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翘匙鹘嗳患葱肫缴ā!薄暗鞫ξ亍背鲎浴渡惺椤に得贰I掏跷涠【俑邓涤诎嬷洌嗡啵喂牟拍芎妥饔帽茸鞫χ械魑丁!逗獯罚骸耙烈憾薜魑逦抖唷!焙罄匆蛞缘鞫Ρ扔髟紫嘀卫硖煜隆N涠∮炙担骸叭羲甏蠛担萌辏ǜ邓担┳髁赜辍!崩罡俑械焦糯途栽紫嗳绱艘兄兀员茸约核湓欢任啵鲈骡偶幢话彰狻K衔鋈说慕顺龃Γ拮闱嶂亍6荒罴疤煜掳参#掖嫱觯蚍唔椋缬谘员怼>退奈蔫何渎远裕绻翘匙鹘⒘毂稣鳎梢院嵘ㄑ嗳弧!把嗳弧保唇衩晒湃嗣窆埠凸衬谥及健4舜Ψ褐附鸸衬谕恋亍@罡俑械阶约核溆谐鼋胂嘀牛次抻梦渲亍H绻盟绦唷⑽焓蚓嵝猩衬胺钣毂怼薄@罡俨皇强淇冢慕攀墙艹龅摹>荨洞蠼鸸尽吩兀壕缚翟辏拔永氩晃尉┦Γ卫罡俣浇烤苤S止コ虑拧⒎馇瘛⑽乐菝牛俚浅嵌秸剑笔耍送恕薄T诒坏腥税У谋欢榭鱿拢罡偕心芙⑷绱苏焦Γ绻婺苋盟坝稻颉保颉昂嵝猩衬辈⒎遣豢赡堋?上挥雒骶衷饧槌寂偶罚率褂⑿畚抻梦渲兀淖持局荒苁敲蜗攵选!疤毂怼笔嵌缘弁跻侨莸淖鸪疲部纱淼弁酢U饫锸侵富兆诤颓兆冢诜饨ㄉ缁幔实凼枪以祝砉摇;实郾坏腥朔玻馐枪业钠娉艽笕琛S槎郏洳豢赡苤匦戮偬煜拢馐潜ü稹⒀┕埽庖彩前ɡ罡僭谀诘哪纤涡矶喟臼康姆芏纺勘辏罡偎渎旁獯煺郏煊埽硬换倚模贾招坌牟ν肌巴炜窭接诩鹊梗龃笙弥恪保浒で椋偈乐蠖林粤钊诵募さ床灰选

这首词虽也谈到“救民”,但从字面看,贯彻始终的是欲报君恩的思想。似乎只限于忠君。但在封建社会,忠君与爱国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被俘,实际上标志着国家的灭亡。二帝被俘,就标志着北宋的灭亡。而要“奉迎天表”,就必须“横行沙漠”,打败金兵,收复失地。词中的忠君实际上也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王俨思)

    眼眉儿·楼上黄昏杏花寒
        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这是一首写思亲念远的别情词,但写作方法却颇具特色。

  上片写景,写作者眼前的景色。“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在楼上,正是黄昏天晚的时刻,看到杏花在寒冷的气候里开放。这是早春的景象。刚升起的月亮,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小燕、大雁都是候鸟,春秋两季,南北徙迁,它们象征着出门在外的人的信息,引发人们思亲念远的感情。傍晚,报道时辰的号角声,断断续续的残留着,充满着一派凄凉景象。画角:古时候的军号,用牛角做成,上面刻有花纹,所以叫画角。“寒花”、“斜月”、“征雁”、“画角”,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燕子是“一双”,征雁是“两行”,画角“声残”,渲染出一种凄凉,令人思亲念远的氛围,为下片作了充分的铺垫。语言清新、优美、婉丽。

  下片,写想象中情人对作者本人的思念的情形,有如电影中化入的镜头。过片“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把读者由作者所生活的情境,引入作者想象的氛围之中。人在窗前迎着东风眺望,对着春闲流泪。绮,本来是一种有花纹的绸子,这里形容窗子上的花格。春闲,春天的闲情,这里是指对出行远方的亲人的怀念。这里写的是现在。下面,“也应似旧”,大概还是原来那样吧,把读者引入到当初两人离别时的情形!“盈盈秋水,淡淡春山。”“绮窗人”,泪水盈盈,脉脉含情;她的眼眉,浑金仆玉,似春天的远山。

这是一种折射的写法。一句中兼有人物、情态和背景,而意境深远开阔,感情疏淡悠长。“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因此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梅龙)

    好事近·叶暗乳鸦啼
        蒋元龙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熏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好事近,又名钓船笛,翠圆枝。

  嘉树清圆,绿暗红稀,已是暮春时节。花期已过,不必风吹,残花亦纷纷辞枝而去。且喜蝴蝶多情,未与春归,犹随熏风翩翩穿入池阁。

  季节变更,大自然呈现的种种变化,触发了词人的愁情。金缕,即《金缕衣》,唐时人杜秋娘所作。其词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一首热爱生命,珍惜青春之歌。此处曰“休歌”,正见伤春惜时之情一如病酒,已不能堪,何能再听此曲?

