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宝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灯,是七块港纸买下的,宝贝很厉害,“无价”之宝。

这两条裙子,是我收藏中国东西的开始。

有一年,回到台湾来,父亲老说我的衣服不够,每天都催人上街去买新衣服。对于穿著,并不是不喜欢,相反的,就因为太喜欢了,反而十分固执的挑选那种自然风味的打扮。这么一来,橱窗里流行的服饰全都不合心意它们那么正式,应该属于上班族的。那种兵器很重的防御味道,穿上了,叫人一看,十步之外,就会止步而且肃然起敬的。

我喜欢穿著的布料偏向棉织或麻织品,裙子不能短,下幅宽一些,一步一跨的,走起来都能生风。那种长裙,无论冬天配马靴或夏天穿凉鞋,都能适合。至于旗袍、窄裙,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去买它使我的步子迈不开,细细碎碎的走路,怪拘束的。

就因为买衣服不容易,逛来逛去,干脆不再看衣店,直接跑到光华市场去看旧书。

就在旧书市场的二楼,一家门面小小的古董店里,先看见了照片中那条桃红色的古裙。

我请店家把裙子取下来当时它挂在墙上被一片大玻璃框嵌著拿在手中细细看了一下那个手工,心里不知怎的浮出一份神秘的爱悦。时光倒流到那个古老的社会,再流进《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去。看见林妹妹黛玉穿著这条裙子,正在临风涕泣,紫鹃拿了一个披风要给她披上,见她哭得那个样子,心里直怪宝玉偏又呕她。

想著想著,我把这条裙子往身上一紧,那份古雅衬著一双凉鞋,竟然很配这是林妹妹成全我,并不小器。她要我买下来,于是,我把它穿回家去了。

这种裙子,事实上是一条外裙,长到小腿下面。过去的小姐们,在这裙子下面又穿一条更长的可以盖住脚的,这种式样,我们在平剧里还可以看见。《红楼梦》的人物画片里也是如此的。

当我把这条桃红色的古裙当成衣服穿的时候,那个夏天过得特别新鲜。穿在欧洲的大街上时,总有女人把我拦下来,要细看这裙子的手工。每当有人要看我的裙子,我就得意,如果有人问我哪里可以买到,我就说∶“这是中国一位姓林的小姐送的,不好买哦!”

说不好买,结果又给碰到了另一条。

这一回,林妹妹已经死了,宝玉出家去,薛宝钗这位做人周全的好妇人,把她一条裙子陪给了袭人,叫她千万不必为宝玉守什么,出嫁去吧。当袭人终于嫁给了蒋玉涵之后,有一回晒衣服,发现这条旧裙子,发了一回呆,又给默默的收放到衣箱里去。

许多年过去了,这条裙子被流到民间吩,又等了很多年,落到我的家里来。

每年夏天,我总是穿著这两条裙子,大街小巷的去走,同时幻想著以上的故事。今年夏天,又要再穿它们了,想想自己的性格,有几分是黛玉又有几分是宝钗呢?想来想去,史湘云怎么不见了,她的裙子,该是什么颜色呢?

湘云爱做小子打扮,那么下一回,古董店里的男式函服,给它买一件、梦中穿了去哄供太太贾母,装做宝玉吧。

这是一句西方的谚语,说得真好闪烁的并不一定是金子。它是铜的。

看这个用手敲出来的铜锅造型有多美,盖子那么饱满浑圆,摸上去还有细微的凹凸。找到它的时候,它被丢在香港古董街的墙角边,乱丢的,锅底锅盖一团黑,里面不知炖了几十年的好菜,等到铝锅上市了,主人家才弃了它,将它当破烂给卖了。

