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晨光里-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老爷子一听县里的张家,恍然大悟,这不是张贡生吗?一想到张贡生就想到黄刘氏,一想到黄刘氏就想到那一天她仗着张贡生的势欺负自家重新分家的事,一想到分家就想到那不明不白被两个儿子分走的百亩良田,一想到这里就气得肝疼,看着两个儿子是怎么看也不顺眼。说不了几句话就把两个儿子给赶跑了,两个儿子出了门口口相视一笑。

    邹家两兄弟在村里找了几个本份的壮汉,请他们帮自家盖院墙,并定好了每日给25个大钱的工钱,另管一顿中饭。几个村汉一听给的钱多还管饭,纷纷同意明天一早便去帮着盖院墙。本来秋收已过,各家各户的地都是在闲着,除了种几亩菜留着自家吃或是种些白菘和萝卜准备过冬,村子里的人,现阶段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闲在家里。

    所以这段时间往往就是家家户户修院墙盖房子的好时机,只是因为邹家分家的时候并没有分给他们木料和石材,所以他们只能是等开春攒够了再去盖。

    第二天卯时,那些壮汉们便带着自家的工具去了村东。到了中午,会做一些饭食给他们送过去,盖院墙非常快,也就是打地基慢一些,打上地基要不了二天就可以把院墙给盖好。

    这些,自然都不归邹晨管,她要管的事,可比这个重要多了。

    一大早,邹晨拦着出门的父亲,向他要一吊钱和牛车的使用权。邹正业正急着去村东,没时间和她多说话,便说了一句和你母亲说吧,扛起锄头就走。邹晨于是得了尚方令牌,去母亲那里要了一吊钱,和母亲说了自己和哥哥们去下口听一个博士讲课。便让四个哥哥驾起牛车,往下口镇而去。

    下口离邹家庄也就是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二郎驾着牛车,后面三个弟弟在大声背诵三字经,邹晨捧着一本老黄历在路上打发时间。

    到了下口,他们找了一处邸店把牛车寄存,安排店伙计仔细喂养,又给了五个钱的寄存费和十个钱的饲料费。

    邹晨看了一眼店伙计捅了捅二郎,二郎会意塞了二个大钱给小伙计,悄悄地问他:“这位小哥,不知道陈博士是在何处开讲啊?”

    店伙计大清早便被人赏了二个大钱,心里大为高兴,兴冲冲的说道:“小大郎说的那位陈博士今天是准备在花井台街讲课,这几天来的学子们挺多的。怎么,几位小大郎今天全是来听讲的?”说完之后又热情的告诉他们,从邸店出去以后顺着小油坊街往北走,然后再走到山货街旁边的胡同便到了。

    问明了讲课的地址,他们拿出在家里准备好的干粮吃饱了,又在店里把水囊给灌满,抱着一张大席和几块麻布垫,往花井台街走去。

    下口背靠沙河航运发达,一些南北皮货货商经常来此贩卖驻留,商贾云集,人杂八方,南北之声不绝于耳。他们穿过繁华的山货街之后转入了一个小胡同中,再从胡同里出来,便再也听不到商户们嘈杂的叫卖声。

    胡同里看到的尽是戴文士方巾的学子,他们面露喜色,三五成群地在街上高谈阔论。

    他们一行五人,在街上举目茫茫然,竟是不知要往哪里走才对。正在这时看到一个落单的学子,二郎连忙上去施了一个礼问道:“这位学子请了,某乃是邹家庄的之人,今日和弟弟们来听陈博士讲课,不知陈博士会在何处开讲啊?”

    那位学子也是刚到这里不久,正四处张望自己相熟之人以图能混到院子里去,看到二郎来问,拱手道:“这位小大郎有礼,某也不知,不过某前来之时曾看到行学兄,怎么,你们没同他一起吗?”

    二郎第一次被学子还礼,目瞪口呆不知说什么才好。邹晨看到走上前去福了福道:“郎君有礼,请问郎君所说的行学兄,是邹家上正下文吗?”

    那学子见她落落大方毫不局促心中赞叹,侧身还了一礼,竟是不拿邹晨当六岁小儿来看。“正是,行学兄也是刚刚才到,你们莫非是错过了?”

    邹晨又问道:“但不知郎君可知道我堂伯现在何处吗?”

    学子沉吟一下,自己在这里找同乡之人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那邹行学与张贡生有旧,若是带他家的后辈前去,说不得能混一个位置。想到此处他笑道:“某带几位去吧,你们若是在这里苦等,怕是不知等到什么时辰呢。”

    邹晨和几个哥哥听了以后大喜,纷纷谢过那位学子。

    学子带着他们穿过几堆人群,有遇到熟人问他便只说是带邹行学族中后辈去找他。然而在街上转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邹正文,正苦恼间,邹晨猛然听到身后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四郎?五郎?你们怎会在此?”

    回头一看,却原来是黄天青,他正和几个学子谈笑着在街上行走,看到小妹家的三个孩子后诧异的停住脚步。邹晨和几个哥哥连忙上前见礼,旁边那位学子见到这几个童子竟然和黄天青认识,大喜过望。

    黄天青皱眉道:“你们是来听讲课还是来玩耍的?”

