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蝗妊刑冢分靖甙海耸碧徘巴反蠢畲迎Z和他近卫的大喊,无不群起响应,影从呼喝。一时间,黑夜中响起排山倒海般的喊杀声。
败退的契丹骑兵,情绪本就已经崩溃,在看到己方大军的时候,难免稍稍振作,但骤然听到身后近在咫尺的喊杀声,这才如梦初醒,他们还并未逃离地狱,而是正处在地狱深处,被恶鬼追杀,在他们身后,无数的同袍正在丧命,成为大同军刀下的亡魂。
这个觉悟,让他们心中刚升起的一丝安全感轰然崩塌,面前的同袍,再不能给他们半分力量。相反,因见友军在前,他们知道只要越过他们,便能立即变得安全一些,因是,此时这些蛮子们,全都撒开了脚丫子,如同一只只发狂的疯牛,埋头没命也似往前冲。
一片火把组成的海洋中,是正在进行,预备与先锋精骑合力,将大同军灭在此地的契丹步军,和少量精骑。但让他们不解的是,当黑夜中响起阵阵轰鸣,显示有大军接近的时候,一团团、一群群分辨不清的黑影,毫不讲理的像洪水一样,对着他们奔涌而来,那样的速度和气势,让他们胆寒。
这样的情景,让他们在不解的同时,也感到一阵恐慌。因为按照他们心目中的剧本,他们应该会逐步靠近正在激战的战场,然后看到正处在上风的先锋精骑,随后他们在精骑后列阵,投入战场,和精骑一起冲杀那些不堪一击的唐军。
但眼前正在奔向他们的黑压压的人群,是怎么一回事?
就在这个刹那间,震天动地的喊杀声陡然响起,在黑夜中气冲斗牛,好像要将天空都震破一般。
那是谁的声音?
他们终于看到,那些向他们没头没脑奔来的黑影,是他们的友军,是前去追杀大同军,本该正将大同军杀得溃不成军的先锋精骑!
这些溃败的友军,每一个人脸上都刻满了深深的恐惧,那扭曲到无法辨认的面孔,仿佛被厉鬼一把硬生生揉乱了五官,在视线模糊的黑幕中显得尤为狰狞可怖。
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意想不到的友军面容,让这些契丹步军感到了一阵发自脚底的寒意。他们想要停下脚步,他们想要列阵自保,甚是有胆量不足者,想要转身逃离。
然而,无论他们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此时,他们都没有办法让它变成现实了。
因为,只是在短短一瞬间,让他们更为惊恐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那些本该无往不胜的友军,疯牛一般向他们迎面撞来,有神智尚算清醒的,还知道绕过一道弧线,避开他们的正面,但更多的是直接从他们身侧,从他们队列的缝隙中,意图以最省力、最短的路线冲过去的惊慌失魂的溃兵!
队列顿时大乱!
在奔腾的战马前,他们被撞得东倒西歪,侥幸没有被战马踩踏到的军士是幸运的,但更多的是被阵脚大乱,慌不择路的友军迎面撞上,或者侧面撞倒的军士,他们的身体或许足够强壮,但是再强壮的人体,也不可能撞得过全力奔驰的战马,所以他们如同一只只断线的风筝,被抛向半空!
奔驰的战马踏进阵中,狼奔豕突,撞到成片的步卒,而后自己又被带倒,人马俱翻,甲兵俱裂,旗帜横飞,鲜血喷洒。前面倒下的、脚步大乱的军士,成了后面骑兵不可逾越的阻碍,于是更多的人马相撞在一起,一片惊呼、惨嚎、马嘶声中,契丹军阵混乱不堪。
整齐的军阵,瞬间大乱。
也就是在这时,他们听到这些溃败先锋精骑在喊:“大王子战死,三王子战死,四王子战死,五王子战死!”
“四位王子,被李从璟斩杀在阵中!”
“李从璟,李从璟他追上来了!”
在所有契丹将士,闻听这些慌乱的声音后,变得惊恐和茫然时,后面紧随而至的唐军冲杀了上来,他们脚步稳健,他们队形严整,他们手中举起的横刀、紧握的长槊,准确无误落在契丹军士身上,锋刃过处,血肉横飞,一个接一个契丹军士惶然倒下,再也爬不起来,沦为铁蹄下的肉饼。
追杀而至,大开杀戒的唐军,如同最恶毒的魔鬼,毫不留情的收割契丹军士们脆弱的生命。他们的杀戮,让契丹军阵的混乱进一步延伸、扩散,几乎所有看到唐军、眼见面前惨绝人寰景象的契丹蛮子,无不仓皇掉头就跑,众人推推搡搡,你追我赶,如同高温的油锅里落下了冷水,沸腾的不成样子。
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没有心力去分辨,面前到底有多少唐军。他们只知道,在这样的混乱中,如果他们不尽力逃跑,下一刻就会被自己的同袍踩成肉泥,再也没有活命的机会。
理智,在这一刻成了最奢侈的东西;逃命,成了这些契丹军士至高的追求;生命,就是他们现在唯一想要抓住的东西。
身在契丹军阵中的几位契丹高级将领,在溃兵冲击本阵的时候,就迅速赶到了阵前,想要阻止混乱继续扩大,将灾难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耶律敌烈第二义子耶律博纳,身为步军统率,此时就身在其中。他冲到军阵前部,眼见惨不忍睹的景象,焦急的大喊:“不准慌乱,稳住阵脚,不许后撤!”
那些平日对他的军令不敢有丝毫怀疑,对他言听计从的将士,此时全都像没有听见他的喝令一般,狂奔不停。这支在之前指挥起来,如臂指使的大军,此时无论他下达什么样的军令,竟然都没有丝毫反应。
耶律博纳又急又气,脸涨得通红,作为军中高级将领,受耶律敌烈重视和教导,他深知在夜晚,这样的情景意味着什么,他大吼:“后退者斩!再敢后退一步,杀无赦!”
