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邻居是皇帝-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华耐着性子,听完了老板的诉苦,什么都没说,转身离开……他已经下了个决心,一定要尽快弄出活字印刷。

    自己的书自己印!

    叶华要建个书坊,符三很快就知道了,又有了用武之地,乐颠颠找来了,“要不要我帮忙?”

    她怀里抱着宝贝盒子,眼睛弯成了月牙,俨然一个小富婆。

    叶华也笑了,还真别说,论起现钱,自己还真没有符三多。

    “算入股吧,先拿3万贯,我给你五成股份!”

    小妮子毫不犹豫,就把钱拿了出来,真是够豪气的。

    拿了人家的钱,叶华总不能让小妮子的钱打水漂吧!他赶快找来了一群工匠,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们说了,让这些人用胶泥制作活字。

    工匠们按照叶华的要求,没有三天的功夫,就弄出了活字。

    符三好奇地看着,她把一个个印章一样的活字拿在手里,在白嫩的皮肤上面,用力按下去,出现了一个个凹痕,小妮子看到了有墨水,干脆沾着墨,蹂躏自己的手背了,不一会儿就弄得黑乎乎一片,她玩得还挺高兴。

    可是叶华看到这些活字,不停皱眉头,他试着排了几句话,印在纸上,结果是有深有浅,效果出奇得差!

    没开玩笑吧,印刷术可是四大发明啊,活字印刷又堪称天才的壮举,怎么还不如雕版印刷,毛病出在哪里?

    叶华拿起了几个活字,仔细对比,渐渐的,他发现了问题……符三见叶华闷着头,显得很不愉快,她也凑了过来。

    “有毛病?”

    “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其实活字印刷和雕版没差的。”

    叶华突然有些沮丧……雕版要一刀一刀在木板上刻,一版一页,容不得半点错误。可事实上呢,活字印刷也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刻出来,工程量并不小。

    而且汉字数量众多,加上又有重复的,所以要想使用活字印刷,就要先弄出几十万个活字……,活字印刷出现之后,曾经有个福建人林春棋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耗去白银二十多万两,才刻成大小楷体铜活字四十多万个,花费之巨大,可见一斑。

    这么大的数量,一个工匠当然没法完成,甚至需要好多批次,好几年的时间……不同的工匠,不同的批次,必然会出现字体不一,大小不同的情况。

    把这样的活字排在一起,用来印书,能印出精品就奇怪了。

    叶华想通了,难怪从北宋就发明了活字印刷,却一直没有占据主流,活字印刷的问题的确太大了。

    当然了,反观字母文字的地区,情况就好多了,26个字母,加上大写才52个,随便怎么编排,难度都小了无数倍,在他们手里大放异彩也就不足为奇了。

    叶华仔细估算了一下,使用活字的确能降低成本,但是却没法降低太多,而且还会牺牲质量!

    古人已经总结过了,“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成本才会降低,活字印刷的优势才会凸显出来。

    而中国古代大多数书印刷的数量不多,需求量大的四书五经等经史子集千年不变,使用雕版印刷相对方便、快捷,并且一次刻成,保留整版,便可以反复印刷。书坊为了追得利润,力求降低成本,就不愿意丢掉原有的传统雕版工艺,而去采用活字印刷这种新技术。

    而一些文人,也情愿意花费功夫,手抄书籍,又降低了对活字印刷的需求。

    总而言之,活字印刷被冷遇,是有很复杂的原因的。

    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有!

    那就是举全国之力推广,设立官方的书坊,建立标准化的字库,然后统一铸造活字,保证大小字体一致。

    然后就是大量刊印,比如新的教材,就很适合这个方式。

    叶华兴冲冲找到了王溥,王相公也跟叶华一起编撰教材,有同样的困惑,听叶华说完,他频频点头,最后居然是朗声大笑,开怀不已!

    “好,真是个好办法!”

    王溥怎么会这么高兴呢?

    他不是和叶华商量着,要建立官学吗!要掌握舆论大权吗!

    学问的成功与否,和流传的程度很有关系。

    那些儒家经典经过了一千多年,市面上到处都是印刷版,文人家里藏了许许多多手抄本,浩如烟海,你王相公就算弄出了新的学问可又怎么和人家争?

    叶华提到了活字印刷,提到了统一字库,统一印刷……这些东西怎么能不打动王溥的心!他分明看到了出版大权回到朝廷的希望。

    这事做得!

    “冠军侯,老夫鼎力支持,我这就上书陛下,想来陛下也会同意的。”王溥又问:“那个活字制作,你有章程没有?”

    “有,我准备在冠军坊制作,拿出制造军器的态度,务必把活字做好!”

    “那就太好了!”

    王溥想了想,又道:“还剩下一件事,就是这个字库,要怎么做?”

    “印刷吗,当然要用工笔楷书,王相公的书法那么好,就由你写吧!”叶华建议道。

    王溥连忙摆手,“不行不行,老夫长于行书和草书,实在是写不了楷书,会贻笑大方的!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如何?”

    “谁?”

