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够的食物和衣物供应,也有了较为体面的住所。
反观美国和英国,他们中产阶层的生活质量虽然比苏联好,但无产阶级的生活其实也并没有改善多少,部分地区的工人生活环境甚至比苏联工人还要恶劣,实在是没什么值得比较的。
至于人均GDP这点,那就更不值得比较了。在苏联成立之前,俄国还只是一个低度工业化的农业国,无论是工业产值还是GDP等数据都被英美大幅抛离。
苏联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工业产值和GDP都得到大幅的提升,甚至已经达到英国的两倍(当然是在这个位面的苏联),如果计划经济真有他们所说的这么差,苏联不是应该已经沦为第三世界国家了吗?然而并没有。
“喀秋莎,难道你就没有想过,我们也可以这么干的吗?”看完这篇报导后,一向沉稳的曼图洛夫并没有发怒,相反,他还想到了对付西方国家的方法。
“我们一直以来不也是这么干的吗?现在全苏联人民都以为西方国家的工人都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都以为苏联人的生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我们宣传部门一直以来的宣传方针跟这些西方国家的媒体有啥区别?”卡蒂娅其实并不介意让苏联的媒体对西方国家做出失实报道,但他不明白曼图洛夫的意思跟苏联正在做的有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有的,西方国家的这些媒体在报导的之前好歹也会加上一些数据,或者加入一些真实案例,作为他们报导的依据,但苏联的宣传机构在做出过分宣传的同时又很少能拿出依据作为支持,只是片面地说苏联好,西方差,但却不说我们具体好在哪里,西方国家差在哪里。
这样的宣传方针,在国家封闭的情况下还是能奏效的,但一旦有人知道外国的真实情况,就会对我们的宣传产生怀疑,不再信任我们的宣传机构,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
368 巴勒斯坦问题()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也派人去西方国家,重点收集一些西方国家的‘黑幕’,然后由我们国内的宣传机构将其大肆报导,让苏联人民知道西方国家实际存在的问题?”
曼图洛夫搂着卡蒂娅的细腰,说:“没错,西方国家不是有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吗?那就通过1919年‘血色星期五’事件还有1886年的甘草市场事件说明一下什么叫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
他们不是很人道吗?那就通过美国黑人的故事,还有英国非洲殖民地的生活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人道。
反正把他们的坏处都挖出来,再就加上一些实际例子或实际数据增强说服力。至于他们制度的优点,国家的成就什么的都尽量别说出来了,就算无意提到了,也要尽量淡化或抹黑,要让读者看完之后大骂资本主义邪恶。”
其实,西方国家和苏联一样,也存在着不少缺点,也有不少可供发挥的黑材料。
比如说1919年,英国格拉斯哥大罢工的时候,时任陆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后来的英国首相)便命令军警镇压工人,造成多人伤亡,彻底彰显了西方国家“保障言论和集会自由”的一面。
在更早的1886年,美国芝加哥的五一大罢工也是遭到血腥镇压的命运,警方以谋杀罪起诉了八个人,但其中五个人根本没有到工运现场,更没有参与所谓的“谋杀”。最后,一向“公正”的美国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把他们处以死刑,美国所谓的“集会自由”、“言论自由”、“法律公正”等核心价值完全得不到体现。
当然,无论是1886年芝加哥大罢工,还是1919年格拉斯哥罢工,都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到了1940年代,基本上已经很难找到英美警察血腥镇压罢工民众的事情了,但这是不是代表西方国家那边就没有任何黑材料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有心去找,再怎么“完美”的国家里总能被人挑出毛病来,更何况美国和英国在某些程度上其实比苏联还要“黑”,随便一找都能找出一些可供发挥的话题来。
“好,那我明天就去叫宣传部的同志们准备有关西方国家‘黑材料’,让《真理报》和《火星报》等媒体加以报导,让苏联人民知道西方国家的一些真实情况。”卡蒂娅已经明白曼图洛夫的意思了,简单来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一些片面的报导,让苏联民众知道西方国家真实存在的缺点,同时隐瞒西方制度的优点,从而造成“西方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感觉。
“对了,现在暂时还不要向美国那边展开舆论攻击,因为美国现在还没有对我们有什么动作,我们应该尽量保持与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尽量把美苏冲突的爆发点拖延后置,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和历史不同,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虽然已经没有共同的敌人,但暂时还没有爆发什么国际层面的冲突。
因为当时苏联已经统一了朝鲜半岛,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朝鲜社会主义政权,从而避免了朝鲜战争的可能性。
此外,希腊共产党也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取得了希腊全国的控制权,建立了一个由希腊共产党为主导的政府,并被纳入了苏联势力范围,还得到苏军的保护。
历史上,正是因为希腊内战,希腊共产党与英国所支持的资本主义政府互相夺权的缘故,美国才有了压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借口,向希腊资本主义政府和土耳其政府提供经济上和经济上的援助,并且造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对立,冷战就此爆发。
然而,因为希腊和朝鲜半岛都不会爆发内战的缘故,使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暂时不会因为希腊和朝鲜内战的缘故而陷入恶化,相反,美国和苏联还需要在一个议题上取得共识,也有共同的利益。
二战都已经结束了,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和意大利王国都灭亡了,那美苏两国之间还有什么共同利益可言呢?
