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圣东方朔第3卷-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所迫,与东方大人一块儿生下的事。”“天哪!”珠儿大叫一声,真的昏了过去。
   傅介子急忙上前,将珠儿抱住。
   郭家一挥手,来了几个家人,要将傅介子扯开。
   傅介子一甩手,几个人全部倒下。
   郭家大惊,马上换了一副笑脸。“壮士,这儿是郭大侠郭解的府上,你最好别动手动脚的。”
   “可是公子他……不,珠儿她……”
   “珠儿她是我的亲妹妹,不是公子。等一会儿她醒来,穿上了女儿装,要是她让你抱,我就不管;要是她不让你沾,恐怕你那点武功,没有用处呢!”
   傅介子无可奈何地松开了手,看着几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把珠儿扶进了内室。
郭家平静地坐了下来,将一只裤子干净的腿翘在另一只有点脏的腿上,手中摇着扇子,对着傅介子哈哈大笑起来。



智圣东方朔(第三部)' 回目录 '


上一节 ||下一章




第二十章  金乌与麻雀(之八) 
   玉关高耸,大门紧闭。
   汉时有两个玉门,一个叫玉门关,在敦煌郡西北百余里;另一个就叫玉门,在酒泉郡西北百余里,也就是今天玉门市北边不远的地方。霍去病死后,外玉门由于常受姑师蒲类等小国骚扰,城关已破。上官桀为了安全起见,在玉门修起一个高高的关口,雄壮巍峨,耸立于风沙之中。
   玉门关外,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东方朔与苏武、京房、孟晖、田仁、韩豹六人带着一队人马,来到玉门关下,众人口干舌燥,疲惫不堪。
   田仁抬头向上看了看,惊叫道:“东方大人,你们看,我们来时这儿还是个破墙头,怎么现在修得如此漂亮?”
   京房也点点头:“倒还真像个样子,要是匈奴和西域的人打过来,还真能挡住呢!”
   东方朔和众人走到关下,说道:“叫关!”
   孟晖抬起头来,急切而又文弱地叫道:“开关!开关!”
   关上毫无动静。
   东方朔笑着说:“什么‘开关’不‘开关’的,孟晖,你的声音太小,让公鸭嗓子来叫!”众人笑了起来。
   田仁扯着公鸭嗓子叫了起来:“开门喽!大汉出使乌孙国的使者回来喽!”
   这一叫果然有效,只见玉门关的城楼上探出一个大脑袋,原来是上官桀。
   上官桀故作惊讶地说:“原来是东方大人啊!我还以为是那些败军逃将,又来叫关呢!”
   东方朔说:“上官桀,原来是你在这儿守关啊!怎么,要是那些败军逃将来叫关,你就不让他们进去?”
   上官桀一脸的洋洋得意:“东方大人,不是我不让他们进去,是皇上有圣旨在此,凡到西域去而没能完成圣命的,进去一个,斩一个!臣奉命在此守关,您看!”他一边说着,一边展出一块黄绢来,“皇上亲笔写的大幛子,在这儿呢!下官就是凭着这个幛子,把李广利他们,全给遮回去啦,他们眼下正在冥泽边上,一边喝水,一边悔过呢!”
   只见那大幛子有九个御笔大字:
 
   有负圣命者,入关则斩!
 
