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专家嫁到-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他们认识很久了,但前一年,他一直冒充他人的身份和她交流,他觉得他们已经非常熟悉,可是在石聆心中,她心里的那些心事和体己话都是给阿莞说的。虽然有些丧气,但是事实如此,如果要石聆选,在他和阿莞之中,石聆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抱紧阿莞,视他为洪水猛兽。

    更何况他早就知道,她不想欠任何情债,她一直都意志坚决的要走,似乎是家里有非常重要的事,对她而言大于一切,甚至是大于自我。

    一个女人,你可以用权力留下她,用感情打动她,甚至,即便她的故乡有爱人,你都可以霸道地将她的心抢夺过来。可是一个女人,如果以殉道者的姿态去对待一件事,视这件事为自己的责任,那么即便她深爱你,你也动摇不了她。

    石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对自己尚且心狠,又怎么会因留恋情爱而改变主意。

    王焕一开始就知道,所以他从不心急,他知道有些事不是急就有用的,需要时机,而这个时机需要一点点运气,为了这么一点点的运气,他愿意等。

    看着从早上就开始神游的主子,初十十分郁闷。

    他家世子对大姑娘如何,他是一路看过来的,一开始还有些为王焕不值,但是真正认识接触了石聆这个人,他更多的就是叹息。石姑娘是个好姑娘,可是有些太好了,好到脚步飞快,一眼照顾不到,她就带着千军万马冲杀出去,做些叫人叹为观止又叫绝的事情。喜欢上这样与众不同的姑娘,真不知道该为主子哀悼呢,还是哀悼呢,还是哀悼呢。

    就说这次南下,主子一大早等再城门前,到的比所有官员都早,不知道的以为他是把差事放在心上,知道的人再明白不过。世子不过是在等石姑娘给她送行罢了。也亏他分明失望得很,却还能若无其事地赶路,要是换了自己,肯定一蹶不振。

    半天的路程就在王焕的走神和初十的遐想中过去,上了船,大概是彻底放弃了,王焕反而精神了许多,站在甲板上,老神在在地看风景。

    这是北方水路中风景最好的一段,夹岸青山,如眉如黛,一江碧色铺就,波纹如皱。随性的官员见王焕心情转好,也纷纷走上甲板搭话。淮阳世子名声在外,却不是什么美名,又自小在边州苦寒之地长大,本以淮阳侯这一代为远离朝政中心,大概终生得不到什么重用,没想到此番淮阳侯世子却突然被指派了要职。看来有沈国公和皇后在,淮阳侯府依旧前途无量。王焕当年被罪我国师所指的命格是“碍主”,如今连太子这未来的储君都不介意了,他们又有什么好在乎的呢?

    巴结要趁早,就是这个道理。

    众官员你一句我一句,王焕皆淡然以对,爱答不理,不生气,却也不像高兴,叫人摸不着准头。忽地,不知道是谁耳尖地道了一句:“咦?这是……你们听,好像有琴音。”

    众人一时静了下来,竟也听到,那远山间竟有音律随波逐流,丝丝入耳。

    这里水道狭窄,又偏僻寂静,林间便是有人高语都能扩大数倍,何况是筝音阵阵。

    王焕一怔,向沿岸最近的一座山腰望去。那里茂林一片,却独独有一块突出的大石,是最邻近江水的一处,声音也的确是从那处传来。

    远远眺望,可看见那大石上一处鹅黄色的人影,正襟危坐,素手抚琴。

    甲板上众人面面相觑,见淮阳世子对着岸边出神,也不敢打扰,只窃窃私语,却没出了几声便被初十瞪得闭了嘴。

    不一会儿,琴音落幕,那鹅黄色人影起身,看身形,乃是一位女子。他的身后,又走上两个人,一男一女,是丫鬟小厮打扮。

    那小厮指着船只的方向在给女子看,女子对着江水,似有踟蹰,半晌,她抬起手朝船的方向挥了挥,似是在道别。

    一直兴致恹恹的淮阳世子却背脊挺直,身子向船舷倾去,似在极力眺望。见女子动作,他忽地展颜一笑,若春风拂柳。

    初十躲在人群外,幽幽地松了口气。

    谢天谢地,这块春冰终于遇到他的春水,融了,化了。

    世子心情一好,他这一路上,也能轻松些不是?

    正如王焕所料,石聆并没有得到喘息的时间。

    下了早朝他立即被召至乾德殿,与蔡徵大人一起汇报工作。景仁帝自始至终绷着脸,看不出情绪,但是当台阶下的一老一少自始至终从容对答,不卑不亢地说完最后一个字,年迈的景仁帝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不是对蔡徵,而是对石聆。

    蔡徵是两朝老臣,从景仁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已然对他了解得很。这人是个君子,同时也是个信奉中庸之道的儒生,是朝廷上出了名的老好人。实在难以想像,这个人会突然领头干一件出格的事,想也知道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刺激了他。

    这个原因就是眼前的小姑娘。

    景仁帝没有立即答复,只是在听完二人的陈诉后陷入沉思。

    石聆和蔡徵退出殿外等了大约半个时辰,才有秦公公笑吟吟地出来,手里还攥着一符黄澄澄的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命蔡徵全权负责“功德券”推行一事,又任命石聆临时为特使,辅佐蔡徵,在此期间,位同五品。

    石聆全然没想到景仁帝会下这样一道旨意,蔡大人操办是一定的,自己辅佐也是必然的,她没想到的景仁帝居然正儿八经地给了她一个职位,还有品级,且不低。不过最初的震惊过后,石聆也并没有众人想象中那样激动,很快就平静下来。

