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斯特林发动机的设计图,工作原理文档很快就被送到了工程部,钱龙舟自然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用文房四宝来写东西的,而现在这台微型斯特林发电机发的电还不够充电,只能用带来绘图的铅笔和纸张绘制了详细的设计图,然后让刘沈红在上面写下了工作原理。
原本钱龙舟不愿意动用绘图纸来写这个的,但是市面上买来的纸统统都是宣纸,厚薄不一的宣纸在毛笔和墨水下倒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遇到了硬质铅笔头就搞不定了,不是被一下划拉起一块来,就是画完了一看整张纸裂成好几块他对这新世界的纸充满了深深的恶意,他已经感受过了草纸其如同砂纸一般的打磨效果,以及宣纸那种时不时让手指头破茧而出的惊喜。短短四五天工业部就收到了占城港贸易站的几封请求,开发办公用纸,开发手纸,开发外燃机和小型发电机。
张元狠狠地把这些文件摔在了桌子上,对着肖竞大声地抱怨,“他钱龙舟把我们当成聚宝盆了吧?办公用纸需要高岭土才能制造,现在远程勘探队找到的高岭土大多都是煤系高岭土,开采利用非常困难,另外造纸这种事情需要建立造纸厂,咱们现在有时间搞这个么?”
肖竞拿起申请文件仔细看了看,劝慰道,“我说张元你也别生气,你看第一个,办公用纸是很的,我们自己带过来的纸库存已经见底了,如今执委会已经在提倡双面打印以及利用打印空白区记录了,造纸是必须要马上推行的事情,我们这几十天里的发展还才站稳脚跟,随着马上就要开展开始大规模教育,到那个时候消耗的纸才叫可怕呢。我们现在正好有木材,这里的木材是以阔叶木为主,很适合用来打木浆,造纸厂这事情早晚都是要面对的,咱们不如早点投入了要更好一点。我勒个去!”肖竞突然骂了一声。
张元有点奇怪,连忙接过文件看了看,上面什么也没有啊。
只见肖竞一拍额头,“我们采购的时候没有采购造纸设备!”
“我去!”张元也一拍额头,“当时都没想到这个问题,赶紧召开会议,这必须要赶快立项,造纸设备应该在大图书馆里有资料,要尽快仿制。”
肖竞正要转身出去通知工业组,又被张元叫住了,“这外燃机怎么办?”
“拉倒吧,外燃机的话他们自己不是已经造出来了么?让他们自己再造几个先顶着,我们这里连炼铁厂还没有建起来呢。”
…………………………
此时的东方港北面,几百名俘虏正在“海贼”们的监督下沿着前面拿着奇怪标杆的“海贼”划出的线正在一根一根地并列横放着加工过的木头。这是交通组的道桥部门正在带领俘虏铺设一条到河边的铁路,河的那边就有一个煤矿,虽然还没有决定工业区到底是放在河的另一边还是就在东方港,但是不管是在哪里,大规模运输都是必须要进行的事情。鉴于此时的穿越众大部分汽车和工程设备已经节约油料而趴窝,听说制造生物柴油的刘业强每天在厨房里的窗台上刮油垢,此时的油脂连自己吃都不够,就不要考虑生物柴油现在造出来的可能性,所以道桥组决定首先铺设一条铁路前往煤矿区域进行运输。而此时的工业组正在手工一辆火车,火车的动力部分是两台单缸柴油机,使用的燃料煤气发生器产生的煤气,因为此时没有足够的钢铁,此时的铁路根本就是枕木上横卧着两条木质轨道,杜彦德虽然质疑过这种木质轨道能够承受的重量,但是道桥组认为就以这两台单缸柴油机而言功率有限,另外使用的又是煤气,在功率上的损失更加明显,所以火车能够拖带的货物肯定不会很多,在早期用这个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以后造出了蒸汽机火车的话,大不了到时候再换铁轨就是了。
不过道桥组对于河流上的桥梁还是相当重视的,他们选择了一个河面较为狭窄的地方建桥,因为即使是最狭窄的河面也还有十二米的跨度,建桥就成了一件非常有挑战难度的事情,道桥组收到的桥梁设计图足有四十多种,从木制拱桥到斜拉索铁桥一应俱全,谢明芳看着这些图纸哭笑不得,斜拉索铁锹她倒是想建一个,可也得有这么多钢铁啊。有人还直接建立一个石拱桥,但是这附近找不到足够的石料,赵州桥的建筑方法在这里明显行不通,有人提议直接用砖先在河里建起一个基座,然后在基座上搭起一座桥来。
“我觉得我们现在不应该造桥……”谢明芳对杨铭焕建议道,杨铭焕满脸愕然,“我们不造桥怎么过河呢?”
“现在我们的材料不足,虽然木料有很多,但是没有用来固定木材的铁钉什么的建材。如果是建石桥,那么需要太多的石料,我们附近要土倒是不少,岩石却是稀缺物资。唯一适合的恐怕就是水泥浇筑,但是我们现在没有煤,又没有石灰石,烧制水泥是完全没希望的事情。现在看来我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浮桥。”
“浮桥?”杨铭焕满脸愕然,“浮桥会阻塞航道,而且等到夏季雨季来到的时候河水暴涨也会有可能冲毁浮桥啊。”
“现在是冬季枯水期,水流小,水面宽度小,此时使用浮桥正是合适的时候。我们这段时间已经在建立炼铁厂这些事情了,应该等到明年三月之前就有足够的建材用以建立木桥了,到时候还可以测到河水的水文状况,能够建立更加坚固的桥梁。”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桥比较合适?”
