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饭厅、礼堂的墙壁上贴得都是。
    ①揭帖:旧时张贴的启事之称。
    一场新与旧、前进与倒退、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存亡的、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的
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在北大校园里轰轰烈烈地兴起。
    北大图书馆红楼主任办公室里,灯光又开始彻夜彻夜不灭了。作为《新青年》
临时编辑部的文科学长办公室里,灯光也是经常亮到东方发白。
    两位学界巨匠,成了这场轰轰烈烈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人物,尤其是陈
独秀学长以《新青年》编辑部为大本营,成了这场运动的主帅。
    许多筹建中的学生社团的骨干成员,都络绎不绝地经常到图书馆红楼主任办公
室和《新青年》编辑部,向李大钊主任和陈独秀学长请教各方面的问题。
    许德珩、邓仲澥、高尚德、张国焘他们,在邀请《京报》主笔邵飘萍先生和大
画家徐悲鸿先生为国民社和《国民》月刊的总顾问的同时,还恳请陈独秀和李大钊
担任他们的导师。
    王光祈也邀请陈独秀和李大钊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和《少年中国》月刊的筹建工
作,并还特邀李大钊主任为少年中国学会七人筹建组成员和担任《少年中国》的主
笔兼编辑部主任。
    傅斯年、罗家伦也恳请陈独秀学长担任他们新潮社和《新潮》月刊的顾问和导
师。
    赵瑞芝、孔文才、宋维新、漆小玉他们,也都积极热情地参加着筹建国民社和
少年中国学会的工作。他们一上完课,就到处跑着联络各方面的人,去贴揭帖,整
理各种资料,去李大钊上任处和陈独秀学长处请教有关的问题,去胡适、钱玄同、
刘半农等几位教授那里请教有关问题,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尤其是赵瑞芝,
总是那么英姿勃勃,精神抖擞,浑身充满着朝气,洋溢着一种奋进的精神,跑前跑
后着,一点都不知道疲倦。
    在同学们尤其是在赵瑞芝的那股子劲头的感染和激发下,林丽萍也慢慢开始从
伤痛的沉郁中挣脱出来,有时也跟上赵瑞芝她们去干上点什么。还有那陶美玲,也
是不像以前那样一天到晚只知道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去参加什么舞会、什么交际活
动去了,时不时地也跟上赵瑞芝她们去贴一贴揭帖,或者去参加一些讨论会什么的。
    校园里的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社团和刊物的筹建,而积极热情地活动着。
    各个筹建中的社团之间的针锋相对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地进行着,各持己见,
互不相让,当然,有时候,在某些问题上,有的社团之间也有一致的地方。例如,
少年中国派和国民派和新潮派,在坚决反对封建专制文化、鼓吹文学革命、提倡新
思想、新文化等方面,以至还在反对东西洋列强特别是东洋日本国欺辱我中华这方
面,都还是很一致的。在陈独秀学长和李大钊主任的引导和支持下,这三派还经常
联合起来,把斗争的锋芒一起直指向东洋日本人,指向对东洋日本人摇尾乞怜的北
洋政府,指向校内死硬鼓吹旧的封建专制文化的国故派。

                                   三

    最近,日本有一个名叫“新华儿”的人,显然是位中国留学生,经常写一些文
章寄回到国内来,寄给《新青年》的为最多,其他,如北京的《京报》、《益世报》、
上海的《民国日报》、《申报》、天津的《大公报》等报纸上,也经常可看到这位
“新华儿”的文章。
    “新华儿”,其名字的含义很清楚:新中华或者新华夏的儿子。
    “新华儿”的文章以杂文见多。看得出来,他深受陈独秀学长、李大钊主任以
及鲁迅先生的影响,所写的文章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吃人的封建专制文
化的旧礼教、旧思想。从文章中看出,他尤其是对孔教孔道深恶痛绝,他把“孔家
店”称之为“孔墓”,而且有意识地把“孔墓”两个字总是倒过来写,写成“囗囗”。
起初人们还以为是他的笔误或者印刷上的问题,后来才明白是有意的,是感情上的
激烈的表露。
    这位“新华儿”的文章论辩说理尖锐、泼辣,观点极为鲜明,战斗性极强,特
别是语言很精粹而又幽默。很多同学都喜欢看他的文章,尤其赵瑞芝很喜欢看这位
“新华儿”的文章。
    这天下午,稍微空闲一些,赵瑞芝正在寝室里看刚出版的最新一期《新青年》
上刊载的这位“新华儿”的一篇新作。
    文章的题目是:《大声为鲁迅先生的(我之节烈观)叫好》。
    文章通过鲁迅先生猛烈地攻击孔教孔学中最腐朽的部分——封建节烈观念,深
刻地揭穿封建专制主义的道学家们所宣扬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有了节烈,
国便得救”的虚伪说教,又以一些铁证事例,进一步论证了鲁迅先生的《我之节烈
观》是一篇激励女性们奋起挣脱枷锁的战斗檄文。
    赵瑞芝认真地看着。
    使赵瑞芝感到惊奇而又颇有亲切感的是,这位“新华儿”在他的这篇文章中所
述说的一些事例,其中就有她赵瑞芝被迫娶去为病得奄奄一息的孔府大少爷冲喜治
病、险些活活葬身于孔府那阴森森的活人坟墓之中的事情,写得是那么符合事实,
连一些细节都如实地写到,就像他“新华儿”自己亲身经历过了似的。
    赵瑞芝感到有些疑惑不解,有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朦朦胧胧的感觉,如一层模糊
不清的迷雾似地,飘浮笼罩在心头。
    这个“新华儿”到底是个什么人?
    会不会是……他?
    赵瑞芝的脑海里闪现出了那天晚上在那所谓的新房里,病恹恹躺在床上,有出
的气没有进的气的孔府大少爷孔文义的身影。
    啊,会不会呢,是……他?
    他不是现在也正好就在日本吗?
    赵瑞芝疑疑惑惑地思索着。
    但很快,赵瑞芝又把自己的想法否决了。是啊,不可能!绝不可能是他孔文义!
怎么会是那孔府大少爷呢?是的,他是在日本,但他是拖着一个病歪歪的身子去治
病的,不是去留学、去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再说,依照他那个孔府大少爷脾性,
他的思想也不会这么激进,对旧的封建专制文化也不会这样深恶痛绝。说实在的,
她感觉到,在接受新思想方面,孔文义远远比不上他弟弟孔文才。
    赵瑞芝正在这样疑疑惑惑地想着、愣怔着时,突然从身后伸过来一只手,一把
把她手中摊开着的《新青年》杂志猛一下抢了过去,使她猝不及防,猛地吓了一大
跳。
    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
    是漆小玉。这个年龄比她赵瑞芝还大一点,但在她跟前又像个调皮的小妹妹似
的漆小玉,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她身后还有林丽萍和陶美玲。
    三个人一起进来,悄悄地绕到她的身后,她一点都不知道。
    她太聚精会神了。
    漆小玉随手翻看着《新青年》:“我看看,又是什么好文章‘把我们的大才女
给迷住了,看完了,还这么投入地在愣怔地想?噢,‘新华儿’的文章!又是‘新
华儿’的大作!”漆小玉把《新青年》又还给了赵瑞芝,“喂,大才女,不要一空
闲下来就翻报刊,你看看这是谁来的信!”漆小玉边说着,边把藏在身后的一封信
在赵瑞芝眼前倏然一晃。
    赵瑞芝猛一下把信抢了过来,一看,是从法国来的信,忙拆开一看,惊喜地叫
了起来:
    “辣妹子的信!是辣妹子来的信!”

