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路-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了孙翊以后,边洪也不敢继续在府内逗留或者再去刺杀徐氏,干脆将孙翊的人头包好,想偷偷的潜上城头,跳城去投降程玉。    
  刚刚爬上城楼,恰好见到城内的偏将妫览、戴员,他们两人平素就经常巴解边洪,希望借他的力接近孙翊,如今在城楼上见到他就要拉他去喝酒,结果发现边洪神色慌张,身上都是血迹,一拉扯之间,竟然将背后背着的孙翊人头掉落在地上,两人虽然不知就是孙翊,但也知边洪反叛,当即率领军卒将他拿下准备请功,可是一见人头竟然是孙翊的,就连请功都已经没有地方可去。    
  两人悄悄一商量,既然孙翊以死,建业早晚必破,不如乘此机会,以此为进身,投靠程玉。于是竟然手起刀落将边洪斩杀,然后打开城门,带领手下的人马往徐州军的联营逃去。    
  守城的小校官职还不如妫览、戴员,虽然阻拦却也拦不住,当即将情况一层层报上去,说两人叛城而逃,等传到孙翊那里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自己引以为支柱的孙翊竟然连人头都不翼而飞,马上消息再也压不住,城内一片混乱。    
  外面的程玉却已经见到孙翊的人头,又听两人大肆夸大了一番自己的功劳,虽然知道不实,却可以肯定孙翊已经死亡,正好趁着这个混乱的时候发动进攻,于是当即传令各寨连夜对建业发起了攻击。    
  这次城内再也没有人统一指挥,纷纷各自为政,本还想守卫城池的江东军也知道情况不为自己左右,干脆放弃了抵抗,各处纷纷打开城门迎降徐州军。    
  程玉手下的人马不过是遭到了轻微的抵抗,便已经顺利的拿下建业。等他们想占领孙翊府邸的时候,却见已经浓烟滚滚,原来徐氏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再难报仇,当即放火自焚,火势蔓延,最后整个孙翊府都化作一摊白地。    
  程玉记起《三国志》及《演义》中对这个女子聪慧节烈的褒奖,也甚为叹息,下令将孙翊的人头找个比较好的地方埋葬掉,墓碑上的官职还是写上他当初受封的徐州职务,而徐氏虽然尸骨无存,也在孙翊墓边另立一座空墓,封她为“节烈夫人”,只是他手下的百官并不知道徐氏受封的意义之所在。    
  建业这一攻破,城中的文武官员大多为程玉所俘虏,包括张昭等人。张昭虽然才学冠天下,但是为人的人品却只是一般,连一个女子都比不上,并没有什么自杀殉国之类的表现,只是黯然任其收捕,对此程玉确实很满意,毕竟自己看重的是人的才学,张昭绝对是个数一数二的内政人才,自己战乱后国家的恢复还很需要他们这样的人,因此对张昭等人也十分客气,授以官职,派兵护送到徐州,预备将来委以重任。    
  却说另外一面在广陵逃走的吕蒙等人,正在太湖附近征集人马,准备到建业帮助孙翊,突然间听说孙翊被刺身亡,建业失陷,情势已经变得万分孤立,马上就要承受程玉的正面进攻哪里还敢在外面逗留的太久,于是离开南徐,逃往吴郡,准备再靠坚城,保全自己。    
  没有想到到达吴郡城下的时候,城内却闭门不纳,吴郡太守王朗亲自上城头遥遥对他们喊道:“吕将军,甘将军,孙权逆天谋叛,为人神所共怒,我等吴郡百姓,已经顺应天意,向大司马奉表称臣,看在二位同僚一场的份上,我奉劝二位也早日悬崖勒马,归降了大司马吧!”    