也是擦出来的光辉,细细擦,将岁月擦回去,只一瓶擦铜油,时光倒流在我手上,告诉了我许多只有灶神娘娘才知道的秘密。

用它来煮了一次霉干菜扣肉,毕竟舍不得,就给搁在架子上了。真铜与镀铜的光泽是绝对不相同的,这只锅沉潜。

许多许多年以前,有一个人,是北非撒哈拉沙漠的居民,他的名字叫做伊地斯。

当年的伊地斯常常到我们家来,向我的先生借用潜水器材,他借去了潜水的东西之后,总要消失十多天才回镇上来。

后来我们听人说起才知道伊地斯去了西属沙漠的海岸,用空气瓶下海捉龙虾,然后卖给在沿岸打鱼的西班牙渔船,每去一次,可以赚一个月的生活费回来。

我的先生一向坚决反对背著空气瓶下海打渔或捉任何生物,总是说,肺潜是合法的,一口气潜下去一趟,打不著也算了,如果在水中带著空气瓶,好整以暇的在水里打猎,如果人人这么做,海洋的生物便受不到保护,再说,龙虾是一种生长缓慢而又稀少的高贵珍宝,像伊地斯那种捉法,每次好几麻袋,的确是太过了,包括尺寸很小的龙虾也是不放过的。

后来伊地斯再来家借器材,就借不到了。我跟他说,我们打鱼是用肺潜的,龙虾绝对不去捉,这在当时的西属撒哈拉,就跟野羚羊不许射猎一样,是为著保护稀少动物所定的法律。

伊地斯趁著我先生不在家,又来借器材,说兵有家小要养,这次只打大群的红鱼,保证不去捉龙虾了。

我又借给了他,说盯是最后一次,借了之后心虚得厉害,瞒著先生,怕他知晓了要怪责。

没过几日,伊地斯来还东西,同时交给我一个口袋,打开来一看,竟是一堆龙虾送我的。“那么小!”我抬起头来问他,他很无奈的说∶“大的早打光了,就算小也请你收下吧。”就是因为那么幼小的也给打上来,才引得我发怒的,而伊地斯却误会了我们,以为当初没有送龙虾所以藉口不再借器材,又误会我是想得些大号的龙虾。他用手指了指,又说就算小尺寸也一共有十三只。

那天我不肯拿他的礼物,一定不肯要,伊地斯走的时候彼此都受了窘,以后他就不来家里了。

等到沙漠政情迅了变化,我立即要离开沙漠的那几日,伊地斯突然来了,交给我扎紧的一个小纸包,一定要我收下当纪念品,说里面是他最珍爱的东西。我问是什么,他说是两块石头。我双手接下了小包,他急著要走,我们握握手就散了。记得我当时问他以后的路,他说∶“去打游击。”

等到真正发觉伊地斯送我的是两块什么样的所谓石头时,他已上吉普车远走了,兵荒马乱的当时,无法再找到他。

我认识,这两块磨光的黑石,是石器时代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当时的人用棍子和藤条夹住这尖硬的石块,就是他们的刀斧或者矛的尖端。

总听说,在沙漠某些神秘的洞穴里仍然可以挖出这样的东西来,只是听说来已,人们从来没有找到过,起码在我的撒哈拉威朋友里,没有一个人。认识这种石块,是因为在一本述说抄器时代的书本上看过同样的图片。

一直带著这两块东西,深夜里把玩的当时,总会看见石器时代的人群,活活的人群,在我眼前的大平原上呼啸而过,追逐著洪荒怪兽,他们手中举著的矛,在烈日荒原下闪闪发光。

这两块石片里,浸过兽血和人汗,摸上去,却是冰凉的。

这照片中的零零碎碎,只是收藏的小部材而已。大件的,例如非洲鼓、大木架石水漏、粗陶、大件石像、十八世纪的衣箱、腓尼基人沉船中捞起的巨型水瓶、游牧民族的手织大地毯……都存在加纳利群岛一间锁著的空房子里。

