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案件在《汉书•;外戚传》中有活灵活现的记述。但从情理推断,则可以判定它们都是王莽集团为置赵飞燕于死地而精心虚构的假案。因为它违背了一个最大的“理”,即皇室对子嗣的渴求。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族的延续,是靠男性子嗣的出生。一个皇室的延续,就是靠皇帝生下皇子。如果汉成帝确实与许美人和曹宫女生下两个儿子,参考当时的后宫制度则可断定:1。 这事无法保密。2。 皇室一定对这两个孩子视若拱璧,怎么可能听任赵飞燕姐妹轻而易举地将其谋杀?再说,既然汉成帝能与许美人、曹宫女生出儿子,为什么与皇后和其他众多的嫔妃就生不出一个孩子呢?显然,不是众多的后妃没有生育能力,而是汉成帝没有生育能力。因此,所谓赵飞燕姐妹谋杀皇子案很可能是假案。
赵飞燕知道,要想永保皇后桂冠,须生下一子,继承帝业。因此她焦灼地盼望着有个孩子。为了增加生育的机会,她常趁汉成帝夜宿赵合德处,秽乱宫廷,希望怀孕。
赵合德听说后,认为姐姐的勾当一旦被皇上知道,必定人头落地。她曾经声泪俱下地劝告姐姐,无奈赵飞燕已经走火入魔,哪里听得进去。
一天,汉成帝前往王太后处请安,并陪侍母后午膳,饭后有些疲累,就近想到东宫歇息片刻。午后人寂,宫女们正在廊下打盹。皇帝驾临,赵飞燕仓皇出迎,但见云鬓偏坠,发丝散乱,衣衫不整,满脸春情。汉成帝又听寝屋内有一声沉闷的男子咳嗽声传出,刹那间便明白了一切,拂袖而去。
汉成帝虽然无暇顾及赵飞燕,但也决不允许她红杏出墙,他从东宫出来,满脸愤怒来到昭阳宫。赵合德十分敏感,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急忙跪在地下自责道:“臣妾孤寒,无强近之爱,一旦得备后庭驱使之列,不意独承幸御,立于众人之上,恃宠邀爱,众谤来集,加以不识忌讳,冒触威怒,臣妾愿赐速死,以宽圣怀。”说罢泪流满面,叩头不已。
面对心爱的合德,汉成帝心中的怒火已被她的汪汪泪水浇息了一半。然而仍然忿忿不平地说:“不关你的事,只是你姐姐闹得太不像话,我一定要杀了她,方解我心头之恨。”
一听到“杀”字出口,赵合德心中一惊,但是很快地冷静下来,为姐姐说情。首先说明她们姐妹的情感深厚,姐姐若死,妹妹义不独生;再说明自己能够来到后宫,侍奉皇上,完全是靠姐姐的引荐;最后说到为了皇家的威严与声誉,岂可大事张扬。姐姐固然是罪有应得,如果累及皇上的圣德就太不划算了。
爱屋及乌,汉成帝认为赵合德言之成理,于是答应对赵飞燕的事不再追究,但却派人捉到了那男子并斩首。从此恨透了赵飞燕,更不再踏进东宫一步。
虽然“自作孽,不可活”,赵飞燕胡作非为,已弄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但是兔死狐悲,为了姐妹之情,赵合德明知覆水难收,但是打起精神,凭恃自己的美貌与智慧,加上正在得宠这一最大的优势,一次又一次地想尽了各种办法,以期弥补皇上与姐姐之间的裂痕。
一段时间后,汉成帝慢慢地想起赵飞燕也曾是自己心爱过的女人,因此一丝怜悯的情意,油然在心中升起。恰好遇到赵飞燕24岁生日,东宫里有一个庆祝仪式,在赵合德的连哄带骗下,汉成帝终于暂时忘记前嫌,来到东宫。
在赵合德的导演下,赵飞燕装模作样地跪下来,痛心疾首地道:“妾过去在许皇后身边的时候,陛下驾临,妾站在皇后身后,陛下总是频频地注视我。皇后知道陛下的意思,叫妾特地来侍奉皇上。想不到竟承更衣之幸,体血还污了御服,妾欲为陛下洗去,陛下不肯,说要留作纪念。第二日,就被封为婕妤,当时陛下的齿痕还在妾的颈项之间,今日思之,不觉感泣。”
汉成帝念及旧日恩爱之情,不禁有了恻隐之心,大有不胜今昔之感!赵合德眼看苦心设计的温柔陷阱,已经让皇帝跳了下去,于是借故先行离去。这一夕汉成帝与赵飞燕开怀畅饮,直至夜阑人静,双双携手进入内寝。虽然赵飞燕使出浑身解数,竭力迎合与讨好,无奈情感已有裂痕,汉成帝终感不是滋味。
因为有了那个晚上,在一个月后赵飞燕上书成帝,说她怀孕了。
汉成帝自从19岁嗣位以来,时光荏苒,倏忽间已经年逾不惑,还无子嗣。如今听说皇后有了身孕,着实大为兴奋,喜滋滋地批了一道圣旨,对赵飞燕表达了无限爱怜之意,叫她好好保重。
皇后怀孕是当朝最大的事情之一。宫人进进出出,忙前忙后。然而,到了十月临盆期,由太医上奏,说是“圣嗣不育,一生下来便夭折了。”
汉成帝日夕盼望的喜讯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也懒得再去东宫。
然而,他哪里知道,赵飞燕根本就没有怀孕,这是为了继续争宠,赵飞燕瞒着妹妹所设的骗局。赵合德最终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对姐姐的这一行为十分愤怒,也十分惊惧。
赵合德明白,这骗局一旦戳穿,必定死无葬身之地。赵合德狠狠地骂姐姐,使得赵飞燕猛然惊醒,懊悔交加,从此收敛形迹,进行一种自我流放式的幽居生活,不再招蜂引蝶,也不再贪恋荣华富贵了。
当时的朝政已被王氏外戚把持,汉成帝本有亲政的能力,但权力又夺不回来,内心很是痛苦无奈,于是就纵情声色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悲哀。赵合德正值女性的鼎盛时期,需求益加强烈,因此不得不以春药来刺激皇上的欲念。绥和二年春天,因为欢娱过度,汉成帝竟然停止了呼吸。赵合德自觉羞愧不已,饮药自杀;赵飞燕被打入冷宫,寂寞而终。
从某种意义上讲,赵飞燕姐妹入宫,从自我保护做起,没有争相吃醋,只有姐妹之情,同心争取汉成帝宠爱,终其一生,并未干预朝政,也未谗害忠良,只是齐心对付共同的情敌,用实际行动写下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篇章。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汉朝平民女“和亲”:王昭君(1)
王昭君是历史上的一代美人,因“和亲”而名扬古今。汉朝在立国之初,便与匈奴兵戎相见,烽烟蔽日,鼙鼓震天。自昭君和亲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
