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之动力帝国-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祁连山和刘文岳面面相觑,可身为下属又不能揪着老板问——你到底哪边的?

    听梁远说的前半段到是和目前国内流行的全盘西化思想极为类似,可听后半段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在考虑到梁远本人现在绝对够上大资本家这个称呼了,种种现状纠结在一起,两人更弄不明白梁远到底是个什么政治立场了。

    “我们不要想那么多,企业先追逐的是利益,老刘你给联邦德国那边回信,不要遮遮掩掩的,只要双方利益一致什么都有得谈。”

    梁远既然如此说,两人只能压下心头的疑惑,点了点头,对于此时的祁连山和刘文岳来说,两个人要是真论起来还算是北约阵营的人,既然出身共和国的梁远都不在乎东德的死活,两个人对东德更不会有半丝的关注。

    “老刘,你把东德远嘉那边的工作整理下,包括远嘉进入罗马尼亚的事务,然后和老祁做个交接。”

    “办公室主任和营运部经理都跟着我过来了,一会我把祁总介绍给他们。”刘文岳点头说道。

    通过近期的公文通讯往来,刘文岳倒是知道祁连山来欧洲,主要就是接手自己原本在东德的工作,按梁远的说法,集团在西德将要开展一项决定性的战略工作,届时身为联邦德国远嘉总经理的刘文岳肯定是分身乏术。

    “远大少,现在该和我们说说这回来欧洲到底是为了什么了吧。”祁连山笑着问道。

    “老祁和老刘都是伴随公司成长的元老,我有什么说什么,这几年虽说公司的展很快,但我们的主营业务却一直在变。”

    看着祁连山和刘文岳都笑吟吟的看着自己,梁远苦笑了一下,说道:“好吧,我承认,主要是因为我的原因。”

    祁连山和刘文岳加入远嘉都是及早的,特别是祁连山,可以说是看着远嘉在梁远的指挥下一路膨胀,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将业务从国内的几角旮旯拓展到苏联继而拓展到欧美。

    这几年公司的经营重心从早期的中苏边贸到电子芯片,后期又转移到了铁路机车制造,当大家都以为未来远嘉的业务重心是成长为一家大型铁道装备供应商时,梁远却接了一个倒手f14战斗机的买卖……,结果经过了一阵眼花缭乱的分拆之后,公司重心又转移回了外贸,原本集团在铁路上所做的准备工作差不多都被放弃掉了。

    从集团目前的情况看,业务范围涉及集成电路制造、对外贸易、金融信托、家用电器、酒店娱乐、工业动力、金属冶炼、石油化工还有一个即将入手的航空运输。可以说除了梁远谁也不知道集团将来到底想干什么。

    鉴于梁远果断的丢掉了谋划已久铁路装备生产,平日里祁连山、苏良宇等高管沟通闲聊,都不知道梁远要带着初生的远嘉走向何方,而对于一家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建立自己的核心业务则是维持可持续展的必须步骤。

    “这次我和老祁来欧洲,一个是拿下罗马尼亚七十年代引进的那条banet大型客机生产线,另一个目地,就是通过现在已经划归新成立的民用航空进出口公司管辖的mpc—75项目,彻底渗透到联邦德国的航空工业体系里。”

    “远大少的意思,以后集团会把航空工业当作集团的核心业务?”刘文岳追问了一句。

    梁远没有回答刘文岳的问题。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说道:“由于某些政策上的原因。我把整个集团的构架从国内搬到了香港,虽说到了香港之后,公司在展上获得了宽松的氛围,但弊端确是要直面某些大型企业财团的国际竞争。”

    “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目前的模式。利用我本人在国内的特殊身份。继续安稳的积累财富。”

    “但是这种生活是我们想要的么?”梁远话锋一转,缓缓的从沙上坐直了身体。

    “刘总、包括港基集电那边的苏总、方工、简工等等许多人,或是放弃了国外无比优渥的生活。或是冒着被岛内当局扣上‘叛国’帽子的危险,为远嘉服务,我想,大家想看到的,也绝对不会是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所服务的企业通过某种规则上的优势,成长为一家以转口贸易或是代工制造或是地产金融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

    “这种类型的企业,香港已经拥有足够多了,这种类型的企业,华人的圈子里已经拥有得足够多了,有没有远嘉都是无所谓的。”

    “那么,现在远嘉吸引大家为之服务的是什么,在我个人看来,远嘉类似美国王安电脑公司的那种特质才是关键。”

    “老苏当初在美国工作时,曾被人问了一个哑口无言的问题,当时老苏的一名同事对老苏说过,作为个体,华人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但换成企业时,华人企业对世界的贡献基本为零。”

    梁远玩味的笑了笑,继续说道:“自满清的洋务运动算起,实业报国、实业救国的理念足足喊了一个半世纪,结果百多年光阴下来,无数批由顶尖人士所构成华人商界,大部分集中在交通运输,民生物业,资源开采,地产金融这几大领域。”

    “极端一点说,大部分华人企业家除了盖房子修路,买地放贷之外,基本不会干别的了,从骨子里来说和千年之前的地主老财没有任何的区别。这种散着腐朽气息的商业成功,也难怪别人不屑于顾了。”梁远的眼神里闪出了浓浓的嘲讽。

    “这种充满着陈腐味道的成功,不论在现在,还是在未来,永远都不会成为远嘉所追寻的目标,远嘉所追求的成功,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某些行业可以引领整个时代的展,最终成长为在这颗星球上受到广泛尊重的大型企业。”梁远说道最后,腰背已经挺得笔直,整个人恍若出鞘了的利刃。

