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真诚。从表演上讲,我个人最欣赏闫妮。闫妮真的是十年磨一剑,她原来演挺多的戏,但大部分都是舞台作品,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机会,也可能演了但是没有受到关注,突然有这么一部戏。我就觉得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她真的把原来积累的点点滴滴,彻底释放到她这个戏里面去了,演得非常到位,非常成功。我觉得她是我们这几个人里头演得最好的。
编者:你那会儿进入《武林》组最大的目标是什么,把这个角色演好,还是说多挣点钱?拍《武林外传》的时候,想像过一夜成名吗?
姚晨:还是没想过那么多,因为演员这一行太特殊了,你不能给自己养成坏毛病,老想着我拍完这部戏,一定要靠这部戏火成什么样,如果这么想的话,你肯定就演不好戏,命运肯定会捉弄你。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老说,要学演戏先学做人,戏如其人。当时我不理解,后来发现两者真的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你生活中是一特滥的人,到戏里头给你个好角色,你就算把这个角色完成了,但是那种滥是一样会在戏里反射出来。你在戏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到戏里头一样真诚。我觉得演员,不仅仅需要在戏里头演好角色,在生活中也要做好自己,有一天遇到一个好角色的时候,才可能去把它塑造出来。
《武林外传》火了以后,别人都接新戏了,只有“小郭”和“小六”在家赋闲,净忙着上采访了。我问为什么没有人找你拍戏啊?她做出夸张的发愁的表情,是啊,我也着急啊!
采访结束时,姚晨抢着买单。天色将晚,我们两个女人就近找了个小馆子,吃了顿饱饭。吃到一半有一个瘦小的中年男人进来,给餐馆老板点一堆毛票,看样子是收个破烂的。姚晨说,哎呀最看不得这样的人,跟他们比起来,自己过得太好了,都好得叫人不好意思了。
舞蹈学院是姚晨的母校。正是招生期间,路上走着很多十来岁,细细瘦瘦迈着八字步的小姑娘,间或还有父母作陪。1993年,十四岁的姚晨从福建考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少小离家,开始求学和训练的生活。那时候的她,应该和身旁这些小姑娘们一样大吧。吃饭的时候,她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以后自己有小孩,一定不会这么小就送他们出来。
刮着风,路边出租车很少,我们从舞蹈学院西门一路走到白颐路上。喜庆被装在一个紫色的宠物专用包里,姚晨提在手上。路过报刊亭,她扑过去买《看电影》和《收获》,这两本都没有新的,就买了新的《小说月刊》和《三联生活周刊》。走到学院北门,里面有个小卖店,她又抓我进去买面包。好在她背了一只很大的黑色背包,杂志面包什么的,统统塞进去。
1999年,姚晨进入电影学院。舞蹈学院附近的这些小饭馆让她很怀念。那时候其实是应该节食的,但却常常不能抵挡美食的诱惑。
就像腐竹们在网上慨叹的那样,姚晨毕业后就和大学同学凌萧肃(凌萧肃,西安电影制片厂青年演员,《关中往事》中饰演墩子。——编者注)结婚了,到现在两年有余。这件事多少有些不符合娱乐圈的路数。两人性情相投,戏都不多。不接戏的时候,就在家里看碟。他们的小窝安在北京北边,经济适用房。凌萧肃因为平时要锻炼,时间少,只能偶尔买菜。做饭姚晨全包。从福建出来的女子,给陕西人做媳妇,一定是需要些技术含量的。姚晨自诩为“标准的西安媳妇”,会做“碗砣”(“碗砣”,一种粘稠的玉米面糊糊,又名“搅团”。陕西、山西小吃。——编者注),是向婆婆学的。我也是陕西人,分手时我答应姚晨,闲下来向她传授“油泼面”和“肉夹馍”的做法。
附:
姚晨博客日记
2006…03…13老凌不在的日子
老凌走两天了,公事。家里一下冷清许多,只有喜庆不识愁滋味地围着茶几疯跑,玩得不亦乐乎。
今天去做了一个节目,好像是《娱乐任我行》。他们很周到地开车上家里来接我去工作,我感动万分。要知道,这段时间,每次去做节目,都是俺自己打车或坐轻轨去,花的那个车费多得哟,让抠门儿的我经常感到肝儿疼。晚上《影视俱乐部》那个年轻的导演细心地打电话通知我看《炊事班2》那期节目,做得挺好的。这个节目以前我老看,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上去假模假式地说两句了,最近总有人问我这部戏火了以后,生活有什么不一样,我想,这大概就是最大的不一样了吧。
《武林宝典》 第三部分喻恩泰:“知识就是力量”(1)
人物档案:
喻恩泰吕秀才扮演者
生日1977年11月3日
戏剧作品
小剧场话剧:
《凤城消失》
话剧:
《烟熏橡木》
英文原版话剧:
《FUMEDOAK》
上海国际实验小剧场戏剧节,
演出英文原版《HAMLET》精选片断。
影视作品
好莱坞电影:
《群芳亭》
香港嘉禾电影:
《千夜之禧》
电视情景喜剧:
《都市男女》
《武林外传》
编者:你本科是在上海戏剧学院读的电视专业吧?
喻恩泰:电视艺术系,实际上是主持人。当时就觉得考这个挺好的,我们那一届是第一年招生,就试试吧。我挺幸运的,当时也没想到,就上了。毕业后曾经做过幕后,也是从幕后开始接触影视圈。这一段如果说对我有什么样的积累,就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进入这个圈子。
编者:在学校的时候就想清楚了以后要做演员吗?
