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成装在玻璃里的香水却是没有。
大明在南洋和中那半岛获得了很多天然香料,后世法国香水实际上就是用越南、老挝这些地区的香料搞出来的。
既然有这个优势,朱由校也直接成立了这个项目让国有财团发展,于是香
香水就被搞出了。
这样商品化的香水,可以包装成奢侈品销售,利润非常可观,特别是那些海外的土著,包括这个年代的欧洲人都不是怎么习惯洗澡,体味重的很,对香水很有爱。
这些贵金属多得很的西班牙人,对这种使用方便的香水那是非常欢迎,只要喷一喷就能掩盖体味。
同时出口到中美洲的商品之中还有各种奢侈品,大明的奢侈品随着不断向海外扩张,种类也逐渐增加。(。)
第389章:攫取贵金属()
大明的美洲航线,绝对是充满无比丰厚的利润的。‘天启十年,到达中南美洲的船队一共有四支,商船数量大约两百艘。
但就是这两百艘商船,为大明带回的白银竟多达6oo万两白银,以及6o多万两黄金。不仅如此,还带回了其他一些不太值钱的原材料,这都是附带回来的。随着檀香山群岛和金山湾的开,未来能运回大明本土的原材料就更多了,与西班牙人的贸易主要还是为了获得贵金属。
板鸭开始大量进口大明的商品,开始减少进口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贵金属正在随着这条贸易航行的开通不断的流向大明。
而且中南美洲的贸易潜力还很巨大,西班牙人并不是把全部贵金属都用于购买大明的商品,大明派往美洲的商船规模也还不算太大,西班牙人也没有准备那么多的商船运输这些商品。
但接下来贸易双方都将会扩大贸易量。
贵金属流向东方,并不关西班牙卵事,他们又不是工业国,反正他们可以通过殖民不断攫取贵金属,只要能买到大明的商品,他们才不管欧洲其他国家的死活。
西班牙就像是一个赚了钱然后花天酒地、吃喝嫖赌的流氓,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 ‘自身没有工业,终究有一天是会衰弱的。
但这样的一个臭流氓的存在,却是符合大明的利益。
随着贵金属的不断流向大明,大明的金融体系是越来越稳定,中央银行行的纸币是与贵金属价值相挂钩的,行政区域内不对外兑换,但是对外部却依旧是可以使用纸币在银行兑换贵金属。
例如纸币流通到了南方未改革的地区,这些纸币就可以拿到银行去换取贵金属。还有在对外贸易的时候,商人在海外国家进行投资的时候,也可以将纸币兑换成贵金属。
在这样的模式下,因为内部纸币不会兑换贵金属,对外部的贸易方面。由是大明的出口额更高,进口额更小,拥有较大的贸易顺差。因此大明的贵金属是不会外流的,反而在不断的增加。
进而纸币也没什么问题。例如拥有十两白银,却可以行价值二十两的纸币,贵金属规模越大,意味着大明可以行的纸币也越多,而不用怕出现金融体系危机。
黄金部队在天启十年也很给力。在外东北地区就开采了十吨左右的黄金,也就是二十多万两黄金。
同时在南洋、澳洲、阿拉斯加这些地方开采的黄金加起来,也有将二十吨,一年下来开采了将近三十吨黄金,而与西班牙人贸易也获得三十多吨的黄金。‘同时大明的贸易活动所获取的黄金加在一起,通过商业掠夺所获得的黄金足有上百吨。
其中日本的黄金持续外流,随着日本内战的持续,贵金属限制外流的政策变成了放屁,贵金属依旧在持续外流。德川幕府为了购买装备,也是大出血了一把。
中南半岛各国的贵金属也同样也在持续外流。与印度的贸易也赚取到了黄金,另外在与非洲人的贸易中,大明的商船这一年开到了非洲西海岸,在后世的刚果地区与黑人土著进行了贸易,同样获得了黄金。
至于流入的白银那就更多了,因为葡萄牙人扩大了与大明的贸易,贸易额上升到了将近两千多万两白银,贸易顺差达到了上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有上千万两白银流入大明。
而这些贸易顺差,基本上都是国企贸易船队所创造的。这些贵金属大量流入国有资本财团手中。
国有资本财团的实力进一步提升。
天启宝钞的币值也变得坚挺无比,天启宝钞同时也开始走线国际,开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流通。
朝鲜、琉球、中南半岛各国,乃至混战中的日本。天启宝钞都被广泛认可,因为大明的商人承认天启宝钞的购买力,只要持有就能买到大明的商品,自然是认可这些天启宝钞的货币功能。
大明的几大国有银行,也开设到了这些国家。
至于南洋、澳洲之类的殖民地,因为是新政制度。天启宝钞是唯一法定货币,这些地区也不使用贵金属进行买卖,都是使用天启宝钞。
铜钱方面,大明的天启通宝也随着贸易被各国所认可,甚至在非洲沿岸,都有不少黑人部落和国家接受了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能够流通,不仅是因为大明的贸易展开,持有天启通宝和天启宝钞便于结算,同时也是因为天启通宝的质量进一步的提升。
因为蒸汽机的出现,铜钱铸造效率更快,同时设计了新版铜钱,民间刮铜更加困难,刮铜都可以刮,但是效率太低了,变得没什么搞头了。同时天启通宝的含铜量保持稳定,没有偷工减料。
这种设计精美,质量上乘的铜钱,如今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特别是在大明本土南北各省,天启通宝的质量让老百姓极为满意,在进行交易的时候,都乐意接受天启通宝,甚至是只接受天启通宝。
天启宝钞和天启通宝,变成了类似后来的英镑,使得大明拥有了使用货币盘剥他国的能力。
而天启宝钞在大明本土,也开始在南方地区流行起来。