    刘文岳和祁连山万万没想到,梁远竟会冒出这么一段话来,并对远嘉未来的规划藏着如此大的野心,按梁远的说法整个香港及东南亚的华人传统财团,基本都被一杆子打翻在地,也就台湾岛内的寥寥数人,能躲过梁远这种辛辣至极的评价。

    两人先是精神一震,继而摇头苦笑,到底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者是人不中二枉少年。

    当然航空工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极人类科学精华之大成的行业,敢在企业名头上挂上宇航或是航空两字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达国家的工业骨干,远嘉若是真能在这方面的某个领域引领了整个时代的展,则意味着远嘉至少会成长为类似阿尔斯通、飞利浦、mbb、菲亚特之类的大型工业集团。

    通过这段话,在回想梁远一直以来对集团的调整,两个人都明确的认识到梁远决心已下,是真的推动着整个集团想着自己所描述的方向运转着。

    现在梁远的计划已经很清楚了,祁连山负责从罗马尼亚搞来远嘉进军航空工业的基础,然后通过mpc—75项目获得联邦德国在研上的支持,经过联合开这种深层次的合作,从最理想的角度看,一段时间过后,远嘉在航空工业上会慢慢具备类似于mbb集团那种水准的研制造能力。

    不过这种理想情况会生么?祁连山和刘文岳不由自主的盘算起手中的筹码。(未完待续……)

 第167章 VLCC

    对于商业项目来说,第一重要的就是资金问题,理论上说,只要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西方主流的工业集团哪怕是再造一个波音或是空客都不是什么难题。

    祁连山和刘文岳虽说对mpc75项目的细节了解不多,但得益于德国媒体的大肆炒作,项目大概还是知道的。

    按照mbb集团所预估的,这架暂时命名为mpc75的支线客机研费用在1214亿美元之间,而德方向共和国建议的,是按照联邦德国和共和国各自出资一半的方式进行mpnetbsp;。

    当然,如此巨额的研资金投入,mbb公司自身是绝对拿不出来的,只要共和国那边能落实投入,联邦德国政府将会对mbb公司提供大笔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以此来支援mbb公司推进mpc75项目。

    刘文岳和祁连山思索了片刻,隐约明白了梁远对未来的打算在中、德出资对等的情况下,联合开mpc75其实也是市场换技术的另一种体现,共和国广袤的市场基本保证了联邦德国的巨额资金投入不会打水漂,使得联邦德国政府可以放心大胆的对mbb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扶持,而这种密集的资金投入绝对可以更进一步增强德国航空工业的竞争力。

    虽说受限于共和国科研实力,在这种合作中不可能获得主导地位,但绝对可以将大型客机开过程的骨架完整的搭建起来。期间引入各种先进设备、软、硬件设施,对于国内落后的航空工业将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不过对国内经济政治情况有着相当了解的刘文岳和祁连山深知,在国内已经选择了麦道作为大型客机突破口的情况下,共和国是没有可能再花费67亿美元在大型客机上另起炉灶的,现在梁远打算指挥着远嘉顶替共和国的官方èizhi。

    在远嘉从罗马尼亚获得航空工业的基础之后,在通过mpc75项目的合作,远嘉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在航空工业上跨越式的展,最起码可以在设备等硬件上和国际先进水平拉齐,剩下的就要看自身的技术人员努力与否了。

    两个人想着两德之间错综复杂的局势。想着梁远在共和国的背景。想得越多越感觉混乱,梁远为远嘉所做的规划简直太危险了,甚至可以说远嘉的命脉都在联邦德国手里攥着,稍有不慎整个集团都会被拖进深渊。但又不能说梁远的计划不可行。最起码目前的联邦德国是有求于远嘉的。包括共和国在内,三方在共同利益上有着极大的合作基础。

    而且一旦mpc75项目大获成功,远嘉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自身也会积累起一定的科研力量。而且以大型客机涉及行业之广泛,远嘉注定会同无数的联邦德国企业结成利益上的共同体,这种工业界广泛的企业伙伴关系,对未来远嘉开拓全新业务时所产生的助力将是极大的。

    那时的远嘉虽不见得挤进世界顶级的工业集团,但晋身为一流企业还是没什问题,届时远嘉从产业上游回头向下游扩张,再次进入类似于汽车、铁路装备制造等行业将比原来轻松无数倍。

    在两人看来,梁远选择了一条最为激进的道路,打算在现代工业最坚固的一点上获得突破,成则上天堂,败则下地狱。

    梁远看两个人皱眉不语,足足沉默了七、八分钟,到是明白了两个人的纠结,轻笑着拍了拍沙的扶手,把两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说道:“虽说mpc75项目打着联合开的名义,但我可没指望德国人会把远嘉扶植成中国版的mbb集团。”

    “我所看重的,是我们可以从大型客机在图纸上划下第一笔设计开始,我们把大型客机研、生产、检验、适航的所有步骤,完完全全的走了一遍,德国人虽说不会主动去教,但限于合约也没办法故意隐瞒,能学到什么从根本上说还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对于未来国际和国内的支线飞机市场,我持乐观的态度,至于华人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素养,应该不用我去解释什么,看看美国各行各业的大型科研中心里,华裔工程师所占的比例足以击倒任何质疑。”

    刘文岳和祁连山听梁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