喻恩泰:不是有意识的,只是大学学了四年表演,演了很多戏,觉得不用挺可惜的。后来也演了一些电视电影,还碰见了尚敬导演,适者生存,就被保留下来了。
编者:你第一次演电视剧是什么情境,现在还记得吗?是一部什么样的戏?
喻恩泰:我当时是那部戏的副导演,名字我忘了,是李修贤、莫少聪主演的一个电视剧。临时缺一个角色,别人演不出来,因为那个角色只能一条过。后来我说我上吧,就上了。导演说,以后我们找副导演就得找这么一个学过表演的。(笑)赶鸭子上架,轮到你,要你帮忙就帮了。
编者:当时就一场戏是吧?
喻恩泰:也还不是,那个剧我就演了很多人,出现了好几次。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里,当然都是配角或群众。在学校还演过一个电影叫《千夜之禧》,在中央台放过,我跟沈傲君一起,她跟我也是同班同学。
编者:我看到还有一个好莱坞的电影?
喻恩泰:那很早了,是在苏州拍的一部戏,我客串了一下,只是有台词而已。
编者:你的学校挺好的,提供了接触影视圈的机会,
喻恩泰:这都是朋友介绍的,学校不提供。学校最多的帮助是接触舞台戏剧表演,而且上海戏剧学院有很好的戏剧传统。等到大家相信你的演技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推荐你演一些戏,开始演一些小角色。其实我身边有很多人演戏非常非常棒,但是一辈子没有拍戏的机会。
编者:到《武林》的时候,就是你发挥的时候了。
喻恩泰:其实《都市男女》的时候大家就合作,尚导虽然年纪比我们大一些,但心态还是挺年轻的,聊起来还是挺自如的。大家感觉挺好。《武林外传》是2002年的时候开始讲,筹备了好多年。因为有前面的合作,又都是这种年轻人的心态,剧本也好,而我也有空,就一起做了。
编者:起初还只是一起聊故事吧?
喻恩泰:先是说了这个故事,聊了很久。第一次没有听全,就觉得这个故事挺有意思。尚敬是很有激情的人,我也是很有激情的人。事实上,我估计宁财神还没有把这个故事说完,他就激动了。我基本上也是尚敬没说完我就很激动了。事实上,不管这个东西好不好,包括到最后拍摄的时候,如果有缺陷可以改。只要是这帮人在一起,不管是什么故事都可以。
编者:之前你看武侠小说多吗?对剧本设定的这个江湖有自己的理解吗?
喻恩泰:我从小就接触武侠小说,但到现在没认为《武林外传》跟武侠有什么关系,说了其中的一些名词,但跟传统的武侠没有关联。
编者:从最初听到《武林》的创意,到现在完整地演下来,你现在对《武林》的风格和主题,怎么去理解呢?
《武林宝典》 第三部分喻恩泰:“知识就是力量”(2)
喻恩泰:《武林外传》给了创作组一个机会,也同时给看的人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做武侠剧不止一种拍法,事实上任何拍法都是选择各种可能性中的一个。我从来不认为电视剧只有一个拍法。现在还有一些媒体问我,你认为这种“乱搞”是不是正当,其实谁都不应该说只有一条道。它给我们一个启发,拍戏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我们只是选择了一种我们认为可以吃得住劲,适合我们拍摄现状的方式。至于它有没有深度,包括有人说它无聊——我相信假如仅仅是为了无聊是不可能拍这个戏的,我们的态度很严肃,喜剧背后的态度一定是严肃的,甚至是理想主义的。而且我觉得看上去貌似娱乐,事实上是新的深度,也就是寓教于乐。反深度的深度是一种新的深度。《武林外传》看上去是无厘头——事实上这个是我的原话,没有任何人说过,周星驰也没有说过——我认为无厘头背后是有厘头的,无厘头背后一定有它的原因和道理,英文说reasonable。老百姓不会被一个没有道理的事情所吸引。年轻人智商这么高,喝牛奶,吃维生素,大家都熬夜等着看这个戏,在网上发五十万篇的帖子,如果真的是无聊或没有道理的话,是没人这么做的。既然能被很多人喜欢,一定是有原因的。有一个频道半夜演《武林外传》,大家就有权利把台调过去看,还有一个权利是不调过去,说白了这是被选择出来的。如果说这个戏是因为“瞎搞”才被喜欢,这是违背收视心理学的。因为我相信观众一定拒绝被愚弄,但是观众喜欢跟我们玩儿,一起游戏。《武林外传》是跟大家一起玩的游戏,它是真诚的,表面上嬉笑怒骂,观众不会因此受欺骗。事实上在这个戏的背后,有我在戏剧学院得到的舞台的东西,戏剧的东西,各个演员的实践,还有我学过的莎士比亚的东西,包括小品的东西,包括电视剧的东西,包括姚晨的舞蹈的东西,包括小六的曲艺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相信这个组合不是没有理由的,是有原因的。是导演精心设计的。我另外我要说,导演是一个非常慎重,内向、含蓄、孩子气、不张扬的人。他是适合拍正剧的人,他既然能够深谋远虑,拍《武林外传》,一定是因为这个东西吸引到了他。
编者:听你长篇大论就感受到你的激情了。但是在《武林外传》里,你说话总是蔫蔫的,没有抑扬顿挫;跟人讲话的时候,眼睛常常半睁不睁的状态。这些是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