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苏联-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保证所有的部队都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只有卡车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半履带运输车,甚至是全履带运输车才行。

    目前来看,我们苏联工农红军所拥有的半履带运输车产量还比较少,只有四千多辆,而全履带运输车目前还没有研发和生产,总的来说我军的后勤供应体系还不够完整,要贸然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势恐怕会引发一些问题。”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都点了点头,都觉得曼图洛夫的顾虑有些道理,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认同曼图洛夫的立场。

    “弗拉基米尔·费多洛维奇,”莫洛托夫称呼了曼图洛夫的名和父称,然后说道:“我军的半履带运输车数量确实太少,卡车数量虽然足够但还算不上充足。

    但现在的情况和我们反攻罗马尼亚时相比已经好了不少,当时我军只有两百多辆半履带运输车,卡车数量也比现在少得多,但投入的兵力却一点也不少,但我们最终也成功解放了罗马尼亚,对当地的德国法西斯分子造成了重创。

    既然现在的后勤供应情况比当时还好,那发起巴格拉季昂行动应该也没什么大问题。”

    “莫洛托夫同志,您说得也没错,在进攻罗马尼亚的时候,我军的后勤供给能力的确比现在还要差。

    如果现在发起一场投入兵力达到100万的攻势,我想我们不会遇到什么后勤供应上的问题。

    但我们这次是要向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考纳斯发起进攻,要面对德军三个集团军群,约300万人的兵力,而红军需要投入的兵力至少也会有350万以上。

    要维持这350万红军战士的军需供给要求要比100万人的军需供给要求还要高了不少,以我军现在的后勤运载能力来看,还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

    如果我们就对局部地区发起一场投入兵力小于100万人的攻势,相信会更加容易应付。”

    “弗拉基米尔·费多洛维奇·曼图洛夫,”一直沉默的斯大林居然用尊敬的语气称呼了曼图洛夫的全名,然后提问道:“你所说的那个‘局部地区’是指哪里?”

    “是芬兰。”

315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 
“沃罗佳,没想到你这么快当上中央书记了!在斯塔莱亚广场办公的感觉怎么样?”雅可夫刚走进曼图洛夫的办公室,就用亲善的语气,“问候”了刚当上中央书记的老朋友。

    沃罗佳?和他一起进来的梅尔库洛夫听到雅可夫喊这个名字时,心里却是一抖,“沃罗佳”可是人家的小名、爱称,一般人能随便喊的吗?难道雅可夫和曼图洛夫之间的关系真的这么好?好到互相用小名称呼的地步?

    曼图洛夫呼了一口气,说道:“还好吧。能坐到更高的位置,就能够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对人民带来更大的影响。但手上的工作也会更多,压力也会更大,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对国家,对人民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点我想梅尔库洛夫同志也有所感受。”

    梅尔库洛夫跟曼图洛夫握了手,然后回应道:“是啊,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虽然是从内务人民委员部里拆分出来的部门,人员编制和职权与我们的前身——国家安全总局保持一致,但我这个国家安全人民委员的工作压力却大了不少。

    作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我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对情报收集和渗透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万一做错了的话,就会对苏联工农红军的战事带来不良影响,让苏联工农红军付出不必要的伤亡。”

    就在不久之前,最高苏维埃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内务人民委员部下属的国家安全总局拆分出来,在国家安全总局的基础上,设立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成为一个独立于内务部的国家安全部门。

    本来,这一调整是在1943年才发生的,但大概是因为苏军提前进入反攻阶段,对情报收集具有更多要求的缘故,就提前到了1942年。

    新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国安部部长)依然由国家安全总局的前局长——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洛夫担任,而第一副人民委员(国安部副部长)则由原来的国家安全总局副局长——雅可夫·雅科夫维奇·雅可夫担任。

    原来的国家安全总局第一副局长——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历史上将会担任第一任克格勃主席!是谢洛夫的上司!)则调任副内务人民委员(内务部副部长)。

    而其余的2位国家安全总局副局长——格里波夫和科布罗夫则升任副国家安全人民委员。

    雅可夫无疑是这场调整之中的最大得益者,一举从“副局级/正处级干部”升格为“副部级干部”,算是一个不错的升迁。

    曼图洛夫开门见山地说:“我想你们也知道,苏联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已经制定了反攻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和立陶宛的作战方案,但据我所知,从德国占领那些地区开始,当地的民族主义分子就已经开始与德国人合作,希望德国人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民族独立。

    虽然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不少占领区的民众依然对他们所谓的民族独立抱有不小的希望,有不少人被那些亲德分子的言论所蛊惑,加入了当地的反苏维埃组织,与德国侵略者合作。

    有些人甚至还与德国法西斯强盗并肩作战,对我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进入反攻的阶段,而波罗的海三国和西乌克兰等抵抗情绪比较热烈的地区现在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具体的变化如何我并不清楚,所以我想跟你们交流一下,希望能够从你们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了解更多情况。”

