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邵雍疑惑道:“君实兄要离开洛阳?不知欲往何方啊?”
    “汴京!”司马光的回答很干脆,邵雍不由一动,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可喜可贺啊,恭喜君实兄再回汴京,再回中枢!”邵雍轻轻一笑。
    “回不回得了中枢还不一定呢!”司马光迟疑片刻,轻叹一声道:“所以特地来向尧夫兄讨教!”
    “哦?”邵雍已经想到司马光要问什么,心中开始盘算着该如何回答。有些事情,事关重大,能不能说,该怎么说,说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把握的。
    邵雍肯定是明白的,司马光心里有数,知道他是在等自己出口询问。轻声道:“尧夫兄,实不相瞒,光此回汴京一来是述职,二来也是为关注林昭一案,必要的时候还想要做一回诤臣!”
    果然如此!
    邵雍心中一震,说道:“君实兄大义凛然,雍着实佩服!”
    司马光是什么人?人称司马牛,也是那种固执的君子。为人正是以公正出名的,他说要相救林昭,那绝对是从大义上考虑出发的。绝对不会是因为张载的请托,当然了,这肯定是有那么一点关联的。张载先生的面子,多少都是要卖一点的。
    还有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也是有一定分量的,尤其是此刻,可能就是天平上最后一个制胜的砝码!邵雍心中还有些小得意,事关重大,还需要谨慎行事。
    司马光轻轻摇头:“哪里是什么大义凛然,这些都是林昭教给我的……”
    哦?邵雍不免好奇,看样子司马光和林昭之间的渊源颇深啊!这是好事,有些事情也就容易的多了。
    “君实兄想要问什么?”邵雍在这些事情上不需要谦虚,此刻更没必要拐弯抹角。
    “林昭!”
    司马光沉声道:“我看尧夫兄对林昭格外关注,十分在乎。阁下又深谙星象占卜之学,想必其中有什么玄妙之处吧?我知道有些事情天机不可泄露,不过……还是希望尧夫兄透露一二,林昭到底是什么人?”
    准确地说,司马光要问的是林昭未来是个什么人?
    这种预测姓的话语,别人或许说不上来,但是邵雍,相信他有这个能耐,有这个把握!他的发言虽然不能完全断定,但肯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司马光除了好奇之外,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自己做什么事情也就有底了。
    邵雍笑了笑,说道:“上次的卦象是上上大吉,君实兄还不放心吗?”按理说,有这个就足够了,上上大吉,必然会逢凶化吉。
    按照邵雍大师的猜测,林昭此番不仅不会获罪,还会有一桩大好事等着他。当然了,至于是什么好事可就说不上来了,这可是真正的天机难测。不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用在林昭身上也是很贴切的。
    “上上大吉!”司马光笑问道:“上上大吉以后呢?会是怎么样?尧夫兄如此好奇,想必不会不简单吧!”
    邵雍笑了笑,随身取出几枚铜钱,在花园的石桌上另开一卦,笑道:“还是上上大吉,而且逢凶化吉之后,还会……还会有桃花运……”看着卦象迟疑了一下,又道:“而且不是一支,林东阳当真是艳福不浅啊!”
    司马光很是无奈,邵雍这是有一闪躲,顾左右而言他啊!真相到底是什么?司马光最为在意的是这个问题!
    “尧夫兄,当真天机不可泄露吗?”司马光的表情凝重了许多,这一次他问的很正式!
    邵雍见状,知道已经到那个程度了,要是在拐弯抹角,只怕司马光要生气了!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
    “好,那雍就直言相告了!”邵雍沉声道:“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发现林昭非同一般,身上流落出来的气质非同寻常。我尝试了一下,却看不透他的命格,至少以前是个看不透。不过将来……
    当时我也只是有个猜测,如果真如我想,那么他此番前去西北,必定会遭遇大劫难,然后逢凶化吉,必有后福!”
    司马光轻轻点头:“难怪你这么关注他在西北的举动!”
    “不错!现在的情况你都看到了!”邵雍道:“我的测算,他应该会遭遇兵戈之祸和牢狱之灾,现在都一一应验了,所以想来我的猜测**不离十吧!”
    “他的前途当真不可限量吗?”司马光沉声询问。
    邵雍迟疑片刻,轻叹一声,说出了八个字:“力挽狂澜,中兴之…才!”
    话到嘴边,他生生将一个“主”字改为“才”,着实事关重大,大逆不道之言如何能轻易说出口!
    司马光会是如何态度,如何反应还真不好说。稍有闪失,自己和林昭都休想活命,邵雍不敢冒这个风险。当务之急是顺天而为,营救林昭,其他的都可以暂且不谈,都是以后的事情!
    “力挽狂澜,中兴之才!”司马光喃喃自语,没想到邵雍对林昭的评价如此之高,此子果然非同一般……
    邵雍见状,续道:“不过,此番想要逢凶化吉,还需要有贵人相助……”
    “贵人相助?”司马光迟疑了一下,轻轻一笑。邵雍眼下之意已经很明确了,拐弯抹角了大半天,真实目的在这里啊!