   众人不由得大吃一惊。
   苏武在一边叫了起来:“上官桀!我与东方大人出使乌孙,完成了圣命,难道也不让我们进去?”
   上官桀笑了起来。“哈哈!苏武大人,你与那些远去乌孙的士兵,尽管进关。可东方大人能否入关,还要看皇上交待的事情,他是不是真的全都办妥了呢。”
   东方朔吃了一惊:“上官桀,难道皇上真的给了你什么旨意,要我除了远嫁公主,还要做些别的?”
   上官桀支支吾吾地说:“苏武大人,皇上没说那么细,可公孙卿公孙大人告诉我了,说皇上给了你两道旨意,一道是送乌孙公主出嫁,另一道便是去昆仑山找王母娘娘索要仙桃。公孙卿还说,如果要不来仙桃,您可以偷啊!”
   东方朔怒道:“上官桀!公孙卿装神弄鬼的,难道你也信他的?”
   上官桀笑了起来:“哈哈哈哈!东方大人,您还不知道吧!公孙卿大人学问大得很,他帮助皇上修订好了大汉历法,连您的学生倪宽和司马迁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呢!皇上已命公孙卿为太中大夫,还兼中书令呢!如今他官位和您一样高,还拥有实权!他的话,下官能不听吗?”
   孟晖早就急了:“那我能不能跟着苏武大人一道进关?”
   上官桀叫道:“你是谁?”
   孟晖急忙应道:“我是董仲舒的弟子孟晖!”
   上官桀又笑起来:“哈哈哈哈!原来是孟晖。你以为你是谁?我知道,你是孟喜的儿子,是东方朔的徒孙儿!你们几个是东方大人私自带到西域的,不是皇上的旨意!再说了,你们祖师爷上昆仑山,你们总不能就让他一个人去吧,那样多孤单啊!”
   东方朔知道,公孙卿当了权,再争也是没用,便神情严肃地对苏武说:“苏武,你带着众士兵回到长安去吧,看来我是非去一次昆仑山不可了。”
   苏武非常难过地说:“东方大人,你要多多保重啊!”
   孟晖早已忍耐不住,便跑了过去,找了一件士兵的衣服,想换上,混进关内。
   上官桀在楼上大叫:“东方大人,你看你那个徒孙子孟晖,他想混进关来呢!东方大人,您和孟喜,都是英雄一世,怎么会有这么个三孙子?”
   孟晖哭了出来:“我是儒家弟子,本来不该出关的!我要回家看看我的老婆荷艳啊!”
   上官桀大笑起来:“哈哈哈哈!不行!你跟着东方大人在关外呆着吧,李广利比你还窝囊,都带着几千败兵在关外混呢!对啦,东方大人,有一句话是皇上亲口给下官说的,说如果东方爱卿能帮着李广利打下大宛,夺回天马,您就是找不到仙桃,皇上也让我放你回去!苏武,你们快进关吧!”他的话音刚落,关门向上开启。
   东方朔白了上官桀一眼,没有吭声,挥手让苏武率领去乌孙的士兵入了关内。
   苏武拉了一下韩豹,让他也随之而走。不料韩豹却要留下来,与东方朔在一起。
   东方朔说:“韩豹,你的汉奸帽子已经摘下来了来,为何不愿入关?”
   韩豹却说:“东方大人,韩豹觉得跟大人您在一起,挺高兴的来,还有,咱大哥没了,咱还要找咱二哥来。”
   东方朔想了一想,对上官桀叫道:“上官桀,这儿还有个立了功,能打仗的韩豹,他要找他沦入匈奴的二哥,你就把他先收下来,多少能给你帮点忙的来!实在不行,让他去找李广利,李广利知道他的能耐!”
   上官桀正想要个能打仗的,便说道:“那好吧,东方大人,就让他留下来吧!我这儿就缺有能耐的!”
   韩豹哭丧着脸,只好留了下来。
   苏武走到车前,将乌孙国送的干果、食粮拿了下来,一袋一袋地放在东方朔他们四人的马背上,又挑了四个最大的水皮囊,换给了他们。苏武知道,这次随东方大人到乌孙,来回便近一年,如今自己已经入关,容易多了,而东方先生要去谁也不知道究竟何在的昆仑,将是一个漫长的路程,说不定要用三五年的时间。这些吃的也许是杯水车薪,有聊胜无。然而最让苏武担心的,是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孟晖,不知他会给东方大人增加多少负担。
   东方朔深情地看了苏武一眼,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两人交臂拥抱了一下。然后转过脸来,神色茫然地向关外走去。
   京房和田仁对视了一下,义无反顾地跟了上去。
   苏武只好率领着人马侍从,慢慢走进玉门关。
   孟晖在那里左顾顾,右盼盼,不知如何是好。迷茫之中,只见一张圆圆的、胖胖的脸,对着自己灿然一笑。那是荷艳,长安城中的荷艳!想到这儿,孟晖惊醒了,他看着苏武大队人马的背影,便不由自主地向关内冲去。可是,没等他冲到关前,那只大闸似的城门落了下来。
   孟晖本能地停下了脚步,进入了冥想状态。他的脑子仿佛记得,他最尊敬的孔老夫子的老父亲并不姓孔,却叫什么叔梁纥,传说他十分勇猛,曾经一个人扛起了正在落下的城门之闸。正因为此,他才撇下了名为徵在的颜夫人和那个他们祝于尼丘而出生的三岁孩子——孔丘孔仲尼。可孔夫子在《论语》中从来不提这事儿,他的弟子也不愿说到这事儿,只有子路偶尔冒点傻气儿,要显露武功,却被孔夫子带刺的语言刺得遍体鳞伤。孔夫子让温良恭俭让的颜回成了儒者们的楷模。孟晖这回才知道自己的无力无胆是从哪儿传真过来的。好在他想起了孔夫子的另一句话:“知耻近乎勇”。知“耻”之后再装作没带耳朵,不就成了“知‘止’近乎勇”了吗?想到这儿,他从从容容地将太空步一般运动着的双脚收了回来,没让那沉重无比的关闸落到软绵绵的十趾之上。