因为天启宝钞使用方便,而且币值稳定,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等量价值的银元,而国有银行如今已经在南方各省铺设了营业网点,并进行揽储、放贷,生意十分不错。
南方城镇经济在天启十年进一步的萧条,因为天启十年国有资本的纺织品大量涌入南方各省。
棉布、毛纺产品价格都比南方的纺织品价格有优势,以至于纺织业持续萧条,松江府大量纺织工人失业。
而且国有资本的纺织品不仅价格便宜,还是经过染色的,棉布更加耐用,也更好看。松江府的纺织品根本没有任何招架的余地,在市场上被杀得丢盔弃甲。
钢铁冶炼方面,则早就完蛋了,国有资本的钢铁厂占据了大明绝大部分的钢铁商品市场。
倒是南方各省的种植业在这样的环境下繁荣展,因为北方工业的展,对原材料有很大的需求。(。)
第390章:工人暴动()
随着新政省份的蒸汽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天启十年国有资本掌控的纺织工业增加了将近300万枚纱锭,纺织产能大幅度上升。
而西域地区的棉花产量在天启九年已经初具规模了,天启十年变得规模更加庞大。同时在河南、山东、江淮三省交界之地,商品棉种植业这些年更是发展迅猛,特别是随着山东与河南被纳入新政范围之后,产棉区的水利灌溉设施得到了修缮,加上种植规模的扩大,棉花产量迅速上升。
北方纺织品市场已经被国有资本所垄断和消化,经过一番改革之后,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北方农村自然经济中的纺织业已经被完成击垮,纺织品已经几乎完全商品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北方纺织品市场已经完全被国'm'有资本所占据。
消化掉了北方纺织品市场,国有资本开始向外扩张市场,第一个瞄上的自然就是南方各省。
这是大明本土,人口最多,市场庞大,且利润丰厚。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有纺织品工厂所生产的棉布和毛纺产品开始大规模的涌入南方市场。南方各省旧体制区域根本没有地方贸易壁垒的存在,原有的纺织品产业被国有纺织品产品迅速冲垮。
国进民退的戏码开始不断上演,而且是在疯狂上演。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被朝廷抓在手上。
在改革省份,金融、矿业、冶金、林业、纺织、交通、化工、机械制造、军工制造这些领域是被高度垄断的领域,民资能进入的也就是纺织业。但因为棉花产区开始被国有资本控制了商品棉渠道。民资纺织工厂虽然能够买到蒸汽机和纺织机械。但所购买的棉花价格更高,而且蒸汽机和纺织设备价格较高,通过完善管理等方式依旧存在利润,但也容易亏本,难以动摇国有资本对市场的垄断地位。同时民资也能进入矿业,但只能开发一些小矿产。
金融方面也基本上被国有资本全面垄断,山西票号已经被全面关停,正式从新政省份消失。成为了历史词汇。
林业方面倒是有民间资本涉入,不过相比国有林场来说规模不大。首先是北方各省的林场本身就少,过去因为煤炭开采规模没那么大,北方各省的燃料很多都是烧柴,以至于森林被大量砍伐,但人工造林又跟不上,北方平原地区的林区很少。
朱由校登基之后,人工造林的活动在北方持续展开,因此在北方平原地区的林区大部分都是国有林场,普遍还没有育成。
东北地区的林场绝大部分都是国有。因为这些地区是后来收复的,不论土地还还是林场。一开始都是全面划归国有,其后土地赏赐给了有功将士,并且让百姓自己开荒,但林场却是没卖多少,也没赏赐出去多少。
台湾、南洋、澳洲的林场同样也被划归为国有资产。
另外国有资本还大规模经营农业,农业方面自然是不会进行垄断的,但是国有农场、牧场面积却是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橡胶种植业、棉花种植业和商品化粮油方面,国有资本是大量涉入的。
在那些没有进行垄断的产业,则是民资可以自由经营的,讲究的则市场竞争,与后世的中国模式基本相似。
在后世的中国,对于国家未垄断的行业,民资基本上没办法施行垄断,都是自己看自己的本事,这非常符合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得市场拥有强大的活力。
所以在国进民退的同时,新征地区的民资也有发展,但发展起来的不是大资本商人,而是中小资本阶级。
这些中小资本阶级没那么强烈的政治野心,而且不会如同那些大资本商人那样,一旦做大到某种程度,就不愿意让财富流向底层百姓。
国有资本最先崛起的就是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成功击败了民间钢铁厂,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对于低品质铁矿石也可以冶炼了,随后在其他金属的冶炼方面,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此时冶金业方面国有资本占据了绝对优势。
其后崛起的是采煤业,随着船只的增多,道路的修通,国有煤炭企业的煤炭,已经开始卖往南方沿海各省,以及长江流域。
如今纺织业又强势崛起,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失业的纺织工人。
江南的那些大资本商人顿时看到了机会,开始煽动这些纺织工人闹事,以反对当前的新政,以及国有资本体系。
在那些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