    只是自己是那个贵人吗?司马光觉得,自己的分量还是太轻了!(未完待续。)


第三〇九章 逢凶化吉
    贵人当然不只司马光一个,虽说他在大宋朝的影响力很大的,但是分量还是有些轻了。
    铁面宗主很清楚这一点,故而一直在努力寻找,希望一些人出面营救林昭。
    其中分量最重的无疑是太皇太后曹氏,她老人家是大宋朝最为尊贵的人,如果是她出面,足以震慑许多人。而且她是林昭的嫡母,仁宗皇后,绝对会毫不犹豫,尽一切可能保住林昭。
    这一点,铁面宗主绝对是有把握的。
    虽说赵宗实当年是曹皇后养在宫中,最终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彼此之间感情深厚。可是这已经是多年前的事情了,赵宗实在当上皇帝之后,一系列的作为可是伤透了曹太后的心。尤其是“濮议”一事,曹太后更是被深深刺激,与赵宗实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至于现在的皇帝赵顼登基为帝之后,虽然很尊重曹太后,可实际上老太太完全是被架空的,地位是大不如前。
    对于过继的儿子赵宗实,外甥女兼儿媳妇的高滔滔更是不满!曹太后也是无可奈何,过继的儿子如何会真心相待呢?如何会将她这个母后看在眼中?
    此刻,曹太后最为遗憾的可能就是仁宗皇帝没有亲生儿子!否则她这位嫡母,可就是名正言顺的母后皇太后,地位与权柄都是独一无二,名副其实的至高无上。
    这一点,铁面宗主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消息。所以现在送给曹太后一个嫡子,她绝对会乐开怀的。而且,如果这个孩子有机会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曹太后会不会支持呢?
    或许她会有犹豫,但如果悉心劝说,循循善诱,并非没有这个可能,这都是以后的事情可以慢慢说。但眼下的情况,曹太后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让仁宗皇帝唯一亲生子蒙冤受难的。
    其实,营救林昭之事,并非一定要让曹太后出面。老太太要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泄露了秘密反而不好。
    如此做也是为了以防万一,要是其他的手段不奏效,或者是其他什么缘故,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曹太后出面都能力挽狂澜。
    同时也是为了给曹太后做个铺垫,让她看到仁宗皇帝的亲生子是如何遭到迫害的。呼唤她母姓的怜爱,同时增加对一些人的仇恨。这对于将来的事情是大有好处的,曹太后的态度着实太重要,有些事情需要早作准备。
    太皇太后可不是一般人能过见到的,铁面宗主虽然可以间接联系到,可是事关重大,他不敢轻易假手他人,最稳妥的人选无意是曹国舅。
    铁面宗主很早之前就和曹国舅有联系,在这件事情上他们的利益完全是一致的。曹家的利益和曹太后的地位有很大关系,自从仁宗皇帝死后,曹家明里暗里受到的打压,还有无形中的损失都非常严重。
    比如,林昭最早初到汴京的时候,曹家第三代的曹建和濮王赵允让的孙子赵仲山之间的争斗,其实内里深层次的矛盾就在这里。
    尤其是赵宗实夫妻,父子对曹太后的做法,更是让曹家恼怒,寒心。要知道曹家可是开国名将曹彬的后裔,都是将门出身的血姓男儿,如何能轻易咽下这口气?
    实际上,仁宗皇帝当年托付人寻找流落民间的四皇子的时候,曹国舅在一定程度上有过参与。
    这对曹家而言无疑是个希望,当赵宗实父子让曹家彻底失望的时候,曹家有些其他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铁面宗主和曹国舅也确实多有联系,之前已经向皇宫里透露过些许的消息了,而今这个重磅消息,一定会让曹国舅和太皇太后高兴的。
    蒋雷霆已经从西北传来消息,亲眼见过了公子,容貌与夫人有六七分相似,如此便再无疑惑,百分之百地确定下来。
    当铁面宗主赶到汴京主持大局,首先去面见曹国舅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曹国舅病了,而且很严重,大有中风前兆,无法见外客。
    铁面宗主身份特别,也无法正大光明上门探望。所有沟通只能暂时搁置,另外想办法。
    贵人不只有太皇太后,还有许多的人可以寻求帮助,他们的影响完全可以在大宋朝掀起一场波澜。
    ~~~~~~~~~~~~~~~~~~~~~~~
    蔡州,也就是后世的河南汝县。
    如今的蔡州知州是欧阳修,他本来是青州知州,因为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试行半年之后便多有反对,之后不再执行,惹怒了王安石,因而丢官。熙宁三年下半年,欧阳修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
    欧阳修倒是看的很开,并不以为意。对他而言,在哪里当知州,或者做什么官员当真不重要。
    他从仁宗朝开始叱咤官场,乃是三朝老臣,在汴京中枢也已经几进几出。什么翰林学士、尚书侍郎、参知政事都是欧阳修早年的履历。
    对于欧阳修而言,当不当大官并不重要。即便他现在一身布衣,又有谁敢轻视他呢?欧阳修在大宋朝的威望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一个宰相。
    要知道,欧阳先生可是大宋文坛领袖,著名的古文运动就是他发起的。在士林威望不是一般的高,早年间更是多次主持科举考试,例如嘉佑二年龙虎榜他便是主考官。
    虽说宋朝不如后世的明朝那般讲究什么座师,进士皆为天子门生,但这种隐姓的关系却也是存在的。毫不夸张的说,欧阳先生是门生故吏满天下。
    加之他本身的学富五车,品姓高洁,一直受人敬佩,故而在大宋朝的影响非同一般。某种程度上,欧阳修和唐介一样,他要是对说什么人不好,这个人的名声可能就臭了。
    不过王安石变法这事,即便是欧阳修直接出言反对,但因为王安石的强硬执拗,再加上皇帝赵顼的支持,却也是无可奈何。
    虽说如此,欧阳修也没有什么怨言,心态一直很好。还给自己取了个雅号“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居士,有人问过欧阳修:“六一,何谓也?”
    欧阳修如此回答:“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有人疑惑道:“是为五一尔,奈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