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苏联-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落成的公寓,除了特维尔区的高级住宅区以外,其余的都被改成了共用公寓,每个单元都搬进三到五个家庭,好点的住两个家庭。

    结果,这几年来,莫斯科的人均生活空间只提升了0。5平方米。说到底,还是房屋供应量不足,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虽然有国内护照的制度,但现在莫斯科的新移民绝大部分都是合法的,国内护照制度的作用十分有限。”

    “人民委员同志说得对,”在莫斯科生活多年的老寓长说道:“现在房屋供应虽然有,但仍然赶不上人口的增加。人均生活空间能增加0。5平方米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了。”

    自从斯大林钢铁同志掌权以来,莫斯科的人口持续上涨。1923年,莫斯科的人口只有一百五十万,到了1939年,莫斯科的人口急升到四百二十万,增加了一点八倍。这其实是斯大林的计划之一,他要把莫斯科打造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大都会。

    就看人口的增长,斯大林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莫斯科的人口已经抛离了巴黎,达到和柏林看齐的水平。

    除了有足够的人口之外,斯大林还要让世界上最高,最宏伟,最恢弘大气的建筑物竖立在这座城市里。于是,便有了苏维埃宫,还有一系列华而不实,且占用大量劳动力的斯大林式建筑项目。

    建成后,苏维埃宫将会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高度达到495米,比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纽约帝国大厦还要高114米。

    除了苏维埃宫以外,莫斯科还会建造一系列的斯大林式公寓、办公楼,还有文化宫、图书馆等设施。。

    这些设施,虽然对人民,对布尔什维克正面的意义,斯大林式公寓更可以舒缓莫斯科房屋供应紧张的问题。但这些外表华美的建筑,建造时间比较长,而且提供的住房数量并不多,一般只供应中上层阶级。

    例如特维尔大街6号的7层公寓项目,就花了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有些才六七层楼高的公寓楼,甚至还能花上四五年的时间来兴建。

    华而不实的建筑结构固然拖慢了建造的速度,但主要原因,还是劳动力不足。就算有多余的劳动力,都被调到苏维埃宫的庞大地基那里了。

    除此之外,由于项目众多,劳动力无法集中,拖慢了各个项目的建设速度。

    更重要的是,苏维埃政府无意改变目前,人民挤在共用公寓的情况,因为这个共用公寓政策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政治目的——就是故意让党的积极分子和忠诚的工人,搬进前资产阶级的家庭里,以便监视,也就是传说中的“渗沙子政策(уплотнение)”。

    以卡蒂娅探访的这套公寓为例,寓长亚历山大·瓦连科夫虽然入了党,也在俄国内战中为红军效力,但由于他富裕商人家庭出身,自己这套舒适、宽敞的公寓,也成为了“渗沙子政策(уплотнение)”的目标之一。

    后来搬进来的哈内耶夫斯基便是忠于党的工人阶级,库兹明夫妇是党的基层干部,瓦迪克·申尼科夫是党的工程师,他们的“潜在任务”就是监视瓦连科夫一家。

    幸好,瓦连科夫也是党员,对革命也有贡献,还给公寓里各个成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其他人的关系很好,所以一直都没有被举报。而后来搬进来的瓦迪克·申尼科夫,更爱上了瓦连科夫的女儿,建立了亲戚关系。

    共用公寓的现象,恐怕卡蒂娅和曼图洛夫都解决不了。一来没有足够的资源在短时间内兴建足够数量的公寓,二来,“渗沙子”的政策也算布尔什维克党的监视计划之一,有政治上的必要性,恐怕难以废除。

    虽然“渗沙子”的政策在斯大林下台之前并不能废除,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用采取措施,舒缓莫斯科房屋供应的问题。

132 巴洛克式() 
一辆流线型的跑车停在了莫斯科市政府的门前,吸引了众人的眼光。

    跑车前卫的,划时代的外型设计固然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但从车里走出来的绝品毛妹才是男人的看点。而陪在毛妹身旁,牵着毛妹玉手的男人,也成为了妒忌的对象。

    这个极品毛妹就是卡蒂娅,那个被妒忌的男人就是曼图洛夫。他们并没有注意到那些目光,心思都在莫斯科住房和食物供应的问题上。

    “艾丽莎(Алиса)!”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卡蒂娅就喊了新秘书的名字,“帮我拿一些有关莫斯科房屋建设的文件过来,越多越好。”

    “是!”尽责的艾丽莎看见了卡蒂娅身边那个面孔陌生的男人,问道:“书记同志,请问您身边的这位是?”

    卡蒂娅甩开了曼图洛夫的手,对艾丽莎说:“这位是第一副建设人民委员,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同志。我们要商量有关莫斯科城市建设的问题。”

    卡蒂娅一心要在莫斯科市党组织里,建立一个公私分明,工作努力、认真、严谨的形象,所以她并没有暴露她和身旁这男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否则,她上班和老公亲密的消息很快就会不胫而走,就算她每周六日都像今天这样加班工作,也挽回不了形象上的损失。

    虽然卡蒂娅没有说,但艾丽莎从两人刚才的举动里看出了他们之间不一般的关系。“用不用写进访问者等纪录里?”尽职的艾丽莎微笑着问道。

    “写,当然要写!”卡蒂娅一本正经的说道:“虽然今天是星期六,但人民委员到访的记录怎么能不写?”

