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温情毛泽东-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话他并不是随便说说,他是真着急。他就想怎么办呢,应该搞一个学校,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主席让我们学文化,还考虑到国家那么大,事情那么多,必须有可靠的又懂文化的人反映各方面的情况。他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派你下去,你没有文化怎么能开展工作呢?很快,在主席的主持下,就成立起了一个干部队。全国除了新疆和西藏之外,每一个省区,还包括沈阳、上海、重庆、武汉、西安、广州等几大城市,一个城市调来一个人成立了一个干部大队的移动队。这些同志来了之后,第一个是担负警卫工作;第二个是要学习文化,边工作边学习;第三个任务就是回家做调查。主席由此掌握全国的基本情况。    
    主席在1954年的5月14日下午,在中南海的颐年堂的院子里接待移动队的同志。当时,移动队还没有完全调齐,有的同志还没来。主席专门进行了布置,调查农村的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干部的反应,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应等等,即正面的调查;如果遇到一些负面的东西,也要调查,特别是反映党的干部工作,政策方针方面的东西,要搞清楚什么原因、什么问题。    
    


第七部分访问 张木奇 中

    在我们成立这个移动队之后,接着就成立了一个文化学校。主席说我兼任你们的名誉校长,另外再请一位教导主任和几位教员,也就是老师,给你们讲课。让你们学习几年之后,取得一些文化知识,打下一些基础。你们不可能在我身边工作一辈子,将来离开我,也好为党工作。在汪东兴的具体操作下,文化学校很快就成立起来了。第一批的学习用品,练习本、铅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主席用他的稿费给大家买的。学校成立以后,总政批了,有关学习的开支就有了着落。    
    文化学校办起来了,我们要跟主席外出怎么办呢?这个情况主席也考虑到了,他说,现在全国的治安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你们学习文化,跟我外出的同志就要耽误学习。这样好了,我每年四至六次外出,每一次你们给我四至五个人就行了。这样你们三十几个人可以每年只跟我出来一次,要不然老是你们几个人跟着我出来,你们的学习会受影响。    
    我记得是1957年的3月20日,我们跟主席住在南京西康路三十四号,国民党时期的一个美国大使,叫司徒雷登,住的一个别墅。那一天,太阳刚出来,主席就起来了。我正在值班,就陪着他在院子里的草坪上散步。主席问我,南京好,还是北京好啊。我说南京鸟语花香的,南京比较好,北京老刮大风,尘土飞扬的,难受。主席就说,哦,对嘛,对嘛。又问我们,你们学习的东西带没带来,我说课本、作业本都带来了。这次领导强调外出不要跟家里的(学习)进度差距太大了,外出也要把学习抓好。除了工作期间,陈守信老师就给我们讲课。这样,我们回去以后,就能够跟家里的学习进度基本持平了。主席听了之后,很感满意,哦,这就好,这就好。    
    除了身教,主席也不忘言教。我们住在广州一个小岛上的时候,主席问我们,涨潮、退潮是怎么形成的呀?我说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吸引作用吧,他说应该加一个力字嘛,吸引力。老鹰为什么能在天上飞?这就牵扯到空气流动问题。另外,在北京,主席有的时候问我们一些这个花那个草的等植物学方面的知识。    
    主席有的时候还会为我们改错别字。比如,我们打的一些报告中间,调查农业合作社的报告中间,如果有错别字,主席就会给你改过来。    
    主席看了我们的探家报告,有些情况不太清楚,来叫我们当面再聊一聊。这样,我们对于应该调查哪些东西,主席需要哪些材料,他最关注哪些问题,就会心里有数。    
    主席不仅关注我们的理论学习,而且指导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    
    1954年3月中旬,毛泽东在杭州起草完宪法以后,就回到了北京。稍事休息,就从北京坐专列往北戴河去。中途在天津、唐山、秦皇岛看了几家工厂之后,毛泽东在北戴河专门去看了日出。    
    我记得是4月23日晚上,我们离开了专列,就到了北戴河海滨,住在原来张学良他们住的房子里。    
    主席睡完觉起来,已经是第二天十二点半了。汪东兴同志从主席那里出来,我正在门口值班。他说张木奇呀,明天早晨三点四十,叫我起床,他也没说干什么去。第二天早晨三点四十分,我就把汪东兴给叫起来了,主席他们都起来了,说要爬山看日出,到联峰山上去看日出。    
    我在前边引路,到了半山腰上,遇到了海军海防部队的哨兵。我们不知道,因为是突然决定的嘛。哨兵看来了一群人,还打着手电筒,打手电给主席照路嘛。这时候,两个哨兵过来了,拿着枪说,干什么的,站住。我就赶紧跑上去,说同志同志,请注意,我是公安局的,下边几位领导同志,他们要上山看日出。    
    他们看到后边的人都跟上来了,就把枪赶快收起来了。上山的时候,我们还给主席背了开水瓶、行军床,还带了个毡子,方便他老人家累的时候临时休息。再说看日出的时候,站累了还可以坐在行军床上看。上去后,我们就选了一个看日出比较好的位置,联峰山东边一个相对平一点的那么一个地段,先让主席坐在行军床上休息。给主席倒了一杯开水,这时候东方的鱼肚白都已经过去了。正是快要出太阳的前夕,这时候主席喝着水,跟大家聊着天,兴致很高。正在聊的过程中,慢慢的东方海平面上,比我们刚才上来的时候更白了一点儿。上边还多少覆着一点红云彩,一片云彩丝贴着海面上边一点儿。不一会儿,好像是早起四点二十五分左右吧,太阳就出来了。慢慢有了红牙牙儿,主席就用望远镜对着它看。我记得好像有三四分钟的样子,太阳才完全出来了。出来以后,主席就把那个望远镜心满意足地交给大家,让大家轮流着都看看。    
    事后,我想过主席为什么去看日出。根据当时形势的背景,宪法起草完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快要开了,看日出的举动有特殊的意义。人民唱东方红太阳升,在毛主席眼里,我们的祖国就像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跟着主席一块看了海上日出,虽然感受颇深,但其中的真正含义却很难表达。    
    ……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毛泽东都很恭敬,这里面有例外吗?    
    有一次,我看到老理发师王惠在院子里给主席理发。好嘛,主席还有几分钟就要接见外宾了,他当然希望老王能快点儿,也就是随便把胡子刮一刮。但是,老王想主席这是接见外宾哪,我理不好的话,好家伙,要是在外宾面前丢了面子,我就不好交账了啊。老王就用肥皂什么的,给主席抹了抹,还没有下刀呢,主席就说:“老王啊,快一点。”老王没吭声,拿刀子晃来荡去,这儿照照,那儿看看,才开始理,理了好长时间并没有理多少。主席呢,着急得直看表:“老王,快一点嘛,时间快到了嘛!”这时候,老王才用保定话说了:“你着么急呀你,你着么急呀?我不给你理好的话,你那样去接待外宾,那就是什么样子了,那不好了嘛,那就!”主席也不好说重了,老王依旧慢悠悠、慢悠悠地理。主席呢,想催他,又感觉催多了,老王反感。两人这时候的情绪非常逗,我们在一边也不敢插言,就像是看热闹。这时候呢,主席的表情很焦急,老王还是不紧不慢,就这么理完了。主席想走了,老王又发话了:“别动,别动,还没给你擦擦呢!”他把毛巾洗了洗,认真给主席擦完,才允许主席走了。    
    


