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莱坞日报的老板,本来还因为全美都在讨论他们的报道,而沾沾自喜。但是当他看到有百分之二十的读者,不顾自己已经交过了钱,直接取消了第二天的预定,甚至有些外国移民,已经开始联合要到好莱坞日报门口游行的时候,坐不住了。他不知道的是,他在自己官网上所看到的所谓游行示威的言论,基本上都是翻墙过来的华夏网民们说的。
“你们这些白痴,一天销量翻十倍,也抵消不了预定量百分之二十的损失啊。”好莱坞日报的老板,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对着手下的主编拍起了桌子。
“而且,现在有人在组织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取缔我们这个报刊,你说,该怎么办?”
主编的心里跟日了狗一样,虽然他是主编不错,但是这样的小报刊,在报纸印刷之前,都是要让老板亲自过目的,因为很多时候,只有他们老板知道,哪些人能得罪,哪些人不能得罪。
昨天晚上你不是还表扬了这篇稿子吗?
“老板,这个李大牛,断章取义,我们根本就没有歧视移民啊,而且,就算我们歧视移民,也轮不到他来说啊,他又不是美国移民。”
“你他妈再跟我废话吗?”好莱坞日报的老板再次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吼道:“我当然知道他是断章取义,但是我现在要的是解决办法,不是让你给我分析他又没有资格说这些话。而且,断章取义这手段不是你们惯用的吗?怎么今天反而被人家抓住了把柄?”
“老板,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转移话题,坚决不能承认我们歧视移民,把这篇报道的重点,转移到他新小说销量扑街这件事儿上面。”
“那你******还不去做?我告诉你,如果这件事儿搞不定,你就给我卷铺盖滚蛋。”
主编在自己老板的吼叫声中逃离了办公室,跟其他编辑商量了一下之后,登陆了好莱坞日报的眼书账号,发表了一篇报道。
“首先声明,对于之前报道中的某些言论不当,我们做出正式的道歉声明,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任何歧视移民,或者是歧视任何语言文化的意思。那篇报道的主旨,只是想说著名作家李大牛的新小说《哈利波特》的销量和口碑,辜负了所有《魔戒》迷的期待。仅此而已,请不要断章取义,牵涉其它。”
在形势不对的时候,摆出低姿态,并转移话题,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不过,能逼的一个经常断章取义的媒体,说出请不要断章取义这种话,李大牛也算是第一个了。
李大牛在看到了这条动态之后,立马发了新的动态。
“这种道歉没有一点儿诚意。而且,是不是断章取义,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真的没有这种意思,网友们也不会冤枉你。至于你说我的《哈利波特》的销量和口碑不行,我坚决不同意,才卖了三周而已。至于是否辜负了《魔戒》的书迷,我想说,每一本小说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有了不同,就有了喜欢和不喜欢,就如同再厉害的厨师,也满足不了所有人的口味要求一样。我相信《哈利波特》终究会遇上喜欢它的读者。”(未完待续。)
128 这是一场战争()
“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当网民们看到了李大牛所说的这句话时,瞬间给李大牛的这条动态,点了无数个赞。
说起来,关于歧视移民的这件事儿,虽然是李大牛带的头,但是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多的人加入讨论,当然不全是因为华夏网民们翻墙过来推波助澜的原因。
这和美国的历史问题有着深刻的关系,在美国,向来有一群人抱着白人至上的里面,对黑人以及黄种人抱有歧视的心态,并且多次发生歧视事件。
而这些被歧视的人,多数是移民或者是移民的后裔,做着所谓的美国梦,来到了美国辛苦打拼,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会心有不满。
借着李大牛这个名人的发话,这些心有不满的人发表的一些歧视事件,让整件事情的影响力不停的扩散。再加上那些本身就抱着歧视心态的美国人,在网络上的攻击,才让这件事情成为全美的焦点。
其实,不乏有些媒体或者公众人物,认为李大牛对好莱坞日报的抨击,是小题大做了。
毕竟人家说的是:取了个华语名字,会对他的作品在美国的销量,产生影响。
这句话本身就可以用多种方式解读,特别是对于能指黑为白的人来说,更是可以用各种方式说明这句话本身就没有歧视的意思。
比如,说华语名字会让美国读者或者看电影的人,不知道这是李大牛的作品。
这种论调在网上的支持率也不低,网上不乏一些总是有标新立异观点的人。
而当李大牛说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群体马屁,让多数人都对李大牛心生好感。
谁不喜欢别人拍自己的马屁呢?
对于好莱坞日报来说,李大牛的这一条最新的动态,他们只关注一点,那就是李大牛说自己的新小说,会遇到喜欢它的读者。
还有比这更合适的话题可以转移吗?
于是,好莱坞日报发表了一条动态,并且@了李大牛。
“正如你所说,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读者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几乎所有的《魔戒》忠实粉丝,都对《哈利波特》这本书里面的世界观和小气的剧情失望了,所以,一个注定失败的小说,就算遇到了喜欢它的读者,又能有几个呢?据说这本书的首印数量在美国,就有五十万册,请问,一年的时间,能卖完吗?或者,只是因为你之前狂言要让粉丝们猜测销量,结果却发现自己赔不起奖励,所以故意弄了一本烂书让所有人都猜错?”
