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太阳-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年,霍顿离开了中国队主教练的帅位,也许,他当初有过进军世界杯的梦想,对任何一个职业教练来说,这都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一个光荣和梦想的诱惑。梦想已经破灭,霍顿也只能黯然离去,这就是职业化,世人只以成败论英雄。后来也有人假设,如果继续让霍顿率队,他能把中国队带进世界杯决赛圈吗?历史不会重演,因此,这样的假设也毫无意义。霍顿应该感到自慰的是,他的“整体攻防,攻守平衡”的足球理念已经影响了这一代的球员。在2001年的亚洲十强赛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霍顿,还有戚务生、徐根宝、施拉普那、高丰文、曾雪麟等等前辈的影子,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都为中国的足球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我,怀揣着国际足联的一纸禁赛令,也在这萧瑟的秋意中,回到了大连。    
    我从水晶宫回来,一是为了奥运会,二是为了万达队。但是这两个愿望在1999年度都没有能够得到实现。因为我的鲁莽,不仅影响了国奥队,也影响了万达队。大连市政府斥巨资将我从水晶宫购买回来,而我,仅仅因为一时的鲁莽和冲动,再也没能帮助万达队走上1999年的冠军台。    
    1999年的秋天,我是在一种深深的自责和追悔中度过的。    
    不过,我并不是那种轻易就能被命运击倒的人,否则的话,我当年就不会从“巴西”的阴影中走出。在我年轻的生命中,经历过的打击和挫折并不算少,但是我可以骄傲地说,每一次,我都从这些打击和挫折中重新站立起来,而它们,也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要告诉我的少年朋友的是,一个人应该不断地纠正他自己,纠正他的缺点,但是要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不要向命运低头。    
    值得庆幸的是,国际足联只禁止我参加国内赛事一个月,这样在一个月以后,我又能重新披上万达队的战袍,从而不会影响到我的竞技状态。    
    我把所有的希望都留给21世纪。


第七章 水晶宫第36节 签约(1)

    水晶宫位于英国伦敦,是一支甲级足球俱乐部,1998年我正式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开始了我征战英甲的旅程。后来,1999年,因为家乡的召唤,我离开了水晶宫,但是它已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在我的生命中,它是一个路标,一座里程碑似的纪念,正是经由水晶宫,我才走上了通往英超的道路。    
    1997年,我在征战世界杯之前,应该说还没有出国踢球的打算,不是说我不想出去,我也知道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只有参加国外更高级别的联赛,只是我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万达培养了我,我还想为她多出一些力,再加上年龄还小,所以出国的心情并不是非常迫切。真正渴望走出去,是在1997年的亚洲十强赛上,那一次的惨败给我的刺激太深。尤其是伊朗的所谓“三剑客”:阿里·代依、巴盖里和阿奇兹,他们在欧洲的经历,帮助了伊朗队两败中国队。后来,也就是1998年的世界杯决赛,“非洲雄鹰”尼日利亚在法兰西异军突起,而尼日利亚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有众多球员在海外效力。当时,我们经常在一起议论,说我们要想更上一层楼,看样子还非得走出去不可,只有走出去,学到了本事,才能帮助国家队圆一个世界杯的梦想。所以,在当时,到欧洲去,成了我们的一个共识。据我所知,1998年,海东、李明、张恩华等,都在积极联系出国事宜,而其它球队的一些球员,像范志毅、李金羽、杨晨,等等,也都在朝这方面努力。这就是1998年所掀起的新一股的“留学”浪潮。    
    当时帮我和范志毅联系的是高德公司,他们也很想为中国球员到欧洲踢球打开一条通道,经过一番接触,最后为我和范志毅联系的是英甲球队水晶宫队。我当时对英超或者英甲并不十分在意,即使英甲,也比当时国内甲A联赛水平要高,同样能学到很多东西,关键的第一步是要走出去。至于高德公司怎么会和水晶宫队联系上的,我并没有过问,我觉得这是人家公司的业务,大概也有点商业秘密的意思,多问不好。我后来听说,霍顿曾经向水晶宫队的主帅维纳布尔斯大力推荐过我和范志毅,说维纳布尔斯和霍顿私交甚好,因此请霍顿在中国为他物色球员,以帮助水晶宫打回英超,等等,但是也仅仅只是听说而已。    
    水晶宫是英国的一支老牌球队,那几年一直在英超沉沉浮浮,1998年又一次跌入英甲。而这时,俱乐部请来了原英格兰国家队的主帅维纳布尔斯。对于中国人来说,维纳布尔斯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当年,他曾率领英格兰国家队访华,在北京工体打败了当时的中国队,3:0。尽管中国队输了,但是输得心服口服,并就此看到了我们和世界强队的真实距离,而且对主帅维纳布尔斯也非常佩服,第一次见识到了世界级名帅的风范。而维纳布尔斯对中国队的队员的印象也非常好,认为中国队的队员体能和个人技术都很好,欠缺的只是对现代足球的把握和理解。特别对当时的中国队的队长范志毅的印象很深刻。我后来一直比较奇怪的是,按理说,维纳布尔斯对我不应该很了解,他当年访华时,我的年龄还很小,后来有人提醒我说,我在1997年随中国队到英国热身,在和水晶宫21岁以下青年队比赛时,表现出色,还攻入过一球,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给维帅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真是假。我所知道的是,维帅非常推崇技术足球,强调地面配合,应该说,他是英格兰足球改革的先行者之一。而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原中国队的技术顾问鲍克斯顿,那时候他正是水晶宫队的助理教练,他对我和范志毅的技术特点非常了解,正是在他的大力推荐下,维纳布尔斯对我们表示出极大的信任,并且免去了我和范志毅到水晶宫的试训。    
    说起试训,对了,还有转会费,我记得,当时在国内,是两个很敏感的话题。中国球员接受欧洲球队的试训,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就像外援到中国来也要接受我们俱乐部的试训一样。但是在一些舆论的眼中,我们出去试训却变成了一件很没“面子”的事。这实在是没有太多道理的,我们毕竟不是齐达内,也不是罗纳尔多,再说又有多少欧洲俱乐部真正了解中国球员?转会费也是如此,一定要多少多少,好像这样,才能体现出“泱泱大国”的身价,可是,这可能吗?这大概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了。所以,当时水晶宫同意免去我和范志毅的试训时,舆论非常振奋。我心里却多少有点不以为然,这能说明什么呢?只是因为维纳布尔斯对范志毅本来就有所了解,或者,水晶宫还保留了我和他们比赛的录像,再或者,是因为鲍克斯顿的大力举荐,这些,都不能说明什么,只是一个“偶然”罢了。为什么,我们要把一些本来很普通的事情和“泱泱大国”的“面子”联系在一起呢?有这个必要吗?当时,我就是诚心诚意地出去“留学”,我太知道我们和世界足球的真实差距了。所以,我后来到了英国,有记者问我对能否打上主力的想法,我就老老实实地说,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出来的,至于能否打上主力,这是俱乐部考虑的事情,就我自己而言,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由于我抱着这样的态度出国,所以我的心态一直很放松,后来维纳布尔斯离开了水晶宫,新帅科佩尔接位,我有两场从主力回到替补位置,我也觉得没有什么,照常认认真真地训练,没过多久,我又成为主力。我觉得,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人都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关键还是自己的实力,实力到了,什么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举个例子来说,我刚到水晶宫的时候,俱乐部只是泛泛地介绍了我的有关情况,但是在亚运会会前,水晶宫的口气就有了变化,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称我“成功解决了水晶宫队左后卫的问题,他是近阶段来披着水晶宫战袍最令人激动、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而就在水晶宫和牛津队比赛前,他们又在自己的官方网站首页唯一贴上了我的照片,下面写着:“继海,欢迎回归”。我这样说,不是我当年在水晶宫取得了怎样了不起的成绩,只是想借此说,人应该有一颗平常心,所谓“胜不骄,败不馁”,即是。


