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忙,遗憾地和他们擦肩而过。
半个月前收到方正出版社寄来的样书,中文版《我的反腐败经历》。我终于完整地读到了这本令人心怀敬意的书,而且依然为之打动。
从篇首那一长段献给世界各地在反腐败斗争中牺牲者的墓志铭,到书末的《巴黎宣言》,都有一种无言的力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敢于直视的悲怆。若利曾说,她在把这本书献给所有为抵制腐败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人之外,还要把它“献给”世界上声势浩大的腐败,这无疑就是她的挑战宣言。她把她所发现的那个丑恶的“权力的世界”如实写了出来,没有遵循任何游戏规则,就像她在办案的8年里所做过的一样。
“权力有他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密码,自己的方式。很显然,它没有尊重法律的愿望”,这真是对权力一针见血的总结。在权力的覆盖之下,“如果我们放任世界的秩序分崩离析,那么我们的孩子——不管他们成长于纽约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不管他们的郊外还是莱茵河畔——将继续生活在那些无形的、非正义的、身份隐秘的统治者的桎梏之下,而他们自己却全然不知。”所以埃娃…若利选择的是“与其抬头仰望天空,还不如擦去大地的污垢”。
一个挪威女子来到巴黎,从家务女工做起,然后谋一份小秘书的职业养家,最后自学法律通过选拔成为巴黎历史上第一位女预审官。对手们经常对坐在法官席上的若利出言不逊:“女士,请你用规范的法语提问。”但没有什么可以打垮这个女人。
书评及简介对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思考
全球性高层腐败揭密以及对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思考
——评《我的反腐败经历》
任建明(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的反腐败经历》是一本反腐败的故事书。故事的主体部分(第1到11章,约70%的篇幅)是讲述法国战后一起最大的腐败案件及其调查过程。案件的主角是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以及与此案有关的经济和政治高层精英们。作者埃娃•;若利本人,则是亲自参与并领导这起法国战后最大腐败案件的调查和预审工作的一名普通的法国司法系统的预审法官。本案的调查和预审工作历时8年,审判又经过了将近2年。特别是8年的调查和预审过程充满了惊险、悬念和艰辛,又是那样的真实和真切,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为绝大多数人所不知晓的高层腐败图,充分说明了高层腐败的无比猖獗和单靠司法系统反腐败的弱小。值得人们欣慰的是,本案在经历了几十次的搜查和委托行动,几千次的审讯和口供记录,司法鉴定报告则堆积如山之后,最终以正义的部分胜利而结束。之所以是部分胜利,是因为埃尔夫石油公司的贿赂舞弊案所牵出的法国军火公司的腐败案最终也没有能水落石出。而这起军火系统腐败大案又直接牵涉到我国的台湾。
本书的另一个很有价值的地方是它还用大约30%的篇幅(第13到17章)探讨了高层腐败之所以在全球化时代在全球猖獗的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司法全球化滞后于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从而使高层腐败如天马行空一样在世界各地蔓延和流行。而这正为害者人类自身。通过这种讨论,作者提出了通过全球合作战胜腐败,特别是战胜高层腐败的可能性。
从上面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本书是十分珍贵的。首先,它填补了反腐败图书的一个最关键的空白,就是关于跨国或全球性高层腐败的展示。虽然腐败问题是老生常谈,人人几乎都能耳熟能详,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们并不知道全球意义上的高层腐败是怎样发生着的。你也许偶尔能从媒体上获知某某经济或政治精英因为腐败而下台,但是,你却并知道其背后的真实故事。这类高层腐败一般发生在几个带有高度垄断特性的行业,例如军火、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国家利益与国家秘密交织在一起,有金融系统助纣为虐,犯罪的是堪称芸芸众生之楷模的经济和政治精英,其表层危害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公平,而深层的危害则正是人类在数百年间业已建立起来的法治、公平和正义的制度及其价值。正是由于这些缘故,高层腐败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甚至可以动用国家的力量,以国家的名义来围剿、操纵、干扰、死亡威胁反腐败力量,后者之于它们就好像是大山脚小的蝼蚁。相信看过这本书的读者,一定会对反腐败的艰难和彻底胜利,哪怕只是一个战役的彻底胜利都来之不易的理解。尤其是在全球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的新时代,在人们还没有给出系统答案的现时期,我们就不应该苛求反腐败力量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甚至每一战役都有缺憾也是正常的。
本书的另一个难能可贵之处是它对人类战胜高层腐败做了深入的思考。所以,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反腐败故事书。它试图引发我们的共同思考。而且本书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很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钥匙。希望读者不仅仅把本书当成一本惊险小说来看。
最后还想说的是,本书构思高超,写作精妙,文字优美,翻译也有着很高的专业水准,相信你读过之后,一定会有多样的收获。
书评及简介埃娃•;若利的传奇经历
我的反腐败经历》
——挪裔法籍女法官埃娃•;若利的传奇经历
一位誓不低头的反腐败斗士
一宗轰动世界的埃尔夫大案
一段震撼人心的反腐败历程
