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灵公已知她和孔、仪二大夫之事,于是回答说:“贱妾不敢相欺,自丧先夫,不能自制,未免失身他人。今日得以侍侯君主,从此当永远谢绝外交,如敢再有二心,当以重罪!”灵公欣然说:“爱卿平日所交之人能告诉寡人吗?”夏姬说:“孔、仪二大夫,因抚遗孤,遂及于乱,再没有其他人了。”灵公大笑说:“难怪孔宁说卿交接之妙,大异寻常,若非亲试,怎么会知道?”灵公起身,夏姬再施心机,把自己贴身穿的汗衫给灵公穿上说:“主公看见此衫,如看见贱妾。”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春秋战国和秦朝一生妖娆不减分:夏姬(2)
陈灵公本是个没有廉耻的人,在表扬孔宁忠心耿耿,善解朕意,荐举夏姬办事有利后,又佯装批评仪行父说:“如此乐事,何不早让寡人知道?你二人占了先头,是什么道理?”孔、仪二大夫一听,他们与夏姬之事皇上已知,但还不敢承认,说:“臣等并无此事。”灵公说:“美人亲口所言,你们也不必避讳。”孔宁回答说:“这好比君有食物,臣先尝之;父有食物,子先尝之。倘若尝后觉得不美,不敢进君。”灵公笑着说:“不对。比如熊掌,让寡人先尝也不妨。”三个人完全忘记了君臣礼仪,竟然会心地大笑。从此,陈灵公有事没事便经常跑到株林夏姬的豪华别墅中来,夏姬事实上已成了陈灵公的外室。
时光荏苒,夏南已经学成归国,不但见多识广,而且精于骑射。陈灵公为了讨好夏姬,立刻让夏南承袭了他父亲生前的官职与爵位,夏南成为陈国的司马,执掌兵权。但是,夏南已经懂事了,不忍听到有人说母亲的脏话,但是碍于灵公,又无可奈何。每次听说灵公要到株林,就托辞避开,落得眼中清静。
有次酒酣之后,君臣又互相调侃嘲谑。夏南因心生厌恶,便退入屏后,但是还能听到他们说话。就听灵公对仪行父说:“夏南躯干魁伟,有些像你,是不是你做的?”仪行父大笑:“夏南两目炯炯,极像主公,估计还是主公所做。”孔宁从旁插嘴:“主公与仪大夫年纪小,做他不出,他的爹爹极多,是个杂种,就是夏夫人自己也记不起了!”之后,3人狂笑。
夏南听到这里,羞恶之心再也难遏。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暗将母亲夏姬锁于内室,从便门退出,命令随行军众,把府第团团围住,不许走了灵公和孔、仪二人。夏南戎装披挂,手执利刃弓箭,带着得力家丁数人,从大门杀进去,口中叫道:“快拿淫贼!”一箭射中灵公胸口,陈灵公即刻归天。孔、仪二人,见灵公向东奔,知道夏南必然追赶,就往西跑,仓惶逃到楚国去了。
夏南弑君,然后谎称“陈灵公酒后急病归天”,他和大臣们立太子午为新君,就是陈成公,同时请陈成公朝见晋国,找个靠山。这时,陈国人倒没计较,但楚庄王偏听逃亡的孔宁与仪行父一面之词,起兵讨伐,杀了夏南,捉住夏姬。楚庄王见夏姬颜容妍丽,对答委婉,楚楚动人,不觉为之怦然心动,但楚庄王听说在她身旁的男人都会被诅咒身亡,便将这个女人赐给了连尹襄。
不到一年,连尹襄就战死沙场。夏姬假托迎丧之名回到郑国。此事原本可以就此结束,不料楚国大夫屈巫久慕夏姬美艳,于是借出使齐国的方便,绕道郑国,在驿站馆舍中与夏姬成亲。
欢乐过后,夏姬在枕头旁问屈巫:“这事曾经禀告过楚庄王吗?”屈巫也算一个情种,说道:“今日得谐鱼水之欢,大遂平生之愿。其他在所不计!”第二天就上了一道表章向楚庄王通报:“蒙郑君以夏姬室臣,臣不肖,遂不能辞。恐君王见罪,暂适晋国,使齐之事,望君王别遣良臣,死罪!死罪!”