我草?要是罗琳大姐听到你这样说她的小说,会不会把自己十几亿美金的身价证明,甩到你的脸上?
还五十万册一年能不能卖完?
人家销量火爆的时候,全球一天就不止卖这个数好不好?
李大牛虽然知道,他这本书在这个世界的上市的初期,口碑不是太好,但是这个原因很容易就能分析出来。
这本书开篇的格局相对于喜欢《魔戒》的粉丝来说,确实太小。甚至剧情,也没有多大的心意,一个被歧视的孤儿,收到了一个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去上学的时候,发现了自己不得了的身世,以及不停的升级,并最终打败了反派大Boss,这种套路,其实并不新鲜。
所以,对于喜欢《魔戒》这种大气的小说的成年人来说,确实不会有什么好感。
就如同前世一样,不论有多少成年人也喜欢读这本书,是这本书的忠实粉丝,但是这本书真正意义上的读者群体,是6…15岁的人。
在李大牛看来,这本书之所以上架几周的销量并不是多么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是的,因为《魔戒》这本书而得到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很多他的粉丝,对他的新书的期待,就是那如同史诗巨著般的小说世界。
在这种期待之下,看到了《哈利波特》这样格局的小说,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评。
就像是辛辛苦苦下了几天几夜的种子,打开之后竟然是葫芦娃,葫芦娃好看吗?对于孩子们来说,甚至对于不少成年人来说,看的非常有意思。
但是,对于已经脱了裤子,拿好了手纸的人来说,你他妈是在逗我吗?
自然而然,全是失望的评论,让很多想要买这本书的人,望而却步。
然而经典就是经典,李大牛和好莱坞日报这种只关注大数据的不一样,他已经从网络上有些读者的回馈里面,发现了这本书的魅力,已经被人发现,并且即将扩散开来。
有了这种星星之火,还怕不能燎原?
“如果那五十万册这个月卖不完,那么我从此以后就不再写书。如果这个月的销量,超过了五十万册,你或者你们,准备怎么做?至于付不起奖励这件事儿,我真想说,哪怕是猜测数字最多的那个成为最终答案,那么我也付得起,而且,只需要一部电影的利润就够了。”
李大牛的动态刚发出去没多久,好莱坞日报就转发了这条动态,然后评论道。
“只要不是你自己花钱找人买,那么我们全体好莱坞日报同仁,就去好莱坞星光大道裸奔。”
好莱坞日报之所以敢下这么大的赌注,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这部小说已经上架了三周,销量只有十五万册,而且上周销量只有两万册。想要在剩下的一周多的时间里,卖出三十五万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
而且,在他们看来,李大牛终究是个外国人,美国人民再怎么不喜欢他们,也不可能帮助李大牛来对付他们。
正如同前世大姚初到NBA的时候,有人扬言他不可能拿到19分,如果拿到了就亲驴屁股。纵使NBA里面有很多不喜欢这个扬言的人,甚至很多人期待他亲驴屁股,也没有人放水让大姚拿分啊。
一周三十五万册的销量,最火爆的时期的《魔戒》才有可能做得到。至于《哈利波特》这种比童话复杂,比成人读物要简单太多的小说,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再说了,就算是真的卖了出去,他们绝对会矢口否认,说这是李大牛花钱找人买的,至于证据?你有证据证明李大牛没有花钱让人买书吗?
媒体人的嘴皮子,向来是非常利索的。
李大牛一看对方接招,立马应战,就算失败了,他最多以后不写书了,那些前世的作品,只要找到合适的代理人,照样能够推出去,他只要挣钱就行了。
再说了,李大牛可能失败吗?想着某些中学论坛里面,关于这本小说的讨论,李大牛相信,只要自己推波助澜一下,剩下的三十五万册,绝对不足为虑。
有些人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这本书真正的定位在哪里,当然,对于成年人来说,中学生的意见,基本上可以忽略,哪怕是号称让孩子独立自主的美国,也是如此。
随着好莱坞日报关于自己之前言论的道歉,以及这场赌约的成立,大部分网民的视线,都被转移到了这里,毕竟没有人喜欢根本就辩驳不出结果的争论,再加上某些不为人知的势力,比如美国政府的操控舆论的刻意引导,让这场突如其来的移民歧视的影响,由大变小。
不过,这一次的事件,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美国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敢再明目张胆的做出歧视事件,风口浪尖的,那真是谁碰谁倒霉。
在李大牛要求之下,好莱坞日报直接发布了一条动态,报上了他们公司现有人员,对于赌约的签字确认书,甚至还有好莱坞日报老板的签名。
对于好莱坞日报的老板来说,只要能够消除这次事件最不利的影响,就算没赌输,让他去裸奔他也愿意,对于靠无中生有的八卦新闻挣钱的不要脸的人来说,钱是最重要的。
在李大牛和阳光出版社的路易斯商量提高销量的计划时,大洋彼岸的华夏,掀起了一阵出国和代购热。不同于之前大家都喜欢要化妆品、奢侈品或者是数码产品,这一次,他们希望得到了,是一本叫做《哈利波特》的小说。
代购的人问英文版的小说是不是能够看的懂?
我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