上一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天机河源(之一) 
   昆仑巍峨,白雪皑皑。
   东方朔与京房、孟晖、田仁四人骑着马,进入昆仑。为了方便马的行走,他们一开始拣平坦的山坡儿走,后来平坦山坡儿变成了山沟沟,又变成了山谷,马已不能前行,有时候人牵着马都过不去,他们只好绕道南下。顺着玉门西边通往冥泽的冥水,再往南下,三天以后到了一个河岔。一打听方知,冥水已变成了籍端水(即今疏勒河);再往南走,只见山愈来愈高,河流愈来愈细,又走了两天,河便没有了,路也看不见了。别的人还可以忍受,孟晖是个体弱多病的秧子货,每天没到半晌便大叫肚子饿了,遇到高坡马不能行便要绕弯,弄得田仁老在嘟嘟囔囔地骂他。好在京房是个会照顾人的人,东方朔看在孟喜的面上,更是多多体谅,一行四人停停走走,走走停停,走了一个多月,居然走到了一个巨大的湖旁。天值中午,酷热无比,东方朔与孟晖之外的另两个都不约而同地脱光了衣服,跳进湖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一阵子,他们喝了几口湖水,都被呛得叫了起来,原来这里的湖水,很咸很咸。
   身上吃的东西已经没有了,东方朔便让京房陪着自己的师叔在湖边休息,自己带着田仁去找吃的。他们纵马行了几十里,方见到几间房屋,有几个老人在说话儿。下马一打听,原来这儿就是仙海,也有人称它为咸水海。东方朔记得,有一次张骞给他和卫青讲过,昆仑山边上有个仙海,张骞他们路过时在这儿停留过,张骞特意说,那儿的水不是湖水,而是海水,咸得很;张骞还在地图上将它标为西海(后来称作青海湖,是海拔三千二百米以上高原湖海)。
   至于哪儿是昆仑山,湖边的老人也不知道。老人们说,这海东边的山,叫做日月山,太阳和月亮都是从这山上升出来的。东方朔觉得好笑,他们哪里知道,日月山的东边还有华山、泰山呢,还有更大的海,皇上称那儿才是真正的仙海呢!但他无心与老人们争论,就请他们接着讲。老人们说:从仙海向南走上百十里地,便是大河,那里便是羌人的领地了。听先辈人说,大河就是由昆仑山的雪水融化下来而成的,可谁也没去看过。东方朔心里一阵高兴,他觉得顺着大河往上走,肯定是远离人世,超凡绝尘的地方,也许那里真的是昆仑山,也许那儿到处是仙桃之园。想到这儿,他还真的有了些飘飘欲仙的感觉。他让田仁田鸭子快点飞回去,叫来京房和孟晖;自己便拿出几块乌孙国王给的玉石,送给那些老人,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