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样的,斯大林同志叫我去克里姆林宫一趟。我想带上卡蒂娅,让她也去见见斯大林。”
“哦,原来是这样啊。刚才错怪她了。哦,对了,刚才卡蒂娅说电话里的人是她老公,请问您真是她丈夫吗?”
“你不知道吗?我们已经结婚四个月了。”
虽然安德罗波夫对别人有严格的要求,但电话里的人是他的上司,是州里权力最大的人物。虽然他反对曼图洛夫强行把卡蒂娅带走的做法,但他根本不敢表达反对的声音,毕竟人家在自己上面。
“对不起,曼图洛夫同志,我从来都不过问干部的私生活,所以不知道你们俩的关系。”
“不要紧,只要做好你的工作就行了。私生活这些根本不需要去管。”
“好的,我把电话交给卡蒂娅。你们慢慢聊,我忙去了。”
“Пока(拜拜)”
(记得投推荐票哦;另外,推荐一本好友力作:《宋末之乱臣贼子》,狼崽兄之前已经有四本完本作品,人品保证,质量保障,至少比我好吧。)
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
经过两天两夜的车程,曼图洛夫和卡蒂娅终于抵达苏联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莫斯科。
当时,莫斯科的人口已经有四百多万,是新西伯利亚的十倍。
虽然新西伯利亚的人口只有四十万,是莫斯科的十分之一,但它的人口已经压过了当时的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20到30万人口),成为全苏联前十大,西伯利亚第一大的城市。“喀秋莎,你想住哪家酒店?”一走出火车站,曼图洛夫就问了这么一道问题。
“住什么酒店?来我家住吧。”
“你家?家里有位置能容纳我吗?现在莫斯科的房屋供应这么紧张,听说平均每人只有1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
卡蒂娅亲了曼图洛夫一口,说:“没错,你说的情况的确属实。但我爸是第一元帅,还是政治局委员,我们全家住在一所豪华的,宽敞的别墅里,家里还有两间客房空着,用来招呼你这样的客人。”
“那好吧。”
这时,一名身穿中校军装,戴着白色手套的人走了过来。他看上去四五十岁左右,他的皮肤偏黑,也比较粗糙,脸上有一个被子弹射击留下来的痕迹,目测是俄国内战时留下的。
他走到卡蒂娅跟前,热情地对她说:“卡蒂娅,你终于回来了。元帅想死你了!”
“是吗?我一封信都没收到。”卡蒂娅冷淡地说道。
“不对啊,元帅同志他给你寄了很多封信,你没收到吗?”
卡蒂娅看了曼图洛夫一眼,然后对中校说:“可能送错地址了。从1月4日开始,我就搬到沃罗佳那里住了。”
“你怎么不早说?从1月5日开始,你就再也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没有写过一封信。你知道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还有夫人有多么担心你吗?”
“怎么没给家里打过电话?我昨天不是打了一次了吗?否则你也不会出现在这里。”卡蒂娅说话的语气略带高冷。
“我更正一下,你打过一次电话,就昨天那一次而已,除此之外,就没给家里打过电话了,我说得没错吧?”中校虽然年纪偏大,但他的记忆力依然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倒退。
“你说得没错,我以后会多给家里打电话的了。”
中校睁大了眼睛,把目光投向了曼图洛夫,总觉得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人有点像某位当年英勇作战,与白军、英军战到最后一刻的勇士。
“您是费多尔·西蒙诺维奇的儿子?”中校对曼图洛夫问道。
曼图洛夫扶了下眼镜,仔细地打量着中校的模样。“没错,我是费多尔·西蒙诺维奇·曼图洛夫的儿子维拉迪摩。老同志您……认识我父亲?”
“认识,当年,我也参加过察里津战役。当时,我是一个坦克驾驶员,你父亲是红军政委,而你岳父伏罗希洛夫同志则是指挥官。几乎所有参加过那场战役的老兵都听过你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他的英勇事迹。在我们心目中,你父亲永远都是革命英雄!”
“是吗?我从小到大都没听过父亲的功绩,只知道他在察里津牺牲。他担任过什么职位,战争时期的表现,还有革命前的经历,都是从卡冈诺维奇同志还有伏罗希洛夫同志那里听回来的。”
中校拍了曼图洛夫的肩膀,说:“正常,你从小被带到西伯利亚,那边的老同志们都没参加过察里津战役,不知道你父亲的故事。而你的母亲,在内战开始后,就已经把你送走,对战场上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没跟你说这些。”
“原来是这样。对了,请问老同志您叫什么名字?”
中校热情地伸出他的右手,说:“我叫斯捷潘,姓别雷祖斯基,是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司机。”
听到斯捷潘的姓,曼图洛夫差点笑了出来。斯基果然是司机,20年前开坦克,现在开轿车,可算是一个老司机了。
曼图洛夫热情地握住斯捷潘那只粗糙,黝黑的手,热情地说:“别雷祖斯基同志,很高兴能见到你。”
“现在不早了,我们快上车吧。夫人今天亲自下厨,给你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呢。另外,布琼尼元帅和拉扎尔·卡冈诺维奇同志也被请来了,我想两位都知道该怎么做吧。”
“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拉扎尔·卡冈诺维奇这个人相信大家应该不陌生,在苏联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但布琼尼元帅又是什么人?他很牛逼的吗?
