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危机管理-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英特尔创立已经26年,一直以“每18个月推出新芯片”成为业内楷模,英特尔因此成为信息革命中“速度”的代名词。但在媒介对芯片运算错误的报道中,他们突然发现整个英特尔处于一种指责和怀疑之中。    
    一向扬扬自得的英特尔不得不承认一种现实:自己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处理器的运算缺陷,而是整个业界与消费者对英特尔的信心。    
    聪明的英特尔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即调整了它的应对措施,不再去解释这种错误有多大,而是果断作出决定:免费为所有用户更换问题芯片。在花掉英特尔近5亿美元之后,这场风波平息下来了。    
    危机过后,英特尔对自己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什么因素使一个小小的浮点错误最终导致5亿美元的损失?第二,奔腾处理器的浮点问题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还是发展道路上遭遇的转折信号?    
    一年之后,英特尔的总裁格鲁夫对这两个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第一,“Intel Inside”策略改变了用户与英特尔的关系。消费者相信,只有装了英特尔处理器的计算机才是“最优”的,结果当处理器出了问题的时候,用户不去找IBM这样的计算机制造商;而会直接找英特尔。    
    第二,英特尔的快速增长使它成为世界第一大处理器制造商。过去是英特尔受控于生产商,而现在则是英特尔在控制生产商。    
    将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看,英特尔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芯片制造商”,“Intel Inside”也已经成为一个消费品牌,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就不再是产品问题,而是对品牌信心的危害。    
    清楚地意识到这种“新规则”的存在,英特尔总裁格鲁夫感到“出了一身冷汗”,他向英特尔的员工大声呼喊:浮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英特尔忽略了但却正在发生的重大转变的一种征兆。    
    对英特尔来说,它处理浮点危机,就是将浮点危机作为发展道路上遭遇的征兆或转折信号,主动地进行战略转折,从而避免了英特尔的衰亡。    
    危机本身并不可怕,也并非不可逾越,只是在危机中,企业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没有积极的危机意识,不注重收集和分析信息,漠视危机中的机会。事实上,在危机中,机会无所不在,也许是企业的适时表态,也许是有关部门的从中协调,也许是公众的一点“宽容”,只要抓住了它们,危机就会有“枯木逢春”的转机,甚至可能是成功的契机。    
    葛鲁夫有一个独特的企业生存理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戴尔也曾坦承自己是一个“偏执狂”,他认为所谓“偏执狂”总是生活在恐惧中,总担心会发生什么来改变所有的事,比如改变自己的客户、自己的业务,自己的产品等等,所以“偏执狂”就是永远对这些保持警惕,永远不能松懈。 其实,面对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企业的危机,只有具有“偏执狂”精神的企业才能永远警醒,安然处于风口浪尖保持不败。    
    


