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方面的描写,有物理与玄理之别。同样以金木水火土而论,属于物理根据者,仅是些
水能灭火、火可煮水等等的极浅薄的理论而已。书中最最具有吸引读者魔力之处,也就是属
于这一方面的描写。通过了还珠楼主的头脑和笔墨,化出了匪夷所思的神怪故事。读者们对
于那些浅薄的物理的作用,意识上都有实际生活方面的经验与印象,因此,尽管还珠楼主写
得海阔天空,依然可有亲切之感可得,并不是绝对违反自然的。他把水、火、风。雷、冰、
雪、雨、雹,山、云、雾、日、月,铁、磁、土、木、石等等,加以神化而发挥种种威力
时,对于各种自然物的本性还是完全保存,绝无“诬蔑”之处,在“荒唐”之中,有一个限
度,这样,读者就愿意接受他这个荒唐了。在这里,我们不妨把还珠楼主的神怪小说定下了
某一个写作上的原则如下:把物理的作用,纳于玄理的运用中;换言之,是物理的玄理化,
玄理的物理化。
把物理和玄理混成一片,这就是还珠楼主小说之所以神秘。把“假话”说“真理”,把
“真理”化而为“玄谈”,于是乎似是而非,疑然而幻,“非”从“是”中而来,“幻”由
“真”中所化,这小说中的神秘作用,就发生吸引读者的魔力了。还珠楼主在小说中,对
“魔道”十分痛恶,实际他的小说的引人入胜的力量,也是具有魔道的作用的,一笑。
法宝和阵图的以玄理为根据者,那就近乎江湖术士之谈,烧丹炼药,呼魂摄魄,阴阳采
补,身神分化等等均属之。那就不一定合乎物理了。倘然归之于哲理,也无统系可寻,所以
只能算是玄理。
现在从《蜀山剑侠传》四十八,四十九集中,举出法术的以物理为根据者如下:
正派剑仙苏宪祥、陈岩、李洪等在金银岛大破十三门恶阵,一路同驾“遁光”,往北海
进发,不合卖弄法术,在汪洋大海的水面压平海波,逼成金银砂的晶墙甬道,立在甬道之
上,由那甬道冲波疾驰而进,无意中惊动了海底潜修的一位水仙:水母姬旋的徒弟,名曰绛
云真人陆巽,以致引起了斗争。陆巽炼就的法宝,名曰“癸水雷珠”,据说是大量海水精气
所萃,一经施为,生生不已,越来越多,威力越大。形如水泡,色白透明,大者二尺圆径,
小者酒杯大小。行法时只见有无数团白影,内里水云隐隐,旋转如飞,快慢不一。
还珠楼主写癸水雷珠出现的威力如下:
这时,那满空木泡形的雷珠,已排山倒海一般,挟着雷
霆万钧之势,齐从四面压到,霹雳之声,成了一片极强烈的
繁音巨哄,海啸山崩,无此猛烈,正分不出是风是雷。……
经此一来,直似把千寻大海所蕴藏的无量真力,朝着五人夹
攻。水雷越来越密,密到一丝缝隙皆无,千百万丈一片灰白
色的光雾,中杂轰轰怒啸。……内中翻动起千万层的星花,
狂潮一般,朝前涌来,压力震力之大,简直无可比拟。
癸水雷珠的威力既有这么大,将何以对敌呢、书中写道:
狄鸣歧忽然想起:身边还有一件法宝,乃恩师新传,名
为青阳轮……此是乾天真火所炼之宝,专能煮海烧山。对方
都是水中精怪修成,如将海水烧成沸汤,决禁不住。……还
有虞道友三枝射阳神弯,乃前古至宝,也颇有用。
关于双方法宝斗争情形如下:
上天下地,方圆千里之内,均被癸水元精之气布满,……
那金轮到了外面,已长成亩许大小六根芒角,齐射银芒,远
达丈许,比电还亮,一齐转动,枫轮飞驭,直冲光海之中。
五行各有克制,水本克火,无如青阳金轮所发三阳神火,自
身具有坎离妙用,与寻常真火不同,……到了光海之中,所
有雷珠只一撞上,立即消散。所到之处,所有雷珠水泡齐化
热烟,转眼之间,变成一条其长无比的白虹,随同金轮飞舞,
只顾往前,伸长出去。始而白气两旁的雷珠不等爆炸,是挨
近一点的,全都自行消散,只远处还在爆炸不已。
斗争到了这个时候,胜败之机已见,可是水火互相克制之理,决不如此简单,接下去战
局又变了。书中写道:
大量雷珠纷化热雾消散,照理当前一片癸水雷珠已破,
底下应更容易;谁知热雾中忽生出一种极强大的粘滞之力,
神弯飞行雾海之中,比前要慢得多,到了后来,直似进退两
难。……后来雾层一密,沸水之声忽然由大转小,晃眼停止。……
众人定睛一看,上下四外已全冻化坚冰,无论哪一面,都是
一片晶莹,仿佛埋藏在万丈冰山之内。……众人已被癸水雷
珠所化玄冰包围在内。……此本昔年水母独有的无上仙法,
不须法宝,全由阴阳二气与癸水精英凝炼而成,最是厉害。
原书中斗争经过,当然不像前面所引几段一般简单,这里只求表明水火在物理上的作用
而止,不多说了。如今摘录几段完全属于玄理者以示一斑。
《蜀山剑侠传》十五集第三回大破紫云宫神砂甬道的一段说:
正当中放着一个宝座,宝座前有一个大圆圈,圈中有许
