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木青一边跟大姑说话一边去准备东西,做小生意就是麻烦,各种杂事一堆。世上的钱哪有那么好赚的。
由于下午都试做过了,叶木青做得顺手许多,她分别用小麦面和绿豆面和了两大盆面,然后再洗面,最后把面水倒进两个大盆里,用锅拍盖上沉淀。这些面水,一般沉淀两到三个时辰,其实三个时辰更好,正好明早起来就可以做凉皮和凉粉了。然后各种调料调好,放好,一切收拾停当,她才放心地去睡。
一夜好睡,无梦到天亮。
次日清晨,不知谁家的公鸡打了个鸣把叶木青吵醒了。她翻身下床,利落地洗漱收拾,然后开始蒸凉皮,搅拌凉粉,她把凉皮上抹上油,一张接一张地摞起来。凉粉做了一盆,因为不知道客人有多少,叶木青也不敢做太多。
接下来是准备出摊要用的一应东西。桌子、碗碟、油盐酱醋,葱姜蒜等等一些零碎东西。姑父刘富良特意晚早一会儿,帮着叶木青和叶大姑把出摊的桌子和东西抬到后街。
等到叶木青把桌子摆好,东西拿齐,已经是朝阳东升,街上众人纷纷开门,买菜的买菜,上工的上工。街面上渐渐热闹起来,但买东西的人很少。 后街上的小摊也开始摆上了,人们一边互相打着招呼说着闲话一边有条不紊的干着手里的活。
问的多半是:“吃没吃?没吃来过包子/馒头。”
“吃过了吃过了。”
叶木青虽然是新人,但由于叶大姑的关系,也有人跟她打招呼。
“你是那谁的侄女是吧?这么快就摆上摊了?你这卖的是什么呀?”
叶木青一一笑着回应:“大嫂/大姐/大哥,我这卖的是凉皮凉粉,一会儿调一碗,你们尝尝啊。”
“哎呀,那多不好意思。”
叶木青倒真没客气,她是真的想让大家尝尝。
她先调好了一碗凉皮,又用大姑的锅煎了一碗凉粉,正准备让大伙尝尝,大姑却对她说道:“你一会儿再给大伙吃,这两样东西先端给你摊位的房东。”
叶大姑一提,叶木青才猛然想起这茬,心说,还是大姑更懂人情世故。
她端着两碗东西,回到摊位前,轻轻敲门,里面很快就有人应门:“谁呀,什么事呀?”
开门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富态女人,叶木青笑着说明来意:“婶子还记得我不?就在你家门口摆摊的。”
那人听叶大姑提过这事,对叶木青也有些印象,这么一提,她就立即想起来了:“哦,记得记得。”
叶木青把东西递上去:“婶子,我卖凉皮和凉粉,今天第一天开张,你们先尝尝好不好吃。”
妇人客气地推托:“你们做小本生意的也不容易,哪禁得住这么吃。”
叶木青笑道:“婶子快别推托了,你就尝一口,给个意见吧。”
那妇人这才接过东西,说道:“一会儿我把碗给你送来。”
叶木青回到摊位,又做了两碗,这才让大伙品尝,这明显是狼多肉少,好在大伙也知趣,每人也就尝个一两口,都纷纷赞道:“真好吃,这生意肯定好。”
过了一会儿,叶木青的房东把碗还回来了,不但洗干净了,还还了两碗粥回来。叶木青和叶大姑一人一碗分着喝了,又各买个了馒头就当早饭了。
半个时辰后,街面上愈发热闹起来。人也越来越多,这个时节,春暖花开,轻风和畅,人们也喜欢出来闲逛。平常不甚繁华的后街也开始变得拥挤起来。
后街上的小吃摊也开始忙碌起来,有人来买包子,有人来油糕,也有人来买水煎包。唯独叶木青的摊前有些冷清。
叶木青看着大家都忙,就自己清闲就有些坐不住了。但大伙都不吆喝,她也不好大声吆喝,这样显得太突兀。她只得想了别的办法,还是老一套:试吃。
她拌好了凉皮,凉粉,主动邀请客人免费品尝。有的客人心怀疑虑就拒绝了,有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尝了尝,一尝吃着还真不错,便有了兴趣,问叶木青:“这多少钱一碗?”
