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瞒您说,您要找的房子,这洪县还真就没有,不过您可以去省州府看看。我之前有个朋友也在省州府做牙子,他那边准有您要的房子。”这张牙子其实就是个腼腆的男孩子,虽然自己开了个牙行店,但年龄不大,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
“去省州府?”苏浅浅有些诧异的问到。
“是的,省州府有很多你们想要的房子,至于价格方面,你们到时候找到我朋友就说是我介绍过去的,他会给你们安排。而且咱们县去首府淳淮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也就小半日的样子就到了。”腼腆的男孩子善意的回答。
“爹,咱们就去首府淳淮好了,反正都要搬家,能去首府为什么要在县城里?”苏浅浅听张牙子的话心动了,首府可比县城有发展前途呢,所谓的市场越大,机会就越多。
“嗯,让我想想。”老实的庄稼汉还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去省府的打算,从几个月前搬出苏家坳就一直打算着来洪县定居,现在又说去省府,这人生地不熟的真能住下去吗?还有家里的生意,去了省府那么远的地方还能照顾得来吗?老实的庄稼汉即使磨练了小半年,也还没想清楚,搬家后可以直接把家里的作坊也迁移到省府啊,生意还可能比在玉溪镇做大很多倍。
“爹,您就别想那么多了,您想的无非是家里的作坊生意没办法照看过来,不过您放心,待家里在淳淮安顿下来后就把家里的作坊跟店开到省府去。咱们还能去郊外买块地把咱们的作坊办大,店面咱们也可以在省府开一家很大的批发店,这样一来生意不就有着落了吗?”苏浅浅看老实的庄稼汉一时半会想不通,马上开解道。
“让爹好好想想。晚饭的时候再把决定告诉你。”说完背着手往前面走去。
苏浅浅主仆二人道别了张牙子后,一路沿着洪县街头走回云来客栈。虽说是走回去的,不过苏浅浅还是留意了周边的店铺,看看生意情况。
要是自己家作坊真的办大了,豆制品批发店肯定是要周边县城都要开起连锁店来的。趁现在苏大壮还没考虑好之前自己还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周边市场坏境。
☆、65。第65章 找房子(下)
待主仆二人快到云来客栈时,苏大壮已经站在门前翘首以待女儿了。
刚才自己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去省府的事情,来不及顾上女儿是否跟上自己的脚步。回到客栈才发现女儿没在身后可把苏大壮焦急够了,虽然有常大叔跟着,可自己的女儿还是比较担心是否安全。
看见女儿回来后,苏大壮满脸惭愧的跑过去拉着女儿问:“大丫,是爹不好,一想事情就把你给忘了。”
“爹说什么呢,我跟常大叔一起很安全,更何况爹在想事情,我不应该打扰爹。”虽然叫一个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的男人做爹还是不是很习惯,到谁让自己占用了人家闺女的身体呢!
“大丫,爹想好了,到哪里都是买房子,到哪里都人生地不熟的,咱们就听你的,去省州府买房子。更何况咱们还有要开店做生意,办大作坊,不愁以后没钱养家。然后再给二宝找个好的私塾。爹相信省府的私塾肯定比这县城的好。”苏大壮信誓旦旦的说着将来的打算,不过最后还是“哎”的叹了一口气。
“爹,您干嘛叹气啊?有什么事情吗?”苏浅浅拉着苏大壮满是茧子的大手问道。
“爹在想为什么咱们家大丫三丫不是男孩子呢?”苏大壮抚摸着女儿的头说道。
“爹,您这是重男轻女!女儿有什么不好的?”听苏大壮这样说,苏浅浅还真有些生气了。
“大丫,你别生气,爹不是这个意思。爹是觉得要是你们是男孩有些事情就要好办一些。”苏大壮见苏浅浅误解自己的意思了,手足无措地拉着女儿解释道,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解释越解释越让人误解。最后苏浅浅直接不理苏大壮抽出自己的手就往楼上自己的房间走去。
“大丫,你别生气,爹真不是这个意思,爹的意思是……”这越解释越乱,苏大壮见女儿甩手走后有些无措的看着常大叔。
“老爷,你别着急,等晚饭时说不定大小姐就不生气了!”常大叔没结婚生孩子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劝解苏大壮,也没能明白苏大壮不是看不起女儿,只是心疼女儿不能像儿子一样去上学,苏大壮一直觉得亏欠女儿,这也是为什么苏大壮对苏三丫百般好,这种好可能超过苏二宝好几倍。
晚饭时苏浅浅也没跟苏大壮说过一句话,苏大壮几次想开口跟女儿解释都见女儿把脸调到一边不看自己而无从开口。
父女俩就这样一个想解释,一个不理人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苏家主仆三人套上牛车向省州府淳淮出发。
虽说只需用上小半日就能到达淳淮,但不熟路的苏家主仆三人还是弄到天黑关城门前才进了淳淮。
一夜无话,苏家主仆三人第二天一早在客栈掌柜的指引下才找到张伢子说的朋友那里,当苏大壮说明来意后,伢行掌柜佟伢子热情的解说着淳淮宅院的情况。待苏家一直认为可以后才向苏大壮问张伢子的情况,直到现在苏家人知道张伢子是这佟伢子的救命恩人,在淳淮开的伢行还是张伢子帮忙才开起来的。
☆、66。第66章 父女(三更)
一路伴随着彤伢子的讲解,把原先还是有些紧张的气氛也变活跃起来了,苏大壮也渐渐开始说出自己对房子的见解及要求。
