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钢铁厂工人的罢工,成为引发沙俄人愤怒的导火索,规模迅速扩大,甚至连普通的沙俄民众都投入到这次罢工运动中了。结果,整个沙俄就乱套了。

    最蛊惑人心的不是语言,当20吨的黄金摆在眼前的时候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人心的贪婪被彻底的引发,已经买了一条生产线,再买第二条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抱着趁乱捞一笔的沙俄人向大文帝国发出了信号,相同是生产线我们可以以市场价再买一条给你们,你们愿意要吗?送上们的交易,大文帝国肯定愿意要啊!

    第二条生产线以15吨黄金的价格卖给了大文帝国。这个价格真的是实心价、市场价,并且保证不会向上次一样把零部件进行切割,最大程度的保证完整性。

    同时暗示大文帝国方面,只要我们有的,都可以拿来做交易,只要你们能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大文帝国动心了,面对这么红果果的诱惑,谁能把持得住。

    沙俄不愧是战斗民族,彪悍的一塌糊涂,当大文帝国刚露出一点购买意向时,沙俄向大文帝国提供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记载了可以向大文帝国出售的设备和技术,后面更是明码标价,标记了每项技术的价格。当然都是以吨来做单位。

    其中有不少是敏感技术,更有几项涉及到了军工技术。当然价格也是相当昂贵的。

三百一十六。试车() 
对于沙俄提供的技术,大文帝国是相当感兴趣的,特别是几项涉及到军工的技术,大文帝国更是看着流口水,但看到后面的价格,大文帝国又把口水给吸了回去,那个价格,黑、真特么的黑。

    几项军工技术都是特种钢材的配方和全套的生产技术,涉及到坦克的装甲钢、军舰的舰体钢和甲板钢。坦克的装甲钢,大文帝国的兴趣并不是很大。

    但军舰用的特种钢,却是大文帝国极为紧缺的,也是极为渴望得到的技术,但后面的价格,却让大文帝国失望,价格太高了,单项技术的价格为5吨黄金,如果全部购买,给个打包价12吨黄金。

    还有其他的技术,总价格达到了50吨黄金。如果再加上生产线的价格,那么这笔交易的最终价格达到了65吨黄金。这完全是一笔惊天的灰色交易。

    沙俄提供是各项技术,大文帝国不可能全盘购买的,有的技术,大文帝国不需要,有的技术,则还不如大文帝国本身的技术,大文帝国就需要从这些技术里进行甄选,从这里面选出最适合大文帝国的技术了。

    消息传到了帝国的最高层,帝国的内阁和军部立刻举行了一次秘密磋商,同时组成了一个专家小组,对这些技术进行遴选,大文帝国的黄金虽然多,但也不能挥霍啊!

    经过三天的磋商和遴选,最后大文帝国一共向沙俄购买了17项技术,其中就包括军舰用特种钢的两项技术。总价为24吨黄金,再加上生产线,交易额为39吨黄金。

    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交易额为35吨黄金,其实大文帝国有足够的底气去和沙俄方面压价,他们这些技术除了卖给大文帝国之外,不会有第二个买家。

    其他国家就算眼馋这些技术,也出不起价格啊!但大文帝国也有顾虑,如果价格压的太狠,沙俄方面不出售这些技术,那么大文帝国就失去一个绝佳的好机会。

    两权相交取其重,大文帝国还是放弃了对价格的压制,略微压价之后就和沙俄方面达成了这次交易。

    17项技术,全部都是纸质资料,简单的伪装一下民间可以通过陆路运送到大文帝国,而生产线,沙俄方面答应大文帝国对零部件不做切割处理,就不可能通过陆路运送到大文帝国,只有通过海运,才能把生产线完整无缺的运送到大文帝国。这样一来时间线就会拖的比较长了。

    沪海,宝山钢铁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被拆的零零碎碎的生产线已经被复原,在确认没有遗漏和差错之后,生产线进入正式的安装工作中。

    而沙俄的另一条淘汰的生产线也运抵了宝山钢铁厂,这条生产线是大文帝国正大光明购买来的,所以,这条生产线只是被分解,但没有经过切割处理。

    这条生产线经过李儒晋和技术人员的优化、整理升、级之后,以一个优惠的价格卖给了沪海钢铁厂,算是弥补前一段时间借用钢铁厂生产线的补偿吧。

    虽然是沙俄淘汰的生产线,但技术含量并不低,再经过优化,整理,升级这条生产线又重新焕发生机,直接将沪海钢铁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个台阶,产能达到了65万吨/年。同时钢铁的质量也有大幅的提高,虽然无法生产特种钢,但高质量的普钢也有个很不错的市场价格。

    十月份的一天,一艘不明国籍的商船趁着夜色进入了沪海港的四号码头,此时,四号码头已经被大文帝国军方戒严,从这艘不明国籍的商船上卸下的货物并不多,只有寥寥的几个大箱子。

    商船卸完货以后,依然趁着夜色,离开了沪海港。整个过程没有语言上的交流,只有几个手势和动作,如同一出哑剧。

    箱子被迅速的装上车,运出沪海港的四号码头,待车队离开后,四号码头随即解除了戒严,四号码头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如果不是地面上的车辙印记,任谁也想不到,这里刚刚卸下过一批货物。