叶木青道:“四文钱一碗。”
问的人觉得价钱也不是很贵,就爽快地说道:“给我来凉皮。”
叶木青笑着答应道:“好的,请稍等。”
说完,她就开始麻利的切凉皮,拌凉皮。
客人给了钱,就站在摊前吃完了。
叶木青想着,下次还是准备些简易的桌椅吧,让人站着吃多不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叶木青的生意就开始活泛了。
众人见前面的客人吃得倍儿香,又见摊主是一个清清爽爽的小姑娘,干净利落又笑脸迎人,而且价钱也不太贵。有人就开始按捺不住,开始跟风来买。
有的人要凉皮,有的人要凉粉,还有的人要煎凉粉。于是叶大姑在卖水煎包之余还帮着叶木青煎凉粉。
第九十七章 红火
叶木青就带了六个碗; 这会儿根本不够用。还是旁边卖馄饨和面条的主动过来支援,把他们的碗借给叶木青; 这才勉强够用。
一碗碗的凉粉凉皮卖出去; 碗用过了得洗干净了,留着下拨客人用。
叶木青忙不过来时; 叶大姑只要自个摊前没客人就过来帮忙收钱洗碗。
姑侄俩忙得是脚不沾地; 中间连口水顾不上喝。
周围的摊贩看着叶木青开张第一天生意就这么好; 心里多少有些复杂。好在,他们也没有复杂多久,因为叶木青的生意也带动了别人的生意; 毕竟凉粉凉皮只是当个小吃,又不能真靠它吃饱。有的吃着又酸又辣的凉皮就想就着馒头吃; 有的就着别的吃; 还有吃了凉的东西就想吃些热乎的; 就去买碗面条馄饨吃。还有人特别喜欢叶木青的调料; 端着面条来要一点。叶木青也笑着给了。晌午过后; 客人才渐渐稀少起来; 大伙也得以休息一会儿; 他们一盘点; 不觉喜出望外; 今天上午的生意比往常好了不少。特别是卖馒头的; 比往常多卖了三十多个馒头; 卖面的也多卖了十来碗面。其他摊贩也多少跟着沾了点光。这下众人再看叶木青,那种隐隐妒忌的心情少了些许。
大伙一闲下来就开始唠嗑了。
有的人对叶大姑夸道:“哎哟哟; 你这个侄女可真能干,你真是好福气。”
叶大姑谦虚地笑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娘家兄弟家里孩子多,这又新盖了一片房子,这孩子就想着出来挣点钱补贴点家计,她初来乍到的,很多事不懂,大家都多担待点。”
大伙纷纷应道:“好说好说。”
叶木青到下午时就卖完了,再回去和面已经来不及了。她去跟叶大姑帮忙,叶大姑也不忙,就说道:“你累了一上午,就回家歇着吧,我一个人忙得过来。”叶大姑说着把钥匙递给叶木青,她怕这会儿,海棠还没回家,叶木青进不了家门。
叶木青点点头道:“也行。我回去再买点东西。”
叶木青开始收摊离开,但桌子她一个人搬不动。叶大姑说道:“你先紧着轻的拿,剩下的都搁这儿,晚上让你姑父下了工过来搬。”也只能这样了。叶木青拿了几样轻省的回去。回家的路上有个小菜场,叶木青想了想,就顺路买些香葱青菜回去,她又想着今天开张第一天,一大早的大姑和姑父帮着忙活,她想买点吃的改善一下生活。
叶木青转悠一会儿,看着一家卖鱼的,鱼还是活的,一问价钱也不贵,就买了。还别说,这条路上,卖鱼虾鸭蛋的还挺多。
叶木青提了鱼要走,却听到旁边卖虾的大爷招呼道:“小姑娘,你来看看我的虾,也是活的,价钱便宜,八文钱全给你。”叶木青想着已经买了鱼,而且水产又不禁放,就不觉有些迟疑。
那位大爷见叶木青犹豫,就愈发卖力的夸自家东西:“小姑娘,我跟你讲,我们水产是水杨庄那一带捞的,又新鲜又好吃,方圆几十里都是有名的。我不骗你。”