    “冯道冯太师!他的小楷可是天下一绝,无人能及!”

    ps:书友们,我是青史尽成灰,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222章 要做唐太宗的男人() 
王溥为人规规矩矩,但是他长于行书,冯道老奸巨猾,简直是千年成精的狐狸,却善于楷书,由此可见,字如其人,也未必是对的。

    可在转念想想,王溥看起来规矩,但是他敢断孔家传承,敢创立一套官学,离经叛道,和老实人不挨边。

    至于冯道,虽然奸猾过人,但又时常受良心谴责,总害怕遗臭万年,没准在心底,他是个最规矩的人……

    叶华咂摸着两个人的性格行事,觉得很有趣,就不自觉嘴角上翘,笑了起来。

    正巧这时候,冯道沐浴焚香,换了身宽大的袍子,重新回到书房。

    老头子面色凝重,格外虔诚。

    他抿着嘴没说话,而是缓步到了书桌前,凝神静气半晌,提起了笔,此刻的冯太师好似神明附体,庄严肃穆,他轻轻出了口气,开始写了起来。

    一个个端庄的小楷宛如印刷品一般,从笔端流传,光是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冯道一口气写完了200个字,才把毛笔放下,仔细看了又看。

    忍不住哀叹,“假使老夫年轻20年,笔力当胜过今日数筹……如今我是年老气衰,也不知道这字拿不拿得出手啊?”

    老冯道自怨自艾,叶华才不吃他这一套。

    “想吹牛皮直说,何必拐弯抹角!书法从来都是老而弥辣,宝刀不老!”

    被戳穿了心思,冯道不以为意,反而笑道:“你是说老夫宝刀不老?”

    “没错,刀没老,人老了!”叶华不理会老太师阴沉沉的老脸,劈手抢过了冯道的书法,仔细看了起来。

    印刷体要方方正正,端庄清晰,老冯的字体完全能满足要求,甚至还绰绰有余,“很好,就这么定了!老太师,记着抽空把样本写出来交给我。”

    冯道很欣喜,眉梢眼角,全都是笑容。

    “叶华,其实你还是挺照顾老夫的。”冯道自言自语,“当然了,老夫也是把你当成学生看的!”

    叶华对冯相公的脸皮已经免疫了,根本不想费吐沫。

    冯道去自顾自继续说着,“用老夫的字体当模板,以后千秋万代,读书人都是看老夫的字,何其荣耀!这么大的事情,你没给别人,而是留给了老夫,足见你小子是有心的,别看你嘴上还挺硬的,但是心肝肠子都是软的。”

    “哎,说起来啊,咱们俩是一样的人,正因为如此,才有缘分。”冯道探身,压低了声音,“叶华,你要是不愿意给我当徒弟,那你给我当孙女婿怎么样?”

    噗!

    叶华直接喷了,他实在是跟不上老冯跳跃的思维。

    “我说冯相公,你几时觉得,我会娶你们冯家的姑娘?”

    冯道呵呵一笑,“没关系的,婚事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小子就不要插手了,放心吧,老夫心里有数,都有数!”

    “我还没数呢!”

    叶华气急败坏,这个老冯道简直是蹬鼻子上脸,乱点鸳鸯谱!

    谁知道你家孙女长成什么样子,就算是个仙女,我也——要看看仙到什么程度啊?

    叶华黑着一张脸,从太师府出来,不回家之后,倒是有两件好事情。

    第一是马上中秋节了,叶氏带着一帮贵妇包宫饼准备过节……又是一个热闹的时候,叶府的小孩子们欢天喜地,追逐打闹。

    符三经过努力,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大姐大,带着大家伙一起玩。每次看到妹妹这样,符二小姐都皱眉头,好好的女孩子,不学女红,不读诗书,跟个疯丫头似的,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符二小姐倒是个不知愁的,不但不知愁,还特别高兴,她向二姐炫耀着投资的成绩……

    在八月十五之前,工匠们赶出了100套样板房。

    这正是第二件喜事。

    一贯恨不得工人天天加班的无良老板叶华,在这一天,大发善心,给每个民夫发了两块月饼,还休了半天假。

    只不过大家都没什么心思乱逛,而是争抢着去看样板房。

    谁都想知道,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的辛劳,究竟能住上什么样的房子,千万别连猪窝都不如啊!

    朝廷过去的信用太差了,大家实在是没有信心。

    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样板房的前面,大家排着队,后面的人伸长了脖子巴望着……远远看去,还真是不错!

    四四方方的小院子,非常小,只有十几平米的样子,两层的小楼,加起来才70平,下面还有个20平米的地下室。

    见惯了大宅子的达官显贵,会觉得很一般,不过换个角度想想,在京城,天子脚下,拥有使用面积差不多100平米,还有院子的房子,那是多少人几辈子也积攒不出来的天文数字!

    所以……民夫们应该知足!

    事实上这些民夫不但知足,简直喜出望外。

    院子是小,但是独门独院,上下两层,足够一家三代人住了,有取暖用的炉子,如果加点钱,还能盘一铺火炕。

    水泥建造的房屋高大,宽敞,干净,采光很好,又很廉价,这样一户,市价差不多在200贯,工人只需付60贯,首付六贯,

    最便宜的是30贯,少了院子,房门直接对着大路。

    另外这些住房是不配厕所的,要去外面的公共厕所,每10户用一个,还有水,每20户,配属一座水井……

    当然,如果出钱够多,房子的级别就会更好,什么配套都不缺。

    民夫看过之后,几乎每个人都血液沸腾。

    哪怕最便宜的房子也比窝棚强一万倍!朝廷真的良心发现了,成品只要有样板房的一半,就能含笑九泉了!

    只是当大家冷静下来,却又不甘心,同样都是人,那些工匠,收入丰厚,能买下带水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