    车队沿着码头边上的一条不怎么宽阔的道路绕过市区,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经过一个多消失的行驶,车队出现在了宝山钢铁厂。车队直接进入了宝山钢铁厂,一直向巨大的厂房驶去,厂房的大门打开了,车队顺利的进入厂房,随即,厂房的大门又关闭了,透不出一丝光亮来。

    巨大的箱子被卸了下来,除去了外包装,一个大型的坩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行车过来,坩埚被吊起,运到了高炉前,整条生产线在五天之前就已经全部安装完毕,并进行了不完全调试。结果,一切正常,就等坩埚到位了。

    坩埚连夜被安装到高炉之内,整个安装过程大概需要两天的时间。等坩埚安装完毕后,在经过几次调试,如果一切顺利,没有问题,整条生产线就可以点火试车了。

    十一月十一日,这个前世的光棍节,宝山钢铁厂经过一番仔细,认真的打扫,干净的一尘不染,今天是生产线第一次点火试车的日子。

    上午,八点,沪海方面的领导全部抵达现场,九点,一行车队驶进了厂区,车门打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车上下来,他就是帝国内阁的大长老,这座钢铁厂的奠基人,当初就是在他的一力坚持之下,帝国才同意建设这座钢铁厂,今天是钢铁厂点火试车的大日子,他亲自到场,要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

    大长老走到一座电闸前,电闸上系着一朵喜庆的大红花,这个电闸是开启生产线的总电源开关,现在它静静的躺在那里,等着钢铁厂的奠基人为它合上电闸。

    大长老用力的把电闸合上,电源的指示灯亮了,这时,生产线进入自检过程,整条生产线开始空运行,这个自检过程是李儒晋和工作人员后加上去的。

    这个自检过程并不是自检程序,它完全依靠机械指令来完成整个过程,原理其实很简单,设置一块电磁铁,通过开关差异条件,然后用延时开关来确定。

    空运行维持了十分钟,然后进入待机状态,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正式生产状态了。由于是试车,试运行,准备的原材料并不多,也就是一炉钢的量,整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也只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三百一十七。扩大产能() 
这次点火试车无疑是成功的,其实在这之前,类似的试车实验已经做了不少于十次,而这次更多的是一种汇报性质的试车,毕竟钱花了,总归要弄点东西出来吧。

    大长老对这次成功试车也是十分满意,毕竟当初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一力推动钢铁厂的建设,在钢铁厂的建设期间,更有风言风语,毕竟钢铁厂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对别的方面难免有些亏待。

    现在,终于初见成效,更是让他老怀大慰,踌躇满志的返回了帝都,他可有东西回去堵住那些唧唧歪歪的嘴了。

    在临走之前,大长老对李儒晋说起了和沙俄方面的第二次交易,李儒晋听完以后,有点为大文帝国不值,生产线的技术,李儒晋和技术团队已经吃透,想要完整的复制出来,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难度了。

    现在就等着生产线把合格的材料生产出来,就可以复制生产线了,而且这个花费绝对少的可怜,材料是自己生产的,技术也是自己的,顶多付点原材料的成本费和加工费,这个又能花费多少,整个加起来不会超过三个亿。

    现在大文帝国又花费了15吨黄金买一条生产线回来,真的不值啊!至于军舰用的特种钢,有了“纯氧喷顶转炉技术”那还是个事吗?

    一共十七项技术和一条生产线,其他的技术李儒晋还没有看到,但最贵的几样,李儒晋知道,大文帝国花了冤枉钱,这次交易之前和他说一下多好,唉!

    但李儒晋并没有表露出来,现在钱已经花了,说什么都晚了,还闹人心,还是不说出来吧!但也不能说一点好处也没有,多一条生产线,也能加快一些钢铁厂的建设进度。

    一个钢铁厂不可能只有一条生产线的,像李儒晋设计的宝山钢铁厂,年产量在500万吨,这个生产线至少也要在15条至25条之间,要等全部建成,达到预期产量,至少也要得3……5年吧。

    现在还是一边炼钢,一边复制生产线吧!李儒晋把大长老送了回去,又把生产线调试了几回,在确认一切的没有问题,准备妥当之后,这条生产线正式运行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生产线的运行还有些磕绊,这个完全属于正常,工人对设备的不熟悉,生产过程中,上下工序衔接不到位,都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和生产的停止。

    经过一个月的磨合,这条生产线终于正常的运转起来,钢铁的日产量也一天一个新高度,往上猛窜,最后日产量定在1000吨左右时,达到了平稳期。

    日产1000吨,年产量就是在30万吨左右,一年365天不可能天天都生产的,还有假期,和设备大修时间,一年的生产时间大概在280天到300天。

    一条生产线就有30万吨的年产量,如果有10条、20条,那当初设计的500万吨年产量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李儒晋把相关的办公室人员喊来,开始做成本核算,他好心里有个低。

    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把成本核算表送到了李儒晋的手里,李儒晋看了一下,这条生产线把所有的成本都折算在内的话,一吨钢才的成本为200左右元,这其中已经包含了员工的工资,设备的折旧等全部成本。出厂价一般为550元,而大文帝国市场上,一吨钢材的价格为600……720元,价格浮动比较大。

    主要原因是因为大文帝国的物流不发达,运输成本较高,在许多没有钢铁厂或远离钢铁厂的地方,钢材的价格是嗖嗖的往上涨,极个别的地方,钢材价格甚至超过750元。

    而且,钢材在大文帝国属于紧俏产品,这个时期,在大文帝国能够搞到钢材的,都是有些能耐和手段的。一般人,想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