其实,这几年已经不很看重这些东西了。或说,仍是看重的,只是占有它们的欲望越来越淡了。

没有人能真正的拥有什么,让美丽的东西属于它自己吧,事实上它本来就是如此。

《红楼梦》的《好了歌》说得多么真切∶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一般人不喜欢听真切的话,所以最不爱听好了歌。把玩这些美物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守财奴,好了好了的在灯下不肯闭眼。

为了这张图片,前两天去了一趟洛杉矶中国城,站在书店翻看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在那本书第两百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页上明明记录了石像如何到我手中的来龙去脉,因为略说不足,就提起了这本书,不再在此叙述了。

当初得到时一共是五个,其中一个送给了一位通讯社的记者,另一个给了我的堂嫂沈曼,她在维也纳。

这种石像,光凭视觉是不够的,得远视,得近观,然后拿在手里,用触觉,用手指,慢慢品味线条优美的起伏,以及只有皮肤才能感觉出来的细微石块凹凸。

这三个石像,不能言传,只有自己用心体会。

深色鸟的眼睛比较死板了些,却板得不够拙,可是就线条来讲,在我,是摸不厌它们的。

还是说∶是一个别人视为疯子的老大,在沙漠里的坟场中刻的,被我分了五个回来。

人说,大地是一个丰沃的女人,没有人真正见过她,踏著泥土的农人深信地上的收获是她所赐予的礼物也是每一个农家又敬又爱的神□。

当然,那是在早远时代的玻利维亚了。

又说,将大地之母的石像找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不给邻人看见,悄悄的埋在自家的田地里,那么这一年,无论田宅、家畜和人,都将得到兴旺和平安。

每当大地之母生辰的那一日,也得悄悄的将母亲自土里面请出来,用香油浇灌,以祈祷感谢的字句赞美她,然后仍旧深埋土中,等待第二年生辰的时候才再膜拜了。

我喜欢这个故事。

那些玻利维亚的小摊子沿著斜街一路迤逦下去,有的是商品,做游客生意的,有的不能叫游客土产,大半是女人翻出来的旧“家当”少数几样,没精打采的等著游人看中了哪一样旧货可以得些小钱。

整个城里走遍了,就那一个胖女人有一块灰石头放在脚边,油渍加上泥土,一看便知是挖出来的大地之母。

“怎么把妈妈拿出来卖了呢?”我笑问她。

“啊,没办法!”她摊开手掌,做出一个十分豁达的表情,安安然的想必没有田产了。

我也没有田产,可是要她一切的母亲。

很重的一块石头,大地之母的脸在正中,颚下刻著她的丈夫,另一面又有人脸,说是儿子与女儿,盘在右上角一条蛇,顶在大地之母上的是一只羊头。

交缠的花纹里透著无限神秘与丰沃。

回台后一直没有土地,放在书架的下面,算是大地的住所,忘了问生辰在哪月哪日,好用香油膏一膏她。

我猜,在很古早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将最心爱或认为极美的东西,都在闲暇时用石头刻了出来。

第一图那块四方的石头,细看之下,房舍在中间,左右两边是一排排的羊,最中间一口井,羊群的背后,还刻著牧羊犬,照片中是看不出来了。

方石块右方两组石刻,也是羊群,它们刻得更早些,石块的颜色不同。

大地之母石块照片的下方那一张也是单只和双组的牛羊,在艺术上来说,单的几个线条之完美,以我个人鉴赏的标准来说,是极品,看痴了觉得它们在呼吸。

并不是摊子上买的,是坐长途车,经过小村小镇去采集得来的东西。

问过印第安人,这些石刻早先是做什么用的,人说,是向大神祈祷时放在神前做为活家畜的象征,那么以后这些牛羊便会生养众多了。

照片背景用的是一块手织的布,南美印第安人的老布,染料来自天然的矿粉和植物。织得紧密,花纹细繁,机器再也弄不出来的。人说,要织半年八个月,才得这么一块好东西。

得了这块布以后,也不敢拿它来做背心,只在深夜里捧出来摸摸看看,幻想长辫子黑眼珠的印第安女子织了它本是做嫁妆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