他的叫喊声,在山呼海啸的混乱声面前,显得太过渺小,太过无力。
最终,耶律博纳不得不抽出了自己的马刀,喝令他的亲卫,和他站在一处,挥刀砍向那些违令后退的将士。不时,他们这群人前面,就躺下了十多具死不瞑目的尸体。
抬起滴血的马刀,他悲愤的大喊:“后退者斩,全都给我停下,返身迎敌!”
他杀得了一个人、十个人,但是没有办法杀百人、千人,而他面前潮水一般往后奔逃的契丹蛮子,后浪推前浪,怎么都止不住脚步。这位深受耶律敌烈其中的军中骄子,气得直欲吐血。而他面前的契丹蛮子,渐渐都红了眼睛,看向挥刀斩向同袍、夺人生路的眼神,不复之前的尊敬与畏惧,而是带上了令人心颤的寒意,那是愤怒、仇恨与杀气。
他身边的亲兵拦住还在挥刀斩向后退军士的他,焦急道:“二王子,兵败如山倒,控制不住了!快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他一把推开亲兵,悲愤的道:“我为父王统带步卒大军,焉能后退?尔等也不许后退,否则杀无赦!”
亲兵含泪苦谏,“二王子,你看看将士们的眼神,你若再执迷不悟,恐怕,恐怕你今日也不能或者离开此地了!”
听了这话,他忽然回过神来,终于发现众将士的不善眼神,这让他心头猛烈跳动。
最后,他扬天长叹,“军败至此,情势若此,我能奈何,我能奈何!”千万不甘,亦只能离去。
李从璟带领大同军,秋风到落叶一般,将眼前的契丹大军击溃。
眼见遍地火把中溃逃的契丹蛮子身影,李从璟渐渐放缓马速,直至停下来,他居高临下望着战场,不屑的冷笑一声,调转马头,策马而走。
他身后,再不复有死咬不放的契丹追兵。
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 下()
夜晚赶路要慢上一些,一夜激战、奔驰,天亮之后,李从璟率领大同军马军抵达黄河之滨。
滔滔黄河水,在此处流速甚缓,广阔的河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天空海阔都抱在怀里。
河岸上,大同军步军整齐列阵,正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与到眼前的敌人输死一搏。
李从璟带领大同军气度从容、精神勃发的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时,圆阵中先是保持了一阵沉默,随即爆发出一阵响彻河上的欢呼声。
到了阵前,马军停下脚步,李从璟从马背上落下来,稳稳走向向他迎来的大同军诸将。
随即,所有迎接李从璟的将校,突然默契的站住脚步,整齐的朝他行了一个军礼。
李从璟没说什么,站定,回礼。
张大千随李从璟一道下马,此时高兴的朝诸将简单解说了一下昨日战况。诸将闻言,俱都愣然不已。他们方才已经看出李从璟带领大同军取胜,然而在他们的想象极限中,也不过是李从璟等击退了契丹先锋马军而已,仅此就让他们足够敬佩李从璟,因为以千人胜三千人,那已经是极难。然而,李从璟不能率领大同军将三千契丹先锋精骑击溃,更是一路追击,驱赶这些契丹溃军,将后续契丹追兵主力军阵冲散,而使其也大溃。此举已经超过大同军的想象力极限,那已经不是极难之事,而是常人想都不会想到的事,即便是想到了,那也是万万不敢去做的。但李从璟不仅做了,而且做到了。
即便是在昨夜的战斗中,李从璟等并未对契丹援军主力造成太大的杀伤,也未使其完全丧失战斗力,毕竟李从璟所率军力不多,能让契丹援军大乱而退,已是能做到的极限。是以李从璟昨夜算是见好就收,没有与契丹追兵主力死磕,但仅仅是迫其溃退,就已是莫大壮举。
听闻张大千此言后,大同军一应将校,竟然同时陷入沉默中。
良久,之前一直对李从璟颇不服气的陈力,率先发声,他喟然而叹,不顾一礼刚毕,再次对李从璟深深一拜,起身时发自肺腑道:“李将军不愧是‘幽云之福’,亦我大同军之福也,此番若无李将军,大同军岂止是陷入危境!论智、勇、胆,李将军实在是末将生平所仅见,末将服了!”
其他那些先前对李从璟颇不以为意的一小撮人,此时也都尽皆拜服。这不是他们没有立场,而是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只要不是失心疯,再一味固执己见,已经毫无意义。
李从璟对大同军没有太多想法,顶多希望在日后的战场上,他们能守住云州,和幽州共拒契丹而已。若是再想得深远一些,他日李从璟离开幽州,大同军若是能扛起护卫边境的大旗,李从璟就已心满意足。
这些姑且不论,李从璟问那些步卒将校,“目前渡河乃是紧要,船只可曾都预备好了?”
陈力答道:“李将军放心,船只都已备好。”说完,笑道:“李将军和将士们为大军阻击顽敌,我等先走一步,已是心中不安,既然到了黄河,哪里有不尽快将船只预备到位的道理?”
李从璟点头道:“如此甚好,辛苦陈将军。”
陈力摇头,正色道:“在李将军面前,谁敢言辛苦?”
诸将哈哈一笑,随即,李从璟下令大同军渡河。
在没有契丹追兵威胁的情况下,大同军渡河一事进展的很顺利。
渡河黄河后,张大千等大同军将领莫不松了口气。当下而言,他们至少已经暂无性命之忧。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在众将士没有生命威胁时,已是两夜一日不曾进食的大同军将士,都感到了极难忍受的饥饿,这却是摆在大同军面前的又一个难题