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道-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看作是商人的守护神。

张保皋领导新罗船队时,不仅是一个大船主,也是一个大商人,自然十分崇拜观世音菩萨。因此,他首先在清海镇建造了观音寺,并把建造观音寺的山命名象皇山,这是借用了观音菩萨在唐朝的道场——普陀山的象皇山,由此可窥探到张保皋要把清海镇变成受观世音菩萨保护的理想之国和佛顶之土的决心。

这之后,张保皋来到海边。时隔二十年了,故乡的海依然如故。

海边潮来潮涌,但仍可以看到一个小岛。那个小岛叫助音岛,是张保皋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落潮时陆地显露,人可以走过去;涨潮时,则要坐船或游泳才能跨过去。但是,张保皋不坐船,也不游泳也能到那个小岛,因为他可以在海里不呼吸地行走,据说他可以这样在海里走五十里。

现在正是落潮的时候,张保皋率部下向助音岛走去。小岛只有三万八千坪,但是它却在古今岛、跳跃岛、薪智岛、宝吉岛、庐华岛等大岛之间,是海上的交通枢纽。

张保皋走上助音岛。岛上树木茂盛,鸟语花香,站在岛上可以远远地看到象皇山的周山,周山下面是一道弯弯曲曲的海岸线,沿着海岸线,便是一个可以容纳一万多人的宽阔田地。

环顾四周,周围都是大海,左侧是薪智岛,右侧是古今岛,从薪智岛向南就是中国,从古今岛向南就是日本,因此,他站的位置就是三国海域的交点。

忽然,张保皋取出了腰上环头刀,他在部下面前高高举起环头刀说道:“你们听着,兴德大王封我为清海镇大使。我,清海镇大使要不辱大王使命,在这里建立镇营。”

环头刀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部下们一同屈膝而跪。

只听张保皋又说道:“这里,清海镇,将世世代代繁荣昌盛,受观世音菩萨保佑,将永远兴盛不衰。”

张保皋将环头刀插在地上,看着四周满怀信心地说道:“我要把这里变成清海镇本营。”

然后,他割断白马脖颈,与部下们一起喝马血,并将马血涂在嘴上歃血为盟,余下的血则洒在助音岛周围。

1984年9月,张保皋插入环头刀的以清海镇本营之名,被定为史迹308号。据报告显示,将岛,即助音岛营地的36%由土石城围成,长度有760米。

尽管岛上有不少遗址,但是在过去,这里曾驻守很多军队的历史事实却一直令人无法信服,因为岛上没有发现一口泉井。如果说有许多军队常驻此岛,应该有水源遗迹才对。直至最近,在这个岛上终于发现了泉井遗址。这是迄今为止在韩国发现的最大的泉井遗址,直径长达150米,深340米。由此可见,岛上确实曾经生活过许多人。

另外,在张保皋和部下歃血为盟的地方,如今还建有供奉张保皋灵魂的祠堂。

从张保皋建立本营之日起,助音岛便被当地居民更名为将军岛,以此纪念张保皋。现在,该岛仍叫将岛或将军岛。

第一卷 第四章

第三章 暗斗

兴德大王五年,公元830年5月。

在一个夜幕降临却无月光的夜晚,有一个黑影悄悄潜入了萨拉伯尔的南维宅。

南维宅位于反香寺南侧,是萨拉伯尔金入宅之一,也属名门之家。当时,居住南维宅的人是兴德大王的堂弟金均贞与其子金徵。金均贞是兴德大王的堂弟,那么金就是大王的堂侄。兴德大王在位时期,金徵是新罗朝廷第二当权人,性格专横拔扈。

第一当权人自然是兴德大王的胞弟上大等金忠恭与其子金明。当时,按照新罗朝廷惯例,王位大多由上大等继承,因此每个人都坚信兴德大王的王位将由胞弟金忠恭继承。尤其兴德大王之前的昭圣王和宪德王也是兄弟,因此四兄弟中的最小的弟弟金忠恭继承王位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时,金均贞任阿餐,儿子金徵担任侍中。侍中与上大等不同,是管理具体事务的实权之位。