这样的问答直到走到一处比较清幽的房屋前才停了下来,看样子这家人是刚搬走不久,门前还干干净净的。经过彤伢子介绍,才直到这附近就有一个私塾,而且还不错,周边很多小镇或县城的学子们都慕名而来这里就读……
在彤伢子滔滔不绝的介绍中,苏浅浅终于从中抓住了几个有用的信息;一、离私塾比较近,二、坏境比较好,三、这个宅院是一个京城高官家的外生子先前居住的,现在搬离此次回了京城。
打开大门,现入眼前的就是一幅繁花似锦,院子不算很大,但也绝对不小,对于苏浅浅一家子来说刚刚好。这个三进三出的院子也刚刚好能安排下苏家大家子,不管是丫鬟婆子还是家丁,每人都能分得一间屋子。
由于苏家是张伢子介绍过来的,彤伢子给说了一个比较实惠的价格,让苏家只花了二百两银子就把院子给买了下来。
现在房子买好了,就差店面还有办作坊的地了。苏大壮也不矫情,这些事情全交由彤伢子帮忙着寻找,价格无所谓,只要店面面积位置能达到所想就好。
对于彤伢子来说,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大客户。在心里默默承了张伢子的情,想着以后要是张伢子有什么用得着自己的地方定要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既然房子落实好了,那生活用具什么的总不至于还从云溪镇运过来吧。苏大壮带着常大叔跟苏浅浅把家里需要采买的用具全部采买好,该打扫的卫生也全部打扫干净。之前搬家是没办法,条件不允许,村里逼着撵着自己走,找好房子后还让妻儿帮忙着打扫卫生,现在条件好了,总不至于还让妻儿过来再搞吧。
说干就干,苏浅浅年纪小,个头也小,打扫卫生这活就只能全靠苏大壮跟常大叔了。自己帮忙着做些简单的,比如抹桌子扫地的。苏家现在虽然日子好了,也有了佣人,不过一家子还是秉承原来的习惯,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动手。
都说人多好办事,那么大一个院子就三个人打扫,准确的说能做事的也就两个大男人,苏浅浅顶多算个人,不能算做劳动力。更何况因为上次的事情父女两还没说话呢,让夹在中间的常大叔左右为难。
直到五天后,彤伢子再次来到宅院找苏大壮,说店铺的事情,父女两唯一说的话都在围绕在店面来聊。只是心里留下的痕迹既然已经留下了就很难抹去,就如现在的苏浅浅。虽然跟苏大壮说话了,但没外人在的时候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什么都不说。
说准确一点,不理人的其实是苏浅浅,很多时候苏大壮想找苏浅浅聊聊,把之前的误会解释清楚,可每次看到女儿拉长的脸,看见自己就绕道走开,话到嘴边的苏大壮不得不又咽下去。
☆、67。第67章 重操旧业
店铺选在人流量比较大的位置,地理位置有了,顾客还怕没有吗?又考虑到家里的店现在在镇上的面积都嫌小了,所以苏家父女两连隔壁店也一起盘了下来。
生意既然要做大,就不能在店面上小气。苏浅浅让苏大壮找了些工匠来把两间铺子间的隔墙打开,让店面看起来不用那么拮据,而且摆放货物的时候比较宽敞一点,顾客在选择货物时也不用你推我嚷的。
店铺后面是两间空房子,可以捣腾一间出来给驻店的店员住,另外一间可以用来做仓库使用。搞批发的,需要个很大的仓库,苏浅浅合计着等一会作坊办起来后,得再附近再找两间比较宽敞的屋子座仓库。
现在店面找好了,装修也弄得差不多了,唯一差的就是货物还没到位。这几天空下来的时候常大叔赶着牛车回了云溪镇,准备着搬家事宜。
由于买房又是买铺,还带装修的,苏大壮父女两现在全部加起来也就只有不足一两银子了,要是家里的货再不跟上来,父女可是连回云溪县的路费都没有。
眼看着常大叔回去都好几天了也不见送个信回来,想着这什么消息都要靠人工传递的古代,苏浅浅现在真的无比怀恋二十一世纪的手机。
父女两合计了一些,要是老家在不来人,不能就这样等死。于是父女两又开始了最开始发家时的做法,重抄就业开始卖起了豆腐脑。苏大壮用剩下的余钱去粮店买了十斤大豆,准备着做些豆腐脑第二天拿到集市上去买,赚点生活费回来。
值得庆幸的是,苏家本来就是靠豆制品谋生的,刚买下宅院时苏大壮已经把需要的石磨,木缸等用品全部也一起买了回来,不然父女两现在还真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第二天一早,苏家父女两挑着头一天准备好的豆腐脑去到自己家店面门口摆起了小摊,省府不比乡镇,这摊你想摆在哪里就摆哪里没人管你。省府摆摊必须得经过官府的同意,如果是摆在别人家门口,必须得经过主人家的同意才行。
苏家比较好,店面是自己家的,不用经过别人的同意,也不用去官府申请批准。也许是觉得新鲜,也许是有人曾经在云溪镇吃过,又也许是因为这是省府,所以苏家父女两事先准备好的吆喝台词一句都没用上就有人上来买豆腐脑。
以前条件不允许,所以只是带了碗跟小勺子让顾客买了豆腐脑就找个地方蹬着吃,现在自己家店铺就在后面,可以在里面摆上两张桌子,几条凳子。前来购买豆腐脑的顾客可以端着碗在屋里吃完了再走。
当然,条件好了,价格也就不一样了,原来在云溪镇卖两文钱一碗的豆腐脑,现在买五文钱一碗,生意还好得不行。可想这省府的人生活条件是云溪镇这种小地方没办法比拟的。
是也,省府就是省府,要是底下乡镇都比省府富裕了,那还能叫着省府吗?当然,这是不能的。
☆、68。第68章 苏母被打(上)
父女两就这样一日复一日的买着大豆,买着豆腐脑。云溪镇的亲人始终没有来到,焦急的苏大壮父女现在头大如斗,心里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