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美玲,这北大率先开放女禁的第一批女学生们,都大胆地穿上了自己的女儿装—
—赵瑞芝、宋一茗、漆小玉、林丽萍都上身穿着长到腰部的白色软缎衣衫、下面是
黑色长裙,陶美玲上身是桃红衣衫、下身是黑色长裙,衣衫和长裙都勾勒出她们苗
条体态婀娜多姿的娉婷,她们在宋维新自告奋勇的热情地引导下,曾把北大整个校
园都转着看了一下,转了几乎大半天。她们高兴极了,像痛饮了一顿美酒似的,情
激心热。一张张脸都红扑扑的,如桃花盛开,说不尽的娇艳妩媚;一双双眼睛都迸
发着惊异而欣喜的亮光,莹莹如玉,异彩灼灼,充满了热烈、活泼。一路上,她们
都是欢声笑语不断。
    宋维新最先从老远就看见了赵瑞芝,忙快步子上前迎了过来,招呼道:
    “瑞芝同学,大家都来了,就等你们呢!咦,怎么就是你一个人来?漆小玉同
学呢?”
    “家里有事,昨晚回家去了。”赵瑞芝回答说。
    两人边说着,边来到了塔下。
    “瑞芝同学!”李大钊李主任热情地招呼赵瑞芝。
    赵瑞芝也忙向站在一起的李大钊和陈独秀施礼问候:
    “李主任好!陈学长好!”
    赵瑞芝发现和李大钊、陈独秀站在一起的,还有一位年约三十七八岁、身穿灰
色长布衫的学者模样的人;个子不高,神采奕奕,两道短而粗的浓黑的横眉,透着
一种冷峻的坚韧和刚毅,尤其是那双眼睛,炯炯迸亮,闪烁着一种能洞察一切的深
邃和敏锐。
    “瑞之同学,来,过来认识一下,这是教育部的周先生,周豫才周树人先生!”
李大钊热情地招呼着赵瑞芝,把那位身穿灰布长衫的学者介绍给赵瑞芝,完后转过
脸把赵瑞芝又介绍给那位周先生:“这就是上次我和仲甫先生给你讲过的那位赵瑞
之同学,蔡校长开放女禁收的第一名女大学生。”
    赵瑞芝满面通红地笑了笑,多少有点拘谨地向周先生鞠躬行了个礼,轻声问候
道:
    “周先生好!”
    周树人上前一步,伸出双手连连谢礼说:
    “瑞芝同学,无须这样多礼!无须这样多礼!”
    赵瑞芝脸红红的,抬起了头,望着周树人,微微笑着,怯声怯气地轻声说:
    “以后还恳望周先生多多指教瑞芝!”
    “哪里?哪里?倒是豫才今后要多向瑞芝同学学习才是。”周树人爽朗地笑着,
炯炯双目真诚地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钦佩和赞赏,说:“瑞芝小姐乃当今性刚志
强女子,豫才早就听守常先生和仲甫先生介绍过,豫才实实敬佩至极。”
    “周先生过奖了。”赵瑞芝脸上由羞赧而越发涨得通红,火辣辣的,就像被一
团炽烈的火烘烤着似的。
    正这时,讨论会召集人许德珩过来向李大钊和陈独秀问道:
    “李主任、陈学长,人都来得差不多了,讨论会是不是就开始?”
    李大钊望了望陈独秀:“您看呢,陈学长?开始吧?”
    陈独秀点点头:“那就开始吧!”
    许德珩宣布讨论会开始。
    大家都围拢在了一起,各自都选好了自己坐的地方,坐了下来。
    “今天讨论的主要内容,昨天我给一些同学事先已经打过招呼,就是针对近期
钱教授和刘教授两位教授以‘王敬轩’和‘《新青年》记者’的名义发表的两篇文
章,都各自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许德珩像每次一样,首先简略地讲了讲本次讨论
会的中心内容,“这两篇文章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反响很大,有赞同的,有反对的。
我们在座的看法可能也不一定一致,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地谈一谈,相互取
长补短,以便求得共识。今天,李主任、陈学长、胡适教授、以及钱教授、刘教授
都来参加我们的讨论会,另外,还有教育部的周树人先生,也来参加我们的讨论,
为此,我代表讨论会的全体同学,向各位尊敬的师长特别表示衷心的欢迎和谢意。”
    许德珩说着,带头鼓起了掌。
    立时,白塔下腾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现在,”许德珩接着说道,“请李主任和陈学长给咱们先讲一讲!大家欢迎!”
    掌声又起。
    掌声息落后,李大钊对陈独秀笑着说:“陈学长,您讲讲吧!”
    “你讲吧!”陈独秀仰了仰下巴颏儿,笑笑说。
    “还是您讲吧!长者为上嘛!”李大钊诚挚地说。
    陈独秀笑笑,说:“好吧!既然非得让我说,我就说上两句吧!我先给同学们
介绍一下:教育部的周先生学识渊博、文笔犀利,经钱玄同教授引荐,现已正式兼
作我《新青年》编辑,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多向周先生请教!”
    同学们向周树人先生热烈地鼓掌。
    周树人先生微微笑笑,向同学们表示由衷的谢意,他声调不高,很沉稳,但嗓
音雄浑,很有力度地说:
    “陈学长过誉了!豫才才疏学浅,实实不敢领受‘请教’两字,但豫才愿与同
学们一起,相互为师,教学相长,恳望同学们不吝赐教为好!”
