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功有约-高效会计手册-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染力,还能使与会人员在紧张的听讲中获得愉快的放松,同时又深受包含
在幽默之中的道理的启迪,促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于接受主持者
的思想观点和施政主张。

7。音调正确、表情举止适当
会议主持人应发音标准(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自然,
语调变化得体。如果发错了音、读白了字、南腔北调,都会直接影响表达的
效果。此外,还应讲究表情、举止、坐姿、衣着、发型等,做到文明庄重,
落落大方。


二、会议倾听要点

二、会议倾听要点

说,倾听更是一种绝对不可或缺的修养。不过,有很多会议主持人却未能了
解倾听的真义,他们之中甚至还有不少人以为不说话便是倾听。这是一种严
重的错误!倾听是一种极富警觉性与极费心思的历程。在面对面沟通的场合
里,倾听不仅是指一般所熟悉的“耳到”,即运用听觉器官去接收信息,它
还包括“眼到”、“心到”与“脑到”。现扼要阐述如下:

1。眼到——即观察沟通对方的脸部表情、眼情、手势、体态与穿着等,
以判断他的口头语言的真正涵意。
2。心到——即以换位思考的态度站在沟通对方的立场与角度,去体会他
的处境与感受。
3。脑到——即运用大脑去分析沟通对方的动机,以便了解他的口头语言
是否话中有话、弦外有音。
除非会议主持人能够同时做到耳到、眼到、心到与脑到,否则在会议中,
他将无法获致良好的倾听效果,换言之,他将处于某一个程度的“听而不闻”
的状态。

□倾听会议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随时掌握问题的焦点——在会议过程中,虽然可能枝节丛生,
但你应特别留心问题的焦点之所在,以免偏离主题。
第二,要抗拒邻座者的私下交谈——有时你会碰到喜欢私下交谈的邻
座,你最好是和颜悦色地向他指出,你对讨论中的主题很感兴趣,并展示凝
神谛听的姿态,这将可杜绝他的干扰。当然主席或你的上司想跟你私下交谈,
你不应回拒他,因为这是你发挥影响力的途径之一。

第三,不要中途离席——除非你不介意会议的终极结果是什么,否则你
不应在会议中离席。在会议中离席,犹如在棋赛中离席而任由对手搬动棋子
那样的不智。当你重临会议桌,很可能重要的问题业已定案,或是重要的契
机业已消失。有些主管喜欢在会议中离席处理业务,这是一种很坏的习惯,
它不仅有失礼仪,而且极易错失良机。

□倾听会议常见之弊病
毛病之一:作白日梦
·耳虽到,却听而不闻;眼虽到,却视而不见;心虽到,却荡漾于九霄
云外;脑虽到,却神不守舍!
·若想作白日梦,为什么不选择会议室以外的场合!?
毛病之二:只听取话语中所传达的事实
·事实有可能被误解;事实有可能被曲解;事实有可能被隐瞒;事实有
可能被夸张!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话语中所传达的事实,而是话语所蕴涵的观念或用
意!
毛病之三:萎靡不振

·精神涣散等于心智的局部瘫痪。处于这种状态的人,自然注意力不集

中。

中。
振作精神是倾听的第一步!
毛病之四:拒绝听取某人或某种主题话语
·你能根据说话者外表、教育程度、人缘、财富等因素而判定他的话不
值得你听吗?
·你是否认为难以理解的话或引不起兴趣的话都不值得你听?
·只有无知的人或是含高度偏见的人,才会对以上两个问题作肯定的答
复。
毛病之五:情绪激动

·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他通常只能听到他所想听的话语,却听不到他
所不想听的话话。
·先冷静下来再听!
毛病之六:心不在焉,但却摆出凝神谛听的姿态
·本来心不在焉已经有碍听的效果,摆出凝神谛听的姿态,将进一步隔
绝信息的接收,因为可用以接收信息的心思,已被转用在摆姿态上。
毛病之七:笔录所听到的一切信息

·如果就所听到的话语作重点性或总结性的笔录,则可增进倾听效果;
倘若笔录所听到的一切信息,则因无足够时间思考信息的真义,而影响倾听
效果。
毛病之八:未能善用“听话比讲话快”的优势

·一般人听话的速度大约较讲话的速度快三倍。但遗憾的是他们在听取
话语时,常常以多余的时间想别的事情。
·既然听话比讲话快,我们应将多余的时间用来对听到的话语作总结,
或用来思考讲话者的真正用意。
毛病之九:含糊不清

·有些人在刚开始说话时音量甚大,接着愈说愈低沉,直到听不到声音
的地步。这种说话习惯常使听者不知所云。
毛病之十:开口不能自休

·有些人总是以口代耳,他们一开腔即无法停顿。因为他们不把说话机
会留给听话者,致使听话者愈听愈感不耐烦,愈感不耐烦则愈不想听!
毛病之十一:说话慢慢吞吞

·说话慢吞吞的人常常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
·一般人通常欠缺耐心去听取速度太慢的说话。
·以上两种情况的综合结果:人们多半不愿意听取说话慢吞吞的人的话。
毛病之十二:神秘兮兮的说话方式
·这种说话方式很容易使听话者感到说话者故意夸张或扭曲信息的内
涵,致使听话者对说话者本人的关注,超过听话者对说话者所传达的信息的
关注。
毛病之十三:透过鼻孔说话

