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基本食物。每年花费在食品上的开支平均为218。5圆(每个等成人每月伙食费仅4圆6角),约占收入的55%,即一半略多。    
    二、基本衣着。每年花费在衣物上的开支为36。7圆,约占收入的9%,其中购买成衣4。3圆、鞋帽9。3圆。    
    三、居住条件。每年房租平均为28圆,占收入的7%,居住一间半房子(或说一大间、一小间)。    
    四、燃料、水电。每年化费24圆左右,占收入的6%,大多家庭使用木柴和煤球烧炉子做饭,也有用煤油炉的。少数家庭(大约十分之一)有电灯,其余十分之九用煤油灯。    
    五、杂项。其他属于文教、嗜好、卫生等支出,为92。8圆,占收入的23。2%,如子女教育费,交通费,烟酒费,娱乐费,医药费,等等。    
    根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页]第一章转引银行学会《民国经济史》、杨蔚《物价论》的数据,以及《上海批发物价指数表》[见该汇编第91-92页],又根据该书第二章《上海解放前历年来的批发物价指数》表(1)以及附表1、2综合计算而得:民国以后上海市历年的银圆购买力(跟1912年标准的1银圆相比)涨落幅度如下——    
       年 度     物价指数     银圆比价   合今人民币      
    1912年    100。0    1圆 正   44元      
    1913年     106。0    9角4分3      41元5角            
    1914年    113。6    8角8分0     38元7角            
    1915年     102。9    9角7分2     42元8角            
    1916年    111。6    8角9分6     39元4角     
    1917年    105。5    9角4分8     41元7角     
    1918年    116。2    8角6分      37元8角     
    1919年    116。1    8角6分1     37元     
    ———————————————————————————————————————    
    1920年    126。2    7角9分2     34元8角     
    1921年    139。3    7角1分8     31元6角     
    1922年    131。3    7角6分2     33元5角      
    1923年     135。8    7角3分6     32元4角     
    1924年     130。4    7角6分7     33元7角     
    1925年     132。2    7角5分6     33元3角     
    1926年     133。2    7角5分1     33元     
    1927年     145。1    6角8分9     30元3角     
    1928年    135。4    7角3分8     32元5角     
    1929年     139。1    7角1分9     31元6角     
    1930年     152。9    6角5分4     28元8角     
    —————————————————————————————————————    
    1931年     168。7    5角9分3     26元     
    1932年     149。7    6角6分8     29元4角     
    1933年    138。2    7角2分4     31元9角     
    1934年     129。3    7角7分3     34元     
    1935年     128。3    7角7分9     34元3角     
    1936年法币   144。5    6角9分2     30元      
    1937年法币   171。9    5角8分2     25元6角       
    —————————————————————————————————————    
    1938年法币   204。5    4角8分9     21元6角     
    1939年法币   326。8    3角0分6     13元5角     
    1940年法币   692。5    1角4分4      6元4角     
    如果以上海1936年生活费指数和实际工资指数为100 %,那么1940年,上海生活费指数上升到692。5%,即大约比4年前增加6倍;    
    又有史料表明:1941年,上海沦陷区生活费指数上升到871。9 %,而实际工资收入指数下降为53。6%,大约降到5年前的一半。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第六部分华南广州历年的银圆购买力

    华南广州历年的银圆购买力(以1912年购买力为100)    
    根据银行学会编印《民国经济史》、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王廷谦编《我国近70年物价史料》和《中国物价史》的数据,以及原广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广州批发物价指数表》,又根据《国内主要城市历年来的批发物价指数的比较》,综合计算得到:民国以后广州市历年的银圆购买力(跟1912年标准的1银圆相比)涨落幅度如下——    
       年 度      物价指数   银圆购买力   合今人民币    
    1911…2年    98。0   1圆02分   51元    
    1912…3年 100。0   1圆 正    50元     
    1913…4年   103。6   9角6分5   48元2角    
    1914…5年   111。8   8角9分4   44元7角    
    1915…6年   118。7   8角4分2   42元1角    
    1916…7年   123。2   8角1分2   40元6角           
    1917…8年   129。4   7角7分3 38元6角          
    1919…20年  132。4   7角5分5   37元7角         
    1921…2年   140。5   7角1分2   35元6角    
    1922…3年   146。6   6角8分2   34元1角    
    1923…4年   153。1    6角5分3   32元6角    
    1924…5年   162。0   6角1分7   30元8角    
    1925…6年    172。0   5角8分1   29元    
    1926…7年    171。8   5角8分2   29元1角    
    1927…8年   173。2   5角7分8   28元9角    
    1928…9年   167。2   5角9分8   29元9角    
    1929…30年  167。3   5角9分8   29元9角    
    1930…1年   175。5   5角7分0   28元5角    
    1931…2年    193。1   5角1分7   25元8角    
    1932…3年   195。5   5角1分2   25元6角    
    1933…4年   184。8   5角4分1   27元    
    1934…5年   162。0   6角1分7   30元8角    
    1935…6年   165。4   6角0分     30元    
    1336…7年法币 181。1   5角5分2   27元6角    
    1937…8年法币 207。1   4角8分5   24元2角5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第六部分结论

    结论    
    由北京(北平)、华北天津、上海、华南广州等城市1912—1938年的“物价指数”统计表,和“银圆购买力”的数据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若以1936年标准银圆购买力为基数——折合今(1998—2002年间)人民币30元,那么,北京、华北天津、上海、华南广州在这一历史时期内,1银圆的购买力大致为——    
       北京   华北天津    上海    华南广州   平均        
    1912年   50元  50元   44元    50元   48元    
    1920年   44元  38元   35。2元  38元   39元    
    1926年   38元  34元   33。5元  30元   34元    
    1930年   ——   29元   28元    29元   29元    
    1936年        30元   30元    30元   30元    
          
    这个结果,跟《文化人与钱》一书提出的数据基本符合,即——    
    以抗战前一年、或通行法币前夕(1936年)的1银圆折合今人民币30元,作为换算的基准单元。    
    1911-1919年 “一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 “一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    
    1926-1936年 “一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元。    
           
    又,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和内地高出大约15…20 %,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也就是说,20世纪20—30年代,在北京(北平)的银圆要比上海、广州更值钱一些。这在上述北京(北平)、华北天津、上海、华南广州等城市的“物价指数”统计表和“银圆购买力”的数据表中,也有所反映和验证。    
    (1999年初稿,2002年7月修订于上海…北京)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第六部分后记

    后记    
    20世纪的行将结束,对我来说具有一种强烈要求“算清旧帐”的紧迫感。本来,地球运转到某一点的坐标只是相对的,在时空关系上并无绝对意义;但按照惯例,“年关”则是特殊的“结帐、还债”的期限。何况这是“千载一逢”的大年关。    
    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中,我欠的文债可谓多矣!特别愧对五四以来的先师长辈,他们于我恩重、情深,而我何以为报?    
    80年代以来,我探讨现代文化人和知识阶层的发展史,除了撰写访谈记回忆录、并作惯行的文本分析以外,我还从两个特别的角度切入:    
    一是从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发掘他们各自的个性、人格特征及其心路演化过程;    
    二是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证他们在各阶段的生活条件和经济背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