    四郎答道:“二舅,我们听说今天有两位博士在这里讲课,所以就早早的赶过来了。”

    黄天青一听原来是来听课,舒展眉头笑道:“既是听课的,就跟在我身后莫要走散,有什么事情等课后再与我讲。”说完之后又和带邹晨他们找人的那位学子互通了姓名,邀请那位马学子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马学子本来想着能找到邹行学混进院子就行了,没想到居然能遇到张贡生的女婿,真是天上掉了好一大块馅饼啊。

    借着张贡生的盛名,他们这一群人顺利的进了一个门前挂着陈姓的大宅院,这个宅院里坐满了读书人,和院外嘈杂的环境相比,这里安静的多。

    院内大约有一百来位学子,他们围成一个圈,在正中间有一个高台,高台上摆放着几张案几围着一个圆,案几后面空着,想是要开讲的人还未上台。

    黄天青一进去,便走向高台旁边留着的一个空地,立刻便有仆从为他们铺上苇席,并沏上香茶。

    邹晨坐在这里看着满院的书生们,不由得大感惊奇,一个小小的下口,居然因为一次讲课而聚集了数百的学子,可想而知在当代读书的人是有多少吧。这么多的读书人,相应的考试难度也会增加了许多,也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哥哥有没有机会……

    如果实在不行,也只能把自己记得的那几篇明朝制艺的片段贡献出来让他们学习了,反正五郎的记性非常的好,只要让他听一遍就可以记得。

    不一会,便看到众位学子们齐齐站立,却原来是几位学士陪着两位讲课的老师来了。要开讲的一位是陈博士,另一位则是蔡博士。

    张贡生陪着几位上了高台,看到女婿坐在人群中,遥遥点个头。

    短暂的嘈杂后,高台上两位讲师开课了。今日所讲的课题,乃是讲的八股制艺之术。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

    “破题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凡破题无论圣贤与何人之名,均须用代字,故以能者二字代颜渊。……”

    台下那些学子们,听的如醉如痴,神魂颠倒。二郎四郎他们虽然是听不懂,然而却强迫自己默记在心!将来若是自己学到了这个制艺,再把今天学的东西拿出来慢慢参考。

    约摸讲了一个时辰,两位博士停下来喝茶。然后是张贡生他们几个开讲,这次讲的乃是读书的心得。

    下面的那些学子们一听,更是打起精神来不肯漏掉半句。这高台上讲解心得可全是贡生举人,他们的读书心得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这可是一份宝贵的学习知识啊。

    一直讲到日上三杆,快到午饭的时候才讲完。那些学子们意犹未尽的还坐在高台下默默吸收,高台上的几个人已经笑语盈盈的结伴出门去了。

    --------

    ps:本文中所有的尺,全部是现代尺,作者不懂古代尺的换算方法。作者的数学是被音乐老师教的!如果有羡慕嫉妒恨的你们就只管恨吧,作者淡定的表示无所谓。

    o(*^?^*)ブ

第二十七章 谈六经大郎出丑() 
那些看书不给推荐票的坏孩纸,我画圈圈诅咒你们内急找不到空位置

    --------------------

    黄天青带着几个外甥在下口吃了一顿中饭,听到他们说是自己驾车来的,到了下午便催促他们回去。

    等到邹晨他们回到了村子里,先到村东转了转,看到地基已经挖的差不多了,明天就可以夯土。村东的废地上堆砌着满地的大石块,那些挖出来的黄土也被人细细筛好,放到一边待用,旁边还有一大堆的沙子。等到明天地基全部挖出来夯实以后就把黄土、河沙、白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再把石块当底座就可以砌一道高墙了。

    这种墙砌出来以后非常牢固,哪怕是过了几十年的风雨也不容易风化,在墙顶再砌进去一些碎瓦残瓷,便可以防盗。这种墙一般情况下来讲都是一些大门宅院的才会花这么多的银钱去砌,今天邹家兄弟居然肯花钱砌这样的墙,一时之间,引来了村里好多人过来围观。

    邹老爷子虽然嘴上埋怨两个儿子穷花钱,然而今天还是主动来看了。到了村东一看,黄土、河沙石头都堆放的整整齐齐,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惋惜。邹家的荣耀一切都集于长子长孙才是正理,只有长子那一房中了秀才举人,邹家才算是真正的门楣有光。他心里埋怨两个儿子,有了银钱也不知道给老宅,竟然就先建这个没啥子用的院墙了?院墙建的再好有什么用?还不如拿这些钱让两个大孙子买些笔墨纸砚,让他们好好攻读,来年春天中个童生才是正理儿啊。

    村里的人一见到邹老爷子便没口子的夸赞他教子有方,两个儿子现如今能砌这么气派的高墙,将来里面的屋子必定盖的更加气派。

    邹老爷子面上谦虚,其实心里则是像长了一根草似的,被众人挠的痒痒得。两个儿子虽然分家分出去了,但是不管怎么样,这还是自己的儿子。儿子们有面子,这就是老子有面子。看到村里的壮汉在帮儿子砌墙,这也是与有荣蔫的事啊。

    马太婆的几个孙子今天都来帮着砌墙了,到了午饭的时候,她和自家两个儿媳妇一起去了南院帮着黄丽娘和柳氏做了午饭。马太婆是一个心思明透的人,她家的情况并不算富裕。家中只有三十亩田地,可是却有十几口人,每年只是佃些富户的田地讨生活。

    一听说邹瑞家光分家分给两个儿子就上百亩地,心里就动了寻思。这佃谁的田不是佃,如果能佃上邹家两个儿子的地那是再好不过了。邹家两个儿子淳厚憨直,村里人都知道,两个浑家心地又好,平时又不去村里随着那些人说三道四的扯嘴皮子。一听说他们两个要合在一起盖院墙,便让几个儿子和孙子来找邹家兄弟,直言到,给不给钱都无所谓,只要管口饭就行。邹家兄弟考虑了一下,只留下了孙子们。

    邹晨正和几个哥哥说话,扭头看到马太婆站在一棵树下脸含笑容的看着自己,跳下牛车跑到马太婆身边,甜甜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