《我的反腐败经历》是法籍挪裔女预审法官埃娃•;若利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埃尔夫公司是法国原来最大的国有企业,发案于1994年的埃尔夫案是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腐败案,案情错综复杂,涉案金额达20亿法郎,涉案高官众多,法国“共和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前外交部长迪马等一批高官因此下台,法国内阁部长塔皮和埃尔夫石油公司前总裁弗洛什—普里让等一批风云人物更是因此锒铛入狱;查处此案前后耗时长达十年,轰动整个法国、整个欧洲乃至世界。
该案的查处难度和压力让人难以想像和忍受;埃娃•;若利这位出身挪威乡下到巴黎做保姆、经过刻苦努力成为巴黎法庭第一位预审法官的奇女子,因发现和侦办埃尔夫案,被畅销周刊《巴黎竞赛画报》评为2000年法国最受欢迎人物之一,成为“第一个走入法兰西地下共和国的人”,是2001年透明国际廉正奖的获得者。该书讲述了她侦办埃尔夫案8年多来的种种艰辛和所遇到的重重阻挠:被调查者疯狂的反调查,众多机构、官员的游说和高压,艰难的国外追逃追赃和跨国调查,媒体的侮蔑,同事的猜疑,办公室莫明其妙的失窃,办公电话都被监听,来历不明的恐吓、威胁、跟踪、监视,以致于法国警察不得不提供了长达6年的24小时贴身保护;其经历之惊怵和曲折;令人毛骨悚然。但埃娃•;若利没被吓倒,她连续传讯了100多名法国国会议员和在任市长,6位在位或卸任党魁,法国全国40强企业中的10家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最终使数十高官受到惩处。本书清楚不过地揭示了法国政坛的黑幕,并对令人震惊的政治腐败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表达了作者对腐败的痛恨和对反腐败工作的执著。在该书的最后几章,埃娃•;若利还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腐败高发的领域、原因进行了阐述,为我们认识和评价西方国家的腐败问题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该书深刻揭示了西方国家严重的腐败问题和反对腐败的艰难,远远超越我们的想像,正如透明国际官员廖燃先生在该书导读中写到的那样,并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人性的贪婪是超越国界的,西方国家的腐败问题相当的严重,并且西方国家各级官员都因享有大大小小的豁免权,使得这些腐败问题的曝露和查处要远比中国艰难的多。
本书在法国出版时曾被法庭裁定延期出版;出版后引起轰动。现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进入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在挪威更是久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书评及简介作者埃娃•;若利致中国读者信
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够站起来与腐败作斗争,它就肯定不会如现在这般猖狂。
《我的反腐败经历》作者埃娃•;若利致中国读者信
政治腐败是没有国界的,它今天甚至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心照不宣的共同语言。于西于东,于南于北,于亚于欧,它无处不在。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够站起来与腐败作斗争,它就肯定不会如现在这般猖狂。
在各种虚假企业和旧民主制度背景——就像现在的欧洲,我的故事和埃尔夫丑闻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上演——下的企业当中,政治腐败已经引起了一场信任危机。然而,欧洲和美国的政治及经济发展都是以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信任,雇员和雇主之间的信任为基础的。如果大家遵循的不是同一条游戏规则,那最后倒塌的将是人类共同的大厦。司法正在尽力而为,它可以使民主制度重新恢复平衡。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腐败正在传播苦难。那些被社会“精英们”卷走的金钱全部流向了瑞士、卢森堡和香港的银行,而不是用于当地的再投资。这样的资金流失无异于给一个重病人放血。它甚至可以毁掉一个完整的国家,2003年阿根廷发生的严重危机就是一个例子。尽管这场危机令人遗憾地造成了多人丧生,但民众的暴烈反应毕竟是有益的。
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的许多国家,腐败对未来而言是一种威胁,就像蝼蚁之于大堤。开始时腐败会方便交易,但随后便会给交易制造麻烦,最后甚至会将之扼杀。
对叛国、贪婪及劫贫济富这三种腐败现象,我们必须在一个公民在法律面前尚不能人人平等的道德环境里,在一个黑箱政治取代公开程序的政治环境里,在一个不是所有人都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道环境里,挺身而出,与之斗争。
经济的全球化总是比意识的全球化来得快,而人类思想的进步也总是赶不上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全世界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努力去认识并拒绝这种偏差。重新实现平衡需要勇气(有时甚至要牺牲生命)、智慧(要明了形势)和大众的支持(以为见证)。
在本书中,我的所作所为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这本以某个夏天早晨开篇的书开始时很像警匪小说,但其中讲述的却全是真人真事。现在我将它交给了一群远在世界另一端的,素不相识的读者,但愿它能引人思考。我已经和那些强大而傲慢的敌人进行了多年斗争,而这些斗争所传递的首要信息就是希望。
2004年12月
第一部分第1节 眼中钉(1)
命运是闲不住的,它总喜欢出其不意地敲别人的门,就是对预审法官——古老审判机器上的一个普通齿轮——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
深冬,阳光好像比平时要明媚一些。威严的巴黎法院静静地躺在塞纳河的怀抱中,它和它板岩上的反光从来没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