    亲爱的瑞芝姐,还有小玉姐、美玲姐和丽萍妹:
    你们好?
    离开你们来到法兰西已经好几个月了,一方面是忙乱。而主要的是还没有个固
定地方,所以一直没给你们写信,请你们原谅!
    我们这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有二十多人,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乘坐法国波尔多
号邮船从上海出发,前往马赛。途中,在香港停了一夜,在越南西贡又呆了三天,
后经过新加坡和科伦坡,驶过苏伊士运河,最后抵达马赛。一路上,所经过之处,
都有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组织当地的华侨挥舞着旗帜,像欢迎亲人一样欢
迎我们。蔡元培校长、吴玉章先生、李石曾先生安排有专门人员接待我们。总的来
说,一切都很顺利。……

    接着,“辣妹子”宋一茗在信中就讲了她和一起的同学们都感受到“越远离中
国,越感到中国人被人瞧不起,感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太低,感到中国在封建专制主
义和崇洋媚外的卖国政府的禁锢和统治下,愚昧、落后、‘贫穷,所以也就被洋人
们踩在脚下,挨打受欺,他们感到痛心,感到愤慨,觉得中国决不能老这样让别人
踩在脚下,中国应该挺身站起来,站起来!
    接着,宋一茗写道,她和一些留法勤工俭学同学在巴黎郊外的雷诺汽车厂劳动,
和普通工人一样,搬运沉重的模具,她经常受到一起去的同学和法国劳工师傅们的
关照。
    她写道,在那里她结识了许多先来的和后来的留法勤工俭学同学,其中有好多
都是湖南老乡,像肖鸣、李立三、李维汉、李富春,还有位稍微年长一点的徐特立
等,都是亲亲的湖南老乡,他们都对她特别好。他们都是李大钊主任曾经提到过的
那个叫毛润芝的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组织来的。另外,她还认识了一位叫
陈毅的四川来的学生,人也特别好,开朗,幽默,多才多艺,经常组织他们搞一些
活动和进行一些有关问题的讨论。
    关于法国劳工,宋一茗写道——

    ……法国劳工群众是极富有斗争性的。他们有着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祖国的
自由与富强,而英勇抗争的传统。他们奋起反抗波旁王朝的复辟,高呼:“不共和
毋宁死”;在普法战争失败、色当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后,他们又愤然走上街头,
高呼“打倒帝制,成立共和国!”坚决要求“抗战到底,保卫祖国”。拉雪兹墓地
“公社社员培”下,200多名巴黎公社战士在血战中献身。他们实实在在为全世界劳
工大众,也为我们中华劳工大众争取国家与民族的自由与富强树立了榜样。
    俄国劳工就是在法国劳工的影响下起来斗争而取得成功的。
    我们经常在拉雪兹墓地“公社社员”墙下,讨论我们中国怎样才能从封建专制
和东西洋列强们的围困下解脱出来,并奋起自强自立……

    最后,宋一茗在信中写道——

    ……再就是,给你们写这信的同时,我也给哥哥写了封信。巴黎是座艺术之都,
有罗浮宫,有亚历山大三世桥和“狮座情侣”,有塞纳河女神塑像和埃菲尔铁塔,
有凯旋门,是全世界作家、艺术家的摇篮。哥哥是个很有才气的画家,希望哥哥尽
快也能到巴黎来学习和深造。在巴黎这艺术之都的熏陶下,哥哥定会实现他一生渴
望追求的宿愿——成为当代的达·芬奇,成为当代的米开朗基罗、当代的奥古斯特
·罗丹……

    看到这里,赵瑞芝猛地想起,昨天下午在饭厅里吃饭时,宋维新告诉她说,
《地狱之门》群雕的仿塑的毛坯已经大体出来,想请她过去看看,提提意见。

                                   四

    就在赵瑞芝、漆小玉、陶美岭、林丽萍她们几个在寝室看宋一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