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由于蜀王和庆王投靠了朱楧,大明朝自重庆嘉陵江以西包括云贵都受到了肃王的节制,朱棣的政令只能传达到嘉陵江以东,但他不以为意,仍旧是对朱楧十分尊重,给他上了不少尊号。
对此,朱楧都没有回复,他没有称帝,因为不想搞分裂,当然也不会听从朱棣的安排,一直做着他的国王,一个可以令皇帝害怕的国王。
朱楧的到来还是让原本的历史发生了不少改变的,朱棣的命没有朱元璋硬,只做了十五年皇帝就在建文帝的阴影与朱楧的阳影的双重影响下撒手西去了,他的儿子朱高炽来不及继位就死了,孙子明宣宗只也只做了五年皇帝就死了。
在明宣宗的儿子朱祁镇当皇帝的时候,北部的鞑靼逐渐坐大,最终与朱祁镇的大明朝起了冲突年轻的朱祁镇经不起王振的挑唆,御驾亲征,结果因为不懂兵法而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自己也遇害。
此时,天下震动,大明朝岌岌可危,鞑靼部扬言要攻占大明,兴复大元,众臣束手无策,而藩王也经过永乐宣宗的削弱而变得毫无力量,众人再经过商量之后,决定依照祖制向肃王朱楧求援。
朱楧接到书信后,冷冷一笑,道:“没想到寡人这些年专心经营西部,鞑靼这个小部落竟然成精了。”
随即发兵五十五万,带着精良的装备一路平推了鞑靼,将他们杀的鸡犬不留,之后,朱楧便在群臣的拥立之下做了大明的皇帝,改正统十年为洪武六十五年,改明年为乾光元年,成为了天下共主。
而他的儿子们除了太子留镇京城以外,其余的都在世界各地征伐,努力建立属于他们的版图。
全书完
………………………………
完本感言
当敲下这四个字的时候,就意味着这本书写完了,心里百感交集。本来不打算写感言,直接开新书的,只是一百零二万字虽然说少不少,但说多也肯定不多,不写个感言,怕是被喷子骂太监。
这本书写到这里,成绩不能说差,甚至是好到出乎我的意料,之所以结束,不是因为钱的问题,也不是坚持不下来,而是故事讲完了。
我一直认为,写文章也好,写也罢,要言之有物,一味地研究爽点而没有自己的东西的书注定成不了经典。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除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价钱以外,就是对朱元璋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追完的本书的书友肯定会注意到,主角朱楧其实在处处模仿朱元璋,朱元璋才是本书的灵魂人物,所以他写到他死的时候,这本书也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一点我对靖难之役的看法,寥寥写了几笔就此结束。
现在的主角已经很强了,可以吊打全球,继续写的话,战争戏还能写几十万字,但是就成了无脑暴兵流,我不想过度消耗读者朋友们对我的信任,这对于一个写手来说无异于是饮鸩止渴,我还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是绝不会这么做的。
至于我说的言之有物的物,就是我在书里反复提到的两句话:“存亡在虚实,不在众寡。”
“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
至于他们的意义,相信看完书的人都已经知道了,而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国家法纪的严明,不被宵小之徒破坏,所以朱元璋才用重典治国。
故曰:“国无恒强,无恒弱。用法者强,则国强,用法者弱,则国弱。”——张居正。
当然,这本书也是有很多缺点的,配角除了朱元璋、朱允炆等少数人外,其余的都不突出,女主刻画的更是不好,这些缺点以后都会在新书中克服。
最后,要感谢起点这个平台,感谢责编虎牙,感谢广大书友。
新书下个月发布,讲的是一个平凡人的英雄梦,希望到时候大家继续支持我,谢谢。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
新书都市凡人修真传发布
一月一日,万象更新,新书《都市凡人修真传》在起点发布,现在还在审核,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新书《百炼凡修》已发布
新书更名为《百炼凡修》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致歉信
由于我急于在一月一号开新书,本书结束的有些草草,让各位支持我的书友失望了,在此向大家深深鞠躬致歉。
其实,我给网站提交的大纲中,帖木儿就是最大的反派,之所以将他这么迅速地干掉,除了要开新书之外,就是我发现大家其实不太喜欢看战争戏。
昨天晚上我很晚才睡,又为本书构思了一些剧情,就是靖难之役时期,朱楧、朱允炆、朱棣、帖木儿及其儿孙这些人之间的权谋斗争,字数也不会太多,大概就是几万字到十万字之间,算是给本书一个交待。
另外,由于我还要写新书《百炼凡修》,所以这本书的更新也不会像之前那样稳定,希望大家原谅。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恭喜发财。
………………………………
后记一 军国大事
PS:读后记的话要跳过第三百零五章——大结局哦,谢谢大家。
建文元年秋天,处于亚洲大陆腹地的西北伊犁地区秋高马肥,正是打马球的好时节。
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太阳早就不再那么毒辣,高高的挂在天上,普照大地,十分让人喜欢。
“好,好,再进一球。”肃王的端妃迪丽娜扎天生喜动,就算是做了王妃也改不了自己这个脾气,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队进了一球之后,高兴地鼓掌欢呼,道:“大王,臣妾看着红队要赢了,到时候大王可不许耍赖皮。”
朱楧斜靠在大王座上欣赏着眼前的这副两队拼杀的场景,也颇感舒适刺激,一点也不比在后世看足球比赛要差,笑道:“那可不见得,蓝队可是寡人亲自挑选训练的,绝对不会输给你。”
迪丽娜扎拍了拍沾到衣裙上的尘土,冲着朱楧盈盈笑道:“那是,大王的眼光和练兵之法天下无双,臣妾自愧不如。”
“哦?”朱楧这倒奇怪了,扭过头去,一脸惊疑地看着迪丽娜扎问道:“既然你也这么想,那你凭什么认为自己会赢?”
