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还有一个次要目标,能实现最好,真不行也不着急。
为自己,为这个家,找一条后路。
赵泽君很清醒,穿越者的优势是先知,而不是全能。在个人能力上,自己还是那个三十多岁的小公司经理,比目前的同龄人肯定强,在普通人中也许算是厉害的。
可如果有朝一日,去商海里搏杀,真的是那些饱经沧桑的大鳄的对手吗?
不一定。
别的不说,现在的自己,哪怕有两千万美金,也未必就比马芸做得更好。
能力和经验是需要磨练的,上辈子的自己,受到平台所限,能力也是有限的。这辈子,要在赚钱的过程中,不断的磨砺自己。
所以,最好可以为将来安排一条退路,就算做不出一番大事业,至少全家可以安安稳稳的过小日子,不为钱发愁。
赵泽君在厕所里憋了半天不出来,老妈周娅隔着门问:“儿子你没事吧?是不是马桶又没水了?”
这句话似曾相熟,让赵泽君想到电影《功夫》里酱爆满头泡沫,抬起头一脸痴傻的问‘老板娘,怎么没水了呢’的画面。
笑了笑,说:“没事,我就好了。”
家里住五楼,用的水都是二次供水,老楼水压不够,经常导致停水。
“这破房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拆。”老妈在客厅嘀咕。
赵泽君冲水出厕所,不经意的说‘估计就这一两年吧’,一边说,一边走到窗口,望着楼下的一大片城中村。
面色平静,内心澎湃!
定下的两个高中阶段目标,第一个,就着落在脚下这片城中村!
那个暂时可有可无的退路,同样和城中村有关。
城中村官方名称叫做‘高岗村’,最初是城市扩建农民的城改房,90年代又成了几家大型国企的职工居住区,到90年代后期,大批国企倒闭,职工下岗,高岗村很快的就衰败了下来,变成宜江市最大的一处城中村,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目前高岗村近两千户人家,房屋密度非常高,一排排杂乱无章的棚户小平房,电线错乱,到处都是乱搭乱建,站在高处看下去,一大片黑乎乎的房顶,像是嵌在城市里的一片废墟。
2002年六月份,也就是高三毕业的暑假,宜江市开始了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作为全市乃是全省最大的城中村,高岗村被定为第一批改造重点示范工程!
当年房地产还没有火起来,宜江市的房价均价不到1300,靠着拆迁一夜暴富的情况几乎没有。
几乎没有,并不是完全没有,高岗村就是个例外!
2001年,市里调来一位很有魄力的新市长,以强硬的态度和手腕,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系列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政策,最标志性的一项,就是城中村改造。
高岗村是重点示范工程,拆迁改造是否顺利,老百姓是否满意,决定了这位新市长上任三把火能不能烧热,未来施政是否顺利。
因此,市、区、街道各级政府执行力度非常大,一方面实行铁腕政策,另一方面,给出了非常优渥的拆迁补偿条件,原来所有人都认为难度很大的拆迁工程,前后不到三个月,就完成了居民补偿和搬迁。
拆迁的除了楼下的高岗村,还有包括赵泽君家在内的附近几栋旧楼。赵泽君家还当了一个月的‘钉子户’,因此他对于拆迁过程以及拆迁办的补偿底线一清二楚!
当时多赚了那两万块补偿款,全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可回头想想,实在是不值一提。
最多的一家,足足分了12套商品房,外加一笔不菲的补偿金!
一个中产阶级,靠着辛苦劳动,一辈子也赚不到12套房!
因为拆迁,一批高岗村的无业游民,摇身一变,从社会最底层变成了坐拥数套房产的小地主,不用上班,整天吃喝玩乐打麻将,按月收房租,让赵泽君这类吃辛苦饭的人羡慕嫉妒恨,红得眼睛都滴血。
另外,赵泽君还很清楚的记得,拆迁工作刚进行到一半,就出现了几个‘神秘人士’,用当时的房屋均价,从拆迁户手里收购未来的回迁房。
等于用02年的房价,买05年的房子。
有这么一批神秘人士存在,拆迁户又多出一个选择:可以把未来的产权变现。
直到很多年之后,高岗村的拆迁工作还被市里作为惠民工程、高效拆迁的典型宣传。
“爸,高岗村应该快拆迁了吧?”回到家里,赵泽君假装好奇的问老爸赵涛。
第四章 萱萱哥()
“你关心拆迁干嘛?”老妈周娅在厨房里听到了,说:“你下学期就要高考了,好好读书复习,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有我和你爸。”
“男孩子大了,关心点社会时政没坏处,免得读书读傻了。”
赵涛在教育上一向很开明,放下手里的书,点点头说:“从城市发展的大方向来看,城中村拆迁势在必行。城中村环境差,人员组成复杂,不利于城市规划建设,还容易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的土地只会越来越稀缺,高岗村在一环内,位置非常好,所以肯定会拆迁。”
如果让赵泽君来分析城中村的弊病,说得肯定比赵涛要全面和深入的多,这不是他水平比赵涛高,而是多出了未来十几年城市经济发展的亲身经历。
不过他还是装出一副受教的样子,频频点头,耐心的听老爸说完。
“你可别跟儿子一样想一出是一出的啊!咱们家就这几万块钱,明年儿子要上大学,还有全家的开销,就指望它了。”
周娅推了推赵涛,暗示他自己很快就要下岗了,家里不能一点积蓄都没有。
赵涛微微点头,示意明白,继续问赵泽君;“你是怎么想的,不妨先说说。”
……
和家里人聊了一个多小时,赵泽君分析得头头是道,小户型、拆一补一、增购……这些专业词汇,接二连三从赵泽君嘴里跳出来,让赵涛夫妻觉得,儿子好像懂得比他们还多。
赵涛很欣赏赵泽君的态度,他觉得儿子一定是事先做了充分的功课,才能讲得这么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实现目标,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说到最后,赵涛甚至被赵泽君说服了。
但是,赵家并不准备买城中村的棚户房。
父母有他们的顾虑。
以前也有人抱着和赵泽君同样的想法,想赶在拆迁前买房等拆迁赚一笔,可是快十年了,高岗村年年说要拆迁,却一直没动静,那些买了房子想发横财的家伙,钱全部陷在高岗村里。
产权不清,人员组成复杂,人口太多,种种历史原因,导致了高岗村拆迁难度极高。
赵泽君当然知道这些都不成问题,可他不能直接对家里人说明,说了家里人也不会相信。
赵家有三四万的存款,是赵涛从90年代开始,就在外面代课,一节课几块钱一点点攒下来的,全家上有老下有小,赵泽君外公身体还不好,赵泽君明年就要上大学,另外,尽管父母没说,赵泽君也知道老妈即将下岗,老爸的学校也维持不了两年了。
钱本来就不多,处处都要用到钱,这时候因为自己一个高中生几句话,父母就拿出全部积蓄去买棚户区的房子?