  众人这才知道吴郡王朗已经投降程玉,其实不止是他,在建业被攻克以后,吴郡的王朗,会稽的虞翻都觉得孙家再无可保之处,他们本来代表的就是豪强势力,眼下只有投降才能最大保全自己利益,因而各自纳表称臣。    
  吕蒙本还想凭借自己这些兵力夺下吴郡作为安身之所,但现在手下的兵马大多是在吴郡附近临时集合起来的,军无斗志,被他强行驱赶着一攻城,还没有到城下已经各自逃散,再想聚拢都聚不起来,吕蒙长叹一声,心如刀绞,但眼下只有先行退兵,于是带领剩下的数千还未逃散的人马乘程玉还没有完全切断通往西面的道路撤往豫章等地去与孙权靠拢。    
  程玉自从攻下建业以后,还没有出兵便在两个月之内平定了当年孙策兴起时所依靠的江东之地,心中知道胜负以定,但是眼下的情势北方曹操还虎视耽耽,西线的刘备孙权联军还在进攻荆州,也不敢在江东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将江东的军权尽皆交给郭嘉,由他来组织,至于下面一步是攻是守就完全由他说了算,自己则带领主力先行回到徐州,经过这一次长途奔波,自己刚刚修养起来的军力又被拖的疲惫不堪,起码也要再休息几个月发起下一轮的攻击才不会变成疲兵。    
  他这边远征的人马还没有回到徐州,却在路上得到了一个很奇怪的消息,其实这个消息并非奇怪,只是不太符合他一向的审美观点。原来,镇守于冀州的审配突然传来喜报,说邺城的百姓在一天夜里见星大如斗,直坠于地,却不着痕迹,只是隐隐在地面发出宝光,当地的官员率领百姓进行挖掘,结果由地下挖出铜雀一只,其型高雅古朴,应为三代之物,粲然如新,视为瑰宝。很多有才学之人都认为这件东西代表的是大吉之兆,是上天眷顾程玉的象征,特地派人向程玉报喜,并请求他作出进一步的指示。    
  程玉自然不信什么天降祥瑞之类的说法,不过看来这个铜雀在这个年代也应该算是古董,不然不会让所有的有识之士都为之着迷,不过可惜的是审配认为它是一件重宝,不敢轻易异动,因此没有给程玉送过来,让他没有一饱眼福的机会。依着程玉的意思,就干脆将铜雀取来,在徐州庆贺一下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便了事,可惜他手下的众位文官竟然和当年荀攸作出的态度一样,认为不可如此轻慢了宝物,想请他到邺城祭拜,以谢苍天眷顾,程玉听了半天才搞明白他们的意思,不过是要自己造势而已。虽然程玉有点不喜欢这一套,可是后来就连远在并州的徐庶和江南的郭嘉都上表表示同样的意思,程玉却也不敢太怠慢这件事情,干脆就彻底学了一把曹操,命人在邺城之郊建起一座铜雀台,连名字和设计思路都没有变,不同的是工程负责人的署名变成了程玉而已。    
  这些可以造势的东西果然效果惊人,程玉刚刚一回到徐州,竟然又遭到了最高规格的迎接,原来赵王以王爷的身份迎接自己还罢了,此次竟然以天子的身份亲自迎出三十里,搞得城中有些大臣都已经表示了不满,其中当然包括狷生弥衡。他竟然上表对皇帝说程玉功高镇主,已为国之不祥,如今天子又逾制迎接,程玉却坦然受之,乃是奸佞篡国之像,请皇帝马上诛杀程玉,以除国之大患。    
  这封表章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就算皇帝想隐瞒这个事实,以他亲信的构成来说,也是一件有十分大难度的事情,何况他还受程玉的洗脑教育太严重,竟然在大朝之上公开了弥衡的书信,称之“其心可诛”,在朝堂上就要大家公议该如何处置弥衡。    
  他这么一下令基本上就表明了态度,有几个人能无聊到弥衡的程度,于是风向马上都向着有利程玉的角度吹去,纷纷要求诛杀弥衡九族,就算比较同情他的人也不过是建议只及其身而已,竟然没有人觉得他罪不至死。    
  多亏了现在朝廷里说话最有效的还是丞相孔融,他的心中深深的同情弥衡,又觉得以自己的面子应该可以保的下弥衡,于是提议要将弥衡交给程玉处置。大家都觉得还是让当事人自己解决比较好,因而都没有什么异议。    