  何以忘忧?词人一反“人静帘垂”的传统处理模式,卷帘独看晚春风色,一任杨花柳絮,濛濛飞尽。

词虽是写暮春,但上下阕两次跌宕,不使坠入伤春的窠臼。故俞陛云评为“气静神怡,令人意远”(《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侯孝琼)

    南乡子·洪迈被拘留
        绍兴太学生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辩,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这首词是绍兴年间(南宋高宗年号)太学生某所写。太学生,指在太学读书的士子。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始设,立五经博士,相沿至宋。

  词用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出使金国丧失气节的官僚洪迈。洪迈,洪皓之子。高宗建炎三年(1129)洪皓曾经出使金国,被羁留十五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洪迈以翰林学士出使金国。开始时,洪迈用敌国礼(对等的礼节)见金主。金主于是关锁驿门,断绝饮食,“自旦至暮,水浆不进”(见《宋史·洪迈传》)。还派了一个自称曾随洪迈之父洪皓学习过的人来劝说他,劝他不要固执。洪迈只得以“陪臣”礼改易表章。

  词一开头即以赋的手法,指名道姓,指陈洪迈使金被拘留,向敌人跪拜乞哀丧失民族气节的经过。“一日忍饥”,即指金主绝供应,使一日不得食的事。并斥责洪迈为惧一己之留而卑躬失节的行径,与苏武十九年留匈奴,不肯屈节事人的志节对比,实在应该感到愧耻。

  下阕联系到洪迈的父亲洪皓,洪皓在《宋史·本传》中号为忠节。高宗称他“虽苏武不能过”。这里指责洪皓“无谋”,大概是认为他在金国束手无策。厥,代词。作者由其父使金的无谋联系到其子使金的无法保持民族尊严,解除国家频年受外族侵侮的忧虑。尤其令人气愤的是:失节归来,还要神气活现摇头晃脑地自夸能言善辩,以文过饰非。村牛,骂人的俗话,村,恶劣的意思。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也记载了洪迈使金失节事,云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时人为之语曰:‘一日之饥禁不得,苏武当年十九秋。传语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可与此词参照。

这首词尖新泼辣,似曲。直写事件,直抒爱憎,其中“堪羞”、“村牛”,直用当时方言俚句骂人讽世。嘻笑怒骂,痛快淋漓。(侯孝琼)

    宴清都·细草沿阶软
        何籀   

  细草沿阶软。迟日薄,蕙风轻蔼微暖。春工靳惜,桃红尚小,柳芽犹短。罗帏绣幕高卷。又早是、歌慷笑懒。凭画楼,那更天远,山远,水远,人远。堪叹,傅粉疏狂,窃香俊雅,无计拘管。青丝绊马,红巾寄泪,甚处迷恋?无言泪珠零乱。翠袖滴、重重渍遍。故要知,别后思量,归时觑见。

  宴清都,是周邦彦所创之调,又名“四代好”。

  这是一首初春闺怨之词。

  软而细的草沿阶泛绿,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薄,指迟迟春日的光淡暖微。夹着花香草气的蕙风轻润而和煦。春天降临的脚步是这样轻微、缓慢,似化工靳惜(吝惜),故使红桃半绽,柳眼初舒。这正是万物萌动,将生未发,“最是一年春好处”之时。闺中人高卷帏幕,早已发现了春的消息。春归人未归,故而“歌慷笑懒”,试凭楼远眺,岂止天远,山远,水远,伊人更远于重山复水,遥在天之涯!

  下阕抒情。傅粉,用三国魏何晏典。《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注引《魏略》,称何晏喜修饰,粉白不去手,人称“傅粉何郎”。窃香,用晋韩寿典。韩寿为贾充掾吏,贾充女爱上了韩寿,偷偷地把武帝赐给她父亲的西域奇香赠给韩寿。贾充发觉了这事,只好把女儿嫁给韩。这里连用两典写情人的风流俊雅,无法羁控。“窃香”又双关情人长于偷香窃玉,赢得女人的爱情。百般无奈中,恨不能以自己的头发绊住情人的马,用红巾遥寄相思的眼泪,把在什么地方被人迷住的情人召回身边。

  这一系列的痴想当然得不到任何结果,只能无言泪落,浸渍了重重翠袖。末句设想,待得那人归来,看到自己的“为郎憔悴”,便可知别后的思念之深。

作者代妇人写闺情,情深意密,细腻感人。(侯孝琼)

    霜天晓角·塞门桂月
        吴淑贞   

  塞门桂月,蔡琰琴心切。弹到笳声悲处,千万恨、不能雪。 愁绝。泪还北,更与胡儿别。一片关山怀抱,如何对、别人说。

  吴淑贞,宋宫人。《全宋词》对本词的小注曰:“右听水云弹胡笳十八拍因而有作”,“宋旧宫人赠汪水云南还词”,由此可知,词人是从宋亡时被掳,羁留北地,后听汪水云弹蔡琰《胡笳十八拍》颇有感,特在汪水云南还时书赠此词,以表达自己的家国之悲。

  “塞门桂月,蔡琰琴心切”二句,写出了东汉末年女诗人蔡琰被匈奴掳至胡地后,在异国怀乡思亲的情况。“塞门桂月”是景物描写,既勾画出蔡琰被迫羁留胡地的特定环境,同时又起了渲染愁情的作用。“塞门”指边塞之门,即胡地。“桂月”指月,相传月中有桂树。“琴心切”此三字蕴含极丰富的内容,这“琴心”既有对匈奴进犯时“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悲愤,又有“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的忧伤,更有怀国思乡的悲切之情。“弹到笳声悲处”二句,不仅写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中表达了被掳生活的悲苦与愤懑;还表达了汪水云弹奏《胡笳十八拍》时,想起自己国亡家破的极大悲愤;同时,更进一步表达了词人被掳的悲愤与报国雪耻之情。此乃“一石三鸟”之法。“笳声悲”,指蔡琰被掳南匈奴后,创作的《胡笳十八拍》,诗中呼天抢地地泣诉了个人与时代的不幸:“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它是血泪之歌,引起亡国者的强烈共鸣。

  下片“愁绝”三句,继续写蔡琰的不幸遭遇。“泪还北,更与胡儿别”写的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