父母真要是这么干,连赵泽君都会觉得他们两太不靠谱了。
不能怪父母没魄力没眼光,这年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房价会像后来那样暴涨,更不会有人能未卜先知,算准高岗村的拆迁补偿条件是宜江市历史上最好的一次。
赵泽君早就预料到一定是这个结果,其实,他也压根就没看上家里那三四万存款。
之所以和父母聊拆迁,聊房价,唯一的目的,只是提前做个铺垫,让家里人先入为主的有‘儿子想买拆迁房’的印象,勉强将来自己真的从拆迁改造中赚了一笔,父母过于惊诧怀疑。
即然这个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要靠自己想办法,赶在明年六月份拆迁公告发布之前,弄一笔钱尽可能多买房。
刚吃完中饭,家里电话响了。
“叮铃铃叮铃铃……”
电话忽然响了,赵泽君顿时觉得超级亲切,都有多少年没听到过电话铃声了?2016年的时候,很多家庭里已经不装电话座机的,装了也没人打。
打电话来的是自己的初中同座,绝对铁杆,姜萱。
名字很女性化,却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老爷们。
萱字的本意,是‘如兰君子’,可是这位姜萱后来十几年所作所为完全和君子没啥关系。
严格来说,姜萱就是俗称的‘小混混’,高中没考上,在体校混日子,美其名曰:散打运动员。
毕业后,姜萱做起了铁路拖运,那个年代火车站拖运都有地盘划分,他一个人没背景没来历,受地头蛇欺负。大年三十晚上,他一个人拎着把西瓜刀和对方七八人火并,被砍了八道伤口,足足流了几升血,送到医院去的时候医生都说没必要抢救了,哪知道昏迷中的姜萱居然睁开眼睛,瞪着医生说了句‘放屁’,然后眼一闭,又晕过去。
还真就给救回来了,出院之后,姜萱第一件事就是又拎着刀上门,笑眯眯问对方能不能给他一块地盘,不给,就继续砍。
也不知道对方是敬他带种,还是不愿意和这样的滚刀肉闹出人命,最后还真就给他分了一杯羹。
几年时间,姜萱从拖运起家,开运输公司,做物流,开迪吧酒吧,承包土建工程,成了当地有名的‘老板’,黑白通吃。
道上人称‘萱萱哥’,后来他做大,敢当面这么叫他的也就赵泽君了。
按理说,这样一个人和赵泽君应该没什么交集,可也不知道为什么,两人从初中时代就特别投缘。
姜萱这人混是混了点,可重义气,讲感情,成事在此,最后也倒霉在这上面。
他手下有个部门经理,女的,二十七八岁,从托运站最艰难的时候开始就跟着他,鞍前马后好几年,眼睛没瞎都能看出来这个女经理对姜萱有意思。姜萱有次喝多酒和赵泽君表示过,再过一两年,他想安定下来,说不定就娶了这姑娘。
这话没说几天,那个女经理招待大客户,被客户下了药给玩了。这还不算,对方客户压根就是个变态,居然用刀子割了那个女经理胸口的一颗蓓蕾作为‘战利品’。
姜萱在医院陪了那姑娘一个礼拜,然后一个人一声不吭,把那个变态客户给煽了。
几天后,姜萱名下所有的产业都被查封,姜萱本人也给抓了起来,判了十八年。
第三年冬天,姜萱不明不白的死在牢里。
后来才知道,那个煽货的表叔,是省里的一个大佬。
姜萱死之前,赵泽君每年都会去监狱探望他。
姜萱在监狱里经常说的三句话,赵泽君印象非常深。
第一句,老子还是心软了,要么不弄,要弄就该彻底弄死他;
第二句,该办的事,不要命也得办,老子知道这次活不成了,我谁也不怨,只怪自己势力还不够大;
第三句,跟谁斗,别跟天地斗。人再高,高不过天,势力再厚,厚不过地。
不过现在姜萱距离上辈子宜江市道上大哥还有十万八千里,就是个爱打cs的小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