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苏联-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日军这次的突袭并没有完全达到其“给予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致命的打击”的目的,夏威夷群岛上的发电站、维修设备、燃料和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指挥总部大楼均未被破坏。

    而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舰——当时一艘也不在港内。即使如此,和美国的损失比起来,日本海军损失甚微(仅损失29架飞机和5艘袖珍潜艇,共65名士兵阵亡或失踪,并有一位日本潜艇乘员被俘虏)。

    就在第二天,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国会上发表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将前一天,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的那一天,描述为“一个耻辱的日子”,并且向轴心国宣战。

    也就在这一天,斯大林把曼图洛夫召进了孔策沃别墅里,会见两位特别的人物。

    “瑟讷……泰斯库先生、波德……纳拉希同志,欢迎来到莫斯科。”斯大林脸上挂着慈父般的笑容,为波德纳拉希介绍在座的人:“这位是内务人民委员拉夫连季·贝利亚同志、这位是外交人民委员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同志。

    这位是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副国防人民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弗拉基米尔·曼图洛夫同志,这位是……”

    这个两个特别的人物就是第44任罗马尼亚总理康斯坦丁·瑟讷泰斯库,还有罗马尼亚共产党的代表,日后罗马尼亚共产党的领导——埃米尔·波德纳拉希。

    “斯大林同志,刚才我和瑟讷泰斯库先生都已经知道了美国对法西斯阵营宣战的消息,这对于我们反法西斯阵营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但现在,特兰西瓦尼亚一带的战况对我们十分不利,德国人现在已经控制了整个特兰西瓦尼亚的西部地区,正在向喀尔巴阡山脉挺近。

    万一德国人越过喀尔巴阡山的话,将会直接威胁首都布加勒斯特,还有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安全,所以我希望贵国能够向罗马尼亚一带增兵,并且向我军提供更多更好的武器,还有空中支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能够守住现有的国土,甚至能够对他们发起反攻,收复整个特兰西瓦尼亚地区。”

    罗马尼亚政变的发生,确实是一件挺偶然的事情,就连曼图洛夫也料不到罗马尼亚会发生政变,这么快就推翻安东内斯库政权。

    但不知怎么的,罗马尼亚共产党居然说服了罗马尼亚国王,还有瑟讷泰斯库等人,让他们相信同盟国阵营具有必胜的把握,结果他们真的相信了罗马尼亚共产党的说法,发动了罗马尼亚起义,把安东内斯库推了下台。

    然而,自从德国人反攻罗马尼亚以来,罗马尼亚军队一直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均占劣势的罗马尼亚军队节节败退,三分之一个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沦入了德国人的手里。

    就在蒂米什瓦拉失守的那一天,罗马尼亚皇帝米哈伊一世、罗马尼亚总理瑟讷泰斯库将军就开始怀疑他们当初政变的决定。在他们看来,如果他们没有发动政变,让安东内斯库政权继续存在的话,说不定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现在还不会受到战火的波及。

    然而,当他们萌生这个想法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既然发动了政变,把安东内斯库政权推翻,和德国法西斯站到了对立的一面,那就得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就在他们开始后悔的时候,日军忽然偷袭了珍珠港,导致美国进入了对日战争的状态。随后,德国、意大利也向美国宣战,彻底把美国拉到了苏联、英国等同盟国的阵线上,为反法西斯阵营增添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当美国宣布加入同盟国的时候,米哈伊一世、瑟讷泰斯库等人也已经预料到了未来的战况——胜利必将属于同盟国的一方。

    一个苏联已经够强大了,这可是一个能够动员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参加战争,而且资源充足、工业生产能力强大的国家,如果再加上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工业强国的话,恐怕轴心国的一方已经毫无胜算可言了。

    当然,如果轴心国得到了外星高端文明,或者是穿越者的帮助,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个世界的穿越者只有2个,那就是曼图洛夫和卡蒂娅,至于外星人的支援,那只是天方夜谭(别跟我说纳粹有飞碟的事,就算有,德三不还是输了?)。

    “放心吧,”斯大林笑着说道:“瑟讷泰斯库先生、波德纳拉希同志,我们已经抽调了大量兵力,前往罗马尼亚战场,支援罗马尼亚的战事。

    我们也会调派更多的飞机前往罗马尼亚,增强我们的制空权。至于武器……这个我们还可以慢慢商量。”

    显然,斯大林已经有了派兵增援罗马尼亚的的计划,但他并不太愿意给罗马尼亚人装备上的支援。即便如此,波德纳拉希还是充满感激地说道:“感谢斯大林先生对我国的支援,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合作,赢得这场反法西斯战争。”

261 战斗机的火力问题() 
斯大林接待(应付)了罗马尼亚代表之后,把曼图洛夫、贝利亚和莫洛托夫都留了下来。等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进来之后,随即召开了一场国防委员会的会议。