第七章 水晶宫第37节 签约(2)

    那一年的7月,媒体正式披露了我和范志毅即将赴英的消息,然而,这时候,横亘在我面前的,还有两大难题,一是俱乐部,二是中国足协。那一年,万达卯足了劲要继续卫冕,我的离去,或多或少会对球队产生一些影响,俱乐部如果坚决不放我,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可是,那时候我非常想出国,而且我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在自己的身上,开始出现了“瓶颈口”现象,要想进一步突破自己,只有到欧洲效力,这样,才有可能增长球技。所以,我和我爸爸曾经找王建林董事长长谈过一次。王董虽然舍不得放我走,但是很理解我的想法,权衡再三,最后还是松了口,同意我出去。后来王董说:“万达队不管拿了三个或者几个冠军,但冠军毕竟是暂时的,而中国足球的发展则是长远的问题我们搞足球为什么?不就是为了中国足球吗”?我听了这话,心里非常感动,这就是我们万达,这么多年,我们大连为中国足球作了多大的贡献、多大的牺牲啊。可是,那一年,我还只有21岁,而按照中国足协的有关规定,我只有到了28岁才能出国踢球,这实际上是我最担心的事。然而我最担心的事最后并没有成为事实,相反,中国足协对我和范志毅出去一事,持坚决支持的态度。显然,1997年折戟十强赛,足协也在痛定思痛,下定了决心要让球员出国,当时的足协副主席王俊生就说“刚刚结束的法国世界杯赛也启示我们,将年轻和有才华的球员送到欧美高水平的职业联赛中经受锻炼,是足球落后国家迅速提高水平的必由之路”。而当有人问到,中国足协在以前的转会条例中,曾规定不到28岁的球员不得转会国外踢球。而孙继海和李金羽都不符合这一规定,究竟这一条年龄限制规定今后还算数否?王俊生代表中国足协明确表态:“不到28岁不准出国踢球的规定是在计划体制下出台的措施,在今天已不太适应。但要想取消它或是拟定新的国际转会条例,只有等今年联赛之后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由与会代表讨论决定。目前,只能由中国足协作为特别情况加以批准”。最后一扇大门也终于被打开,“限制令”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当然,中国足协也明确强调,必须充分顾及国家利益,一旦国家需要,无条件归队。对这一点,我、范志毅和即将到法国南锡队踢球的李金羽都表示无条件接受,国家利益,至高无上,这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    
    8月,我和范志毅飞赴伦敦签约。而在签约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当时水晶宫和范志毅签约4年,也希望和我签约4年。但是在这一点上,万达没有让步,坚持只签    
    2年,而且合同期满后,我仍将回万达队效力,若我再与水晶宫续约或转会至其它俱乐部,也必须从大连万达俱乐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