    卡蒂娅的办公室并不是很大,但应有尽有。办公桌、文件架、书架什么的基本家具都齐全,两面苏联国旗被架在办公桌后面,座位的两旁。唯一缺乏的,就是干部“必备”的斯大林像,是她故意移走的。

    办公室的左侧有几扇窗户,正对着特维尔大街,对面就是特维尔广场。当然,还能看到已经完工的特维尔大街8号——两人未来的居所。

    市政府大楼建于1783年,位于特维尔大街13号,是一幢宏伟的巴洛克式建筑。鲜红色的外墙,豪华的轮廊,还有精致华美的雕塑,怎么看都是漂亮。

    无论是景观,还是办公楼的外观,卡蒂娅现在的工作环境都比曼图洛夫的好。曼图洛夫的办公室并没有这么开扬的景观,和未来的新家也有一段距离。

    “喀秋莎,你的办公室不错啊。”曼图洛夫欣赏着巴洛克风格的室内装修,说:“我第一次来莫斯科的时候,就是为了看这些。”

    “不,沃罗佳。”卡蒂娅指着自己,说:“我觉得你最想看的,还是这些。”

    曼图洛夫故意调侃道:“你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亲的,用来抱的。”

    就在这个时候,卡蒂娅的秘书艾丽莎出现在门口。“书记同志,您需要的文件。”

    卡蒂娅又恢复了刚才那副一本正经的模样。“艾丽莎,有劳了,你把文件放在这里,我要和人民委员同志研究一下。”

    “曼图洛夫同志,”卡蒂娅指着前面的座位,客气的说道:“请坐。”

    曼图洛夫也装模作样地,转入了正经模式。“书记同志,刚才我们都看到了,莫斯科纯无产阶级的居住环境还有很多改善的空间。一来,市民的居住空间不足,引发不少争吵还有社会问题;二来,依然还有公寓单位没有浴室,引发了一些卫生上的问题。”

    “是啊,很多人通过假结婚、举报邻居等不择手段来获取居住空间。”虽然艾丽莎走远了,但卡蒂娅还是保持着那副正经的表情。“这些情况,我想您担任州委书记的时候,应该也接触过不少类似的案件。”

    “这些问题,单靠执法部门来处理是不够的。”曼图洛夫皱眉道:“一来难以追查,二来,生活空间不足这个根本原因还没有解决,类似的案件只会越来越多。”

    卡蒂娅用暧昧的眼神望着对方,但用正经的语气说道:“那我们应该怎样解决房屋问题?在新西伯利亚的时候,您动员了几万个古拉营囚犯集中兴建新的公寓,很快就供应了大量的房屋。而新西伯利亚州的房屋供应问题不大,各市的人口都不多,大量的供应很快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但在莫斯科,这座四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里,有四分之三的市民住在共用公寓里。这意味着,有三百万人正在面对生活空间不足所引起的问题。

    以平均家庭人口为三人来计算,我们最少也要兴建一百万套公寓才能保证每个家庭都有一套公寓。”

    “莫斯科的情况的确有些麻烦,让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公寓恐怕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达到的目标。可能需要七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要做的,是要让那些生活空间只有2…4平方米的市民提供更大的居住空间。例如一个挤在10平方米房间的5人家庭,应该被安排到两个房间,或是搬到面积更大的房间里居住。

    当然,在安排之前,我们要兴建足够数量的公寓可供分配。在莫斯科,可运用的人力和建筑资源都是有限的,但建筑的方法可以改善,不妨考虑一下,兴建一些新的装配式公寓。”

    卡蒂娅眼睛一亮,一双美目发出了迷人的光芒。“您说的,是新西伯利亚那些曼图洛夫式公寓?我也是这么想。”

    曼图洛夫点点头,然后趁势吻了老婆一下。“现在莫斯科的公寓项目的兴建进度非常不理想,对面的特维尔大街8号,就用了3年时间来兴建。而在新西伯利亚,一些同样规模的第二代曼图洛夫式公寓项目,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

    而且,第二代新式公寓与斯大林式公寓楼之间的外貌差别不大,里面的居住环境也相差不远。”

    卡蒂娅也趁势吻了对方,“沃罗佳,我真想快点搬进特维尔大街8号。这样,我们在莫斯科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过回我们在新西伯利亚时的那种生活。”

    “你不想继续住在元帅的大别墅里吗?”

    “别墅人太多,有我的家人,佣人,还时不时会有个政治局委员、将军什么的来访,我们说什么都会被人听见,做什么都很容易被人发现,毫无私隐空间可言。而且那里离你我的上班地点都远,来回不方便,就算你有跑车,在莫斯科市内的道路上,能开多快?”

    “那好吧,我现在去建设人民委员部拿些有关第二代装配式公寓的文件,你下星期一开会的时候拿上去用。”

    虽然曼图洛夫式公寓已经面世一年多了,还得到不少专家、住户,甚至还有斯大林的高度评价,并且还得到了推广。鄂木斯克、车里雅宾斯克、斯维德洛夫斯克(今叶卡捷琳堡)等城市也开始兴建这款新式的公寓,但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依然还没有相关的建设计划。

    在西部地区,包括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仍然有党政干部担心曼图洛夫式公寓的施工速度会带来质量上和安全上的问题。

    这些地方离新西伯利亚太远,两地的交流也不是很多,地方政府也没有派出相关的专员前去新西伯利亚视察,对实际的情况并不了解。

    而鄂木斯克、车里雅宾斯克和斯维德洛夫斯克由于和新西伯利亚的交流比较频繁,还有些新的干部从新西伯利亚技术大学学成归来,给上面反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