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店里养育出来的身子骨儿,但他那副侠肠义胆,却是他孔家家族的先人们万万料想
不到的。他竟敢违背祖训,抗拒吃人的封建礼教,逆抗他们孔家的家风家规,支持
和帮助自己的嫂子丢下身患重病、奄奄一息的哥哥,在新婚之夜逃婚而出走,这如
果没有一点侠义之心,是决然做不到的。她赵瑞芝非常感激他这一点,也特别敬佩
他孔文才这一点。与此同时,她还为孔文才“挥毫倾怀诉,凝仁望月楼,夜风传讯,
春阳何时,沐浴心头?”的一片深切的真情,执著地痴迷于她,而情热心动。那次
孔文才来给她送他为她写的这首《曲玉管·倾怀》词时的那在大雪纷飞中,站在树
下,凝望着她寝室窗户,丝绸长袍裹着的瘦弱的身子披满了一层厚厚的雪花,几乎
就是一尊冰雕玉刻般的“雪人”似的身影,曾经常不时地在她脑海中闪现。除此而
外,她也还为他孔文才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爱护她,体贴她,而感到熨慰,
感到欢悦,感到幸福,而心神摇曳地陶醉沉迷过。那好几次,孔文才都是以一个真
正的男子汉的样子,把她护卫在自己的胸前,使她难以忘怀。特别是那一次,她在
一家新开的小书店买了几本书回来,在大街十字路口的那家小杂货店的屋檐下,在
入冬的狂吼乱舞的风雨雪中,孔文才把她护卫在自己的胸前,几乎就是把她搂在自
己怀里,在用自己的身子为她遮挡着风和雨和雪。当时正感到有些寒意的她,立时
浑身被一种和煦的温暖所紧紧地包围住,感到极其舒心的欢畅和惬意,以至浑身舒
服得都有些眩晕。这种被男子护卫在怀里的眩晕,也经常时不时地伴随着生理上的
情潮莫名地涌动,从心底冒出来,冲击一下她,骚扰一下她的心境。但也是很快地,
她又把住了自己,像被烈日烧昏了的头脑,猛地被一阵强劲的凉风拂过,而倏然清
醒了似的,把住了自己。
    她悲哀地而又沉重地意识到,孔文才的情况还不如宋维新。在她和宋维新之间,
只是有一个名义上的所谓“丈夫”孔文义的影子站立在那儿,把他们相隔开来,而
在她和孔文才之间,不仅有孔文义那可怕的“丈夫”的影子,在隔开着他们,而且
还有个比亲姐妹还要亲的女友宋一茗——茗妹的怨恨的影子,在隔分着他们,除此
而外,还有一条更可怕的鸿沟——孔文才和她是叔嫂关系的又宽又深的鸿沟,横隔
在他们之间。
    所以,她赵瑞芝也就更怕见孔文才,同时也更怕孔文才看见她。
    她对孔文才的矛盾的心理,较之对宋维新,还更要厉害一些。
    所以,在孔文才和宋维新走进来的时候,她不敢看宋维新,更不敢看孔文才。

                                   四

    讨论在热烈地进行着。
    大家你一言、他一语地自抒己见。都一致认为社会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
的思想和精神,再不能让那些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的东西所禁铜住。俄国十月劳工
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孔家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腐学说,也打破了
所谓“高贵者聪明、卑贱者愚蠢”的错误观念。卑贱者不一定就不聪明,有时候,
真正聪明的,还是卑贱者。下下人有上上智。在当今世界潮流中,下苦力的劳工大
众已经成为社会行进的主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青年学生们应该怎样去做?
    讨论的中心集中到了“当今青年应该如何投身于时代潮流中去?”这一议题上。
    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都兴致勃勃地听着大家讨论。
    大嗓门的张国焘站起来说:“依我之见,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谬
论,也应打破。”
    邓仲澥也站起来说:“就是。我们也应该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封
建统治者的罗网中挣脱出来!”
    陈独秀很是赞同地点点头:“国焘、仲澥两位同学说得很对,我们还应该打破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很错误的封建陈腐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
书高’,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高贵者最聪明,卑贱者最愚蠢’一
样,都是孔家店里的腐霉发臭的旧货,也都是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
治宝座,用以来束缚人们的罗网。我们必须把这些罗网都彻底打破,从里面冲出来!
当然,这并不是就是说,我们不需要上学,不需要读书。书,我们还是要读,而且
还要好好地读。但我们不能在这些封建主义罗网的束缚下去读书,我们要在社会的
实际中来读书,把读书和劳工结合起来,这样学得的知识是真正的知识,这样的知
识对国家和民族也才有用。”
    李大钊也很赞同地接过陈独秀的话:“我们怎么样才能像刚才陈学长说的那样
把读书和劳工结合起来呢?我觉得,我们不能只是死死地关闭在学校里读书,我们
还应该走出校门去,像陈学长刚才说的,到社会的实际中去读书。我们很多人,都
是去工厂学习,去乡下学习,去劳工中间学习,也有的去国外学习,才真正学得了
一点东西的。比如我,就曾经去东洋日本学习过。比如陈学长,就多次去过日本。
再如咱们的蔡校长;就是率先去法国勤工俭学学习的。还是早在咱们的辛亥革命之
前,咱们的蔡校长就和吴王章先生、李石曾先生等,发起成立了留法勤学会,曾以
‘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知识’为宗旨,吸引并组织了大批的有志之
青年,分批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回来后都成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现在各方面的得力的
人才。”李大钊说到这里,侧过脸问坐在旁边的蔡元培:“蔡校长,是这样的吧?”