    苏联国防委员会是苏联武装力量和国防体系的最高决策机关,是伟大卫国战争时期拥有全权的特设最高国家机关。

    全权?没听错吧?没错,就是全权!这个由6个人(包括曼图洛夫)组成的委员会在战争期间领导国家所有部门和机关,具有调动国家一切物质、精神和军事力量的能力。

    各级国家机关、军事、经济、工会机关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国防委员会的一切决议和命令。就算是最高统帅部及整个苏联武装力量都得接受国防委员会的领导,无条件地执行国防委员会所下达的军事、政治任务,通过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对武装斗争实施战略领导。

    国防委员会的权力虽大,但作为整个委员会里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成员,曼图洛夫并没有多大的权力。

    他很多时候只是以一个类似顾问,或者说是参谋的形式参与委员会的决策,提出一些建议,而他分管的后方建设和前线工业撤退工作本来就是他作为建设人民委员的职责和本分,实际上的权力并没有大了多少。

    “同志们,我不久之前收到了一份来自空军的报告。”曼图洛夫拿出了一份报告,说道:“这份报告显示了我军的战斗机存在了火力不足的问题,因为火力不足的缘故,我们在罗马尼亚上空输掉了几场空战,导致我们失去了特兰西瓦尼亚西部的制空权。

    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雅克…3和拉…7战斗机在性能上比德国战斗机优秀,但在火力上,和防护上,却比德国人的FW190战斗机逊色得多。

    现在,战争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时刻,制空权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需要有一款火力更加强大,而且防护力更好的战斗机,以抗衡德国人的空中火力优势。

    这种战斗机数量不需要太多,就算每个战斗机师只编有10架这样的飞机,相信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我们空军的战斗力。”

    曼图洛夫这点说得没错,当下的苏联战斗机的确存在火力不足的问题。无论是雅克…3还是拉…7,最多也只能装备3挺机枪/B…20机炮。

    而德国的FW190却能装备4挺机炮和2挺机枪,枪炮总数达到了6挺。而且,FW190的防御能力还出奇地好,没有足够的火力,是很难对付这种集火力与防护力于一身的战斗机的。

    但问题来了,怎样搞出一款火力更大的战斗机呢?如果搞的话,让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搞,还是让拉沃契金设计局搞呢?是从雅克…3的基础上搞,还是从搞拉…7的基础上搞呢?还是研发一款全新的战斗机,开展一个新的系列呢?

    负责管理航空工业的马林科夫听了曼图洛夫的意见之后,也表示认同:“曼图洛夫同志,其实我也觉得我们有必要研发一款火力更强的战斗机。

    但到了目前为止,我们的技术条件并不是太好。在飞机和引擎制造方面的技术依然比德国、英国、美国落后。

    而一款火力与FW190相当,搭载6挺机枪或机炮的战斗机则需要一款输出功率很大的引擎,而我国现有的引擎暂时无法做到这样的水平。

    要研发一款大火力战斗机的话,我们就先要研发出一款输出功率较大的引擎,这样才能在性能、飞行速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搭载更多的武器。”

    马林科夫是一个领导能力较弱的人,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上,当他成为最高部长会议主席之后,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就注定了他无法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人。

    不得不说,马林科夫在党政的2年里(1953…1955),的确对苏联的经济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施政理念,还有政治观点也符合苏联的实际情况,人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待遇也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然而,这些良好的施政理念、这些治国“良策”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

    不得不说,马林科夫是一个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而他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他自己并没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下每个决定之前,不得不征求其他人(尤其是专家)的想法,所以才有了这些具备建设性的政策和决定。

    除了优柔寡断,难以作出决策以外,马林科夫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不懂得凝聚人心。这个特点,导致他树敌众多,面对政敌赫鲁晓夫的攻击,毫无反击之力,也没有多少人肯为他出头抵抗。

    结果,这个权极一时的,从大清洗开始上位的领导人仅仅执政了2年就被迫辞去最高部长会议主席一职,后来被打成了“**集团”的其中一份子,被解除一切职务。

    尽管如此,他依然是一个不错的执行者。他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上面交代下来的工作。在历史上,作为国防委员会里,负责管理航空工业的委员,具有良好执行能力的他,成功地完成了他的主要任务——大幅度地提升飞机产量,使得苏联能够逐渐取得制空权。

    再加上他有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从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毕业,主修机械工程),对航空工业的引擎等机件生产有一定的认知,使得他在国防委员会分管航空工业这个领域上有一番不错的作为。

    “马林科夫同志,你说得没错。”曼图洛夫回应道:“我国在航空引擎方面的技术的确比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要落后,所以我们有必要让米库林、克里莫夫和施维托夫设计局开发功率更大的引擎。

    至于机身的设计,我个人建议让拉沃契金设计局来完成设计新型战斗机的任务。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拉…5战斗机在试飞阶段时,最初被装上了4门舍瓦克20MM机炮,但是为了解决发动机散热问题,要腾出空间在机身两侧安装2个额外的发动机散热器,只好拆除2门机炮。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散热问题的话,相信拉沃契金同志能够在拉…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发一款能够安装4挺,甚至是5挺Б…20机炮(1门装在中间的机身上,两侧机翼各安装2门)的新型战斗机。”

262 向高空发展() 
进入1941年12月,德军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