这个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一样,在1935年成为苏联最早的五个元帅之一。他是个骑兵将领,在俄国内战中履历功勋,帮助红军击败了白军将领邓尼金的部队。
但是在后来的战事中,他的表现一直未如理想,1920年在波苏战争中失利,在未来对芬兰的冬季战争里,表现更加强差人意。
他差劣的军事才能还在二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苏军历史上最大的败仗——基辅战役就是由他指挥的。
虽然如此,他在军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地位,也是内战中苏俄的军事英雄之一。
………………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他们来到了莫斯科外围的一座别墅。
当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半,天已经黑了一半。布琼尼、卡冈诺维奇等贵客也已经到达了伏罗希洛夫的别墅,吸引了屋里全部人的注意。
伏罗希洛夫正在大厅里招呼两位贵客;夫人叶卡捷琳娜,还有全屋的佣人们都在忙着准备晚上的俄式大餐。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曼图洛夫和卡蒂娅的到来。
新婚的,年轻的夫妇低调地下了车,拿着行李从后门走进屋里,低调地走到楼上的卧室。
放下行李后,曼图洛夫正要动身下去大厅时,被卡蒂娅叫住了。“沃罗佳,你去哪里?”
站在门前的曼图洛夫立马转过身来,回答道:“去大厅啊。”
“你找死吗?现在爸爸和布琼尼、卡冈诺维奇两位说得兴起,你这么快下去干什么?你想打扰他们谈论国家大事吗?”
“不,我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想下去看看而已。”
“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先待在这里不好吗?这里有个大美女让你看个够,虽然不能摸。”
“那好吧。”
走廊里传来一把中年女声,“卡蒂娅,你回来了吗?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快下去跟爸爸打声招呼。”
“妈妈,我待会儿再下去。”卡蒂娅对门外喊道。
曼图洛夫往门外看去,只见外面站了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大妈。她身高一米六几,身子有点胖,穿着一身白色的,带有很浓俄罗斯乡土气息的裙子,当然少不了一顶俄罗斯妇女应该“配备”的头巾。他就是卡蒂娅的母亲,伏罗希洛夫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伏罗希洛夫娜。
大妈叉着腰,用命令的语气对卡蒂娅说道:“快下去!卡冈诺维奇同志和布琼尼元帅想见见你。”
卡蒂娅无奈地,低声地回应道:“那好吧,我这就下去。”
曼图洛夫站门旁,双手插着裤袋子,趁机说:“早就叫你下去了,你偏不去。非要等岳母上来催才走。”
“你……”
第三十三章 我不喝酒()
曼图洛夫一下来,就被拉扎尔·卡冈诺维奇认出。“曼图洛夫同志,我们又见面了。昨天我去了克里姆林宫,跟斯大林同志提到过你。他对你的评价很好,还要给你一个惊喜。”
“是吗?斯大林同志要给我什么惊喜?”
“到时你就知道了。现在我说了,就不算是惊喜了。”卡冈诺维奇愉快地笑道。
伏罗希洛夫站起身来,说:“曼图洛夫同志,终于见到你了。你长得很像你父亲——费多尔·西蒙诺维奇,我一眼就认出来了。来吧,我有一样东西要给你看。”
“什么东西?”
“看过你就知道了。”
布琼尼和卡冈诺维奇都发出了奇怪的笑声,使曼图洛夫的心里开始产生了一种不对劲的感觉。
“那好吧。”
曼图洛夫跟着伏罗希洛夫来到一间书房里。乍眼一看,这间书房没什么特别的,就一张书桌还有几个放满军事文件的架子。但奇怪的是,这间“书房”里竟然没有书架。
伏罗希洛夫是工人出身的,读的书不多,也认不得多少个单词,也没有看书的习惯,书房里没书架是正常的。
但作为一个革命干部,他不可能一本革命的书都不看。在他的桌面上,就放着一本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还有一本《共产党宣言》。除此之外,就没其他书了。
在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张大照片,这就是伏罗希洛夫想给曼图洛夫看的东西。
伏罗希洛夫指着墙上挂着的那张照片,对曼图洛夫说:“沃罗佳,你认得照片上的这些人吗?”
曼图洛夫仔细地打量着照片,这是一张五人合照。他从左到右地,读了相里人的名字:“站在最左边的那位就是布琼尼同志,站在他右边的是您——伏罗希洛夫同志,中间那位是列宁同志,然后是斯大林同志。如果没认错的话,站在斯大林同志旁边,个子最高的……应该是我的父亲——费多尔·西蒙诺维奇·曼图洛夫。”
“对,这就是你的父亲——费多尔·西蒙诺维奇·曼图洛夫同志。他是我的好战友,也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他的英勇事迹激发了很多红军战士,战士们不再怕死,下了决心,为了革命,英勇战斗。最后,我们凭着这份英勇的精神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但父亲他,终究还是牺牲了。”
伏罗希洛夫拍拍曼图洛夫的肩膀,说:“没错,他是牺牲了。这是一个无法挽回的事实,这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儿子活了下来,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新西伯利亚州委书记,还被斯大林同志表扬。”
“这又怎么样?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因病去世,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不知所踪。只剩下我一个。”
“你想想,如果当初你父亲没有牺牲,你会有今天的上进心吗?你想想,你奋斗了这么多年,有了今天的成就,是为了些什么?”
对曼图洛夫来说,他之所以努力奋斗,是为了得到进入中央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