    这其实就相当于现代保险公司常见的模式,要销售出去拉客户,至少要在业务员名片上印个经理之类。

    于是,万众瞩目下,“石经理”走马上任了。

    接了圣旨,石聆终于有机会出宫,却不是回家,而是直奔京郊水岸。她早料道今日自己未必能赶上王焕行程,所以干脆打听好了地形,得知走水路的队伍会路过此地,她则快马抄近路上了山,绕到他们前面。

    古代没有扩音器,她即便大喊大叫王焕也未必听得到,所以她又提前安排腊九把古筝搬上山来。她无法在这个距离上与他讲话,只要以琴音为媒,略表送别之意。

    一曲结束的时候,她本意是要走的。王焕那边还有其他官员,她倒不怕,她只怕叫王焕添了不好的名声。不想那人居然没形象地从船上探出半个身子来,也不怕落水。

    石聆犹豫再三,终究是抬起手来,挥了挥。

    无声地说了一句“再见”。

    她突然就觉得这些天的疲惫一扫而光,心整个沉稳下来。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又是爬山又是弹琴,原来想做的事不过就是跟他道一声别,说一句再见而已。

    就如,无论未来如何,无论她是去是留,那一瞬间,有人终归住进她心里。

    作者有话要说:  又变成了没有存稿星人,明天也会稍微晚一点更

    因为六点才下班呀》《不提前存稿的话五点肯定更不上……

    11点之前吧,大概?

    qaq

    以及,原定的《宝宝》计划推迟一下,把第二个故事完整写完一起更,因为到时候专家肯定完结不了,能双开就尽量双开不断更,所以那边存的越多,底气越足不是》《

    我真怕大家在《宝宝》和《官场》看到了我欢脱的本质就不爱看专家这个正经的故事了(够到底哪里正经了……

第122章 故人() 
石聆回到石家的时候,即便有了心里准备,还是被家门口的盛景下了一跳。

    原来景仁帝下旨之后,礼部便派官员来给石聆送了朝服和官印。石聆自知她这个五品官员只是临时的,倒没有想到礼部准备得这样周到。本朝还没有过前朝的女官,所以朝服是根据现有物品制式改的。

    官印倒是真的,握在手里很有分量。

    石聆入宫早被坊间传得沸沸扬扬,如今朝廷来人守在石家门口,更是印证了这件事。让众人大跌眼镜的是,礼部官员没有抬轿子来,而是送了官服官印,又当众宣读了圣旨。

    此刻石聆不在家,正由刚下朝回家的石琮礼跪在门口临听圣训。石琮礼心中五味具杂,他一方面骄傲与妹妹才华得以被赏识,另一方面也更加忧愁,妹妹这样,可还怎么嫁的出去啊。

    石聆接过官服官印,便叫似玉收拾起来。她本想低调行事,与蔡大人一明一暗推动事情发展,如今景仁帝这样昭告天下,她接下来势必会成为众人的眼中钉,行事起来反而不便。

    皇帝的一番好意,其实是给她拖了后腿啊。

    石聆回家只匆匆收拾了些东西,便又回到户部,继续协助蔡徵安排接下来的事宜,之后的日子一直早出晚归。石琮礼人在翰林院,顺路便可去户部看望,除了觉得妹妹辛苦,也不觉得太过难捱。倒是五公主在石聆家守了好几天,每每都等不到人,似乎急出病了。听说五公主中间还和翰林院的林方胥又风风火火地干了一架,结果是五公主哭着跑回宫中,林方胥第二日顶着一个紫眼圈上朝。

    不过这一打,倒是终于叫林方胥想起和五公主的旧怨,又想到这事多少和自己也有关,于是第二日,这个年轻人又到户部来找石聆负荆请罪。

    石大姑娘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没时间搭理,反而是腊九急匆匆地路过,见状代为发言道:“你和五公主都消停些,就是帮了我家姑娘最大的忙了!”

    很快,石聆受封五品官身之事便不再是坊间最最称奇的,因为五日后,朝廷发生了一件更引人注目的事,户部操手的“功德券”正是推出了。

    由朝廷发行,向百姓募资,并承诺所有钱款全部投放于曲江灾情,并以不菲的利润回报,按年付息,利息也逐年递增。朝廷为了鼓励群众大额购买,还设置了一系列利于商人的优惠政策,以此鼓励众人广积“功德”。

    皇榜一出,整个京城人声鼎沸,不只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大商户,连小商小贩也在议论不休。

    有人觉得这是一出新的商机,天没亮便去衙门口排队,也有人准备观望一阵,虽然“功德券”利润惊人,但是时限太长,而且朝廷真的会言而有信吗?钱这东西,放在哪里能有放在自己兜里安全呢?

    面对众说纷纭,户部特意在京城府尹衙门设置了一处问事处,蔡徵坐镇户部,石聆坐镇衙门,亲自回答问题。为了与市面上的银票有所区分,“功德券”以绢布绣制,由三家绣坊,五百名绣娘连夜赶制。宝蓝绢面,正面绣“天佑明珠”,背面“广积功德”,根据不同的金额有具体制式,绣线和式样都做了严格的要求,确保难以伪造。

    发行第一天,石聆已经做好了面对社会各界质疑的准备。她没想到的是,才刚到府尹衙门,她就碰上了一位故人。

    当石聆听闻门外传报的时候,立即起身,亲自将人迎进门来。

    “孙老,您怎么亲自来了?”便是性情寡淡如石聆,见到孙鑫也不禁有些感动。

    孙鑫是人称“财神”的人物,混迹商场多少年,石聆“财神娘子”的名号正是因与孙鑫老人结交演化而来。作为小辈,石聆无钱无势无人脉,若不是当年孙老提携,她便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混出名声。

    如今孙鑫又亲自出面来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