可是,漆黑的夜里却有一个黑影避开他人耳目悄悄潜入当时第二当权人金均贞的金入宅。

“您好,阿餐大人。”黑夜潜入者跪在金均贞前,向他问好。

金均贞身旁,他的儿子金徵正襟危坐。

“你从何处而来?”金均贞问道。

那人随即躬腰答道:“我从中原而来。”

这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铿锵有力地答道,只见他一副仪表堂堂,英姿飒爽的大丈夫形像。《三国史记》也记述他是“一代英杰”,由此可见,他是一位容貌出众之人。

“我想起来了,你是中原的大尹(译注:新罗官职名称)。”金均贞说道。

“是的,阿餐大人。这都是托大人的恩德,小人没齿难忘。”年轻人再次躬腰答道。

他说得很对。以前这个年轻人担任固城太守,虽然那也属于地方长官之位,但是,固城地处偏远,为江原道一个边防小村,这个小村的太守实际上只是一闲职。金均贞接受年轻人的请求,使他从固城太守升任中原大尹,这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那么,中原的情况如何?”金均贞有意强调通过自己的帮助,使年轻人升任中原大尹,于是这样问道。

以前,中原城是别国领土,叫做国原城。

“与固城相比,中原人口众多,交通往来也比较频繁。”年轻人答道。

“那么,你究竟为何事来到王都?”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金徵问道。

表面上,使年轻人从固城太守升任中原大尹的人是父亲金均贞,而实际真正帮助他的人却是金徵。因为金均贞曾嘱咐掌管此事的儿子金徵要帮助这个年轻人晋升。对于父亲如此宠爱这个年轻人,金徵感到有些难以理解。

“大人,”年轻人依然跪着说道:“小臣来到王都拜访侍中大人,是因为小人还有一个请求。”

“请求?”金均贞问道,“你提出的要求,不是已经答应你了吗?怎么还有其他请求?”

“大人,”年轻人依然弯着腰,说道:“小人不胜惶恐,如果能让小人调到其他地方任职,将不胜感激!”

“什么?”金均贞大吃一惊地说道:“你调到中原才两年,怎么还要调到其他地方?而且在中原,你不是得心应手,游刃而余吗?”

金均贞和金徵了解得非常清楚,这个年轻人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能力超群,在他所到之处,他都受到当地居民的尊重和敬佩。

“是的,大人,”年轻人略显轻松地答道:“对小人来说,如今在中原小人的确已略有根基。不过,小人还是希望能调到其他地方。因为这不是为了小人个人的荣达,而是为了报答两位大人的恩德。”

听到年轻人的回答,父子二人觉得有些意外。沉默片刻后,金均贞说道:“好!既然话已出口,那你便不妨细言。你想去的地方,究竟是何处?”

“武州!”年轻人毫不犹豫地答道。听到年轻人说出武州二字,金均贞再次大吃一惊。

“武州,不就是武珍吗”

“是的大人,正是武珍。”

一直少言寡语倾听二人谈话的金徵也大惊失色,责骂之言脱口而出:“你这个家伙真是胆大包天,竟敢说出这种话,你是不是疯了?”

金徵的斥责是有道理的。

当时,武州(即现在的光州)被称为“叛逆者之地”,六年前卷入金宪昌之乱的地方正是武珍、菁州、熊州等。目前,武珍还遗留着一些叛乱势力,而年轻人却要求调任武珍都督,这无异于胡言乱语。因为,年轻人和叛贼金宪昌一样,也是太宗武列王的后裔。金宪昌是太宗武列王的第六代子孙,而这个年轻人是第九代子孙。他有幸得以存活,完全是因为受到金均贞的庇护。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平定叛乱之后,金宪昌被斩尸,协助他的宗族余党二百三十九人全部判死刑。即使没有参加叛乱,太宗武列王的后裔贵族也受到严重打击,他们或被降低身份,或被没收庄园等财产,很快便从中央政界彻底消失了。

