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家也有亲戚,不过不在附近,要等到明天或者后天再去走亲戚了。

上午的事情忙完,下午他来到慕姗姗家,一个是拜年,还有就是俩人约好去逛地坛庙会。

京城地坛庙会是最热闹的庙会,从年初一一直到初七,有各类曲艺表演,还有各种地道的京城小吃,热闹喜庆,是京城人每年逛庙会的首选。

今天天上飘着细碎的雪花,但阻挡不了百姓的热情。

等林子轩和慕姗姗来到地坛的时候,这里已经挤满了人,挤一挤才好,才有过年的气氛。

俩人跟着人群逛着,买了点零食吃着,表演看着,倒也乐在其中。

等到逛累了,就找家小摊子坐下,要一碗混沌或者茶汤,慢慢用着。

“你去年是和谁来的?”慕姗姗询问道。

“是和晓玲啊,就这她还抱怨我不带她呢,自己找同学玩去了。”林子轩回应道。

“早知道你把她一起带来好了,省得她不高兴。”慕姗姗好意道。

她话虽然这么说,不过还是想能够两个人在一起。

他们俩人的婚期定在农历三月份,不过年不觉得,一过年就觉得好似进入倒计时一样,要数着日子过了。

慕姗姗有点珍惜这段时间。

据说结婚之后的男人都会变得不一样,结婚之前宠着你,结婚之后使唤你。

她和林子轩谈论过结婚后的话题,还讨论过家务分摊的事情,不过在她看到的家庭里,都是女人在操持家务。

就算李虹在电视台再强势,回到家里还是要扮演妻子的角色。

在这个讲求奉献的年代,贤妻良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女强人还很少出现,社会的转型也是职业女性出现的契机。

慕姗姗正处在这个阶段,她既有传统女性的价值观念,又有着职业女性的追求。

她想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却不知道结婚后会是什么样子,一切都是未知。

所以,她决定好好享受这段被宠着的时光,即便以后被使唤也能有心理上的平衡。

“你这话说晚了,应该年前就说,太假了。”林子轩取笑道。

“你自己都不提,还来说我,我会告诉晓玲,你这个做哥哥的把她给忘了,看她不哭给你看。”慕姗姗威胁道。

“说起来还真是,以后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林子轩感慨道。

“都是在京城,又不是不见面,咱们经常回来就是了。”慕姗姗劝解道。

“回来蹭饭啊,对了,你的厨艺到底怎么样,有咱妈几成功力,一直没见你动过手,别到时候还要我来下厨。”林子轩怀疑道。

“你会下厨么?”慕姗姗反问道,“我做菜你别管好不好吃,反正吃不死你就成。”

“你这一说我还真有点害怕,要不你先弄一档厨艺节目,就是教人学做菜的练练手,等你功力大成之后我就放心了。”林子轩提议道。

“你的心眼太坏了,想让全国百姓替你受罪。”慕姗姗指责道,“不过这个点子不错,可以向台里提出来试试,叫什么好呢?”

“叫天天饮食吧,通俗好记。”林子轩如此说道。

第四十五章三个剧本

忙碌的年节过去,生活又恢复到平日的模样。

林子轩到华国电视台报道,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组织关系也挂靠在华国电视台,所以就暂时在电视台内部办公。

这里原本就是华国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部门,现在只是独立出来而已。

这是一种尝试,大家都在摸索,一开始不可能分的那么彻底,步子迈的太大,容易出事。

以前华国电视台的摄影棚和拍摄设备都划归到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名下,算是固定资产,只有人员方面较为麻烦,很多电视台的老员工对此有抵触情绪。

李虹倒是很干脆,愿意来的就来,不愿意来的绝不强求。

她在电视剧制作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以作风强硬著称。

眼下的问题是稳定人心,只要艺术中心能够快速的制作出一部质量精良的电视剧,获得观众的认可,打响第一炮,那基本上就妥了。

可惜了《渴望》这部剧!

李虹在心里叹息,如果这部电视剧能作为艺术中心的第一炮,那绝对是开门红。

经过过年这段时间的播放,《渴望》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无论是观众的来信还是媒体的评价,都是一边倒的叫好声。

这种生活气息浓厚的电视剧给华国百姓带来全新的体验,剧中人物的命运牵动着观众的心,造成了追剧的热潮。

有些没有看到开头几集的观众甚至要求电视台重播,此时《渴望》连一半都没有播完。

李虹摇了摇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渴望》拍摄完,摄影棚和机器都不能闲着,要抓紧时间制定下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计划。

过年的时候她和林子轩谈过,这次不会拍摄像是《渴望》这类大制作的电视剧了。

由于刚刚从华国电视台分离出来,要重新梳理和电视台的关系,以前是统属关系,现在成了合作关系,所以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不再获得电视台的全力支持。

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要自己想办法。

问题的关键是资金不足,从电视台划拨过来的两百万资金需要安置新进的员工,要添置新设备,改善大家的工资待遇,还要预留一部分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资金要花在刀刃上,不可能为了拍摄一部电视剧把所有资金都压上,那样太冒险了。

用于拍摄电视剧的资金只有50万,也就是说只够拍摄一部二十集左右的电视剧。

这种长度的电视剧没办法像《渴望》那样描写一个时代的风貌,只能另辟蹊径。

至于类型倒是无所谓,不过作为艺术中心成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绝不能是平庸或者失败之作,要展现出独特的风格来,至少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李虹让林子轩琢磨琢磨,她对这个女婿抱有极大的期望。

