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墨点头的同时,杜怀山突然问道:“子涵知道田焕这次为什么提到杜学士吗?”

“学生不得而知,还请恩师告知。”

“下枢密使杨玄冀老了。”杜怀山轻轻摇头:“他的侄子,杨氏族人杨虞郎进入了枢密院,上枢密使王彦范正当壮年,何况还有一个王知古。另外,曾在神策军中的刘季述、王仲先也不安生,曾经的枢密使、观军容使杨复恭也在谋求复起。”

“恩师的意思是。。。田焕承受了巨大压力,宦官内部在进行争斗,所以想得到支持。。。。。。”

杜怀山轻轻摇头:“可惜,内官终究是内官,田焕再淳厚当他掌权之后也不会再淳厚,没有毒辣阴狠的手段怎么掌握权柄?”

这时,孙解插言:“子涵一定要记得,内官终究是祸国之源,距离一定要保持,他们不可能与我们走在一起。”

宦官专权的必然结果就是践踏天子的权威和尊严,侵夺以宰相为首的朝臣集团的权柄利益,所以不管掌握实权的枢密使和神策中尉怎样死掐,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他们还是会暂时联合,相互支援。这和文官集团一样,一旦和共同的敌人相抗衡,大家就是一个集体。当然,文臣和宦官类似,谁也无法阻挡某些文臣和宦官借用对方的力量,比如孔纬、裴澈等人,现在轮到了田焕。

杜怀山和孙解的意思很明显,让陈墨和内官拉开距离,这个团体和宦官是死敌,不屑与孔纬、裴澈之流为伍。

ps:第三更,依旧三江,书友们给点力量!

国际惯例。三江感言

三江属于一个梦想的殿堂,淡然就像做梦一样上了三江!

当然,三江状元咱就不敢奢望。那是大神的地盘,作为历史文,不能和其它类的文相比,获得三江状元的几率非很低,也只有象关叔那样的偶像级大婶才可以,所以咱就不竞争状元了,只求不垫底就行。

实话实说,淡然不是太新的新手,曾有过百万字完本的上架作品,至于书名咱就不说了,均定三百,稍稍有些扑街,脸红一下。

上三江离不开作者的努力,更离不开编辑大大的欣赏,我记得炮兵大婶,也就是《满堂春》的作者说过;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这句话很罗嗦,但说到本质,作者的文章没有吸引力你就不行,编辑看重也不行,因为读者不买账;说你行是因为你的文读者认可,那么不行也要行,因为读者喜欢,想不火都不行——好文无法被埋没。

淡然没有说自己的文有多好(脸红一下),但是自认还能让大家凑合着读下去,如果能够给大家带来读书的愉悦,那我就做到了,仅此而已!

最后感谢编辑虎牙美眉、桃子美眉两位美女!俺很期待有一天能够见到本人。。。。。。大家不要想歪了,俺只是想当面致谢,那种帮助淡然会铭记一生,毕竟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当我老去的时候,当我不在写文,我会大声而骄傲说:“我上过三江!”

(不要打我!要打请允许俺先把俺英俊的脸捂一下!!!!)

噢。。。还有炮兵大婶需要感谢,你很萌,你是萌主啊!

087能力

侍中侍从皇帝,出入宫廷,拾遗补阕,兴建制度,掌审议封驳,中书省草拟诏敕,门下省与中书、尚书省长官同为宰相,在政事堂共议国政,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因侍中官位特高,大历以后,侍中升为正二品,不真任命,仅作为大臣加衔,只在大典时担任赞导礼仪,本身并不参与政务,门下省的实际职务由门下侍郎执行。而在黄巢匪乱之后,为了平衡权利,皇帝再一次启用了郑从谠为侍中,不再是一个加衔。可事与愿违,郑从谠年老体衰,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字门下侍郎手中。

