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像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样的胜利还不足以赢得美国公众的支持吗?”叶甫连柯用他那只好手抹了抹已经秃了的、头发剪得很短的头顶。“我们粉碎了好几个德国军团。我们扭转了战局。等到你们在欧洲开辟那条一再拖延的第二战场的时候,你们的士兵将会遇到大大削弱了的阻力,伤亡也会比我们少得多。美国人民是聪明的,他们了解这些简单的事实。因此,他们会支持《租借法案》的,而且不是由于一纸‘概括性的声明’。”
这些话语和帕格心里想的正好不谋而合,因此他无辞以对。真糟糕!斯坦德莱对这些小节问题这样斤斤计较,叫他如何完成使命。他给自己倒了一杯红色的略带苦味的甜饮料,一口一口地啜着。叶甫连柯走到办公桌旁,带回来了一只厚厚的文件夹,放在桌上打开。他用好手迅速地翻动粘在纸页上的灰色剪报。“再说,你们的莫斯科记者都在睡大觉吗?这些不过是一些在《真理报》、《劳动报》和《红星报》上新近发表的文章,这就是概括性的声明。你自己瞧瞧吧。”他把夹住的烟蒂吸了最后一口,然后用那只没生命的假手熟练地把它捻熄。
第五部 帕格与帕米拉第六十章(7)
“将军,在斯大林先生最近发布的当前任务的文告里,他说到红军正在单独奋战,盟邦并没提供任何援助。”
“他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说这番话的。”尖刻的反驳,神态泰然自若,“难道他说的不是实话么?希特勒匪帮抽空了大西洋沿岸的兵力,全部调到东线来,对我们孤注一掷。但丘吉尔还是按兵不动。甚至你们伟大的总统也无法推动他。我们那时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赢这场战争。”
这样谈下去谈不出什么结果来,而在北非问题上进行回击也无济于事。既然帕格必须向斯坦德莱作出汇报,他决定索性把鸡毛蒜皮都摊出来,说个明白。“问题不仅是租借物资,红十字会和俄国救济协会对苏联人民作出慷慨的援助,但没看见过有什么领情的表示。”
叶甫连柯做了个难以置信的鬼脸,接着说:“你说的是几百万美元的赠品吗?我们是感恩图报的人民,我们正在用战斗来表示我们的谢意。你还要我们做些什么呢?”
“我的大使认为,你们没为我们提供的赠品充分地向公众宣布。”
“你的大使?他谅必是代表你的政府讲这番话的,而不是代表他自己?”
帕格感到越来越不安,他回答道:“要求你们提供一份有关租借物资在战场上使用情况的声明的是国务院。你知道,国会即将审议《租借法案》延长生效期的问题。”
叶甫连柯夹上另一支香烟。他的打火机打了好几次才打出火来,在点着香烟之前,他咕哝了几句。“但我们在华盛顿的大使馆告诉我们,《租借法案》延长生效期的提案将会顺利地获得国会的通过。因此,斯坦德莱将军这次大动肝火是非常令人不安的。这是否可能预示罗斯福先生的政策将有所改变?”
“我不能代表罗斯福总统说话。”
“那么霍普金斯呢?”叶甫连柯通过缭绕的烟雾用狡黠的目光瞅了他一眼。
“哈利•;霍普金斯是苏联的好朋友。”
“我们知道这一点。事实上,”叶甫连柯一边说,一边伸手去取伏特加,突然间变得兴高采烈,“我想和你一起为哈利·霍普金斯的健康干一杯。你看怎样?”
开始了,帕格暗自思量。他点了点头。下肚的伏特加留下一条自上而下的火辣辣热流。叶甫连柯咂了咂厚嘴唇,朝帕格眨眨眼,这多少使帕格感到有点意外。“我可以请教一下你的军衔吗?”
帕格用手指着他的海军大衣上肩章的条纹——室内很冷,他当时还穿着大衣——说道:“四条杠。美国海军上校。”
叶甫连柯会心地笑了笑。“是的,这个我知道。我讲个真实的故事给你听。一九三三年你的国家开始承认苏联的时候,我们派了一员海军上将和一员海军中将作为武官。你的政府抱怨说,他们的军阶过高,引起外交礼节方面的困难。第二天,他们的军阶分别降为上校和中校,这样一来就事事顺利了。”
“我可就是一个上校。”
“可是,哈利·霍普金斯却是你们国家里仅次于你们总统的最有势力的人物。”
“完全不是这样。不管怎样,这跟我也毫不相干。”
“你们大使馆已经配有足够的武官,不是吗?那么,请允许我问一下,你的职务是什么?你是不是哈利·霍普金斯的代表?”