“我觉得桂河大桥那种是最合适的了。”谢明芳笑着说道。
第四十九章 如坐针毡周晋峰()
“对了,盐场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谢明芳好奇地问了下,因为经常去执委大楼,执委的一些决议她都不用打听就能知道。
“哦,”杨铭焕愕然地望着谢明芳,突然想起大家因为战斗结束后的忙乱和后续的贸易准备,竟然把盐村的事情给忘了个一干二净。“全给忘了,我晕,得赶紧准备小组前往那边才行了,建桥这些事情就麻烦你了!”
说着杨铭焕连忙转身就向执委大楼跑,还没跑出几步就让谢明芳给叫住了,“跑那么快干嘛?桥的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得给我一个决议啊!”
杨铭焕连忙转头道,“桥的问题你们工程部决定就行,我们不懂这些,就不外行指挥内行了。”
…………………………
攻打海贼的战斗已经结束好几天了,安允城里一直都是人满为患,逃回来的乡勇们首先是涌回了城里,然后又分开逃到了各自的村庄。把这些海贼杀人不眨眼,火铳打起来延绵不绝,弾如雨下的赫赫威名传播到了的安允村庄里。让那些没有派出乡勇的村寨都暗自庆幸不已,而派出了乡勇的村寨则叫苦不迭,寨主和村长们的宅子前面每天都是哭闹的女人,要他们去救回自己的丈夫。这年头,男人可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让海贼杀了,那自己只能改嫁了。
因为这次穿越众抓获的俘虏多达一千多人,以至于附近村寨里有好几个几乎一夜间就变成了女人村,这些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哭得眼睛又红又肿,没有男人,田就无法耕种,别说养活孩子,就连养活自己也不行。至于那些知道自己的男人在进攻中被打死的更是彻夜哭泣……
此时的刘明远如坐针毡,他的刘家寨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安允所仰仗的土豪,其原因就是他的乡勇一直都保持着近400人的规模,而且除了农忙的时候,都是勤加操练,遇到一般的土匪海贼,还经常外出打附近危害乡邻的土匪海贼什么的积累经验值,此次攻打烽火台边的海贼是以他的乡勇为中坚,又聚拢了附近几个村寨的乡勇流民浩浩荡荡多达两千人,本以为就算攻打不下这个海贼窝,也起码能够吓得这群海贼退走海上。岂料只是几刻钟时间就被海贼凶猛的火力打得抱头鼠窜,还被那些海贼的妖车迅速穿插到自己的后面给包圆了,若不是几个骑马的乡勇奋勇把他拖上马,恐怕就连自己也被海贼俘虏了。让他后怕的是,还好乡勇这边崩溃得快,听说阮千户那边的五百精兵遇到了海贼古怪的火铳阵,被打得落花流水被打死打伤被俘的足有近四百人。这群海贼莫非也太厉害了,自己好歹在这安允地界也是平过山贼打过土匪的主,要说打海贼平日里也打过不少,这样凶猛的火力别说是自己的乡勇,就算是几千官军家丁恐怕也冲不过去了。
但是现在他最操心的倒不是能不能赶跑海贼了,听去海滩打探消息的探子回报,原以为会被屠杀掉的乡勇俘虏们并没有被屠杀,反而是被天天召集出去上工,沿着海岸线向北做着一些奇怪的事情,说是把木材平铺在地上,延绵好几里,上面还铺着两条细长木头,真不知这些海贼在干什么。而且最奇怪的是这些海贼晚上还给这些俘虏上课,教他们认字,有时候还能听到里面鬼哭狼嚎地大喊大叫,也不知道这些海贼到底拿了这些乡勇打算干什么,难道是要让他们入伙?想到这里的刘明远坐立不安,这千多俘虏几乎都是他刘家寨带着去的,要是都投了海贼,自己不也得被扣上个从贼的帽子?等到朝廷平叛大军一来,自己这份家业恐怕是肯定保不住了。
他在宅子里坐立不安的同时,这边周晋峰也好不到哪里去。回来的乡勇那副惨状他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伤员们不是手臂上被开了大口子就是上被打出很大的洞来,其他的伤员都被海贼给抓了回去。很多人都血流不止,甚至于当天进城就死了好几个。
他不由暗自后悔听信了李喜珏的建议直接讨伐海贼,此时的安允城不仅没能打跑海贼揽到功劳,居然闹到现在整个安允城里都没有可战之兵。这城里只剩下十多个皂隶,连原来被阮千户派来协助守城的军户也被招了回去,他卫所里现在只剩下四百人不到,自己跑到城门口试着去拦住回卫所城的军户时对方根本就懒得理自己。之前自己城头还有两门虎蹲炮,这次被乡勇拆了下来运到海贼营地前,结果一炮未发就叫海贼给缴了,此时海贼若是过来攻城,自己根本就无法抵挡,只能和安允城一块儿玉碎了。
不过虽然说海贼这段时间一直在修路,但是不是往北就是向南,对于自己这安允城似乎毫无兴趣,探子回报说这些海贼现在得了这么多俘虏,就是一味地在新开辟出来的土地上种粮食,盖大房子,在地上铺木头,既没有准备攻城的器械,也没有朝这边修路他稍稍安心。
这几天下来乡绅们向他这里跑得倒是越来越勤了,有建议求援让朝廷增派大军赶跑海贼的,也有建议干脆去赎回那些被俘的乡绅的,总而言之就是对于自己赶跑海贼彻底没了信心。
今天这些乡绅们刚走,自己满头大汗地坐在这花厅之中,对面就是李喜珏,李喜珏也没什么可说的,坐在那里……两人对视一阵,周晋峰最先忍不住,开口问道:“李师爷不知还有没有退敌之策?”
“这个……”李喜珏叹了口气,说道:“此事已至此,怕是只有行款了。”
“行款?”周晋峰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此乃我武朝国策,如若行款,被朝廷知晓,岂不是授人以柄?”
“非也,”李喜珏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