·这种说话方式很容易给人一种苟且、马虎的印象。说话者好像怕伤元
气那样未能郑重其事地传达信息,致使听话者贬低对该信息的重视。
毛病之十四:说话时两眼斜视

·说话时正视听话者本是应有的礼貌。倘若说话者两眼斜视,往往会让
听话者认定说话者心存不轨,甚至认定说话者并非善类,因此对他所说的话

产生排斥感。
毛病之十五:说话时犹豫不决
有些人说话时吞吞吐吐,好象有许多顾忌,另一些人在提出见解之后,

产生排斥感。
毛病之十五:说话时犹豫不决
有些人说话时吞吞吐吐,好象有许多顾忌,另一些人在提出见解之后,


三、会议答复要点

三、会议答复要点

其次,就算与会者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答复的,也不一定非由主席亲自
答复不可。固然有些问题应由主席亲自答复,有些问题则可由其他与会者答
复,甚至可由发问者本人答复。至于在哪些情况下由谁来答复较为恰当,现
列表展示如下:

由谁答复?在哪些情况下?
主席·直接向主席征求答复的问题,原则上应由主席亲自答复。
·只有主席才能答复的问题,应由主席亲自答复。
·因为时间不够,主席想移转到另一议案的讨论时。可由主席
亲自答复以节省时间。





·假如其他与会者能够答复时。
·假如其他与会者想表示意见时。
·假如时间充裕时。
·假如主席一时不知如何答复,或是需要时间去思索答案时。





·如果主席意识到发问者有意见要表达时,可让发问者先答复
他自己所发出的问题。(在会议中我者们常常发现,有些具有
强烈意见要表达的与会者,本往往会先以发问者的低姿态征求
主席或其他与会人者意见,然后再表达其意见,以便使自己
的意见与别人的意见之间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加自己的
意见受重视的程度。)
·如果主席或其他与会者无法答复,而主席感到发问者或许
有他自己的看法时,则应让发问者本人答复。


四、会议发问的要点

四、会议发问的要点
在会议中,发问的最主要目的是在于启开话匣,以利沟通进行。一旦沟
通网络被启开,主席可借发问来实现下列八种目的:

1。收集资料。“你可否概要地谈一谈此次你在东南亚考察市场所见所
闻?”
2。透视对话者动机意向。“哪些因素促使你决定放弃此次的晋升机会?”
3。提供资料。“你晓不晓得公司对所有编制内的员工均提供子女教育津
贴?”
4。鼓励意见参与。“你对构想中的作息时间变动持什么样的看法?”
5。确定自己对对话者的话语及感受理解程度。“让我总结一下你对这个
问题的看法。。我这个总结是否与你的看法一致?”
6。鼓动对话者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你认为扩大行销网在当前是不是
一种明智的举措?”
7。测定意见是否趋于一致。“这次加工资的幅度与你期待中的幅度有无
差距?”
8。言归正传。“由于加班费的调整带出了许多有关问题的讨论,不知各
位对我先前所提及的加班费调整幅度还有什么意见?”
□问句的型态
了解了发问的多种目的后,主席可运用适当的问句来实现发问的目的。
问句的类别虽多,但基本上它们都是由以下两种型态的问句所演化出来的:

1。封闭式问句。这是指足以在特定领域中带出特定答复(“是”或“否”)
的问句。例如“上星期你告假几小时?”、“你是否认为现状非改变不可?”、
“你第一次发现这种问题是在什么时候?”等。封闭式问句可使发问者获得
特定的资料或信息,而答复这种问句的人,并不需要太多的思索功夫即能给
予答复。但是这种问句有时会蕴含相当程度的威胁性,例如“你昨天迟到早
退了没有?”。
2。开放式问句。这是指在广泛领域内带出广泛答复的问句。这一类问句
通常均无法以“是”或“否”等简单的措辞作为答复,例如“你对自己当前
的工作表现有什么看法?”“假如我们决定这么做,你认为会产生什么后
果?”“你对于下个月的生产目标有什么意见?”等。开放式问句因为不限
定答复范畴,故可使对话者畅所欲言,同时发问者亦可从而熟悉对话者的立
场与感受。
封闭式问句与开放式问句,通常均可进一步演化为以下诸种型态问句:

3。澄清式问句。这是针对对话者的语句重新措辞,以使其证实或补充原
先的答复的一种问句,例如:“你刚刚说你在
自己的单位内可以独当一面,这是不是说你的上司能放手让你去主持自
己的部门?”澄清式问句不但足以确保对话双方能在述说“同一语言”的基
础上进行沟通,而且这是针对对话者话语从事回答的一种理想方式。

4。探索式问句。这是针对对话者的答复,要求引伸或举
例说明的一种问句。例如“我想我已了解你的困难所在,你可
否告诉我一两个具体的实例?”“我担心我并不完全领会你的
意思,你能否对刚刚提及的那些观点再做深一层的解释?”探

索式问句不但可以发掘较充分的信息,而且可以显示发问者对对话者的
信息重视。

索式问句不但可以发掘较充分的信息,而且可以显示发问者对对话者的
信息重视。
含第三者意见问句。这是凭着第三者的意见以影响对话者意见的一种
问句。如“李四认为股长的意见值得支持,不
知你对股长的意见有什么看法?”。含第三者意见的问句中的第三者,
如果是对话者所熟悉而且也是他所尊重的人,则该问句对对话者将产生很大
影响力;反之,如该问句中第三者非对话者所熟悉或非其所尊重者,则该问
句可能引起对话者反感。

6。强迫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