叶木青听到“水杨庄”三个字,不禁心里一动,那不是杨水明和杨奶奶所在的庄子吗?这有好久没见到他们了,她一直忙着也没去过那里,也不知道他们最近过得怎样了。
叶木青停住了脚步,转身看了看虾,这虾虽然小些,但确实还不错。
她就大方地说道:“八文包圆是吧?行吧,给我装起来。”
那位大爷显得十分高兴,嗓门敞亮:“好咧,小姑娘你可真有眼光。”
叶木青突然说道:“大爷你是水杨庄的?我跟你打听个人。”
那大爷的神色略有些尴尬,他说道:“那啥,姑娘,我不是水杨庄,我只是在那儿捞虾。”
叶木青无奈地说道:“好吧,你把虾包起来吧。”
大爷用在破网兜里铺上大宽叶子,再放虾放进去,系紧,勉强撑住才没漏出来。
叶木青拎着鱼和虾回去了,路过卖酒的小店,她又进去打了二两酒给刘富良。
叶木青开了门,坐在院子里闭眼歇了一会儿,就开始杀鱼刮鳞,准备晚饭。
等到刘海棠回来时,叶木青已经把晚饭准备得差不多了。
接着,其他人也陆续回家。
刘富良没搬桌子,只挑了个担子回来,叶大姑说,房东让把桌子放她院子里了。
两人一起把晚饭摆上桌。
今晚的晚饭是挺丰盛的。红烧鲤鱼、炒小虾、面筋炒青菜,小米粥,贴饼子。
刘富良一看这么多好菜就笑道:“今天这是什么日子,这么改善伙食?”
叶大姑嗔怪道:“这不是我弄的,还不是木青,刚赚了点钱就开始造了,又是买鱼又是买虾的。”
刘富良也道:“木青,下次可别这样了,你赚点钱不容易,都好好攒着吧。”
叶木青笑道:“攒钱归攒钱,伙食也得改善呀。我路过卖鱼的摊子想吃鱼了,就顺手买了回来。我犯馋,你们就陪着我一起吃呗。”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怎么回事,刘富良和叶大姑暗暗称赞叶木青会说话。既然是她的心意,大家也都欢欢喜喜地坐上去吃饭。
等到叶木青把酒拿上来时,叶大姑又数落了她几句,刘富良虽然也说下次别买了,但脸上那个高兴劲儿掩都掩不住。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说着白天发生的事。
刘富良刘海宁他们都想知道今日的生意怎样。
叶大姑得意地说道:“还用问吗?要是生意不好,木青哪有钱去买那么好吃的。”
大家一想也是。
接着,叶大姑绘声绘色地说起了上午的事。
“……摊子前那叫一个人多,人人拥挤着,抢着买,够都不够,还得找别人借碗。两大盆的东西一上午的功夫全卖完了。这还不算,不但她自个的生意好,还带着别人的生意也红火起来了。那卖馒头的卖面条的跟着没少沾光。”
刘海宁竖起大拇指赞道:“木青,你真厉害。”
刘富良也夸了几句:“我从小就觉着这孩子聪明伶俐。”
……
叶木青被人集体夸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便笑着说道:“好啦,大家都别夸我了,我会骄傲的。”
“哈哈。”大家一齐笑了起来。
吃完晚饭,叶木青又开始和面,洗面水,沉淀,切葱丝,剥蒜。上午调的香料还有就不用再做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依旧是蒸凉皮,搅拌凉粉,刘海棠也起得比往常早些,帮她干些杂活。
鉴于昨天的客流量,叶木青今日多备了些凉皮和凉粉,也多装了碗筷。
路上,她对叶大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