“不是。”帕格心里盘算,说得详细一点不会有什么坏处,而且还可能有些好处。因此他接下去说:“事实上,我是直接奉罗斯福总统本人的命令到这儿来的。不过,我仅仅是个海军上校,我可以向你保证。”
叶甫连柯将军庄严地盯着他。帕格脸不变色,顶住了将军的审视。换一下口味,现在且让俄国佬来摸摸我们的底吧,他想。“哎,我懂了。既然你是总统的特使,那就请你澄清一下他对租借物资的疑虑吧,”叶甫连柯说,“这些疑虑导致你的大使来一次如此令人不安的发作。”
“我没权力这样做。”
“亨利上校,作为我们向哈利·霍普金斯表示的礼遇,你得以在一九四一年正当战局危急的时刻访问了莫斯科前线。同时在你的请求下,一位英国记者和一位充当他秘书的女儿陪同你进行访问。”
“是的,你在听得见枪炮声的距离内给予我们的殷勤款待,我是牢记在心的。”
“那好,事有凑巧,我可以为你再安排一次这样的访问。我即将离开莫斯科到现场视察租借物资的供应情况。我要巡视一些正在进行军事行动的前线地区。我不会进入任何火力区。”——他露出大板牙笑了笑——“不会故意上那儿去,但危险是会有的。如果你愿意和我同行并就租借物资的战地使用情况向霍普金斯先生和你的总统提出一份目击情况报告,我可以作出安排。而且,到那时我们或许还可以就一份‘概括性声明’达成协议。”
“我同意。什么时候出发?”尽管出乎他的意料,帕格还是抓住这个机会。如果斯坦德莱反对,就让他去否决吧。
“就这样?按照美国方式。”叶甫连柯站起身来,伸出左手。“我会通知你的。看样子我们将先到列宁格勒。我可以告诉你——一年多来没任何记者到过那里,我相信也没任何外国人到过。你知道,它还处在被围状态,但是包围圈已经被打开缺口。已经有一些通道,不太危险。列宁格勒是我出生的地方,因此我乐于接受到那儿去走一趟的机会。自从我母亲在围城期间死去之后,我还没到过那儿呢。”
“我为她感到难过,”帕格尴尬地说,“她是在炮击中牺牲的吗?”
“不,她是饿死的。”
第五部 帕格与帕米拉第六十一章(1)
饿死的。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悲惨的一次围城战役。这是一场和圣经的记载一样恐怖的围城战;像耶路撒冷之围那样,据《耶利米哀歌》所述,当时的妇女们煮食自己的子女。战争爆发时,列宁格勒有近三百万居民,到维克多•;亨利访问这座城市的时候,剩下的只有六十万人左右。其余的人有一半已经撤离,另一半已经死亡。流行着这样一个可怕的传说:有不少人被活活吃掉。但在当时,外间对于围城和饥饿的真情所知很少。直到今天,大量的真情实况仍讳莫如深,记录材料都深藏在苏联档案馆里或已毁于战火。也许十万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说得出来,在列宁格勒究竟有多少人死于饥饿或饥饿引起的各种疾病。这个数字大概在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之间。
列宁格勒使苏联的历史学家处于尴尬的地位。一方面这个城市历时三载的浴血奋战无疑是一篇世界史诗的素材。另一方面,德军仅仅在数周之内便压倒红军席卷而来,直抵城郊,布置好这出戏剧的舞台。一贯正确的共产党如何对此作出解释?如何解释他们为什么不迅速撤退徒然消耗粮食而对防守城市毫无用处的居民,为什么不替守军多贮存必需品以对付日益逼近的强大敌人,借此来动员这个困在水中的大城市以预防围城?
西方历史学家可以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责备他们自己的领袖和政府造成了失败和灾难。然而,苏联是一个一党专政的国家,党掌握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永远正确的方法。这就为苏联的历史学家造成某种尴尬的局面。只有党才有权分配印刷历史书籍的纸张。对希望出版他们著作的苏联历史学家来说,列宁格勒之围就成了他们喉咙里的骨头。为了这个缘故,俄国人民的一个伟大英雄业绩一直若明若暗,它的惨绝人寰、光炳日月的真相也就无从大白于天下。
最近,这些历史学家已经战战兢兢地接触到一些发生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的错误,其中包括一九四一年红军在敌人的突袭面前毫无准备的状态、红军濒于崩溃的处境以及它在近三年中未能把半个俄国从德国人手中解放出来的事实。那时德国人是正在其他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的一个小得多的民族。现在的解释是斯大林犯了一些重大的错误。不过情况仍然模糊不清。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随着难以窥见真相的苏联最高政策的一变再变,人们对斯大林作为战时领袖的评价先是有所降低,后来又有回升。人们还没把发生在列宁格勒的一切直接归罪于他。根据教条,党是无可非议的。
无可否认的是,拥有四十万之众的德国北方集团军在一次迅猛的夏季攻势中长驱直入,进抵该市外围,切断了通往“伟大的国土”——也就是未被征服的苏联大陆——的通道。希特勒决定不立即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击。他的命令要求严密封锁这座城市,使之不战而降。饿死或消灭它的保卫者,并且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夷平该市,使它成为一片没有人烟的荒原。
列宁格勒的居民深知,他们休想德国人会有丝毫善心。敌人散发大量传单不断催促把该市宣布为像巴黎那样的不设防城市,但这是办不到的。隆冬来临后,那里的人民通过冰封的拉多加湖开始在德军的炮火下把给养运进来。侵略军试图以炮火轰碎湖上冰层,但厚达七英尺的冰块是难以打碎的。在整个冬季,在黑夜里,在暴风雪中,在排炮的轰击下,护航队来往于冰道上,络绎不绝。列宁格勒没被降服。粮食运进来后,一些不起作用的人口便坐上空卡车离开了。到了春天冰雪消融时,人口与粮食供应之间也就得到了一点平衡。
一九四三年一月,就在维克多·亨利访问该市之前不久,一些守卫列宁格勒的红军部队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终于迫使德军战线后撤一段不大的距离,从而解放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这次行动在封锁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在敌军炮火的猛击下,恢复了一段被称为“死亡走廊”的铁路运输。德国人的炮击使运输不时中断,但后来总是得到修复。大多数货物和旅客都能安全通过。维克多·亨利也就是这样进入这座城市的。叶甫连柯将军的雪橇飞机在这个解放了的铁路车站附近着陆,帕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