    蔡元培点点头,说:“我和吴玉章先生都认为,法人思想之自由,甲于世界。
既无崇拜官绅之劣风,尤少迷信宗教之恶迹,不尚繁文,最富美学之感触,勤俭而
善居积,与吾神州中华济同。同学们当以法人为楷模,习之,做之,当去法兰西国
勤于劳作,俭以求学苦习,耳濡目染,吸取各类所长,他日次第归土回国,必将有
以助社会教育之进行。我们原来那个留法勤学会,已被民国之罪人袁逆强行取缔。
前年,我等在法国召开并又成立了一个华法教育会,回国后又正式成立了这个华法
教育会的中国会和留法勤学会,作为经办全国赴法兰西国勤工俭学的总机关。”
    李大钊插了一句:“咱们蔡校长就是华法教育会中国会的会长,也是留法勤工
俭学会的会长。”
    一阵热烈的掌声爆起。
    蔡元培笑笑,接着说:“我们将不断地组织大批的有志青年赴法兰西国勤工俭
学。我们已经在高阳布里村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初级预备班,在保定南关育德中学
已经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学校,还将准备在北京创办法文高等专修馆,就
附设在咱们北京大学内,还准备在长辛店开办留法预备班,专门培训赴法兰西国勤
工俭学的留学生。我们热切欢迎我们北大的同学们以及全国有志青年们都积极参加
赴法勤工俭学活动!”
    更热烈的掌声,如轰雷般响起,把整个大阅览室震撼得都有些籁籁颤动。
    在热烈的掌声中,传来一些急性子男女同学迫不及待的喊叫声:
    “请问蔡校长,去法国怎么办手续?”
    “是不是还需要申报?到哪儿去申报?”
    “请问蔡校长,都有些什么要求?”
    “是不是要先交定金和学费?定金是多少?学费是多少?一起交吗,还是分期
分批交?”
    “要不要什么担保人?要几个担保人?”
    “是不是都得要去预备班学习一下?”
    “……”
    “……”
    同学们都很兴奋地喊叫着,问着;一个个都像被激发起来的灼烫的火星似地,
进溅着,闪耀着各种各样色彩耀眼的光。
    许多同学都已经离开了座位,呼啦啦地都涌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跟前去
了。
    蔡元培在回答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宋一茗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赵瑞芝跟前,扯开宏亮的嗓门儿,问赵瑞芝:
    “瑞芝姐,你去不去?走,咱们两人一块儿去!听说巴黎那个地方可好玩了。”
    “我……”赵瑞芝望着宋一茗,迟迟疑疑着。
    赵瑞芝心里也是一团火,热烘烘的,热切地向往着那个叫法兰西的神奇的西洋
国家,向往着那座叫巴黎的西洋大城市。从一些杂志上和书上,从蔡元培校长和李
大钊、陈独秀、胡适等教授们的讲话和讲课中,还有从平时同学们(当然也包括宋
维新)的天南海北的侃侃而谈中,她知道巴黎那是一座比北京还要大的、很了不起
的西洋大都市,是一座英雄之都,又是一座艺术之都。那里有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
塔,有富丽堂皇的罗浮尔宫,有建筑奇葩的凡尔赛宫,还有雄伟壮观的凯旋门,还
有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特别是,那里拉雪兹墓地的“巴黎公社社员墙”,是一些教
授们在讲课提到时,和一些同学们闲侃谈及时,都非常敬仰的,使得她赵瑞芝不由
得也从心底无比崇敬。真了不起!就在一八七一年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在拉雪兹
墓地的这一面墙下,二百多名巴黎公社战士,为了保卫自己的公社,保卫自己的劳
工政权,同凡尔赛军队进行浴血搏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全部壮烈牺牲。除这
些令她赵瑞芝敬仰以外,吸引她的还有,她读过林琴南翻译的《凯撒之死》、《俄
狄浦斯王》、《基度山伯爵》、《三剑客》、《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巴黎茶花女轶事》,还有以《人间喜剧》为总题的《高老头》、《幻灭》、《欧
也妮·葛朗台》等各种各样震撼人心的作品,她崇拜伏尔泰、大仲马、雨果、小仲
马、巴尔扎克等这些法兰西国的艺术巨人,也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去那个诞生、养育
了这么多艺术大师的神奇的法兰西国去看一看,学习学习,但是,不行,她目前的
经济能力不允许她去,家里——无论是自己家,还是那个所谓的婆家——从她逃婚
来北京上学,就决然地断绝了她的经济来源,她随身所带的多年来省吃俭用私下聚
攒的一点私房积蓄,也已经所剩无几,快化费完了,她即将就要为学习和生活费用
发愁,哪里还敢想出国留学去?虽说是勤工俭学,边做工,边学习,自己可以养活
自己,但那一笔路费,那车船费,那千里路途上的化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她
上哪儿去筹措这一大笔款子?当然,如果她借的话,也一定能借上。只要是她开一
下这个口,宋维新、宋一茗兄妹两人、孔文才以及其他同学们,肯定都会热情而又
大力地帮助她的。班上有位陕西来的同学,家中不是十分富裕,是借钱来上学的,
上个星期天出去买书、买一些用的东西,不小心碰上了小偷,把他身上带的所有的
钱一扫而空,几乎断了这个同学上学和生活的路子,还是张国焘、高尚德、邓仲澥
等班上许多同学慷慨解囊相助,才帮他得以度过这个难关的。如果赵瑞芝说出她的
困难,也决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除此而外,蔡校长,还有那些教授们,如李大钊李
主任、陈独秀陈学长以及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