今天,有些令人意外,久病在家的侍中郑从谠颤巍巍上朝了,在散朝之后还开始侍从皇帝。而回到门下省的郑从谠更是史无前例的开始办公,所有草诏、文书都开始经手。比较倒霉的左谏议大夫薛恒更是被郑从谠直接弹劾,因为他不在职位,也没请假。另一个倒霉鬼是给事中崔宪伟,因为他呈上的文书出现了错误,郑从谠毫不客气的把文书扣留,随后转呈考功司。

这个下马威突如其来,宰相的力量显露出来,弹劾与转呈文书意味两人的仕途走到了尽头,一时间,整个门下省风声鹤唳。

就在裴澈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几名出现小错的官员也被郑从谠直接谏言裁撤。

清洗突如其来,这些官员几乎全部是和门下侍郎裴澈走的非常近的人,郑从谠的目标很明确,他要实际掌控门下省。门下侍郎的本职是主持省务,郑从谠的意思表露无遗,他要真正掌权架空裴澈,让裴澈成为一个摆设。

。。。。。。

门下省的事情和陈墨无关,他的日子照旧,回家踩着满地醋,接受几个小美女奉迎,然后吃饭睡觉,奔向翰林院。

而耿秀的能力果然强悍,就在规定好的日子,陈墨刚刚进入翰林院不久,一名内官准时的出现了。

“遂宁长公主殿下今日出城游览,请陈待诏随侍,这是内侍省的文书,请陈待诏动身。”

陈墨不知道耿秀是怎么挑动了这位遂宁公主公主,但她做到了,而且很准时。至于目标,肯定是太乙宫。位于翠华山的太乙宫风景别致自不必说,太乙河与太乙峪的风景可谓瑰丽无双,著名诗人王维就曾留下优美诗篇:“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太乙宫就处于长安的远隅,注定市声杂音稍淡、青山绿树入眼,因此属于清静之趣。太乙宫距离长安不远,一天可以一个来回,遂宁公主驾临太乙宫游玩名言正顺。

当然,作为这次的侍御医,陈墨去太乙宫同样名言正顺。各种仪仗和随员众多,公主的排场不小,陈墨要骑马,还要夹杂在众多的禁军中,至于那位遂宁公主乘坐什么他也无从得知,只管手提药箱随着大队人马前进。

尽管已是初秋,但出了长安城,秋老虎仍旧不放过众人。

路很好走,可惜速度慢的撕心裂肺。天气热的让人烦躁,身边都是身穿铠甲的禁军士兵,除了那名给陈墨引路的内官,一个不认识,骑在马上,陈墨无聊的昏昏欲睡。

就在陈墨骑在马上神奇的打瞌睡时,队伍突然停了下来。

陈墨稍稍清醒了些,这么短时间,太乙宫应该还没到,他茫然的看着四周。。。什么也看不到,周围全是身穿甲胄的士兵。

静静的等待中,一阵马蹄声响起:“寿王殿下也来了,大家打起精神,注意警戒!”

看来这位寿王殿下也是在长安城不甘寂寞,估计是听到遂宁公主出来游玩,他也向皇帝申请了一下得到同意跟了出来。

这些皇帝的亲近之人虽然风光,但今天算是配角,反正陈墨是这样认为。尽管老师的话要听,但既然答应了,今天的事情就要办好,他这个主角要坚决缩在人群中,然后在太乙宫实现自己的承诺。以后吗?尽量躲那些宦官远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人喊马嘶中,队伍停顿一段时间,再次壮大的队伍继续前进。

太乙宫位于秦岭北坡,这里是著名的翠华山,也是汉唐达官贵族避暑歌吟的雅境。

随着连绵的矮山和翠绿不断出现,道路狭窄难行起来,庞大的队伍速度更慢了。很久之后,慢慢腾腾的队伍终于到达太乙宫前,随之众多人员开始向四周警戒分布。

翠华山就是一步一景变幻无穷的石海,这里的山石有角有棱,东倒西歪,雨淋日晒的石头,大的如危崖耸立,多的如长河奔流,俊的如俏女回眸,壮的如彪汉负重。这数不清的大小石头,重重叠叠,七长八短,居然构筑出了幽深神奇的冰洞,风洞。钻进冰洞、风洞,即使三伏天也冷风嗖嗖,寒气森森。这石海居然还堆积成了一座坝,一百多米高,将太乙谷拦腰截断,造就了大秦岭群山环抱中独有的“天池”。太乙宫最佳的避暑游玩胜地非冰洞、风洞和天池莫属。就在公主和寿王的车架停下来开始准备的同时,趁着人多较乱,一直扎在人堆中的陈墨在那名宦官的带领下果断脱离了大部队。