    曼图洛夫在用词上也花费了一番心思,毕竟国家安全部和自己并没有从属关系,把梅尔库洛夫和雅可夫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也不太符合规矩,所以他这次并没有使用任何有关或接近于“汇报工作”之类的词语,而是用了“交流”这个词。

    曼图洛夫要把雅可夫叫过来,人家不会不答应,更不会在意这些,毕竟雅可夫是熟人,是朋友,过来坐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把梅尔库洛夫也叫过来的话,还真要找个好点的借口。

    虽说国防委员会是全国战时权力最高机构,曼图洛夫作为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应该可以动用所有不同部门的资源才对,但这样做的话,又会引起贝利亚的猜疑,令他觉得曼图洛夫是要和他争夺权力。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已经是独立于内务人民委员会以外的机构,但梅尔库洛夫以及部门内多名重要人物都是贝利亚的人。

    这些人,包括梅尔库洛夫,甚至雅可夫在内,都对贝利亚这个昔日的领导言听计从,可以说贝利亚的影响力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国家安全的部门里,就算国家安全部门从他直接领导的内务部里分离了出来,也不会影响他在国家安全部门里的实际控制权。

    当然,这次的架构调整,对贝利亚而言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斯大林之所以要把国家安全部门从内务部分离出来,就是为了一定程度上削弱贝利亚的权力,平衡苏共高层的政治势力分布,同时也让国家安全部门得到更大的自主权,在工作上发挥更好的灵活性,这一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在现在看来,斯大林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贝利亚的权位的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国家安全部门的工作效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证明斯大林这次调整是对工作有利,贝利亚根本就找不到任何借口来阻止这一切。

    梅尔库洛夫用汇报工作的语气说道:“目前,西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情况的确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德国经历长久的战争之后,他们国内的粮食及工业原材料等资源供应已经开始紧缺。而为了应付国内的庞大需求,德国人从他们的占领区里夺取了大量的资源,一些粮仓、矿物储存仓已经被德国人抢掠一空,使得占领区的人民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供使用。

    另外,德国士兵**当地妇女、儿童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

    原本与德国人合作的民族主义分子已经开始意识到德国人进军的意图,就是要从其他国家的手上掠夺资源,而不是带来民族独立。

    部分当地的民众已经开始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希望我们能够将德国法西斯赶出去,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现在仍然有为数不少的民族主义分子希望能够独立建国,这些人既不肯与我们合作,也不肯与德国人合作,也有一些人加入了德国军队(党卫军自愿部队),估计我们反攻的时候,有可能会遭到这些人的抵抗。”

316 情报工作() 
梅尔库洛夫把波罗的海三国、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现况介绍了一遍,和曼图洛夫所想象的差不多。

    在1941年德军占领这些地区之后,当地(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主义分子开始与德国人合作,希望能够获取德国人的好感和认同感,在德国的支持下实现民族独立。

    然而,德国人对此并不感冒,虽然接受了民族分离主义武装分子的协助,在他们的帮助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始终都没有答应那些民族主义分子的条件,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即便如此,那些民族主义分子并没有结束与德国人之间的合作,他们依然与德军并肩作战,往往在战场上充当炮灰的角色。也有的民族主义分子加入了德国党卫军,组建了若干个由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或立陶宛人组成的武装党卫军部队,为德国法西斯政权而战。

    不过,随着德国军队在东线战场上的失利,始终未能突破曼图洛夫防线的德军并没有达到掠夺乌克兰粮食资源和高加索油气资源的目标。

    再加上德国本土资源紧缺,需求却有增无减,而且随着德军兵力的增加,军队所需的食品供应也变得紧缺起来,使德国人不得不考虑从占领区掠夺更多的资源,以保证德国工业的运作和德国军队、民众的日常所需。

    但这样一来,就造成占领区的资源变得更加紧缺,当地人民的生活大受影响,部分工厂也因为没有足够的原材料而停止运作。不少德军从占领区中强征粮食,引起了当地农民的不满,甚至引起了局部地区出现饥荒。

    另外,随着德军士兵在战场上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新兵数量占的比例越来越多,一些精虫上脑,纪律不太好的新兵也开始对当地的妇女,甚至是儿童犯下了包括**在内的种种暴行,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愤慨,令德军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苏军对西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发起反攻的话,当地的民众应该不会对苏军做出任何的抵抗,但他们未必会欢迎苏军的到来,甚至有可能趁着苏德混战的机会,在一些“空白地带”搞独立,成立民族主义政府。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苏联政府所能接受的,所以苏军暂时还不会进攻波罗的海三国和西乌克兰,等苏军后勤运载能力足够了,当地民众对德军更加反感了,站在苏军这一边了,再行动也不迟。

    那打芬兰呢?芬兰人始终对苏联都抱有一股特殊的敌意,从1939年苏芬战争开始,芬兰人就把苏联视为最具威胁的敌人,现在进攻芬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