首先,二战结束后,美国还需要和苏联及其余几个主要战胜国组成一个能够维护世界和平,调停国际纠纷的世界性政府组织,也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联合国”。
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下,联合国得以成功地组建起来,并且在苏联、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支持下,把总部设在了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这次不是纽约了),取代了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广泛代表性的跨政府组织。
联合国组建后不久,巴勒斯坦地区(当时属于英国殖民地)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暴力冲突,造成多人伤亡。
巴勒斯坦地区的局势随即升温,英国殖民政府无力解决问题,只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联合国解决。
经过一轮的研究后,联合国最终提出了《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分为两个国家,一个由犹太人主导(即后来的以色列),另一个由阿拉伯人主导(巴勒斯坦)。
根据联合国的方案,英国将逐渐撤出其驻守在巴勒斯坦的军队,结束其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此后,巴勒斯坦地区将经历一段联合国过渡时期,直到犹太国家和阿拉伯人国家都在那片土地上建立起来为止。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即巴勒斯坦)国土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该地区人口当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占绝大多数,而犹太人只有1万人。
至于犹太国(以色列)的国土,则达到了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两者的差距并不大,犹太人在人口上也未能占到绝对优势的地位。
尽管有关决议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但却得到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因为他们两个国家都希望能够在中东成立一个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这样自己国内的犹太人便“有家可归”,便不会占用自己国内资源,不会扰乱国内的民族秩序。
要令以色列成功独立,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需要得到对方的支持,所以在以色列独立之前,美苏双方暂时还没敢搞太大的动作,避免激怒对方,惹得人家在以色列问题上搞事。
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
对于犹太人这个民族,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苏共大部分党员,本来并没抱有什么恶感,也没有太大的好感。
马克思和列宁这两大革命导师都有犹太人血统,而且苏联国内,苏共党内都有为数不少的犹太人,对俄国革命,以及苏联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小的贡献,使犹太人的地位在苏联国内得到了肯定,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尊重。
但同时,美国和欧洲犹太资本家为富不仁的恶行,又令苏联共产党员感到十分的厌恶,而苏联部分犹太人难以融入社会,甚至曾参与**活动的行为又引起党内领导的反感。
简单来说,苏联党政高层对犹太人这个民族可以说是又爱又恨,既需要犹太血统的专家、官员负责国内建设,又不想让这个群体壮大起来。
要处理苏联国内的犹太人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中东成立一个犹太人自己的国家,然后把苏联国内那些“不受欢迎”的犹太人“回到自己的祖国”,而那些对国家有贡献的犹太人则可以继续留在苏联,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至于美国政府那边,虽然他们并不能从以色列独立事件中得到太多的好处,但毕竟自己背后的“老板们”都是犹太人,让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国家不但符合“老板们”的口味,同时也能够为自己争取到道义上的支持,说不定还能得到以色列,乃至于全世界犹太人作为自己的盟友。
结果,在美国和苏联的共同支持下,一个名为“以色列”的国家终于在巴勒斯坦这片不毛之地建立了。
当得知以色列立国的消息后,大量流落欧洲和美洲的犹太人纷纷开始动身,往巴勒斯坦而去。哪怕这片地方资源稀少,哪怕这里环境不如欧美这么宜居,但还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往那里奔驰。
再加上苏联发布的,对犹太人“自由离境”的政策,使得不少居住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犹太人也离开苏联国境,经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到达社会主义希腊,然后从希腊乘船前往巴勒斯坦。
和来自其他国家的犹太移民不同,那些来自苏联的犹太人在离开国境之前,都经过苏联政府的政治审核,确保他们忠于党,支持党的社会主义路线才会把人放走,更有不少犹太人是苏联国家安全部门秘密派出去的间谍,用以监督其他苏联犹太人的行为,并且在以色列这个新生国度建立亲苏势力。
在历史上,苏联对以色列的情报渗透工作并不是太过重视,在第一次以色列大选和第一次中东战争时也没有提供太多的援助。
要不是以色列有犹太资本家的财政支持,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还没是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的先进武器,恐怕以色列的命运还是凶多吉少,根本不会成为日后吊打中东诸绿的小霸主,就连英国名将蒙哥马利也“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