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开罗国际电影节的那个奖项分量不重,大家不怎么看得上。

国内重艺术轻商业的氛围一时半会改变不了,冯晓刚说自己经常被打压不是开玩笑。

这次受到外国友人的高度赞扬,冯晓刚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觉得还是外国人懂电影,对芭芭拉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尤其是听到芭芭拉说想把他的电影推向国际的时候,心中难免有点小激动。

“我这算不算是崇洋媚外,怎么就觉得这老外说到我心坎里了,不会是遭到敌人糖衣炮弹的攻击了吧?”交流结束,冯晓刚冷静下来,说笑道,“还别说,这糖衣炮弹真是舒服,防不胜防啊。”

“这怎么算是崇洋媚外呢,咱们这是打入敌人内部,糖衣咱们吃了,炮弹咱们再打回去,为了攻占好莱坞,咱们受点罪算什么啊。”林子轩调侃道。

“还是林总的觉悟高,说起来,都是为人民服务。”冯晓刚配合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三章文化差异

芭芭拉罗宾逊这次来京城虽然主要是为了李桉和《卧虎藏龙》,不过林子轩不会放过推销的机会,他邀请芭芭拉观看好梦公司投资拍摄的影片。

除了冯晓刚的《一声叹息》,还有林晓玲刚拍完的《回家》。

姜闻的《许三观卖血记》后期制作还没有完成,而且,那部片子是欧洲电影人投资,早已被欧洲的电影公司接手。

林子轩希望和芭芭拉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

如果能借助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平台把好梦公司的影片做全球推广,不光能带来收益,还能增加好梦公司的知名度。

同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也不吃亏,他们会从中获得收益。

比如张亿谋的电影,在他们的推广下,张亿谋拿了奖,电影在西方获得好评,卖出了好价钱,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按照合同收取提成。

自九十年代海外的电影人进入国内的电影行业以来,大致有三种合作模式。

一个是代理,他们来国内挑选影片,负责向国际影坛推广,收取提成。

第二个是购买放映版权。

比如购买了影片在北美的版权,他们会运作电影进入北美地区的院线,获取票房收益。

第三个是直接参与投资,那电影的版权就归投资商所有。

由于华国盛产文艺片,对于欧洲的电影人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像是意大利的马克穆勒,法国的让路易等人,较为关注华国导演的动向。

好莱坞是九四年之后才开始重视华国的电影市场,在此之前,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

如今《泰坦尼克号》在华国的票房成绩证明了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市场,目前这部影片在国内的票房已经达到两亿八千万,突破三亿问题不大。

相当于四千万美元,按照票房分账比例,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能分到八百万美元左右。

这足以让好莱坞重视这个亚洲新兴的电影市场,他们不会放弃任何能获得利益的机会。

相对应的,同样给华国国内的电影公司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创造了机会。

眼下的情况是,芭芭拉属于强势的一方,他们掌握着平台和资源。

她来确定一部电影有没有推广的价值,能不能给公司带来收益。

如果是成名导演的作品,像是李桉那样的,她会重点关注。

对那些具有潜力的导演,她同样有兴趣,包括冯晓刚、姜闻和田状状等人。

芭芭拉选择影片的标准是看这部电影符不符合西方观众的价值观,或者能不能吸引西方观众的好奇心,电影最终还是要面向观众。

她对《一声叹息》和《回家》两部影片的看法不同。

《一声叹息》展现的是东方式家庭对于婚外情的处理方式,这部电影在西方没什么市场。

你让法国人看这部片子,他很难理解,有个情人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美国人是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比如前几年在美国上映的《廊桥遗梦》。

《廊桥遗梦》和《一声叹息》的主题差不多,都是讲述婚外情的故事,主角最后都回归了家庭,但两者的处理方式有不小的差异。

在《一声叹息》中,张国粒在妻子和情人之间左右摇摆,狼狈不堪。

《廊桥遗梦》里女主角虽然有过内心的挣扎,但导演却讲述了一段细腻感人的爱情故事。

据说美国人看完这部片子引发了国内的离婚大潮,想要寻找自己的真爱。

说起来,《小城之春》和《廊桥遗梦》更为相似,只是美国观众可能接受不了东方式的含蓄,会觉得沉闷无趣。

从这三部影片的对比就能发现,即便是同样的题材,东西方导演的处理方式会截然不同。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那么为什么像《泰坦尼克号》等好莱坞大片在华国会受到欢迎呢?

一方面是国内商业片的匮乏,另一方面是这类影片表现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它几乎抹平了文化间的不同。

比如灾难面前的人性,男女之间的爱情,贫富差距等等,在任何国家都存在。

芭芭拉对《回家》这部影片给予了好评,因为影片符合西方人的价值观。

在她看来,《回家》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

一个杀了人的囚犯在监狱里接受改造,出狱后寻找心灵的救赎,并最终获得谅解。

整部影片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

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在国内,或许觉得女警察的角色代表着国家机关,太虚假,可在芭芭拉看来,这是女囚犯在救赎路上遇到的指引者,相当于上帝的使者。