这个年轻人也不例外。据《三国史记》记载,太宗金氏世世享有官禄,代代曾担任将帅宰相。然而某一天,他的父亲金贞茹却突然被撤去波珍餐职务,居住了几个世纪的庄园也被没收。

因此可以说,年轻人担任闲职,但是他在固城和中原任地方长官,完全是由于受到金均贞的庇护和宠爱。可是现在,年轻人到中原升任大尹刚刚两年,却要求调任到叛逆者的巢穴武珍,而且武珍是叛贼金宪昌担任都督时,积聚叛逆势力的叛逆之乡。

金宪昌在曾任都督的武珍、莞山州、菁州(现在的晋州)、熊州(现在的公州)等地发动叛乱,几乎掌握了忠清道、全罗道和庆尚道西南部地区,使新罗朝廷陷入极大的危险境地。因此,当太宗武列王的第九代子孙要求将自己调任到武珍时,金徵大吃一惊,大声斥责:“你这个家伙能活到现在,就已经是托大人的福了,竟然还敢说出这种话!”

金徵愤怒异常也在情理之中。据记载,发生金宪昌之乱时,金均贞和金徵指挥主力部队三军,直接以员将身份参加了激烈的战斗,而且在战斗中,父亲金均贞被叛军的流矢射中肩膀,直到现在也不能随意抬起左臂。

年轻人默默地等着侍中大人金徵渐渐平静下来后,继续说道:“小臣请求调任武珍都督,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达,而是为了报答两位大人的恩情。

金均贞平息着儿子金徵的愤怒,温和地对年轻人说道:“既然魏昕这么说,那就听他说说吧!”

魏昕是年轻人的字,而年轻人的名字叫金阳。他就是两年前张保皋进宫谒见大王时,在围观人群中大声说:“看哪,那不是百济人吗?竟然还能这样威风凛凛地骑马进宫谒见大王”的那个年轻人。

“大人,”金阳稍等片刻之后,接着说道:“小人想做武珍都督,正是因为武珍是叛逆之地。小人有一种预感,叛逆之地还会再次出现谋逆之人。”

“谋逆之人?”金均贞地问道:“你到底在说什么?”

“大人,两年前在武珍附近的清海,不是有一个百济人被封为大使吗?”

被封为清海大使的百济人,正是张保皋。

“被封为清海大使的人不就是张保皋吗”金均贞问道。

“是的,大人,他的名字叫张保皋。”

“那么,你是说张保皋是谋逆之人吗?”

“不是。”

“那么,你刚才说武珍会再次出现谋逆之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人,”金阳跪着慢慢说道:“以前,清海由武州管辖,自古以来武州是百济的领土,先王神文王在位时叫武珍州,景德王在位时期改为武州,玄雄县、龙山县、祁阳县等三个县营都属于武州。另外,以清海为主,附近的许多岛屿也属于武州。但是,从兴德大王允许张保皋在清海建立镇营起,清海就变成了不属于任何地方管辖的特殊地区。”

“仅仅是由于这些原因吗?”金均贞失望地问道。

“不是的。”金阳肯定地答道:“大人,不仅如此,清海镇驻扎着一万兵力。大王给张保皋一万兵力后,以清海为主,几乎所有武州的壮丁都自愿入伍,编入军籍。虽然只是军丁,但是与正规军没有区别。张保皋在唐朝参加过各种战斗,不仅是身经百战的军中小将,而且他的部下也骁勇善战,因此,一万名军丁已经与正规军没有什么分别。况且,您没有听说吗?猖獗的海盗已经销声匿迹了。”

金阳的话没错。据《三国史记》记载,大王给张保皋一万兵力在清海建立镇营之后,海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买卖新罗奴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