在进入太乙宫之前,东侧有一个不大的别苑,这个别苑就是为了达官显贵在进入太乙宫之前临时驻足之用,正好成为陈墨和耿秀选择的诊病之地。

耿秀早有安排,当陈墨和这名领路宦官到来,女医十二娘早已等在门前。

几名守卫在门前的禁军士兵显然和陈墨身边的宦官很熟悉,看到两人连阻拦的姿态都没有,而等待在门内的十二娘什么也不说,看到陈墨后转身就往里走。

陈墨紧紧跟在后面,进入别苑,绕过一个影壁和一个小花园,走不多远就是这个别苑的后院。负责引路的宦官在后院门前停步,随后他示意陈墨进入后院。

088谁也不想放过自己

这个院落比在外面看要大了很多,房舍众多,十二娘顺着右侧的卵石小路继续前行。

在一间屋门前停住脚步,十二娘施礼:“六娘就等在这里,一切就绪,请待诏准备。”

昨天六娘就被陈墨派人接到了这个太乙宫的别苑,而耿秀的人也早已等在这个附近接应,这次出动的人不少,但很隐蔽,诊病的初期计划可以说实施的很完美。

“大郎。”

还没进门,刘娘已经看到了陈墨,她立刻走了出来。

“阿娘在这里还适应吗?”

“这里不错,很清凉,还有人伺候。”

进屋,陈墨就看到了全套的煎药设备,耿秀的准备工作不错。

“诊室与人已经准备好了,请待诏也做好准备。”十二娘并没有进屋,她在屋外施了一礼,随后转身而去。

“大郎,这种石女你也敢接手。。。阿娘见过几次石女,可从未听说石女能够治愈。。。。。。”

陈墨微笑面对着自己母亲的唠叨,看来母亲已经看过那名小娘,他需要再次确认:“阿娘,这名小娘的。。。是不是。。。?腹部可以触到硬物?”

“是这样,但石女就是不治之症,未曾。。。。。。”

“阿娘放心,我敢于接手就有把握,阿娘听我说,这是一种假石女,治疗起来很简单,阿娘只要按照我说的下手即可。”

六娘一阵心惊:“大郎,看样子这可是大贵之家的阵势,阿娘哪敢下手?你这是。。。。。。”

“难产都能解决,这样的小手术不值一提,阿娘尽管放手施为,只要按我说的做,毫无危险可言。”

儿子已经不是以前的儿子,已经是六品高官,还是宫中太医,六娘叹了一声:“既然大郎有把握,那。。。阿娘就试试。”

“不是试一试,是一定没问题,阿娘听我说。。。。。。”

。。。。。。

陈墨一边说,一边打开随身的药箱,药箱中的药物和器械齐全,不但有麻沸散,还有陈墨准备好的其它药物。

炭炉被点燃,不久,药物的味道开始散出,陈墨对六娘的教授工作基本完成。

“就这么简单?”

“阿娘尽管动手,听我的没错,药物准备好了,我再给阿娘说一遍消毒和手术程序。。。。。。”

就在陈墨准备的差不多时,十二娘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待诏,待诏!公主殿下和寿王殿下来了别苑,还请待诏回避一下。”

两位皇族不是来添乱,他们不可能知道陈墨有事情要办,而是有些累了,准备小憩。陈墨也没办法,他不想碰到这两位,果断和六娘收拾一下,赶紧和十二娘离开这间屋子躲往了更后面的杂院。

初秋的日头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