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间词话-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竹头]清商,寸心低诉叙怨抑。映梦窗零乱碧。待涨绿春深,落花香泛,料有
断红流处,暗题相忆。 欢酌。檐花细滴。送故人,粉黛重饰。漏侵琼瑟,丁东
敲断,弄晴月白。怕一曲‘霓裳’未终,催去骖凤翼。欢谢客犹未识。漫瘦却东
阳,镫前无梦到得。路隔重雁北。”
(2) 张炎【祝英近】(与周草窗话旧)∶“水痕深,花信足。寂寞汉南树
。转首青阴,芳事顿如许。不知多少消魂,夜来风雨。犹梦到、断红流处。 最
无据。长年息影空山。愁入庾郎句。玉老田荒,心事已迟暮。回听得啼鹃,不
如归去。终不似、旧时鹦鹉。”

                    五一
    “明月照积雪(1)”、“大江流日夜(2)”、“中天悬明月(3)”、
“长河落日圆(4)”,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
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5)”,【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6)”差近之。
(1) 谢灵运【岁暮】∶“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
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2) 谢□[月兆]【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同僚】∶“大江流日夜,客
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反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顾见京室,
宫雉正相望。金波丽□[支鸟]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
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罡之正换成尉]罗者,寥廓已高翔。”
(3) 杜甫【出塞】(之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
,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4)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
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
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 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五二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五三
    陆放翁《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
能彼,未易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
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1)”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
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怨之致,动
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2)”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
以此也。
(1) 《四库提要》集部词曲类一《花间集》∶“有陆游二跋。┅┅其二称
∶‘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也。
’不知文之体格有高卑,人之学历有强弱。学力不足副其体格,则举之不足。学
力足以副其体格,则举之有余。律诗降于古诗,故中晚唐古诗多不工,而律诗则
时有佳作。词又降于律诗,故五季人诗不及唐,词乃独胜。此犹能举七十斤者,
举百斤则蹶,举五十则运用自如,有何不可理推乎?”
(2) 陈子龙《王介人诗余序》∶“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其为诗也,言理而
不言情,故终宋之世无诗焉。然宋人亦不可免于有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
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非世可及。盖以沈至之思而
出之必浅近,使读之者骤遇如在耳目之表,久诵而得沈永之趣,则用意难也。以
儇利之词,而制之实工链,使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圆润明密,言如贯珠,则铸
词难也。其为体也纤弱,所谓明珠翠羽,尚嫌其重,何况龙鸾?必有鲜妍之姿,
而不藉粉泽,则设色难也。其为境也婉媚,虽以警露取妍,实贵含蓄,有余不尽
,时在低回唱欢之际,则命篇难也。惟宋人专力事之,篇什既多,触景皆会。天
机所启,若出自然。虽高谈大雅,而亦觉其不可废。何则?物有独至,小道可观
也。”

                    五四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
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
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
文学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五五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
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
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
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也。

                    五六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
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可无大误也。

                    五七
    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
已过半矣。

                   五八
    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
歌行,则非隶事不办(1)。白吴优劣,即于此见。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
可不知也。
(1) 白居易【长恨歌】有“转教小玉双成”句为隶事。至吴伟业之【圆圆曲
】,则入手即用“鼎湖”事,以下隶事句不胜指数。

                    五九
    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
情,两无所当,殆有均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
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六十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
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六一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
花鸟共忧乐。

                    六二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1)”“何不策
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车感]轲长苦辛。(2)”可为淫鄙之尤
。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
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
之病,而游词(3)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4)”恶其游也。
(1) 【古诗十九首】第二∶“青青河畔草,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
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
床难独守。”
(2) 【古诗十九首】第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
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
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车感]轲长苦辛。”
(3) 金应圭《词选》序∶“规模物类,依托歌舞。哀乐不衷其性,虑欢无
与乎情。连章累篇,义不出乎花鸟。感物指事,理不外乎酬应。虽既雅而不艳,
斯有句而无章。是谓游词。”
(4) 《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六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1)。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
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1) 按此曲见诸元刊本《乐府新声》卷中、元刊本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
、明刊本蒋仲舒《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八、明刊本张禄《词林摘艳》及《知不足
斋丛书》本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等书者,“平沙”均作“人家”,即观堂《
宋元戏曲史》所引亦同。惟《历代诗余》则作“平沙”,又“西风”作“凄风”
,盖欲避去复字耳。观堂此处所引,殆即本《诗余》也。

                    六四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
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与不能也?
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

第二部分
    
                   一
    白实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
管。(1)”
(1)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二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则渐不讲,并不知
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公霭先生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
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
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
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
伽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两字,皆从n得声。“慢骂”两字,皆从m
得声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牖有朽柳”,“牖有”三
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王长康强”
,“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1)。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
,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是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
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结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
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1)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引陆龟蒙诗序∶“叠韵起自如梁武帝,「
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刘孝绰「梁王长康强」,沈少文「偏
眠船弦边」,庾肩吾「载碓每碍埭」,自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