第五部分 在刀尖上舞蹈第34节 企业三大危机管理综论

    在前面我们说过,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以及产品和服务危机,并且从企业危机的整体性出发,概括地阐述了企业危机管理程序及做法,但就解决三个危机的具体策略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思想。鉴于这三种危机在企业的发生面之广、危害之巨大,在这里我们将做具体的阐述。    
    人力资源危机管理    
    2004年的3月,北京大学东门外的方正集团大厦门前依旧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从这座大厦里走出去的方正员工队伍中却少了一群熟悉的面孔,方正又一次以这种方式叙述了它刚刚经历的人事“震动”。    
    2004年3月18日,国内各大媒体在重要版面位置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中国知名的IT企业方正科技副总裁、在方正集团刚刚完成的组织架构重组中升任方正集团助理总裁的周险峰带领属下方正集团PC骨干“集团出走”。出走的方正员工主要集中在方正科技的PC部门,且多为PC部门骨干,其中有方正科技产品中心总经理吴京伟,销售平台副总经理吴松林,产品总监、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以及各个区域的部分渠道骨干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此举被方正内部人士视为“集体出走”事件。    
    对于此次人事变动,方正科技一名员工不无痛心地说:“对方正来说,一个能征善战的PC团队出走了。”影响仅仅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主要骨干突然辞职带给企业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企业一方面很难马上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来承担辞职者的工作,另外一方面骨干的突然辞职也会给他所带领的团队造成很大的心理上的打击。突然失去将军的队伍可能会变得军心涣散,人心惶惶。人力资源危机事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涉及到各个方面,企业利润下滑甚至倒闭破产,企业人心涣散,工作效率下降,销售急剧下降,重要客户流失等等。    
    方正这种不正常的人事变动就是我们如今被企业管理者广泛提到的人力资源危机。2004年爱立信(中国)总裁和麦当劳CEO的突然辞世等事件所涉及的也是同样的主题。    
    2004年4月19日,麦当劳CEO坎塔卢波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其时,麦当劳的全球加盟商大会正要开幕,1万2千多名麦当劳员工、供应商和全球加盟商汇聚一堂,等待着坎塔卢波的出现。    
    紧要关头,领袖猝死,这样的突变对一个公司可能产生致命的打击。不过,由于董事会和坎塔卢波生前所做的一切,麦当劳经受住了这场打击而且表现上佳。    
    坎塔卢波是麦当劳的第五任CEO,也是麦当劳48年历史上任期最短的CEO。了解坎塔卢波的人说,他对于公司内部管理的丰富知识使他成为最优秀的CEO之一。与前任格林伯格相比,他被认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更具有魄力。    
    死讯传出,董事会迅速召开。决定在6个小时之后便被作出:查理·贝尔被指定为首席执行官的继任者。这个43岁的澳洲人是坎塔卢波亲自指定的首席运营官,他也早已被麦当劳内部视为CEO的当然接班人。这名麦当劳内部培养出的管理者15岁时就加入了麦当劳,从麦当劳帝国的最基层一步步走来的经历让贝尔熟悉麦当劳的所有业务,包括如何加热一只汉堡。    
    耶鲁大学研究公司领导力的杰弗里·索恩费尔德教授认为,麦当劳的董事会在这次危机处理中有上佳的表现。如果算上对坎塔卢波的任用,麦当劳的董事会已经接连两次在为公司选择领袖方面表现出色了。在16个月以前,当麦当劳出现第一次亏损时,董事会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将坎塔卢波从退休中召回,而这一次,它又迅速果断地执行了由坎塔卢波本人在生前制定的接班人计划。    
    在奥兰多大会上,查理·贝尔出现在坎塔卢波的位置上,他宣布了前任的死讯,并代替坎塔卢波向大会致词。麦当劳的成员和同盟在叹挽和哀悼的同时表现出了相当的镇定,因为贝尔的接任本是意料中的事,在过去的几年中,贝尔的表现也已显示出他出色的管理和运营能力。而在这场危机中,贝尔的适时继任则让麦当劳轻松地化解了人力资源危机的冲击。    
    2004年,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力资源危机目前已成为困扰企业最大的问题,高达53.8%的企业面临着人力资源危机,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企业产生着严重影响。    
    在企业的各种危机中,人力资源危机是比较隐蔽的,因为人是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又是最难管理的,人的行为是最难预测的。人力资源危机可以潜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主要包括企业主要骨干突然辞职(如上述方正的员工出走)、薪资系统的明显漏洞、关键员工的流失,甚至员工罢工这种人事危机中比较极端和严重的现象。    
    当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一定的人员流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资源浪费。中国的企业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既使有了优秀人才,要留住他们也非易事。    
    相对于这种人才短缺的局面,我国企业的做法却相当滞后,据调查,我国企业识别人力资源危机的能力和处理危机的能力普遍薄弱,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所以,大部分企业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因为没有合适的“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往往使企业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运转;有18。2%的企业对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时完全由上级领导指定临时接班人;47。9%的企业采用先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人力资源部门决定的方式;只有14。4%的企业采用由人力资源部门直接决定的方式。    
    由此可见,在企业面临的众多危机中,人力资源危机高居榜首。企业如何应对人力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话题。    
    


第五部分 在刀尖上舞蹈第35节 人力资源危机的类型与指标

    不论是企业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引发的危机,最终都会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要么成为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要么成为危机的关联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管理指标的衡量来判断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主要类型。    
    当组织中的销售额、利润、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连续下降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说明组织雇员过剩,员工工作效益和工作热情都会降低,人力资源效率危机就会出现;而人均成本、工资增长、人员流失率指标的不断增长,则意味着成本增长的速率大于利润增长,可能出现薪酬调整危机和人才短缺等问题;当出勤率、员工满意度明显降低则可能意味着组织中的离职危机倾向升高。在员工素质方面,如果学历结构不合理,相当部分的员工基本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组织中就可能出现管理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危机。    
    人才结构合理性危机的出现还可以用员工年龄结构来衡量,如果企业员工中年轻人过多或老年人过多,就会出现人才断层。    
    还有一个指标是工作效率,它的下降可能说明组织结构设计及工作流程设计有不尽合理之处;而当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持续降低时,组织可能出现了绩效考评或激励机制方面的危机。      
    人力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识别人力资源危机出现的征兆并不困难,但是找到根本原因却并非易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危机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由组织缺乏集体共享愿景(shared  vision)及相关执行机制引起的。人力资源专家Bennis认为,缺乏清晰的愿景是许多组织陷入危机,效能减弱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源专家Hackman也认为,具有吸引力的、清晰的共享愿景是组织管理成功的基础。可见,组织出现危机,特别是出现人力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