多尺许来长的大小玉柱。走近前去一看,那一圈玉柱,高矮
粗细俱不一般,合阴阳两仪五行八卦九宫之象。除当中有一
小圆圈是个虚柱外,一数恰是四十九根。……甬道中阵图共
分四十九层,这圈中大小玉柱也是四十九个,加上当中虚柱,
分明大衍之数。……不由恍然大悟,这圈果是全阵锁钥。每
根玉柱应着一个阵图,如能将他毁去,说不定全角道许多阵
法,不攻自破。
又,《蜀山剑侠传》十六集第八回易静初探幻波他,有一段说道:
易静躬身答道:“……所经之路,所见之景,此洞外分
五行,暗藏五相,通体脉络相通,分明是一人体。此地西洞
属金,金为肺部。此门颇似左叶六塞之脉,出路必在右侧,
旁通肺管之处,寻得此道,绕向南洞心部,循脉道以行,便
达东洞,不知是否?”李宁赞道:“贤侄女来此不久,经阅
无多,居然领会到此,异日成就,实未可量。”
又,三十三集第二回写幻波池中妖尸和侵入的敌人相争,有一段说道:
这次妖尸一面与沙红燕相持,一面行法运用,日注总图,
准备快意。看得逼真,方断定敌人必定遭殃,猛见法屏总图
之上,乙木神雷青色烟光环拥正急之际,忽由当前光柱中冒
起一片青霞,自己将自己往外逼开,直是从来未有现象。反
五行逆用,非同小可,金、火、水。土四宫本身反制虽然通
晓,独于木宫是个缺点。情知对方来了行家,这以木制木,
神妙无方,急切间不但不能再施前法困敌,并还须防他反击,
毁损总图。这一惊,囱是非同小可,当然是顾总图要紧,不
暇再顾追敌之事。
上面所引各段,都是以“两仪”、“五行”、“五相”。“八卦”、“九宫”、“大
衍”等等为据,完全是抽象的“空话”,在我们实际生活上并无经验,不像“癸水雷珠”、
“青阳金轮”、“天一玄冰”(书中称水母法术所化的冰,名曰天一玄冰)那般威力的有物
理根据了。
十二、句法与篇法
还珠楼主的小说,不论在文笔上,在结构上,在思想上,都是具有强烈的中国风味。他
虽然援用了声、光、电、磁等等原理,仍是极其浅近,是把科学硬拉到玄学之内,不是正面
的接受科学,不能算是受到了欧西学说的多大影响,无损乎外形内质之同为“中国式”。
尤其是在文笔方面,像他这么富于保守性,在今日各位写小说的先生群中,已不多了。
欧化的句法,他那里决不会发现半句,就是新的名词,也少得几乎没有。不是纯粹的文言,
也不是纯粹的白话,文言白话,常是互相夹杂着,字句很短练,修辞很简单。《长眉真人专
集》(三十七年九月初版,可以代表其最近的作风)第一集第三回中写道:
细一查看,当地原是后山高处,潭在一座峰崖之下。峰
形甚奇,形如一鸟张翼。潭水清深,可以鉴底,大仅两丈方
圆。靠峰一面,黑黝黝的,似朝峰脚凹进,别无异处。四顾
无人,野草甚深。
这一段字句浅近,可算是白话,但已相当地“文言化”了。
就在这第一集第三回的开始写道:
时已半夜,月明星稀,碧空澄雾,银河渺渺,玉宇无声。
虽然天际高寒,因值夏秋之交,船中诸人多系道术之士,均
不觉冷。船迎天风疾驰,时见朵云片片,掠舟而过,其去如
飞。俯视大地山河,城郭田野,均在足下,培缕蚁坯,仿佛
相同,但都披上一层银霜。凭临下界,极目苍穹,四外茫茫,
无边无际,均觉夜景空明,气势壮阔。宾主六人身在舟中,
临风对饮,望月谈心,俱都拍掌称快。(按:书中此舟,已
受法术飞升,在天空作行进。)
这差不多十分之八九都是文言了,可是写来十分平易,如水一般自然淌下,没有做作之
痕,文言而“白话化”了。
还珠楼主小说中的文句,以每句四字至六字七字者为多,超过十字之外的文句是不多
的。他在一句之内,不大有转弯的意思;不像某些先生们写欧化的中国文章,一长串几十个
字做一句,意义上也是九曲三弯,使得读惯了中国老小说开门见山的句法者,有格格不入之
感。
讲到结构方面,还珠楼主只考究故事的每一节和次一节“接榫”之处,对于全篇故事首
尾之间“瞻前顾后”的刻意经营,好像不很注意。他注重于直线式的结构,所以一段紧张一
段,看了前段,非看后段不可。不注重于“纵横交织成章”的结构。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如
长江大河,一泻而下。看的人有欲罢不能之感,写的人似也有欲罢不能之势。
还珠楼主的小说,在吸引读者的作用上,和书场里说“平话”的说书先生很相近。说平
话的“作艺”者,往往不把所说那一部书始终说全。例如《三国志》可以从“长坂坡”开
场,《水游传》可以从“景阳岗”开场,而《三国》说到“白帝城”,或者《水浒》说到
“曾头市”,就“剪书”不说了。所以根本没有考究全书完整结构的必要。倒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