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突破江防。小平同志讲,作为总前委写这个作战计划纲要的话,应该站得高一些,要原则一些,要给指战员有一个机动的余地,他们会按照战斗的情况执行,所以他就自己写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1949年3月31日,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根据讨论情况,亲自起草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首先,《纲要》判断了蒋军兵力,指明了渡江目的。
邓小平开笔写道:
蒋军集结于上海至安庆段之兵力,计有二十四个军七十二个师,共约四十四万人左右。其中直接担任江防者,计十八个军四十九个师;控制于浙赣线上杭、金、衢、徽地区者计有六个军二十三个师。可作机动使用者,大约有四个到五个军。
我第二、第三两野战军全部,以歼灭上述全部或大部蒋军,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夺取京、沪、杭,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为目的,决于四月十五日十八时,以全线渡江作战,开始进行本战役。
其次,《纲要》制定了作战纲领,提出了应变方略。
邓小平在《纲要》中规定:
战役第一阶段,达成渡江任务,并依据下一阶段之要求,实行战役的展开;第二阶段,达成割裂和包围敌人之任务,并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包围之敌,完成全战役。
……
再次,《纲要》提出了渡江作战的部署,规定了渡江地段及展开方向:
(一)由粟裕、张震两同志率三野统率机构,直接指挥三野第八、第十两兵团之主力,共六个军及三个独立旅,由张黄港至龙稍港及由口岸、三江营、京口段实行渡江,另以第八兵团之三十四、三十五两个军,于战役发起同时,以积极佯攻的手段,吸引和箝制两浦之敌……
(二)由谭震林同志指挥三野第七、第九两兵团,由裕溪口至姚沟段及由姚沟至枞阳镇(不含)段实行渡江……
(三)二野由枞阳镇(含)至望江段实行渡江……
(四)各部队于渡江成功后,应派队接引左右友邻兵团渡江……互通情报,密切配合,并积极主动地支援友邻作战。
最后,《纲要》规定了有关作战联络方式。
整个《纲要》高屋建瓴,稳妥周密,切合实际,机动灵活。
邓小平为总前委起草的这个《纲要》,于1949年4月1日上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4月3日就得到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批复同意。
刘伯承亦称赞这个《纲要》说:稳健!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的制定,充分显示了邓小平卓越的宏观决策能力和军事指挥才干!
人民解放军正是按照邓小平的这个《纲要》,实施渡江战役取得胜利的。
第四部分 决战决胜龙吟虎啸第37节 毛泽东将指挥权交给了邓小平
淮海战役后,蒋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政权,国民党蒋介石调集约70万兵力,构筑了一道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其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部约45万人,布防在上海到江西湖口地段;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部约25万人,布防在湖口至宜昌一线;另以海军舰艇120余艘、空军飞机280多架协同作战。蒋氏政权幻想凭借长江天险和海空优势,阻滞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
1948年12月上旬,在淮海战役尚在进行的时候,中共中央军委就初步酝酿了“渡江作战计划”。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1949年2月至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依次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改编后的第二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第三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谭震林任第一副政委。这时,二野、三野共计86万兵力,装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2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指挥渡江战役。
1949年2月中旬,邓小平在商丘主持召开了总前委会议,具体研究渡江战役。他指出:“国民党反动派这些英雄好汉们非常迷信武力,他们一有机会,就会刀兵再起。他们玩弄和谈,实则准备大打!列宁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也在战争中继续着。国民党玩弄和谈阴谋,实则扩充两百个师!我们要积极准备船只,开展水上练兵活动,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会后,两大野战部队开始了各种渡江训练和准备工作。
3月5日至13日,邓小平和陈毅、谭震林等出席了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南方各地,人民解放军将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
会议期间,毛泽东专门同邓小平、陈毅、谭震林一起研究了渡江作战问题,决定二野、三野4月10日开始发起渡江战役。毛泽东还特意对邓小平说:这次渡江战役就交给你指挥了!二野、三野因作战重心移向华东,会上,邓小平又受命兼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
西柏坡会议后,邓小平、陈毅二人还抽空轻松了一下,爬了泰山,看了孔庙,然后一道返回前线,传达会议精神,研究渡江方略。
渡江的时间,后因北平和谈等情况,有所推迟。4月18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最后作出决定,电告邓小平等:“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4月20日开始攻击,22日实行总攻,一气打到底。”同时又指出:“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希望我二野、三野全军将士,同心同德,在总前委及二野、三野两前委领导下完成伟大任务。”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以邓小平为首的总前委指挥下,一场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决战开始了!