    “谦虚了!太谦虚了!周先生太谦虚了!”陈独秀摇摇头,不以为然地笑着说,
“好了,再不客套了!现在我来就今天讨论的中心内容说两句,这次玄同先生和半
农先生演出的这幕‘双簧戏’,实不相瞒,是仲甫与两位先生共同策划的。大家知
道,封建文化专制现已成了阻碍我们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就像昨天我在课堂上给同
学们讲的那样,是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人们止不住漾出一阵轻微的嬉笑。
    陈独秀接着讲道:“孔家店就是这又臭又硬的茅厕里的石头堆砌起来顽固的堡
垒。孔学就是一种拼命地维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邪说。关于这一方面,过去,
我,守常先生、适之先生,以及玄同先生、半农先生等,曾多次给同学们讲过。别
的不说,就那‘三纲”之说吧,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巨纲,
则臣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
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
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的实质就在此。这种
邪说,其实就是一种奴隶道德之说。要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就一定要打破这‘三
纲’之说,打破这奴隶道德之说。再则,‘三纲’之说,内含之根本意图,在于维
护阶级制度。所谓名教,所谓礼教,都是意在拥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一句话:
这种封建专制文化所宣扬的道德,就是为封建统治服务。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
张立君,势必复辟。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不都是用尊孔复古来开道的吗?共和
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这
是绝对不容置疑的!可现在有些人,仍把那些数千年之前的残骸枯骨紧搂抱在自己
怀里,视为奇世珍宝,视为圣物,死守着那陈腐的圈子,冥顽不化。为打破这封建
专制文化,仲甫在《新青年》上先发了适之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后又发了拙
作《文学革命论》,原想定能引起一场鏖战,但没想到,陈腐圈子里的那些先生们
根本不来正面交锋。听说咱们的那位刘申叔刘师培先生写了一篇《民魂精粹当盛说》,
把一节妇自杀殉夫的愚昧之举,竟称之是‘义德之表率’,‘民族灵魂之精粹’,
‘当发扬光大’。此文在《国粹报》上发表后,听说立即得到了段祺瑞段大总理的
赏识,听说还特地把咱们的刘教授专车接到总理府去美餐了一顿。无独有偶,紧跟
刘师培之后,那位林纾林琴南先生也来了一篇《尊孔读经乃正道》的奇文。这些先
生们和咱们都不正面交锋,采取的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办法。在这样的情
况下,我和玄同、半农两位先生商量了一下,实出无奈,才想了这么一个办法,用
激将法来激一下这些什么‘文选派’、‘桐城派’的先生们。”
    说到这里,陈独秀稍微停顿了一下,把脸转向胡适,微微笑着说:
    “适之先生,您是这场文学革命的发动者,是您的《文学改良刍议》打响了这
场文学革命的头一炮,听说您好像对玄同先生和半农先生的这场‘双簧戏’不是很
赞同,是这样吗?”
    胡适淡淡地一笑,说:“适之认为,用激将法激刘师培、林好那些人出来迎战,
和我们正面刀对刀、枪对枪地交锋,这并不是不可,但这种演‘双簧戏’的办法,
适之觉得不太合乎礼义。”
    “怎么不合乎礼义?”胡适的话音刚落,刘半农就心绪不平地马上反问道,
“跟那帮子‘桐城派’谬种、‘文选派’妖孽开战,就按胡教授您刚才说的,刀对
刀、枪对枪地交锋,难道还要像谦谦君子那样,温文尔雅,遵孔丘之训而‘温良恭
俭让’吗?”
    “我也不是这个意思。”
    “那胡教授的意思是……”
    “我是说这样以化名玩这种文章游戏,故布疑阵,故弄玄虚,非正人君子光明
正大之行……”
    胡适的话没说完,人们就很不赞同地七嘴八舌地纷纷议论起来。
    刘半农几乎有点生气地问道:“依胡教授之见,用化名写文章,就都是故布疑
阵、故弄玄虚、非正人君子光明正大之行了?”
    钱玄同也忿忿然地说:“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人学士写文章,不都是另外起
了个化名吗?”
    刘半农气冲冲地又说:“我们中国人除了正式名字而外,不是还有个另外起个
什么什么字、什么什么号的习惯吗?这个字和号,其实也就是个变相的化名嘛!譬
如我刘半农,原来就叫刘寿彭,还叫过刘复,还起了个号叫曲庵。譬如玄同先生,
原名钱夏,起了字叫中季,起了号叫疑古。还有,咱们的陈学长,也起字仲甫,咱
们李主任,也起字守常,咱们的这位周先生,原来起名樟寿,后改名村人,起字豫
才,听说,从现在起,以后写文章署笔名为鲁迅。周先生,是这样的吧?”
    周树人先生点了点头。
    刘半农两眼直视胡适,接着说:“再就是,说你胡教授吧,不是也起宇为适之
吗?难道说,我们这些人,也包括你胡大教授、胡大博士在内,统统都不能算作是
正人君子光明正大之行了?”
    教室里一阵哗然。
    胡适有些语塞,白胖胖的圆脸上泛起一股尴尬的红潮,吭吭哧哧了半天,说不
出话来。
    陈独秀见这位平时恃才做物、口若悬河的文学革命的闯将很是狼狈,便出来打
圆场说:
    “大家不要误解!适之先生的本意,也是为了把咱们的文学革命搞得更好一些。”
    就坡下驴,胡适教授一下子又神气了起来,他用手指头把架在鼻梁上的金丝边
眼镜往上推了一推,愤然地说:
    “就是嘛!请某些先生不要抓住一点大做文章。我的意思是最清楚不过的,其
一,这场文学革命是极为严肃的,不可以耍闹游戏之举相待之,这样有损我等的身
份;其二,向封建专制文化宣战,是堂而皇之之正举,用不着旁行例进,迂回周旋,
以至让那些家伙们疑神疑鬼。”
    刘半农怒火中烧,腾地一下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