“因为臣妾出门之前看黄历了,今天是臣妾的幸运日,说不定大王会突然让着臣妾呢。”迪丽娜扎冲着朱楧调皮地眨了眨眼睛,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块苹果,塞到朱楧的嘴里笑呵呵地说道。
“你这小妮子,真会哄寡人开心。”朱楧一阵开怀,将自己的爱妃搂在了怀里。
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急切地马蹄声,还夹杂着一名军汉紧急地呼喊声:“紧急军情!紧急军情!任何人不得阻拦!”
朱楧和爱妃迪丽娜扎对望一眼,面色均是一凛,随即停止了调笑,立即正襟危坐,喝道:“什么事?快说!”
那名军汉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个咕噜翻下马来,重重地咽了口吐沫,冲着朱楧喊道:“启禀殿下,紧急军情。燕王起兵了!”
朱楧的神色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内心还是忍不住激动了一番,总算是打起来了,这下你们谁都腾不出手来限制本王的发展了吧,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道:“传令文武大臣,殿内议事,任何人不得请假!”
“小人遵旨!”那名军汉向朱楧行了一礼,重重地说道。早有眼尖的太监端上来了一瓢水给那名军汉,军汉右手握着马鞭,端起那一瓢水,咕嘟咕嘟地喝了个精光,最后用袖子一抹嘴唇,扬长而去。
朱楧站起身来,负着手,扭头对侍立在一旁的迪丽娜扎说道:“你也跟着去吧,去屏风后面听听众位大臣说什么?顺便给寡人出出主意。”
迪丽娜扎神色一愣,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丝惊愕,有些惶恐地说道:“臣妾不敢,这是军国大事,臣妾怎么敢去干预?”
朱楧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地神情,说道:“这是谁定的规矩?在寡人眼里,你跟前朝的那些谋士一样,都是给寡人出主意的人,而且你的智谋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寡人现在需要你的智慧。”
迪丽娜扎心头一甜,感觉到说不出的幸福,有什么能比大王重视她更加让她开心呢,笑道:“多谢大王抬爱,只是臣妾还有个不情之请,希望大王将王后姐姐也叫上,否则臣妾有僭越之嫌。”
“好吧,就听你的。”朱楧洒脱的说道,随即在太监宫女的服侍之下带上了随身物品,离开了打马球的场所。迪丽娜扎的这种态度让他很喜欢,不仅能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还能注意不让王后心生嫌隙,这样做给他省了不少麻烦。
过不多久,肃国的高级文武大臣全都来到了正殿上议事,他们都已经知道了燕王起兵的消息,所以也知道这次会议有多么重要,可以说是决定肃国的百年大计的会议,因此没有一个人请假,这么重要的会议不参加,不发表意见,将来在肃国的话语权就降低了。
“臣等参加王上,王上千岁,千千岁。”肃国的文武大臣一齐跪在地上给朱楧行礼道。
朱楧身穿最为隆重的九章衮龙服,端坐在大王座上,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爱卿平身吧,今日商量军国大事,诸位不必拘礼,大可畅所欲言。”
“谢王上!”诸位大臣齐声唱道,随后整齐划一地站了起来,显然是对这一套礼仪烂熟于心。
军情紧急,朱楧没有过多的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了,燕王起兵靖难了。朝廷已经宣布了燕王的反状,二人之间势必会有一场大战,这一战不仅会对朝廷和燕王之间造成重大的影响,还会左右我们肃国将来的发展,寡人将诸位爱卿召到这里来,就是想跟诸位爱卿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我们肃国该何去何从?”
“这……”满朝文武大臣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当中也有一些脑子快的,在来之前已经考虑了对策,但是这种场合说话肯定是要慎之又慎,万一要是自己的策略出现了什么纰漏,被人当场打了脸,那就会给王上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以后怕是在这肃国就不好混了。
屏风后面,王后孙云琦也很紧张,这不就是天下大乱吗?自己的丈夫该何去何从,不仅关系着她个人的兴衰荣辱,也对她的孩子的前程有着莫大的影响,双手紧紧地握住迪丽娜扎地手,手心里都出了汗珠,一脸紧张地说道:“好妹子,现在该怎么办?燕王好好的,怎么非要造反呢?”
孙云琦久居深宫,对政、治从来不热心,这些年来又专注于相夫教子,早就将自己置于军国大事之外,一听说这样的事情,心量登时有些兜不住了,知道迪丽娜扎主意多,就拉着她的手向她要一颗定心丸吃。
看着王后六神无主的样子,迪丽娜扎也颇为不忍,攥着她的手安慰道:“好了,姐姐。你也不用太担心,王上他那么英明神武,肯定会有应对的。”
“妹妹,你主意多,你来说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孙云琦还是不肯放过迪丽娜扎,攥着她的手,一脸渴求地问计道。
迪丽娜扎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随后胸有成竹地说道:“姐姐,你出身名门,肯定看过不少书吧。还记不记得《史记》中蒯彻说韩信的故事,他说现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