当然,她也知道,整个艺术中心不能只依靠林子轩,林子轩能写出《渴望》这种大热的电视剧,不一定就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其他精品的剧本。

创作需要时间和积累,有些编剧为了写剧本还会深入了解生活,到工厂和农村采风。

但时间紧迫,她需要一个好剧本尽快投入拍摄,把艺术中心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旦忙碌开来,大家就没有心思想其他事情了,人心也就稳定了。

这时候,敲门声响起,林子轩走了进来。

他刚刚报道,把组织关系转到电视台,就来找李虹了,对于丈母娘交代的工作他可不敢怠慢,还要保质保量的完成。

“小轩,感觉怎么样?这儿和电台不一样吧。”李虹招呼道。

“挺好的,这儿忙的多,电台那边太清闲了。”林子轩小心道。

他心里其实挺怵李虹,现在又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在家里随便点没事,这里毕竟是办公场所,要注意点影响。

“咱娘俩就别客套了,坐吧,没人的时候不用这么拘束。”李虹随意道。

“那行,我就不拘着了。”林子轩放松下来。

他从身上的背包里拿出一叠稿子,递给李虹。

“这是我琢磨的三个本子,有大纲和前两集的故事。”林子轩解释道,“不知道咱们要拍什么类型的电视剧,就先写出来给您看看,不合适了再改。”

这一次,李虹没有觉得林子轩毛糙,而是非常惊讶。

她知道林子轩做事稳重,既然拿出来给她看,那就是质量还不错。

你这是批发剧本么?

她很想这么问,别人写剧本千难万难,怎么到你这里就好像买大白菜一样啊。

李虹不知道,慕姗姗也有过这样的感慨。

“第一个本子叫《编辑部的故事》,讲了在一家杂志社的编辑部里发生的啼笑皆非的事情,走的是和《顽主》类似的路子,有点调侃现实,展现人生百态什么的,不过比《顽主》收敛多了,《顽主》那个有点过了,第一次写没把握好,这次不会了。”林子轩说明道。

李虹清楚《顽主》给林子轩带来的骂名,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不过在她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故事精彩,一些争议不算什么,《顽主》的电影在年轻人中受到追捧,就很能说明问题。

她要拍的是观众喜欢看的电视剧。

当然,如果能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口味都照顾到那就更好了。

“第二个本子是《我爱我家》,怎么有四十集?这可超出咱们的预算。”李虹询问道。

“这个叫情景喜剧,一集一个故事,制作费用非常低,只要一个场景就行,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说话,花不了多少钱,还能连续拍下去,第二部,第三部,做成一个系列。”林子轩解说道,“就是故事情节有点太平常了,没有波澜起伏,和《渴望》没法比。”

“我也不期望能超过《渴望》,只要有特色就行了,你别有压力。”李虹关切道。

“第三个本子叫《外来妹》,只有十集左右,讲的是北方农村的姑娘到南方工厂打工的故事,这种事以后会越来越普遍,有时代特色,就是拍摄起来怕是要到花城取景,不太方便。”林子轩叙说道。

第四十六章属于平民的时代

林子轩把三个剧本的大致情节和优缺点介绍一番后就离开了,拍摄哪一部要由李虹决定。

选择这三个剧本他经过慎重的考虑。

由于拍摄资金的限制,只能选择节省资金的室内剧,不需要外景和大场面,就是一群人在封闭空间里逗闷子。

然而,有了《渴望》这种大制作的室内剧在前,想要超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就只有走另一条路了。

《渴望》属于苦情戏,《编辑部的故事》和《我爱我家》都是喜剧题材,从类型上和《渴望》区分开来,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于《外来妹》,这个剧本是一个较为新颖的题材,直击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让观众耳目一新,不会和《渴望》进行比较。

在这三个剧本中,林子轩倾向于《编辑部的故事》。

这个本子延续了《顽主》的调侃和讽刺,京味十足,其中李冬宝的形象正适合葛尤。

葛尤来电视艺术中心是看林子轩的面子,林子轩自然要为他写一部演主角的电视剧。

虽然《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群戏,不过李冬宝这个角色非常讨巧,能让观众记得住。

林子轩把《编辑部的故事》作为第一个介绍,就是这个意思,希望得到李虹的重视。

当然,他不会越俎代庖,最后还是看李虹的考量,如果李虹觉得《编辑部的故事》太过冒险,容易引起争议,也可以选择《我爱我家》这种老少咸宜的剧本。

林子轩走后,李虹翻看着三个剧本。

作为华国电视台的制作人,她审阅过很多剧本,本子的质量好坏她看了大纲之后基本上就能断定,这三个剧本各有优缺点。

《编辑部的故事》贴近生活,反映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但讽刺意味太浓,不够主旋律。

《我爱我家》是一部家庭喜剧,适合全家人一起看,只是作为艺术中心打响名头的第一部电视剧略显平淡了些。

《外来妹》题材新颖,对准了一群打工者,展现了社会变革下普通人的生活。

说实话,这个剧本打动了李虹,因为这是一部女人戏,一群农村女人到陌生的大城市打工,作为女人她更能理解其中的艰辛和酸楚。

在大时代下,个体命运的变迁,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投射出整个社会的变化。

李虹敏锐的察觉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