第七部分访问 张木奇 下

    1957年夏季的一天,天气非常闷热。张木奇听卫士李连成说,正在办公的毛泽东浑身是汗,就让李连成劝他游游泳。    
    我记得很清楚是1957年7月2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那儿住着。这个游泳池是个室外游泳池,是傅作义将军以前在中南海建的。以后,主席用自己的稿费建了一个室内游泳池,就在原来那个游泳池的南边。这天下午四点半左右,主席正在室内游泳池的一个办公室里办公。天气特别热,闷热闷热的。我们在游泳池值班,一个是我,一个是李连成,小李在主席身边服务,我就负责警卫安全。当时,小李一直皱着眉头,很犯愁的样子。我说小李你怎么了,(小李说)哎呀,你看咱们一身汗,主席也一身汗。他是担心主席的身体。我说这不是有游泳池嘛,待会儿请主席下来洗个澡嘛,那不是更好吗?小李就回去请主席去了,主席呀,这么热的天你还在办公,浑身都是汗。主席没吭声,仍低头看文件。李连成就说,咱们是不是出来游游泳啊,缓解缓解这个热劲。主席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文件,痛快地答应了。当时就我们三个,一个女同志都没有,主席披着一个睡衣就出来了。小李跟着他,我在前边快走几步,先下去了。主席站在那问我,最近家里来没来信哪?我说最近还没来信呢。以前的信里说没说下雨的事呀?我说,最近好像没怎么下雨呀,人民日报说三百来天华北地区没有落一场雨了。主席马上就反问我了,那天不是下了一次雨吗?他这么一问,我忙说对对对,但是那次雨量太小了,根本不顶事。哦,主席抬头看看天说,雨终是要下的嘛,现在不下,等几天可能要下。今年不下,明年一定要下。主席这么说着,就从扶梯上慢慢地下来了,我扶着他,为什么呢,怕蹬空,尽管他泳游得好,但是毕竟岁数大了,一旦出了事,我们都有责任。我值完班回宿舍休息,就听到一阵子雷声,接着瓢泼大雨就下来了。我说,哎,毛主席真灵啊。所以,我记得特别清楚。    
    ……    
    后来,张木奇发现除游泳之外,毛泽东还有一大乐趣。    
    一天晚上,主席去怀仁堂开会要回来了,我到后门那儿去接他。主席下车以后,罗光禄就抱着给主席的文件回机要室去了。主席,李银桥和王鹤滨还加上我,四个人,就在后门那个地方。那时,雪已经下得很厚了,主席高兴得很,说:“好,很忙嘛,需要散散步放松嘛,还有雪嘛。”十分钟,主席让李银桥看着表,要散十分钟的步。主席就在雪地上散步,踩得那个雪,“嘎吱、嘎吱”响。散了一会儿,李银桥说七分了,主席又走了一阵,问了一句:“现在几分了?”“九分多了。”又走了一下,他也估计到时候了,李银桥说话了:“到了,到了。”“到了好嘛。”寂静中的“嘎吱”声让主席高兴得不得了。    
    毛泽东喜欢在雪地上散步,所以下雪之后,他不希望把院子里的雪扫掉,张木奇他们就想怎样才能既保留住雪,又不影响毛泽东走路呢?    
    主席不让把雪扫掉,我们就在院子中间扫出一个大十字形的路。另外,再扫一条往外走的路。就这么着把别的雪都保存起来,主席他高兴了,他爱雪呀,有的时候在我们扫的路上走,有的时候就在雪地上走。雪能激发他的激情,主席办公累了,在雪地上散散步呢,马上就能恢复精神,身体的疲劳很快被赶走了。    
    60年代初,张木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