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影片的解读会出现极大的差异。

作为资深的电影人,芭芭拉认为这部影片在欧洲很有市场。

欧洲观众对这类救赎的故事很有兴趣,他们信奉上帝,总是祈祷被上帝救赎。

再者说,因为五块钱坐了十七年的牢,这还是首次在华国监狱内实地拍摄的影片,这些都能拿来作为宣传的噱头。

如果能够拿到一些有分量的奖项,卖出一个好价钱并不难,关键还是要靠宣传和运作。

芭芭拉有意代理《回家》这部电影海外的版权交易,包括亚洲和欧美等地区,提成是收益的百分之三十。

就是说他们接手后,好梦公司只要配合宣传就行了,其他都由他们进行操作。

片子卖出去之后获得的收益,除掉营销成本,他们还要拿走百分之三十。

这个营销成本包括宣传材料的制作,参加电影节及电影市场的各种花费等等。

按照影片的投资规模,营销成本大致控制在三千到五万美元之间。

电影的投资越大,营销成本越高。

像《回家》这种小成本文艺片,营销成本不会超过一万美金。

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百分之三十的提成属于正常范畴,如果是著名导演或者制片商比较有办法,提成可以降到百分之二十五。

林晓玲显然还不能享受这种待遇。

芭芭拉要把《回家》这部电影带回香江让公司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推广计划,在获得认可后,才会和好梦公司签署代理协议。(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四章思考

冯晓刚对于这个结果颇为郁闷。

他目前拿得出手的电影就是《一声叹息》了,可惜还是没有被人看上。

说实话,国内的电影导演对于国际影坛极为热衷,特别是那些大导演。

他们先在欧洲影坛不断的征战,获得荣誉后就开始长达数年的冲奥之旅,美国奥斯卡是国内大导演的终极目标。

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但每年总局推荐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时候,竞争都极其激烈。

因为一年只能推荐一部电影,那是属于大导演的战场。

冯晓刚同样有这样的想法,想着自己的电影能在国际影坛上风光一把。

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一样。

以前拍电视剧那会,他可能觉得能拍电影就满足了,现在拍了三部贺岁片,票房有了,他自然有了更高的追求。

怎么转型,怎么走向国际影坛,就这个问题他询问了资深电影人芭芭拉。

芭芭拉认为冯晓刚应该继续走商业片的道路,《一声叹息》有点不伦不类,介于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两边不讨好。

虽说影片在内地的票房不错,不过那更多是由于冯晓刚和张国粒的号召力。

如果让一位不知名的导演来拍,会不会赔本还说不准。

有的导演擅长文艺片,有的导演擅长商业片,有的导演两者兼备,只是那样的导演不多。

导演在起步阶段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等你在一个领域达到顶峰的时候,才有资本尝试新的东西,否则很容易失败。

在好莱坞,即便是大导演,失败的次数多了,同样会被主流的电影圈子踢出局。

她鼓励冯晓刚继续拍商业片,但不是那种京味喜剧,而是要走国际化路线。

“该怎么走国际化路线呢?”冯晓刚请教道,“我可以把片子里的京味淡化,也可以把拍摄地点放到国外去,可它本质上还是一个东方的故事,我现在弄不明白的是什么样的故事能让东西方的观众都接受。”

这是冯晓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京味喜剧让他获得了成功,《一声叹息》是一次转型的尝试,但这次转型毁誉参半。

冯晓刚显然不能继续拍这类影片了,如果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观众恐怕不会再买账。

他很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儿,所以有了回归贺岁片的打算。

可就算是拍贺岁片,也不能是以往的京味喜剧,要有创新才行,不然就是吃老本。

作为一位有追求的导演,冯晓刚当然不想吃老本,他还想着冲向国际影坛呢。

创作需要时间上的积累,这是冯晓刚要休息一年的原因之一,他要好好琢磨这个事儿。

在这个问题上,林子轩能给他的帮助不多。

或许能从侧面提醒一下,但不能直接告诉冯晓刚该怎么做,别人告诉你的东西远没有自己琢磨出来的深刻。

更何况,林子轩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他毕竟不是导演,没办法用导演的思维考虑问题。

所以,他没有逼冯晓刚拍新片给公司赚钱,而是给了冯晓刚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思考。

“我没办法给你一个标准,在东西方文化的理解上你可以和李桉聊聊。”芭芭拉建议道,“想要国际化,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和国际上的制作团队合作拍片,如果你需要,我可以负责联系,但你要有个能打动我们的剧本。”

这的确是最简单的办法,和好莱坞的团队合作,时间久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国际化了。

不过这种国际化合拍的影片投资成本肯定要上升,没有三千万拿不下来,再加上后期的宣传费用,至少是四千万人民币。

在国内绝对属于商业大片了。

林子轩虽说对冯晓刚的新片投资不封顶,可也要考虑怎么收回成本的问题,光靠国内的票房收入肯定不行,要想想其他手段。

“我觉得那个芭芭拉说的挺靠谱,咱们要不要试着干一把?”冯晓刚询问道。

“那只能走其他路子收回投资了,大批量的植入广告。”林子轩提议道,“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要把广告考虑进去,和广告商联系,有了十几条广告,成本就差不多回来了。”

商业片植入广告的做法很常见,冯晓刚以前就做过,只不过还有点遮遮掩掩。

植入广告的好处是把电影剧情和广告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不经意间对广告有了潜意识的知觉,这要比直接播放广告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广告可以是电影中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