬对他们微笑点头,笑容里带着一点自信和矜持。他今年大概有二十四、五岁吧?我想,现在就已经被人叫做〃哥〃了。也是,和这些新手比起来,他算是有资历的。    
      〃蓬蓬哥,礼拜三的歌迷见面会人不够,怎么办?〃有人走过来急匆匆问他。    
      〃怎么不够?不是让你去找了吗?〃蓬蓬说着,把那个手下拉到一边,小声嘱咐道:〃让那些扮歌迷的人别嫌钱少,这次一个人50块,因为是室内见面会,只要情绪激动一点就行。下次在室外的发布会,就一定加钱,如果有愿意追着汽车跑的加到200块……〃即使声音压低了很多,我还是听得到,原来蓬蓬已经把香港娱乐圈一些给新人〃造势〃的做法学来了。    
      可是,他还记不记得几年前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纯正的〃歌迷〃,完全不用假扮。    
      〃你去忙吧,我先走了。〃我对他说,〃有事再打电话。〃    
      〃过几天我请你吃饭!〃他对我做了个打电话的姿势,随后继续转过身和下属嘀咕。    
      他的言行已经是一个非常老练的圈中人了。    
      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我觉得自己好像告别了一个已经离我远去的朋友,同时,也失去了再和他联络的兴趣。    
      乘电梯下楼的时候,我看到了几个打扮时髦的追星族,看样子也就十七、八岁。他们手里拿着海报,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往会场方向走。    
      不知怎么,我突然想在他们当中寻找一个人,那是一个背着双肩书包、穿着校服的笑容清纯的高三男生,他的名字很有意思,姓朱德的〃朱〃、叫天蓬元帅的〃蓬〃。    
      他不是我刚才见过的那个人他就是我刚才见过的那个人吗?    
      我很疑惑。    
      但是我一定要承认,蓬蓬这几年的发展是成功和顺利的。就好像三级跳,他一路奔驰而来,有力地助跑,然后一、二、三,起跳    
      作为观众,这时候我只能说:祝蓬蓬取得好成绩。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千万要留神,别在比赛中途崴了脚。    
    


娱乐圈边缘6人行——边缘还是中心?“娱记师祖”袁之团(1)

      我想,如果什么时候国内开始评选“最名如其人奖”,那么我们的娱记前辈袁之团先生一定会力拔头筹的。    
      在他圆如太极的脸上长了一双圆圆的眼睛,一对元宝耳朵上还挂着一副圆框眼镜,真是人如其名、名如其人,他真的又“圆”又“团”,他的光头在灯光的照射下尤其像一颗水磨汤圆,让人想拍案叫绝。当时我强忍着才没有让自己笑出来。    
         
      因为资深、活动能量大,袁之团先生在圈里的别名又叫“袁老(元老)”,很多人私下里都称他为“娱记师祖”。    
      初识“娱记师祖”真面目    
      他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满面笑容地对他们点头。说实话,他当时流露出的那种从容而漫不经意的神态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资深”的分量。    
      1996年年底,我刚开始做记者几个月的时候,就赶上了声势浩大的〃中国流行音乐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这是由北京最著名的几家电台、电视台和报纸联合举办的纪念活动,同时还举办了多场大型演出,当时各方面的宣传如火如荼,成为圈内一件大事。因为一直以来,音乐圈人士普遍认为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的〃百名歌星演唱会〃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蓬勃起点,所以在1996年,也就是十年之后,应该举办这样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而且,1996年也是国内流行音乐发展非常活跃和丰富的时期,我记得当时举办的活动人气很旺、显示出一片生机。    
      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参与这种大型活动,觉得处处充满新鲜感,并且也见到了很多流行音乐圈和媒体内部呼风唤雨的人物。    
      在这次活动的一个晚宴上,各路媒体和众多大小歌星基本都到齐了,现场一片星光、欢声笑语,大家穿梭来往、寒暄搭讪,忙得不亦乐乎。我这时候就像是一个逛庙会的,手里拿着相机,一双眼睛基本上已经顾不过来了。记得当时我们报社还有好几个同事一起,但是一进入现场大家就做鸟兽散,纷纷找熟人聊天去了。我刚入行没多久,基本上不认识几个人,也不好意思打扰别人的谈话,于是就只好躲在一边发呆。    
      不知什么时候编辑部主任也来了,他进场之后发现了坐在墙角的我。〃干嘛呢于蕾,怎么不到处走动走动?你可是记者啊。〃他走过来对我说。    
      〃……我谁都不认识,找谁说话啊?〃我非常为难地吞吞吐吐。    
      我承认,自己的性格其实非常内向,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做记者,而且是成天和娱乐圈的明星们打交道的〃娱记〃。刚入行的时候我一度很痛苦,努力克服自己的害羞和种种不适应,那个阶段的感受让我现在记忆犹新。    
      主任看出了我的难为情,他笑了:〃走吧,那我带你到处看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