中突击集团于4月20日夜晚首先起渡。他们冒着敌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迅速占领了部分江心洲,突破了鲁港至铜陵的敌军防线。
当邓小平等积极组织渡江战役时,国共两党还在进行“和谈”。
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多方努力下,中共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取得共识,形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然而,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复电,断然拒绝接受《协定》,“和谈”宣告破裂。
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起草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名签发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令人民解放军二野、三野等部“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下令了!百万雄师立即开始渡江!
21日夜晚,东、西两突击集团发起了强大攻势,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乘船直冲对岸。过江后,一面分兵横扫沿江之敌,一面以主力向敌纵深处推进。
至22日,我军东、西、中三大突击集团进至香山、南闸、百丈、彭泽、南陵一线。这时,英国四艘军舰公然炮击我长江北岸的解放军阵地,邓小平当即下令猛烈还击,将英“紫石英”号击伤于镇江水面,其余三舰逃往上海。我军乘胜追击,连克江阴、无锡、常州、芜湖、青阳等城镇,直逼南京。
4月23日,胜利渡江的人民解放军,直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巢穴——南京。
这一天,蒋介石的总统府内,文件满地,一片狼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倏然飘下,落入尘埃;代之冉冉上升的,是共产党鲜亮的红旗!
邓小平与陈毅,迈着矫健的步伐,跨入蒋介石居住多年的南京“总统府”,在蒋介石的总统宝座上坐了一下。
陈毅激动地说:“人民终于胜利了!”
邓小平接着说:“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胜利!”
这天晚上,邓、陈二人就住在“总统府”内。
29日,刘伯承率部抵达南京,与邓、陈会合。
5月1日,总前委在南京召开了隆重的会师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读了毛泽东亲自批发的中共中央祝贺南京解放的通电。随即,邓小平说道: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历尽无数艰难曲折,牺牲了成千上万的斗士先烈,光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的就有十万啊!经过二十二年的奋斗,在毛主席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取得根本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所以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统一意志,统一步调,才能担负起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今后,我们一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犯了错误对不起先烈,就应该到雨花台上去检讨!
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向纵深挺进。
5月3日,杭州解放。
5月16、17日,武汉三镇解放。
5月22日,南昌解放。
5月27日,上海解放。
解放上海时,主攻上海的三野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回忆说:“经过连日的战斗、追击,同志们没有得到一宿的安眠,战斗下来的部队都悄悄地坐在马路边上休息。在蒙蒙细雨当中,大家和衣熟睡在湿漉漉的洋灰(水泥)地上,不惊扰市民,不跨进民房”……
大上海解放了。从此,这个冒险家的乐园,东方的明珠,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终于获得了新生,回到了人民手中!
邓小平、陈毅住进了上海瑞金路的原国民党“励志社”。他们会心地笑了!
邓小平与陈毅进驻上海以后,一个是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一个是新中国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两人亲密无间,合住在一栋小楼里,处理党政要务,忙得不亦乐乎。
第四部分 决战决胜龙吟虎啸第38节 邓小平参加开国大典
南京、上海的解放,标志着在中国统治了22年的国民党蒋家王朝的覆灭!
南京解放时,毛泽东欣喜地看了《南京解放》的号外,立即给刘伯承、邓小平写了贺电,接着挥笔疾书,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豪情入云的著名诗章《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儒将陈毅亦赋诗一首: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邓小平到上海后,专程拜访了孙中山的遗孀、共产党挚友宋庆龄女士等,还收敛安放了前妻张锡瑗的遗骨。
没多久,邓小平病倒了。
他太累了。他这个总前委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实在太忙、太累了!
为此,中央批准他休假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