屈巫带着夏姬投奔晋国的时候,也正是楚庄王派公子婴齐率兵抄没屈巫家族之时。夏姬以残花败柳之姿,还能使屈巫付出抄家灭族的代价,可见其能量之大,古往今来独此一人而已。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恋小情助霸业:晋文公夫人(1)
历史上的一些女人在权力面前,要么自己独揽大权,要么助力丈夫成就霸业。晋文公夫人属于后一种。
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是晋献公的五个儿子之一,因为受继母骊姬迫害,不得已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及其他数十人背井离乡,逃到狄国。不久,晋献公死去,晋国发生宫廷政变,原来的国王——骊姬的儿子奚齐被杀,晋献公的五个儿子之一——夷吾当上国王。面对政治变化,重耳深感压力日益加重,于是再度流亡,又逃到齐国。当时,齐国很强大,齐桓公厚礼相待重耳,为他建造了华丽的住所,拨给他骏马20匹,并把自己宗室的年轻女子嫁给他做妻子。这位女子叫齐姜,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夫人。当时晋文公春宵美女,玉楼琼宴,千般温柔,万般滋润,竟然乐不思“晋”了。他把自己出逃的情景忘到了九霄云外。
原来,重耳出逃时是42岁,来到齐国12年后已经54岁,是知天命的人了。这时,在晋国当国王的夷吾死亡,他的儿子继位为晋怀公,晋怀公残杀异己,造成了国内动荡。尤其是他又喜新厌旧,遗弃了他原来的妻子,就是秦穆公的女儿,引起秦国的愤恨和仇视。大家都认为重耳归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应该乘机回国整治局面。
重耳这个人一开始也胸无大志,安于享乐,想想自己岁数也不小了,人生苦短,国事繁多,但求安乐,干脆就在齐国养老吧,于是一晃就过了12个年头。
随他出逃来到齐国的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等人眼看一转眼十几年光阴过去了,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十分焦急。赵衰与咎犯等人日夜聚到一起商量办法,准备挟持重耳,以便相机返回晋国,重振晋国复兴之大业。在这关键时刻,齐姜表现得非常坚决,坚决支持丈夫回国扭转局面。按说,她现在生活稳定,有丈夫天天陪着,日子幸福。但她并不像一般女子那样希望丈夫守着她,而是要丈夫放弃眼前的舒适,为事业奋斗。
一天午后,狐偃、赵衰叫了几个人,在一棵老桑树下,商量让重耳离开齐国的办法,却被一个采桑叶的侍女听到了,她回去就告诉了齐姜,齐姜虽然也舍不得和重耳分开,但一想,总不能让晋国公子无所作为吧,于是暗暗下了决心,准备送他回国,便和狐偃等人一块想了个办法。
一天晚上,齐姜设宴,乘机把重耳灌醉,叫来几个人把重耳五花大绑抬到车上,然后朝宋国(在今河南省商丘)飞速而去。
等到离开了齐国有一百多里路时,重耳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车上,重耳问明原委,手持长矛,怒气冲冲、恶狠狠地说道:“如果事情成了,那就饶你们不死;如果不成,我就要杀了你们,还要剥皮抽筋,饮你们的血,吃你们的肉,以泄我心头之恨!”
狐偃、赵衰好说歹说,总算稳住了他,继续赶路。
其实,这是齐姜苦劝丈夫无效的情况下使用的下下策。齐姜曾义正辞严地对丈夫说:“你贵为一国公子,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不快回国挽救危难,却沉醉于安乐,不害羞么?”任凭妻子好言相劝,甚至反唇相讥,重耳始终无动于衷。齐姜忍无可忍,只好把事情的真相讲了出来:“你的随从人员在桑园密谋,有个女子听到了,告诉了我。我恐怕泄露秘密,已将听到消息的女子处死,天若不亡晋国,则舍你其谁?你怎么忍心辜负天意,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原来,为了丈夫的大业,她早把那个为她通风报信的采桑女杀了。
在这之前,齐姜也曾以齐国宗室之女的特殊身份,周旋于齐国大臣之间,多方为丈夫争取舆论支持,凝聚协助的力量,企图返回晋国。她甚至请求齐桓公派遣大军护送丈夫返国,但是齐桓公没有答应。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齐姜才演出了挟持重耳离开齐国,返回晋国的一幕。其实,她虽然劝丈夫走了,但丈夫离开了她,意味着她要饱受相思之苦和漫长的孤寂生活,还得想尽办法替丈夫掩饰、解释,以免齐国为了重耳的不告而别而心存芥蒂,也真难为了她。
重耳路过各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他经过曹国时,曹国国君仅派人馈送饭食而已,不敢留宿,更不敢商谈政治;经过宋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国打败,以国小民困为由而闭门不纳,连饭食都不敢给,怕受牵连;经过郑国,郑文公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害怕重耳惹来杀身之祸;到了楚国,楚成王虽以诸侯之礼相待,但却尊而不亲,敬而远之;到了秦国,秦国的态度却与以上各国截然相反。秦国为了结好公子重耳,除锦衣玉食供应不缺,好生接待外,还将宗室五女下嫁给他,当时就为他举办了婚礼。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恋小情助霸业:晋文公夫人(2)
原来,自从秦穆公的女儿和晋怀公的政治婚姻失败之后,秦穆公始终对晋国怀恨在心,这回听说公子重耳到了楚国,迅速派人前往联系,以图借机报复晋怀公领导的晋国。于是重耳率领随从人员风风光光来到了秦国。远在齐国的齐姜听到这一消息,笑逐颜开地说:“公子返回的机会来了,时间不久啦。如果得到秦国鼎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她对重耳再娶没有丝毫醋意。
这时,晋国与秦国已经形成里应外合之势。一是晋国的旧日官员长期以来不堪忍受晋怀公的酷政,听说公子重耳在秦国“做客”,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暗通消息,并做好了内应;赵衰等人则求见秦穆公,力求秦国慨然相助。他们提出晋国已是“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于是,秦国派遣重兵护送重耳一行返回晋国。晋怀公感到大势不妙,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无奈让位。重耳登上国王宝座,成了晋文公。
晋文公重掌政权后,迫不及待派人到齐国迎接他的妻子齐姜到晋国,封她为夫人,这就是晋文公那位识大体、明大义,有远见、更有魄力的齐国妻子。是这位夫人不以儿女私情为重,不恋夫妻一时的安逸和温柔,甘愿忍受独守空帏的孤寂,鼓励丈夫以事业为重,才使得重耳如愿以偿成为国君。秦国的宗室五女,也只能屈居于夫人之下。后来,晋文公夫人虚怀若谷,待秦国五女如姊妹,相处和睦,使得晋文公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专心国事。
正是由于晋文公夫人的精心辅佐,晋文公终于成为大半个中国的诸侯霸主。
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有两种讲法:一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二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勾践。但这两种说法里不变的有三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晋文公的称霸与其他几位不同。晋文公称霸虽然得力于天时、地利与人和各项条件的相互配合,和谐发展,然而她的夫人宁愿独守空帏,苦劝丈夫抛弃安乐,冒险犯难,回国靖难,开创一番伟大事业,也是晋文公称霸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