  可程玉却为此发了愁,自己虽然对弥衡这个人很不感冒,但要那么轻易的杀了他难免会让自己留下不好的名声,只有表示大度一回。可是弥衡搞出的烂摊子也实在让人难办,现在的他如果让此事就这么过去,岂不是将奸臣的名字彻底坐实?最后与比较信得过的幕僚一商议,只好冒险以退为进,上表请辞。    
  其实程玉从来就没有不干的想法,现在的他已经被推上历史战车,只要心存一点退缩的想法,就一定会被碾个粉身碎骨。好在他朝中的隐藏势力大,连皇帝都是他的忠实拥戴者,最后所有人一商量,为了表示对程玉的歉意,皇帝亲自带领百官至程玉府门再请他出来主持大局,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事实上也是对程玉最近功劳的封赏以及响应邺城的吉兆,皇帝下旨封程玉为齐王,所有仪仗全都比照天子,可以代替天子发布圣旨,由他发出的旨意与皇帝同效,终于程玉如愿以偿成为汉代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异姓王加奸臣。    
  对于封王这件事情就算有很多人心怀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皇帝为了促成此事,接连斩杀了几位反对的小官,杀鸡给猴看,不同意就只有让你不名誉的死。    
  程玉虽然有些不忍心,但今天的一切毕竟都是他自己早已经计划好的东西,最后强咬牙关,在推辞了几次之后,“勉强”接受了这个提议。    
  机基于一种崇拜者的心理,汉帝似乎觉得这些都不足表达对程玉的爱戴,正好得知铜雀台这个政绩工程正在修建中,于是下令动用国库招揽民夫,一定要在明年春天之前将铜雀台建好,他要亲自去祭告天地册封程玉。本来孔融对程玉的封赏就已经有些不以为然,不过是出于希望可以继续保持让程玉臣服下去的想法,才勉强默许了汉帝封程玉为王的说法,但是听说竟然要动用国库去修建什么铜雀台,终于忍受不住,怒气冲冲的去找程玉,抱着宁可兄弟决裂也要阻止这件事情发生的想法。    
  程玉却还是被蒙在鼓里,他要是得知最后铜雀台的修建会牵连这么大的话,恐怕在当初审配提出意见的时候便已经否决掉,如今竟然因此而被大哥当面指责,未免心中有些委屈,最后总算得到了大哥的谅解,两人一同入宫请汉帝收回成命。    
  这次皇帝倒是铁了心要拍程玉的马屁,不给他机会看来他还会有不高兴的表示,总算好说歹说,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人的启发,他突然觉得以国库的名义来休铜雀台确实有些不妥,孔融和程玉刚刚舒了一口气,接着他就说要削减皇宫内的开支,以内府的钱来帮助修建铜雀台,而且再不听两个人的劝说,大有再说话就是看不起他这个皇帝之势,反正又没有给百姓国家造成负担,程玉也就干脆乐得送他个顺水人情,不再与他纠缠。    
  果然有了中央了一声令下,效果就是不同,其实也多亏因为程玉的休养生息原则,在徐州军时机控制的地面上,人口要比历史上的曹魏时期稍微高上那么一点,加上他所设计的铜雀台远没有曹操那么宏伟壮观,因此工期比想象中短了很多,第二年的仲春,便已经可以落成剪彩。    
  作为新汉朝成立以来最重大的一项工程,此次的开业仪式特聘大汉朝皇帝刘赦作为嘉宾主持剪彩,而另一重要的人物就要说主角程玉,后人认为,这次剪彩仪式极大的破坏了徐州正常的工作秩序,——在朝的文武官员差不多都作为嘉宾被邀请。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难免让我们的齐王程玉有些踌躇满志的感觉,他几乎想写上一篇激昂的《铜雀台赋》,后来想了想,自己的这点水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