汉朝时,由于当时的匈奴单于对“和亲”大感兴趣,汉高祖刘邦死后,冒顿单于居然向吕氏求婚,想娶吕氏为妻,说什么“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境,愿游中国。孤偾独居,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当时,对汉朝来说,这简直是对大汉朝的亵渎。可是,由于汉朝实力和兵力没有匈奴强大,而匈奴对中原觊觎已久,早有吞并之心。吕氏为了保持汉朝的安全和稳定,无奈只好以宗室女乔装成公主嫁给了冒顿,正式走上和亲之路。“和亲”也就从此开始了。
以后,西汉对匈奴和西域各国多项和亲,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却是以民女的身份担任和亲的任务,事迹便显得非常突出,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关注,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件大事。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503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当然都是歌颂王昭君大义和亲的美德。
王昭君,名培,字昭君。南郡姊归(今湖北姊归)人。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王昭君生逢盛世,百姓丰衣足食,国家稳定富足。但秭归这个地方离城市较远,比较荒僻,也就贫穷落后。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以耕种山坡地为生,种些红豆、谷子、山药等杂粮维持生计,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赚个零花小钱,贴补家用。
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干。王昭君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美丽如出水芙蓉,出落得不像小家碧玉,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建昭元年,汉元帝下诏征集天下美女,以补充后宫。当时王昭君年当二八,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当时,要想得到皇帝的宠幸,巴结画工毛延寿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因素。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无不运用各种渠道贿赂画工。王昭君初入宫廷,不懂这些规矩,再加上自己认为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时,曾向她暗示索要贿金,但王昭君没有搭理他,反而讥讽了他,毛延寿见王昭君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眼睛上的丹青,点到脸上。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十分讨厌她。王昭君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5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
在5年的时间里,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这倒是给她全面提高素养创造了条件。然而午夜梦回,她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王昭君别无选择,只好无声无息地打发漫漫的长夜和白昼。到了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汗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
呼汗邪携带大批皮毛及骏马作为贡品来到长安,对汉元帝十分有礼。汉元帝大为高兴,大摆筵席,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席中呼汗邪提出“愿为天朝之婿”的请求。汉元帝一听颇为高兴,想以此拴住呼汗邪这匹野马,兴之所至,决定在未把公主许嫁之前,先让 他见见当朝佳丽,唬一唬他,于是下旨由那些后宫未曾临幸的美女前来敬酒。
聪明的姑娘们马上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性。这是个引起皇帝注意的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个浓妆淡抹,希望借此获得皇帝的青睐。王昭君虽然恃美自傲,也好好打扮了一番。于是宫女们鱼贯而入,都是花枝招展,娇娆婀娜,彩袖在桌上来去,香气在大厅里飘散。匈奴番王哪里见过如此多彩多姿的场面,不禁心醉神驰。突然他看到了出墙红杏,犹如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是那么突出,那么美艳。聪明的呼汗邪立即向汉元帝提出:“愿为天朝之婿,不一定硬要公主,就在这些美女中选一名就可以。”汉元帝心想,原本要物色一位宗室郡主,如今要在待诏宫女中挑选,岂不是省却了许多麻烦。于是漫不经意地答:“你看中了哪一位,哪一位就归你。”呼汗邪太高兴了,喊道:“就是她!”汉元帝顺着他的手看去,但见一个风华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